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海安县梅毒及淋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海安县2005-2014年梅毒及淋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5-2014年海安县梅毒累计报告2 098例,报告发病率波动在16.70/10万~29.64/10万,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2.26/10万,隐性梅毒占70.0%;淋病累计报告1 106例,报告发病率波动在4.16/10万~26.66/10万,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1.74/10万。梅毒男女报告发病率比为1.05∶1,20~60岁年龄组占71.0%;淋病男女报告发病率之比为5.79∶1,20~45岁年龄组占78.4%。职业分布,梅毒农民占60.7%,淋病农民和工人占63.2%。结论海安县梅毒和淋病发病水平波动较大,应规范性病诊断和报告,有针对性进行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梅州市2008-2013年淋病和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2013年梅州市淋病和梅毒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3年全市共报告淋病2 502例,年均发病率9.83/10万,前4年呈逐年下降趋势,近2年呈增长趋势;报告梅毒9 205例,报告发病率从25.04/10万上升到46.63/10万,呈逐年增长趋势,年均增长14.21%;淋病和梅毒的报告病例均集中在20~59岁组;淋病报告病例数男性显著超过女性,男女性别比达3.46∶1;而梅毒报告病例数男女性相当,男女性别比为1.18∶1;职业以农民最多,病例主要集中在梅江区、梅县区为主的市中心区域。结论 2008-2013年梅州市梅毒增长迅速,淋病前4年逐年下降、近2年呈增长趋势,性活跃人群仍然是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珠海市性病流行特征及趋势,为制定性病防治对策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对2014—2018年珠海市淋病、梅毒、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5种监测性病病例报告资料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 结果 性病报告发病率由2014年的276.70/10万上升到2018年的331.54/10万,年均增幅为4.62%,其中淋病、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上升明显,梅毒先升后降。城区街道发病率为455.49/10万,以拱北街道最高;郊区乡镇为180.00/10万,以井岸镇最高,城郊之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女性病报告发病率总体均呈上升趋势,男女性别比为1.16∶1,其中淋病性别比为12.60∶1,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为0.51∶1。20~39岁为高发年龄段(503.23/10万),50~59岁年均增幅最大(9.08%),梅毒5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高于梅毒其他年龄段及其他性病同年龄段发病率。职业以家务及待业最多(28.98%)。 结论 2014—2018年珠海市性病疫情总体呈上升态势,疫情具有明显的地区聚集性,以城区街道为主,应根据性病疫情发展特征采取相应防控政策。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淮安市梅毒、淋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报告的淮安市梅毒淋病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5-2013年,淮安市共报告梅毒6 199例,报告发病率从2.10/10万上升到20.84/10万;报告淋病2 736例,报告发病率从12.24/10万下降到3.39/10万。梅毒、淋病报告病例均集中于20~49岁组,男女比梅毒为0.78︰1,淋病为7.5∶1。隐性梅毒报告发病率上升最快,且渐成流行的主要类型。结论2005-2013年,淮安市梅毒发病增长迅速,淋病呈现下降趋势,性活跃人群仍然是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了解北京市昌平区2008—2013年淋病和梅毒的发病趋势和流行特征,分析其流行规律和原因,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采用excel 2007和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3年该区累计报告淋病病例513例,年均发病率为6.98/10万;梅毒病例1 320例,年均发病率为17.95/10万;淋病男女发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7.87,P0.05),梅毒男女发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P0.05);淋病发病年龄集中在20~39岁年龄组,而梅毒集中在20~39岁年龄组和60岁以上年龄组;职业均以家务及待业、商业服务和农民为主。梅毒分期以隐性梅毒、Ⅱ期梅毒、Ⅰ期梅毒为主,分别占病例总数的57.35%、22.65%、18.56%。结论应根据该区淋病、梅毒的流行特征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继续加强监测,强化宣传,普及知识,开展有效的综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南通市通州区性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0—2015年5种监测性病发病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5年,全区5种监测性病共报告2 543例,年均发病率为35.88/10万,依次为梅毒(25.29/10万)、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5.04/10万)、淋病(3.36/10万)、尖锐湿疣(1.96/10万)、生殖器疱疹(0.24/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梅毒和淋病构成比逐年下降,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构成比逐年上升。除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外,其他4种性病男性均高于女性,男女比分别为淋病4.67、梅毒1.04、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0.05、尖锐湿疣1.14、生殖器疱疹2.4;淋病、梅毒、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和尖锐湿疣发病率最高为20~29岁组,生殖器疱疹发病率最高为40~49岁组;职业分布前3位为农民(占53.01%)、家务及待业(占25.01%)、工人(占8.57%)。全区15个镇(街道)均有病例分布,发病率19.75/10万~74.97/10万。结论南通市通州区应继续加强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性病疫情防控,并指导医疗机构做好性病报告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南京市鼓楼区梅毒及淋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南京市鼓楼区2005-2013年梅毒及淋病疫情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3年鼓楼区梅毒年均发病率74.55/10万,其中2005-2009年呈上升趋势,2009-2011年略有下降;以隐性梅毒为主(43.9%),发病率呈上升趋势(P0.01)。淋病年均发病率28.31/10万,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P0.01)。淋病男女发病率之比为9.0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梅毒、淋病病例均以20~49岁青壮年为主,多为本地户籍。梅毒病例主要为家务及待业(18.3%),淋病病例主要为工人(20.0%)。结论南京市鼓楼区梅毒和淋病发病水平较高,应加强疾病防治能力,加大监测力度,控制疾病流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玉溪市淋病、梅毒的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针对性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玉溪市2005~2009年全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有关淋病、梅毒的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05~2009年,玉溪市淋病报告发病率分别为14.05/10万、9.10/10万、7.68/10万、7.36/10万、4.30/10万,呈逐年下降趋势,梅毒报告发病率分别为4.33/10万、7.81/10万、11.05/10万、10.86/10万、13.09/10万,呈上升趋势;淋病、梅毒报告发病率均以18~34岁最高,分别为92.45/10万、78.31/10万,各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淋病报告发病例数男性占70.31%,女性占29.69%,男性多于女性(P<0.05),梅毒报告发病例数男性占53.76%,女性占46.24%(P>0.05);淋病、梅毒报告发病例数以红塔区最多占52.10%。[结论]淋病、梅毒流行病学特点并不完全相同,深入分析它们各自的特点,有助于描述性传播疾病流行规律。玉溪市从2005年开始梅毒发病率明显上升,目前需加强梅毒防控措施,降低梅毒发病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郑州市梅毒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12-2016年郑州市报告梅毒病例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郑州市5年累计报告梅毒发病15 855例,年均发病率37.81/10万,呈逐年下降趋势(P<0.05)。以隐性梅毒为主(75.19%),其次是Ⅰ期梅毒(16.31%)、Ⅱ期梅毒(6.63%),不同年份梅毒分期构成比不同(P<0.05);隐性梅毒报告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Ⅰ期和Ⅱ期梅毒报告病例比例均呈逐年下降趋势(P值均<0.05)。全市所辖15个县(市、区)均有病例报告,年均报告发病率最高为上街区(74.47/10万),不同县(市、区)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性别比为0.92∶1;20~49岁年龄组病例占比最高(51.43%),其他是50~79岁组(37.05%)、≥80岁组(8.16%)、<20岁组(3.37%);职业中农民占比最高(32.96%),其次是家务及待业(27.19%)、离退人员(13.74%)。结论梅毒仍是郑州市重点防控的传染病,应采取综合措施切断梅毒的传播,严格执行梅毒病例的诊断和上报标准。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常熟市梅毒发病趋势和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常熟市2005—2015年梅毒疫情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5年,常熟市共报告梅毒病例7 287例,年均发病率为36.10/10万,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男女发病率之比为0.84∶1,病例主要为20~39岁青壮年;以隐性梅毒和早期显性梅毒(Ⅰ期+Ⅱ期)为主,分别占53.37%和45.08%;职业分布以农民和商业服务者最多。结论常熟市梅毒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隐性梅毒构成较高,应进一步加强梅毒筛查和健康教育,以减少疫情扩散。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中山市性病的流行特征及趋势,为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中山市2008-2016年报告的梅毒、淋病、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及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病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性病报告发病率由2008年156.50/10万上升至2016年211.72/10万,年均升幅3.84%。其中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呈现大幅上升,年均升幅37.75%。性病疫情分布特点为西北部高发,高至567.20/10万;向东部和南部逐渐下降的特点,低至39.26/10万。女性报告发病率逐渐增高并赶超男性,女性从2008年142.22/10万升至2016年244.54/10万,年均升幅7.01%。男女性别比例从2008年1.33〖DK〗∶1下降到2016年0.88〖DK〗∶1,其中淋病从6.53〖DK〗∶1上升到9.19〖DK〗∶1,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从0.58〖DK〗∶1下降到0.25〖DK〗∶1。高发年龄段为20~39岁,年均升幅最高为40~49岁年龄段,7.94%,0~9岁年龄段报告发病率大幅下降。职业以商业服务最多。结论 性病仍是中山市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需根据疫情发展特点制定相应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建德市淋病和梅毒的流行特征,为制定科学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2009年建德市淋病和梅毒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09年建德市共报告淋病551例,病例数年均下降8.62%,男女性别比为8.18∶1,年龄分布以20~49岁年龄段为主,占总病例数的79.13%。报告梅毒931例,病例数年均增长30.47%,男女性别比为0.74∶1,年龄分布以20~49岁年龄段为主,占总病例数的76.91%;报告的梅毒病例以隐性梅毒、一期梅毒、二期梅毒为主,分别占总病例数的49.62%、35.23%、11.71%。结论近年建德市淋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而梅毒流行形势依然严峻,应当采取更加有针对性的措施,遏制梅毒的进一步流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2014-2018年北京市房山区梅毒流行病学特征和发展趋势,为政府制定梅毒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4-2018年梅毒疫情资料信息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人口学资料来源于房山区统计局。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4-2018年北京市房山区报告的梅毒病例进行趋势及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2014-2018年间,北京市房山区共报告梅毒病例1 771例,报告发病率波动在28.95/10万~37.64/10万之间,年均发病率为33.24/10万(χ~2=342.63,P0.05),年均增长2.04%。梅毒分期中各年均以隐性梅毒为主,占全部梅毒病例的74.20%(1 314/1 771),2015-2018年早期显性梅毒所占的比例有所增高,历年均有胎传梅毒病例报告;男女性别比为0.94∶1,60岁及以上年龄组病例数最多,占5年全部梅毒病例的45.17%(800/1 771);家务及待业、农民、离退人员以上3种职业占总病例数的74.59%(1 321/1771)。北京市房山区28个乡镇均有病例报告,报告病例数居前3位的分别是城关街道办事处、拱辰街道办事处和长阳镇,占到2014-2018年间房山区梅毒报告病例总数的36.93%(654/1 771)。结论北京市房山区梅毒疫情仍处于较高的水平,应针对重点地区和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干预工作,控制梅毒流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无锡市梅毒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无锡市2010-2014年梅毒报告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4年无锡市累计报告梅毒病例11 542例,年均发病率46.45/10万;男女比为1.02∶1;20~49岁年龄段发病数较多,占全部病例的66.11%;发病以农民和工人居多,分别占25.71%和11.71%。结论 5年来无锡市的梅毒疫情呈下降趋势,需要进一步加强干预,遏制梅毒疫情的发生和蔓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山东省青岛市两区梅毒和淋病疫情形势及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控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4-2022年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和崂山区的梅毒和淋病病例报告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崂山两区梅毒报告发病率由2014年的39.53/10万增长至2021年的47.89/10万,不同年度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02,P<0.000),但年份与发病率之间不存在线性关系(χ2=1.098,P=0.259)。各期(类)梅毒发病趋势不同,隐性梅毒呈增长趋势,一期、二期梅毒、三期梅毒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胎传梅毒发病率明显降低,2020-2022年连续3年病例报告数为0;两区淋病报告病例717例,由2014年的7.13/10万下降至2022年的3.87/10万。淋病报告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年份与发病率之间存在线性关系(χ2=28.448,P<0.000)。梅毒发病以20~59岁为主,占全部梅毒病例数的72.56%,性别比为1.02∶1,职业以家务及待业为主。淋病发病以20~...  相似文献   

16.
郑云亭 《职业与健康》2012,28(1):66-67,70
目的分析沈阳市东陵区近年来梅毒发病水平和流行特征,探讨控制对策,为制定梅毒防制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沈阳市东陵区2006—2010年梅毒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0年沈阳市东陵区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9.46/10万,报告发病率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2010年除外),各年度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隐性梅毒和Ⅱ期梅毒为主,占总报告发病数的76.16%;无明显季节高峰;男女性别比为1.07∶1,男性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0.08/10万,女性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8.83/10万,男女梅毒年均报告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年龄以20~59岁的青壮年为主,占82.07%;职业分布家务及待业、不详、农民、其他职业报告发病数占全部报告发病数的85.02%。结论加强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提高人群防范意识水平,加强高危人群管理,做好梅毒筛查和检测;规范梅毒诊治,提高诊断准确率和报告及时率;实施综合干预,最大限度地降低梅毒传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天津市西青区2005—2014年淋病、梅毒的流行情况,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整理2005—2014年西青区的淋病、梅毒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4年西青区共报告淋病223例,梅毒1 107例;淋病发病率从2005年的16.39/10万逐年下降到2014年的2.92/10万,梅毒发病率从2005年的10.93/10万上升到2014年的22.12/10万。梅毒和淋病患者年龄均以20~49岁为主;梅毒分期以Ⅱ期梅毒、隐性梅毒为主,分别占病例总数的45.60%、30.98%。结论梅毒已成为西青区传染病预防控制的主要问题之一,青壮年人群是防治工作重点,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的进一步流行。  相似文献   

18.
王成科 《预防医学论坛》2011,(11):1032-1034
[目的]了解绵阳市涪城区2005~2010年淋病和梅毒的流行情况,为制定相关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2010年涪城区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的淋病和梅毒报告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5~2010年,淋病累计发病752例,梅毒累计发病939例,年均发病率分别为19.10/10万和23.85/10万。淋病年均发病率,男性为29.93/10万、女性为7.56/10万(P<0.01);梅毒年均发病率,男性为23.97/10万、女性为23.72/10万(P>0.05)。淋病病例中15~59岁人群占94.95%,农民占19.28%,工人占18.62%。梅毒病例中15~59岁人群占87.33%,农民占15.44%,工人占13.10%。[结论]涪城区2005~2010年淋病发病率呈快速下降趋势,梅毒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2016年绍兴市性传播疾病(STD)的流行特征,为制定STD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中国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绍兴市2015—2016年报告的梅毒、淋病、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和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5种STD个案数据,对2016年绍兴市STD流行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6年绍兴市共报告STD6 723例,报告发病率为135.34/10万,高于2015年的134.37/10万。发病率从高到低为梅毒(39.32/10万)、淋病(38.07/10万)、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34.69/10万)、尖锐湿疣(20.23/10万)和生殖器疱疹(3.04/10万)。淋病、梅毒、生殖器疱疹和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7—9月和12月—次年1月报告病例数较多,尖锐湿疣感染报告病例数4月最多。STD报告发病率最高的地区为越城区,报告1 932例,发病率为189.29/10万。6 723例STD患者中,男女比为0.99∶1;以农民/民工最多,占50.51%;25~30岁组发病率最高(422.42/10万),其次为30~35岁组(284.09/10万)。结论 2016年绍兴市STD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25~34岁、农民/民工是STD发病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广州市海珠区2012-2014年梅毒流行病学特征,为政府制定有效可行的防治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广州市海珠区2012-2014年梅毒监测数据进行资料分析。结果近3年梅毒平均发病率高达51.27/10万;男女性别比平均为1.24∶1;20~40岁及60岁人群为高发年龄段,占总数的68.38%;闲职人员(家务及离退人员)占总人数的57.53%,商业服务人员增幅最大(年均增长约4%)。隐性梅毒所占构成比年均高达80.24%。区域分布中,赤岗街区高居第一位,占9.03%,官洲街区发病比例最少,占1.60%。结论梅毒已成为海珠区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需要根据其流行病学特征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