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救治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重症急性左心衰竭及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20例,所有患者在24h内均使用IABP治疗,并加强护理及监护.结果 所有患者18例有效,2例好转.结论 IABP对治疗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及心源性休克有较好的疗效,护理中要求护理人员加强病情观察,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可有效提高患者抢救的成功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IABP技术已在AMI合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治疗中经常运用,我科护理人员成功配合床边置IABP术,成功救治一例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患者  相似文献   

3.
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率的逐年攀升,其合并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也达到5%-19%,内科单纯药物治疗病死率更高达65%~97%。而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是一种机械辅助循环的方法.可增加冠状动脉血流以辅助功能衰竭的心脏减轻负担。改善心功能,此种技术已在AMI合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救治中广泛应用。本院自2005年6月-2008年12月对19例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采用IABP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床边紧急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对15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床边置入IABP的围术期护理要点进行总结,包括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生命体征、尿量、心电图、球囊导管、反搏压力、并发症等的监测。结果患者在应用IABP辅助治疗后,血流动力学趋于稳定,表现为心率减慢,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尿量明显增加,血管活性药物剂量明显减少(P〈0.01);住院期间存活11例,死亡4例。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早期床旁应用IABP的患者,积极的术中配合和有效的术后监护能为冠脉血运重建提供稳定的血流动力学支持,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应用的监测与护理。方法:对13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治疗,同时给予精心护理。结果:本组患者治疗后血流动力学明显好转,11例抢救成功,2例最终放弃治疗。结论:通过严密病情监测,周密细致的护理,做好并发症预防,是提高IABP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抢救心源性休克合并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护理。方法22例患者均在积极药物抢救的基础上使用IABP联合CRRT,通过加强护理及监护,减低病死率。结果6例患者抢救成功,16例临床死亡,病死率为72.73%。结论IABP联合CRRT对治疗心源性休克合并急性肾功能不全有较好的疗效,护理中要求护理人员熟悉IABP及CRRT的工作原理及机器操作,加强病情观察,确保IABP及CRRT有效、安全实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救治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的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对14例应用IABP的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总结出一套较可行的护理措施。结果 14例患者10例好转,2例死亡。结论加强IABP的护理是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 IABP)辅助循环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对某院急诊科收治的9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行IABP辅助循环治疗,在确保IABP有效运行的同时做好病情监护与观察、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心理护理等护理措施。结果 9例患者IABP治疗持续2~7d,期间血压、心率升高,24h尿量增加,其中6例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3例行冠状搭桥术,9例患者均顺利出院。结论在确保IABP有效运行的同时做好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行IABP辅助循环治疗成功率和降低并发症发生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支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AMI急诊PCI合并心源性休克的病人行IABP辅助支持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住院期间存活14例,死亡5例;无一例出现IABP相关并发症。[结论]加强AMI急诊PCI合并心源性休克的病人行IABP辅助支持治疗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1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实行IABP术,并给予精心护理。结果:本组20例患者治疗后血压明显回升,心功能得到不同程度改善,心率下降,尿量增加,治疗效果满意,住院2~3周出院;1例高龄患者因心肌梗死面积广泛,最终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IAB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具有良好疗效,配合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治疗心源性休克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例患者应用IABP的心源性休克的患者进行观察,包括术前、术后护理,并发症的观察。结果:20例患者应用IABP0.5—10.0d,其中18例经治疗后循环稳定,经进一步治疗好转出院,2例死亡,病死率10%。结论:对心源性休克患者实施IABP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积极的预防、治疗及护理则能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 2003年至2005年2月,收治ICU的14例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年龄61~72岁,发病3~6 h内应用IABP及综合性治疗.根据老年患者的特点,加强IABP参数、管道监测和护理、生命体征监测、呼吸机辅助呼吸、有效供氧,做好心理护理和基础护理.结果 14例患者应用天数5~12 d,其中9例血流动力学稳定后行支架植入术,3例病情平稳后行冠状动脉搭桥术,2例因经济问题放弃治疗而死亡.结论 AMI合并心源性休克,及时采用IABP和综合治疗,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改善心脏功能,是进一步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塞(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患者的预后差。2004年11月我院ICU成功救治急性下壁、广泛前壁、高侧壁心肌梗塞,心源性休克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孔令超 《护士进修杂志》2013,(24):2250-2251
目的总结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Ml)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护理体会。方法对2009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29例AMI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进行IABP循环支持治疗。结果29例应用IABP的患者好转25例,因恶性心律失常、肺栓塞、猝死、二尖瓣腱索断裂原因导致死亡4例。结论IABP治疗尽早施行,有明显的循环支持作用,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为进一步治疗赢得时间及减少了并发症,降低了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在使用IABP辅助循环时的护理措施及要点。方法:对26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使用IABP辅助循环并给予精心护理。结果:患者在使用IABP辅助治疗期间,通过仔细监测和精心护理能有效改善其心功能及泵衰竭。结论:应用IABP作为辅助手段可以短时间内改善心源性休克患者血液动力学情况,精心细致的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治疗心源性休克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例患者应用IABP的心源性休克的患者进行观察,包括术前、术后护理,并发症的观察.结果:20例患者应用IABP 0.5~10.0 d,其中18例经治疗后循环稳定,经进一步治疗好转出院,2例死亡,病死率10%.结论:对心源性休克患者实施IABP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积极的预防、治疗及护理则能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对43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老年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行辅助治疗,并给予严密观察与精心护理.结果经IABP辅助治疗,临床治愈32例;因不可逆的心源性休克、伴随严重疾病及IABP应用时机过晚等于应用IABP过程中死亡11例.认为在冠心病继发泵衰竭患者中应用IABP疗效肯定,对救治术中易出现低心排老年患者起到重要作用.但在使用IABP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影响治疗,细致的护理可预防或及时发现并发症并制定出有针对性护理措施,对挽救患者的生命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机械通气和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的疗效,探讨与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监护室2003~2005年联合应用机械通气和IABP治疗的AMI后心源性休克病例临床资料,观察疗效并对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联合应用机械通气和IABP治疗AMI后心源性休克患者27例,康复出院7例,院内死亡20例,死亡率74%。多因素分析表明,发生急性肾衰竭是增加院内死亡风险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AMI合并心源性休克联合应用机械通气和IABP治疗死亡率仍然很高,急性肾衰竭是增加死亡风险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9.
原红 《当代护士》2018,(5):145-147
本文总结了8例急性心梗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在导管室行介入治疗并植入主动脉球囊反搏泵(IABP)的护理经验,包括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并发症的护理。认为专业优质的护理能降低急性心梗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重症心血管患者的成功救治率,促进患者康复,并对导管室护士、心血管重症监护室护士的实际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罗静  曹影婕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7):4181-4181
目的探讨IABP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治疗疗效,以及在应用过程中的观察与护理。方法分析接受IABP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监测与综合护理措施,总结相关经验。结果本组36例患者病情好转出院,1例患者因呼吸功能不全而脱机困难,心、肾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应用IABP可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提供稳定的血流动力学支持。正确的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