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副神经节瘤是一种起源于副神经节细胞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可发生于自颅底至盆腔任何有副神经节的区域,但发生于胰腺的副神经节瘤少见。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收治胰腺副神经节瘤1例。现报告如下。1病历简介病人女性,42岁。因"反复上腹部胀痛3个月"于2014-9-10入院。查体:上腹部轻压痛,无其它阳性体征。既往无高血压、头痛及心悸病史。辅助检查:肝肾功能正常,空腹血糖7.4 mmol/L;血清肿瘤标记物:癌  相似文献   

2.
<正>副神经节瘤起源于神经嵴细胞,属于神经外胚叶肿瘤,是一类少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目前公认的定义为:位于肾上腺髓质的副神经节瘤称为嗜铬细胞瘤,位于肾上腺外的副神经节瘤则依据解剖、功能状态或良恶性等综合因素命名,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以头颈部(颈动脉体、颈静脉球、迷走神经内、甲状腺等)最为常见,发生于椎管内较为少见[1-2]。本科诊治1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报告  相似文献   

3.
赵兴  范顺武  赵凤东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20):1360-1360
副神经节瘤是一类少见的肿瘤,尤其是发生远处转移的恶性副神经节瘤更加罕见,本文报告一倒腹膜后副神经节瘤术后14年发生肋骨转移的病例,并结合文献对该病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正副神经节瘤是一类起源于神经峪细胞的肿瘤,主要分布在头、颈、纵隔、肾上腺及腹膜后等有副神经节聚集的部位,发生于腹膜后者占9%~([1]),发生于空肠系膜的副神经节瘤非常罕见,国内外罕见报道。笔者单位收治1例空肠系膜副神经节瘤病人。现报告如下。1病历简介病人女性,59岁,因"反复左上腹疼痛不适5d"于2016-10-04入院。体格检查:左上腹压痛,无反跳痛,未触及腹部肿块。既往无  相似文献   

5.
<正>腹膜后副神经节瘤临床分为有功能性和无功能性副神经节瘤。笔者科室收治1例有功能性原发性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病人。现报告如下。1病历简介病人男性,40岁,因"间断性上腹胀痛不适1周,伴心悸、焦虑"于2014-07-11入院。入院前1周腹胀不适,性格较前变化大,情绪不稳定,有自杀倾向。外院腹部超声提示,后腹膜占位性病变,建议进一步检查。查体:上腹部可扪及一肿物,边界清晰,质地硬,活动度差。神经内科会诊  相似文献   

6.
心脏副神经节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脏副神经节瘤孟旭,张慧信,范涛,裴金凤,董然心脏原位副神经节瘤是十分罕见的肿瘤,我们手术治疗1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病人男42岁。心悸2周,当地医院超声心动图示右心肿物来我院就诊。既往有高血压病史8年,间断服用降压药物。查体:血压16.0/10.7...  相似文献   

7.
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是沿交感肾上腺神经内分泌系统分布的产生、代谢和分泌儿茶酚胺的神经嵴源性肿瘤,前列腺副神经节瘤较为罕见,临床表现不典型,误诊率高,现将贵州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患者报道如下。1病例报道患者男性,49岁,因发现“肉眼血尿4年”于2020年7月13日入院,临床表现为肉眼血尿,并伴有尿频、尿急、尿痛,小便淋漓,夜尿增多(每晚3~4次)。  相似文献   

8.
9.
膀胱副神经节瘤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目的:总结膀胱副神经节瘤的临床、病理组织学特征及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报告5例膀胱副神经节瘤诊治情况,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5例膀胱副神经节瘤中4例为有功能性,1例为非功能性,病理均见肿瘤细胞排列成“细胞球”结构,周边血窦围绕形成器官样结构。3例行肿瘤切除术,2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效果满意。结论:膀胱副神经节瘤是膀胱肿瘤中较少见的一种类型,有其特殊的临床表现与病理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下腹膜后副神经节瘤切除手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对5例腹膜后副神经节瘤患者施行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男4例,女1例.年龄24~52岁,平均38岁.临床表现为发作性高血压3例,持续性高血压1例,功能静止型1例.肿瘤位于左肾门部2例,左肾下极水平腹主动脉旁、右肾门部、右肾下极水平腹主动脉与下腔静脉之间各1例;肿瘤最大直径2,5~6.0 cm.术前分别给予α-受体阻滞剂(酚苄明)药物准备2~4周,行经脐单孔腹腔镜下副神经节瘤切除.4例采用经结肠旁沟途径,根据肿瘤位置分别剪开左或右侧结肠旁沟的侧腹膜,分离结肠脾曲或肝曲,将结肠向内侧翻起显露并切除肿瘤;对1例明显突向腹侧的肿瘤采用经肠系膜途径,于升结肠内侧剪开肿瘤表面的肠系膜,直接显露并切除肿瘤.结果 5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标准腹腔镜或开放手术病例.术中收缩压90~190 mm Hg(1 mm Hg=0.133 kPa),舒张压55~130mm Hg.手术时间80~190 min,平均150 min;术中出血量50~ 150 ml,平均85 ml.无手术相关并发症.4例血压升高者术后血压均恢复正常.术后住院时间3~6d,平均4.7d.术后病理均证实为副神经节瘤.脐部伤口均愈合良好,瘢痕为脐部皮肤皱褶遮盖,美容效果较好.随访3~15个月,未见肿瘤复发. 结论 经脐单孔腹腔镜下腹膜后副神经节瘤切除手术安全、可行,美容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全脊柱整块切除技术是一种将脊柱肿瘤及其卫星病灶所在的间室整块切除的手术方式。既往研究表明,该术式能够降低脊柱肿瘤患者的术后复发率,但是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尚不统一,而脊柱肿瘤外科分期与预期寿命评分系统的广泛应用,使其手术的适应证更加明确。但是,由于该手术具有出血多、难度大、风险高等特点,难以广泛的开展手术,而对TES技术的不断改良、内窥镜的应用以及3D打印人工椎体的出现,使得手术不断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2.
改良全脊椎切除技术后路一期切除胸椎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改良全脊椎切除技术经后路一期切除胸椎肿瘤的可操作性和安全性.方法 自主研制了系列经后路一期全椎体切除手术器械,包括:新型线锯切割器、椎间盘开口器、线锯导引钳和挡板拉钩,将Tomita提出的由前向后全脊椎切除"一步切割法"改良为由内向外"两步切割法",即:先利用椎间盘开口器由脊柱后方、经硬膜和椎体间隙斜行由椎间盘水平向前方穿刺,穿刺至挡板拉钩后.抽出穿刺针,将自制线锯由椎间盘开口器套简内穿过,利用线锯导引钳将线锯由同侧导出,由内向外完成对一侧椎间盘的切割,同样完成邻位椎间盘的切割,上该侧脊柱固定棒,同法完成对侧两个椎间盘的切割.利用该改良全椎体切除技术对5例胸椎肿瘤进行了经后路一期全椎体切除的临床应用研究.5例患者分别为:骨母细胞瘤1例,骨巨细胞瘤2例,恶性血管瘤1例,前列腺癌骨转移1例.结果 5例患者术后神经症状无加重,3例有明显改善,平均手术时间7.6h,平均术中出血量1750ml,无硬膜破裂和脑脊液漏发生.术后平均随访18.2(10~35)个月,截止到随访结束均无复发.结论 应用改良全脊椎切除技术经后路一期切除胸椎肿瘤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其可操作性和安全性较传统的Tomita全椎体切除术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改良一期后路全脊椎整块切除术治疗胸腰椎肿瘤的手术要点、器械改进及短期疗效.方法 改良一期后路全脊椎整块切除术的整套器械包括:自制0.81 mm的钢缆式线锯、线锯改向器、L形骨刀和叉形骨刀;将Tomita后路全脊椎整块切除手术方法改良为前锯后刀会师两步截断法,即将线锯由前向后切割至约为椎间盘中后1/3处,再用L...  相似文献   

14.
后路一期全脊椎切除术治疗复发性脊柱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后路一期全脊椎切除术在治疗复发性脊柱肿瘤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共6例复发性脊柱肿瘤患者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骨科接受后路一期全脊椎切除术.其中男性3例,女性3例;年龄27 ~ 46岁,平均33.2岁.肿瘤位于胸椎5例,腰椎(L1)1例.病理包括骨巨细胞瘤3例,乳腺癌、鼻咽癌、肺癌骨转移各1例.分析6例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切除节段、手术切缘、神经功能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切除1节段1例,2节段2例,3节段3例.手术时间7.5~12.0 h,平均8.9h;出血量2500~4500 ml,平均3 116 ml;无手术相关脊髓损伤.术后病理证实边缘无残留.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合并硬膜撕裂1例,胸膜破裂2例,胸腔大量积血1例.随访12 ~47个月,平均随访23.2个月;至末次随访未发现局部复发.美国脊髓损伤协会神经功能分级:3例术前E级患者术后仍为E级,2例术前C级患者术后恢复至D级,1例术前B级患者无明显恢复.结论 部分复发性脊柱肿瘤仍适合后路全脊椎切除术,但需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5.
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BML)是一种罕见的转移性肿瘤,组织病理学特征为良性[1]:有丝分裂活性低,缺乏再生、坏死和有限的血管化[2]。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36岁,因上腰部交通事故伤伴双下肢不全截瘫ld入院。检查:上腰部后正中广泛压痛,以棘突平面最明显。股前中部(包括会阴部)感觉减退,肛门括约肌肌力减弱,肛周与提睾反射恢复。下肢主要关键肌肌力为Ⅲ级,截瘫程度按Frankel分级为C级。X线片检查:T12椎体中部横行骨折,椎体压缩与移位不明显。MRI示:在T2加权像上,椎体中部横行骨折向后累及上关节突与棘突上部。椎体前柱轻度压缩,  相似文献   

17.
经棘突、椎板截骨椎管成形术是我科于1995年在总结学习其他椎管成形术的基础上,研究设计的一种全新的椎管成形术。此种方法尽可能多地保留了椎管的解剖结构,是一种接近于解剖性重建的成形术,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较多地用于腰椎管病变的治疗。现将我院近年来采用此法治疗胸段椎管病变的临床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26岁。因体格检查发现肝门部占位性病变2年于2011年9月入院。患者于2009年自觉左侧锁骨上淋巴结肿大,伴低热、盗汗。当地医院结核菌素试验检查结果为阳性,行B超检查发现右锁骨上淋巴结、肝门部淋巴结肿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改良后路Ⅰ期全脊柱整块切除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钛网椎体重建治疗侵袭性胸椎血管瘤的手术方法及其安全性.方法:对2012年12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12例侵袭性胸椎血管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40~62岁,平均51.2岁;病程2个月~8年,平均3.4年.病变累及椎体:T21例,T44例,T5...  相似文献   

20.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谌宏军  刘仲前  胡豇  万仑  陈伟 《中国骨伤》2010,23(9):701-703
目的:探讨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6年10月至2009年10月采用半关节突全椎板切除术手术方法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6例,男4例,女2例;年龄45~66岁,平均55.2岁。术后采用JOA评分法从下肢运动、膀胱功能两方面对疗效进行评定。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2~18个月,平均10.5个月。下肢功能按JOA评定标准:优4例,良1例,差1例。1例差的患者因为脊髓压迫时间过长,MRI显示T2加权像脊髓高信号导致不可逆的脊髓变性及合并有精神分裂症。结论:半关节突全椎板切除减压是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目前较好的手术方式,术中彻底减压和实时的脊髓保护是手术取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