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器官移植前使用丹参预处理能够保护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移植器官存活率。 目的:观察含丹参的冷灌注液对同种异体大鼠移植肝脏中血红素氧合酶1表达的影响,以及对供体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UW液组(术中使用UW液灌注保存)、丹参+UW液组(术中使用丹参+UW液灌注保存)、ZnPP预处理组(移植前24 h腹腔内注射ZnPP,术中使用丹参+UW液灌注保存),建立稳定的大鼠同种异体肝移植模型。同时取10只正常大鼠作为正常对照。 结果与结论:丹参+UW液组和UW液组血清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水平明显低于ZnPP预处理组(P < 0.01)。血红素氧合酶1mRNA及其蛋白在丹参+UW液组中较UW组表达更明显,在ZnPP预处理组中表达明显受到抑制(P< 0.05)。丹参+UW液组肝脏Suzuki标准评分明显低于ZnPP预处理组及UW液组(P < 0.05)。表明丹参能上调同种异体的大鼠移植肝脏中血红素氧合酶1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减轻供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移植大鼠肝脏。  相似文献   

2.
背景:目前文献报道的大鼠门静脉动脉化模型有缝合法或支架法,2种方法在血管通畅率及操作便利性上均不太理想。 目的:建立稳定的操作简便的大鼠门静脉动脉化动物模型。 方法:采用同种异体血管套入式缝合及袖套法建立大鼠门静脉动脉化模型40例。切除左肾,将左肾动脉与门静脉残端通过同种异体血管连接,左肾静脉借助袖套与肠系膜上静脉连接。另取10只大鼠作为假手术组。术后观察大鼠的体质量变化和存活情况,2周行磁共振血管成像,1个月检测大鼠肝功能,2个月处死大鼠探查门静脉血流通畅情况并观察肝脏的病理学改变。 结果与结论:造模过程中有1只大鼠死亡,其余39只均存活至术后2个月,造模成功率为98%(39/40)。术后1个月,模型组与假手术组大鼠体质量,血清白蛋白、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和胆碱酯酶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术后2个月,模型组门静脉通畅率为95%(37/39)。磁共振血管成像及病理结果均未见明显异常。提示,利用同种异体血管套入式缝合及袖套法建立的大鼠门静脉动脉化模型操作简便、省时、成功率高,是一种可行、稳定、可靠、可重复性强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插大鼠股动脉建立有创监测血压模型的实验方法。方法采用15只SD大鼠,运用静脉留置针进行大鼠左侧股动脉插入术,通过导管连接生物血压传感器和电脑的相关设备,显示出大鼠的即时血压数据及血压变化时转换成波形的电信号,从而建成有创股动脉监测血压模型。结果 13只大鼠成功建立有创监测血压模型。结论用静脉留置针插入术进行大鼠左侧股动脉建立有创监测血压动脉模型的方法是可行的,具有重复性好、稳定、安全、简单、实用的特点,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髓基质干细胞(MSC)与骨基质明胶复合培养体内异位成骨的可行性。方法:将SD大鼠来源的MSC与同种异体的骨基质明胶复合培养后植入SD大鼠背部竖脊肌肌膜内,分别于术后不同的时间点处死大鼠,标本进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测定及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实验组标本自术后第3周ALP活性起就表现出阳性,第4周MSC与骨基质明胶复合体内大量成骨。结论:MSC与骨基质明胶复合培养体内异位成骨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树突状细胞瘤苗治疗颅内胶质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肿瘤细胞冻融裂解物致敏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瘤苗对颅内胶质瘤免疫治疗的效果。方法:通过立体定向的方法接种C6胶质瘤细胞建立Wistar大鼠C6胶质瘤动物模型;自大鼠骨髓分离DC前体细胞,经重组大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rGM—CSF) 白细胞介素4(rrIL-4)诱导培养、扩增获得功能性DCs;DCs经反复冻融的C6胶质瘤细胞裂解物体外致敏后皮下回输荷瘤大鼠体内,1次/周,共5次。观察荷瘤大鼠的存活期;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循环血中CD8^ T淋巴细胞水平及体外细胞毒反应;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0及IFN-γ水平。结果:经肿瘤细胞冻融裂解物致敏的树突状细胞免疫治疗的荷瘤大鼠生存期明显延长,外周血中CD8^ T淋巴细胞比例增加;并且治疗组大鼠循环血中IFN-γ水平明显升高,而IL-10水平很低,甚至检测不到。结论:经肿瘤细胞冻融裂解物致敏的DC瘤苗对颅内胶质瘤进行免疫治疗能获得有效的治疗性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张昕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1,15(28):5265-5268
背景:骨骼肌代谢酶与自由基的变化与不同的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有关。 目的:观察递增大强度耐力训练下大鼠骨骼肌代谢酶活性和自由基代谢的变化。 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组和运动组,后者建立8周的递增大强度耐力训练模型,训练结束后取骨骼肌样本测试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丙二醛、总抗氧化酶、过氧化氢酶水平。 结果与结论:8周训练后,运动组大鼠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酶活性及丙二醛水平均高于安静组(P < 0.01或0.05),而总抗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低于安静组(P < 0.05)。说明8周的递增大强度的耐力训练能使骨骼肌受到一定的损伤,并且提示抗氧化酶活性的下降和部分代谢酶活性以升高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背景:目前国内常用的封闭群品系大鼠(SD与Wistar大鼠)所建立肝移植急性排斥模型并不理想,易产生肝移植耐受。 目的:通过二袖套法建立稳定的DA-Lewis大鼠原位肝移植急性排斥模型。 方法:实验分为两组:同基因组:Lewis-Lewis 24例;异基因组:DA-Lewis 24例。观察移植后一般情况及移植后存活时间,两组受体分别于移植后3,5,7,10 d随机取3只处死取标本,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变化,测定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细胞因子水平变化。 结果与结论:同基因组大鼠无急性排斥反应表现,中位生存时间超过100 d,肝脏组织发生轻度形态学改变。异基因组大鼠移植后黄疸明显,中位生存时间为11 d,移植后第7天肝脏组织病理表现典型急性排斥反应(Banff国际标准)。同期相比异基因组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细胞因子水平均高于同基因组(P < 0.001)。提示,DA-Lewis是稳定的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模型,是研究肝移植排斥反应及免疫耐受的理想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老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E)动物模型超微结构的改变特点与生理、生化指标变化,探讨老年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生机制,提供防治老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依据。方法:建立盲肠结扎穿孔术(CLP)的MODSE组、青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Y)组及相应的假手术对照组。在术后24h采用透射电镜技术观察重要器官(心、脑、肺、肝和肾)的超微结构变化,同时检测各组大鼠的呼吸频率(RR)、心率(HR)和血压(BP)、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肌酐(Cr)、尿素氮(BUN)等生理、生化指标水平的改变。结果:观察MODSE组和MODSY组的重要器官组织超微结构时发现,术后24h两组实验大鼠的重要器官及其血管内皮细胞的超微结构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除RR、BP、HR指标外,其他5项生化指标较假手术对照组亦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不同程度的重要器官组织的细胞损伤(其中以MODSE实验组的细胞损伤最为严重)与相应的生理、生化指标改变的一致性,说明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可不同程度导致微循环障碍,引起相应组织的供血不足,进而使细胞的代谢功能受到影响,发生细胞变性、坏死。在纠正器官功能不全的同时,尤应注意积极采取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型高频方波电脉冲对大鼠肝癌消融治疗的影响。 方法肝癌McA-RH7777细胞体外培养制备肿瘤细胞悬液,清洁级SD大鼠50只经肝内注射法建立肝癌模型。建模后1周,随机选取40只肝癌模型大鼠,按照简单抽样方法分为实验组(n=26)和对照组(n=14)。实验组大鼠肝脏肿瘤在2 000 V/cm场强下接受电脉冲处理,对照组脉冲场强为0,频率均为1 Hz,脉宽为100 μs。2组大鼠术前3、1 d及术后1、7、14、21、30 d分别尾静脉采血,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监测血清生化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肌酐、血尿素氮、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及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水平变化;分别记录2组大鼠术前1 d,术后7、14、21 d肿瘤长径变化和术后60 d生存时间改变,记录治疗过程中相关性并发症情况;术后30 d分别随机处死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只大鼠,检测2组大鼠消融靶区肿瘤组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B细胞淋巴瘤-2原癌基因(Bcl-2)及Bcl-2相关X蛋白(Bax)表达水平;术后30 d,切取2组肿瘤消融区域组织分别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改变,行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TUNEL染色分别计算肿瘤细胞增殖率及细胞凋亡率。对数据行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Kaplan-Meier曲线分析及χ2检验。 结果实验组术前3、1 d及术后1、7、14、21、30 d,大鼠不同时相点ALT、AST、CK、LDH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1.458、39.842、33.343、52.335,P值均小于0.05),大鼠不同时相点肌酐、血尿素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702、2.429,P值均大于0.05);对照组术前3、1 d及术后1、7、14、21、30 d,ALT、AS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2.267、3.646,P值均小于0.05);大鼠不同时相点肌酐、血尿素氮、CK、LDH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885、1.100、1.773、1.338,P值均大于0.05)。术前3、1 d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ALT、AST、肌酐、血尿素氮、CK及LDH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术后1、21、30 d,实验组和对照组ALT、AS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414、-9.993、-9.362, 4.345、-4.802、-7.159,P值均小于0.05);术后1、7、14、21、30 d,实验组和对照组肌酐、血尿素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651、0.322、0.045、-0.760、-0.741,4.345、0.784、-1.835、-4.802、-6.415;P值均大于0.05)。术后1、7 d,实验组和对照组CK、LD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613、4.437,7.817、5.183,P值均小于0.05)。术前3、1 d及术后1、7、14、21、30 d,实验组肿瘤标志物AFP水平分别为(4.63±0.53)、(4.84±1.63)、(5.54±1.96)、(3.87±2.19)、(2.34±0.28)、(1.61±0.51)、(1.18±0.36)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4.339,P<0.05);对照组各时相点血清AFP水平分别为(4.44±0.91)、(4.61±0.91)、(4.86±0.95)、(5.55±1.08)、(6.10±1.42)、(6.93±1.80)、(6.70±2.69)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184,P<0.05)。术前3、1 d,实验组与对照组AF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862、0.501,P=0.414、0.619);术后7、14、21、30 d,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82、-9.004、-10.809、-7.762,P值均小于0.05)。实验组术前1 d,术后7、14、21 d的肿瘤长径分别为(11.2±3.1)、(8.1±2.3)、(5.3±1.6)、(3.5±1.1) mm,而对照组各时相点的肿瘤长径分别为(9.8±2.1)、(14.1±2.7)、(17.8±3.7)、(14.4±2.7) mm;术前1 d,2组间肿瘤长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26, P=0.135);术后7、14、21 d,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肝脏肿瘤长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330、-14.800、-18.244,P值均小于0.05)。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术后Caspase-3、Bax较对照组表达水平增高,Bcl-2表达水平下降。术后30 d,肿瘤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实验组可见大量的组织坏死,有明显的细胞凋亡区,而细胞的管道结果保持完好;对照组肿瘤细胞未见明显破坏。术后30 d,肿瘤组织行VE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验组可见细胞结构排列尚清晰,未见明显细胞破坏,仅有少量棕黄色阳性染色(1+,中等染色);对照组可见细胞组织排列紊乱,大量棕黄色阳性染色(4+,强染色)。术后30 d,肿瘤组织行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验组可见细胞结构排列完整,未见明显破坏,仅有少量棕黄色阳性染色(1+,弱染色);对照组可见组织结构紊乱,细胞可见大量棕黄色阳性染色(4+,强染色)。术后30 d,肿瘤组织行TUNEL染色。实验组可见细胞排列稍紊乱,管道结构不清晰,大量棕黄色阳性染色;对照组可见组织排列整齐,仅有少量棕黄色阳性染色。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肿瘤细胞增殖率分别为(2.8±0.8)%、(43.1±3.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65,P<0.05)。TUNEL染色结果可见实验组强染色,而对照组呈弱染色或不染色;实验组与对照组肿瘤细胞凋亡率分别为(76.85±10.27)%、(2.56±1.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56,P<0.05)。 结论新型高频方波电脉冲可有效控制大鼠肝癌的局部进展。  相似文献   

10.
辛伐他汀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氧化应激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氧化应激反应和肾脏功能的影响。 方法: 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给予辛伐他汀治疗8周后,检测辛伐他汀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氧化应激水平和肾功能的影响。 结果: 糖尿病组大鼠血清和肾皮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丙二醛(MDA)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同时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白蛋白/肌酐、肾重及肾肥大指数(肾重/体重)均高于对照组。辛伐他汀治疗组SOD活性与糖尿病组无明显差异,其余异常均明显轻于糖尿病组。 结论: 辛伐他汀能有效抑制糖尿病大鼠肾脏氧化应激反应,改善肾脏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4种大鼠睾丸移植模型的建立方法。方法: 建立4种不同术式的大鼠睾丸移植模型各10例,分别比较其血管重建时间、即时通畅率、显微外科技术要求及术后1个月植睾血供情况和功能。结果: 40例受体大鼠存活均超过30 d,4种方法的血管重建时间和显微外科技术难易程度有所不同,但开放血流后即时通畅率及术后1个月植睾血供情况和血清睾酮水平相互比较无明显差异。 结论: 4种方法均可选择性地用于不同解剖类型的大鼠睾丸移植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不同送检模式的血培养阳性率与病原菌的分布状况。方法:采用BD FX400全自动血培养仪对2013年全年送检的血液标本进行培养,阳性标本做病原菌鉴定,对不同送检模式血培养阳性率与病原菌进行分析。结果:5565份血培养标本,培养出687株病原菌,阳性率为12.3%(687/5565);其中双侧双瓶血培养送检率为87.6%(4875/5565),阳性率为12.8%(624/4875),明显高于单侧单瓶的阳性率9.0%(30/335)(χ2=0.0025,P<0.005)及双侧单瓶的阳性率9.3%(33/355),但与后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双侧双瓶和双侧单瓶血培养病原菌检出率最高的均为大肠埃希菌,分别为27.6%(172/624)和30.3%(10/33);而单侧单瓶血培养病原菌检出率最高的则为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占40%(12/30),此菌在双侧双瓶和双侧单瓶病原菌中各占12.8%(80/624)和18.2%(6/33)。在双侧双瓶标本分离的624株病原菌中,有77株仅在厌氧瓶中生长,占血培养总菌株11.2%(77/687)。结论:双侧双瓶血培养送检模式提高了血培养阳性率,降低了漏检率,有利于提高血培养检验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实验从离体的角度观察复方鳖甲软肝方药理血清对SD大鼠离体肝星形细胞Ⅰ、Ⅲ型胶原、TIMP表达的影响,以探讨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健康SD雄性大鼠(体重250g左右)分成正常组、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12只;无菌条件下腹主动脉取血,制备血清,加至培养有SD大鼠肝星形细胞的24孔板中,  相似文献   

14.
本实验旨在建立一种体外分离纯化、培养扩增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探讨成年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作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可行性。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Wistar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第二代成年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一部分进行形态学观察(倒置显微镜、HE染色、电镜),  相似文献   

15.
背景:目前尚无任何一种重症急性胰腺炎动物模型能与人类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发病过程完全一致,而用于实验治疗性研究的模型更是少之又少。 目的:建立一种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为进行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性研究提供前提条件。 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对照组不建模,模型组大鼠采用逆行胰管穿刺注射法建立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建模后6,12,24 h,测血、腹水淀粉酶、血白细胞数量、血清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并对胰腺组织进行病理评分。 结果与结论:模型组大鼠存活率80%,对照组大鼠存活率100%;模型组大鼠随时间的延长,病理评分、血、腹水淀粉酶、白细胞、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逐渐升高(P < 0.05)。说明逆行胰管注射法能够成功建立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研究几种生长底物对培养的胚胎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生长特性的作用。方法:采用胚胎大鼠脊髓腹侧组织进行分离培养,建立脊髓运动神经元原代分散细胞培养,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鉴定;选取生长底物如多聚赖氨酸(PLL)、Ⅰ型胶原、层粘连蛋白(LN)、PLL和LN联合等进行包被,观察脊髓运动神经元的生长特性。结果:PLL用0.01mol/L硼酸溶解,细胞生长良好;Pu和LN联合包被时,脊髓运动神经元存活率高,细胞分散良好。结论:PLL和LN联合包被培养脊髓运动神经元,是研究胞体和突起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上接本刊第6卷第1期 P78)心导管检查术左心室心导管检查术采用传统的由右股静脉进入的Judkin氏方法进行,发现冠状动脉接近冠状动脉左前降分支第3分支末端中度狭窄,冠状动脉的第1终未分支起始部高度狭窄.而右侧弯曲的右冠状动脉分支系统则相对没有狭窄.左侧胸内动脉搭桥通向左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及通向第1终末分支的搭桥的隐静脉是开放的.然而,当向冠状动脉注入显影剂发现该显影物排泄明显延迟(冠状动脉“盗血”现象).这种现象可因冠状血流流向微血管系统障碍造成.左室血管造影照片显示左室扩大伴弥漫性,射血分数下降.表2总结了心导管…  相似文献   

18.
呋喃唑酮制备大鼠扩张型心肌病模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用呋喃唑酮饲养Wistar大鼠建立扩张型心肌病(DCM)大鼠模型的可行性。 方法: 用呋喃唑酮饲养Wistar大鼠建立扩张型心肌病大鼠模型, 超声心动图检测大鼠左心室结构和功能;有创导管测压力;测量大鼠左心室内径和游离壁厚度,HE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细胞形态学变化,V-G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心肌胶原纤维并计算胶原容积分数(CVF)。 结果: ①DCM组大鼠饲养12周后诱发呋喃唑酮扩张型心肌病(Fz-DCM)总成功率为66.6%(20/30)。② DCM组大鼠左室舒张期末内径、左室收缩末内径、右房压、左室内径、心脏重量/体重比值均明显大于NC组,左室内径缩短率、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游离壁厚度均明显小于NC组(均P<0.05)。③DCM大鼠心肌细胞肥大、变性,间质胶原纤维增生,Ⅰ、Ⅲ型胶原纤维及CVF明显增加。 结论: 呋喃唑酮能成功诱发DCM大鼠模型;Fz-DCM大鼠出现左室扩大、心室壁变薄,间质纤维组织增生等病理改变,并且左室收缩功能下降,提示Fz-DCM大鼠模型能反映扩张型心肌病的病理生理特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对败血症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利用盲肠结扎造瘘术(CLP)制备大鼠败血症模型,提取BMSC培养至第三代,治疗组大鼠尾静脉注射BMSC,模型组大鼠注射等剂量的PBS。观察各组大鼠术后72 h后存活率,取大鼠肺脏组织HE染色观察病变情况,心脏采血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叉头盒蛋白3(Foxp3)、CC趋化因子配体2(CCL2)的mRNA水平,ELISA检测IL-6、IL-17、TNF-α的蛋白水平。结果空白组大鼠与假手术组大鼠的存活率以及肺组织形态均未见明显异常、大鼠血培养未见细菌生长;IL-6、IL-17、TNF-α、CCL2、Foxp3 mRNA和蛋白水平无明显差别。模型组中大鼠存活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组织病变明显,大鼠血培养可见大量肠杆菌生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6、IL-17、TNF-α、CCL2 mRNA和IL-6、IL-17、TNF-α蛋白的表达水平较假手术组明显增高,而Foxp3的mRNA表达水平较假手术组明显降低。治疗组中大鼠存活率明显高于模型组,肺组织病变明显减轻,IL-6、IL-17、TNF-α和CCL2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而Foxp3的mRNA表达水平较模型组组明显增高。结论 BMSC治疗可增加败血症大鼠存活率,降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牙周炎实验模型,测量牙龈组织中亚硝酸盐(NO2-)和硝酸盐(NO3-)的含量,比较一氧化氮(NO)含量与附着丧失(AL)的关系,探讨NO在牙周炎病理进程中的作用。 方法: 健康Sprague-Dawley大鼠共72只,随机分为两组:正常对照组和牙周炎组,每组36只。参照Di Paola法复制大鼠牙周炎动物模型。分别于术后1、4和8周时处死动物,每个时点每组处死的动物数为12只。采用分光光度仪测量大鼠牙龈组织中亚硝酸盐(NO2-)和硝酸盐(NO3-)的含量,以间接确定NO含量;采用组织切片法观察牙周组织的组织学改变;应用Tiger细胞图像仪测量AL。 结果: 术后4周和8周时,实验性牙周炎组牙龈组织NO2-/NO3-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在牙周炎组,术后8周牙龈组织NO2-/NO3-含量明显高于术后4周(P<0.01)。在牙周炎组,术后4周和8周与术后1周比较,AL显著增加(P<0.01);术后8周与4周比较,AL显著增加(P<0.01)。 结论: 牙周炎组牙龈组织NO2-/NO3-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NO2-/NO3-含量与牙周组织的AL直接相关。结果表明NO在牙周组织的炎症和破坏过程中发挥作用,提示在牙周炎的治疗中控制NO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