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彬  何小丽  薛武军  冯新顺 《新医学》2003,34(10):606-607
目的:探讨肾移植患者人类白细胞抗原致敏状况、交叉配型与肾移植效果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67例肾移植患者体内的抗人类白细胞抗原的抗体水平,并根据该抗体水平将患者分为高敏组(抗体水平超过40%)、致敏组(抗体水平l0%。40%)、无致敏组(抗体水平低于l0%),比较不同致敏状况组的术前交叉配型结果及移植效果。结果:高敏组、致敏组、无致敏组交叉配型阳性率分别为39.4%、l0.5%、2.6%,移植后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l0、12%、4%。结论:人类白细胞抗原致敏与交叉配型之间具有较高的一致性,配合使用可提高配型准确性。在无法得到供者血样的情况下,无致敏患者可考虑在无交叉配型结果的情况下直接行肾移植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肾移植受者的术前致敏状态对肾移植效果的影响.方法:总结分析1209例肾移植受者术前的致敏状况[包括群体反应性抗体(panel reactive antibody,PRA)水平及白细胞抗原(human leucocyte antigen,HLA)类型]与肾移植效果[包括急性排斥反应、肾移植功能延迟恢复的发生率及移植肾存活率]之间的关系.结果:1209例中97例PRA阳性,其中轻度致敏62例(5.1%),中度致敏20例(1.7%),高度致敏15例(1.2%).97例致敏受者共检出HLAⅠ类抗体阳性54例,HLAⅡ类抗体阳性32例,HLAⅠ和HLAⅡ类抗体均阳性11例.PRA阳性各组术后排斥反应发生率和肾功能延迟恢复率明显高于阴性组(均为P<0.01).HLAⅠ和HLAⅡ类抗体均阳性组的肾功能延迟恢复率(45%)明显高于Ⅰ类或Ⅱ类抗体阳性组(分别15%和19%).致敏受者的移植肾存活率也低于非致敏受者(P<0.01).结论:肾移植受者术前致敏状态对肾移植效果有明显影响.术前检测致敏状态相关指标,可以及时准确了解受者对供体的致敏状态,预测移植的效果,指导配型与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度致敏(下称高敏)肾移植受者的组织配型和抗排斥治疗方案。方法对81例高敏肾移植受者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抗体、HLA配型和肾移植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1例受者共行肾移植术85次。术后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HAR)6例(7.1%);急性排斥反应(AR)17例(21.0%),其中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AHR)9例(11.1%)。经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血浆分离(PP)和静脉注射大剂量免疫球蛋白(IVIG)等治疗后均逆转。AR组术前峰值群体反应性抗体(PRA)(58.6±12.4)%,抗原错配(2.9±1.3)个;未发生AR组术前峰值PRA(60.5±14.5)%,抗原错配(1.9±0.8)个。两组PR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原错配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避开相应抗体的良好HLA配型(HLA错配数小于或等于2个)是高敏受者肾移植成功的关键。高敏受者术后AHR的发生率高,采用ATG、PP、IVIG联合治疗能有效逆转AHR。  相似文献   

4.
组织相容抗原,指对不同个体间进行组织器官移植时移植物被受者是否容忍的主要相关抗原,起主要作用的称为主要组织相容抗原,人类为HLA。HLA是介导移植排斥反应的物质基础。也是调节免疫应答的重要分子。免疫排斥反应对临床器官移植的成功与否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组织相容抗原一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的不同,可引起免疫排斥反应。它是导致移植物丧失功能的主要原因之一。器官移植HLA配型的方法现已由传统的血清学,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HLA特异性抗体检测及交叉反应组配型(CREGs)在高致敏受者肾移植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在传统HLA配型以及淋巴毒试验的基础上,对21例高致敏受者(PRA>40%)进行严格的HLA特异性抗体分析以及交叉反应组配型分析.在有限肾源的情况下,优化供受者组合,手术方式为经典髂窝移植.结果21例高致敏受者中无一例出现超急性排斥反应(HAR),2例出现急性排斥反应(AR),4例出现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经治疗均在1个月内恢复,随访至今仅1例死于肺部感染,与同期40例对照组(PRA阴性)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传统HLA配型的基础上进行严格HLA特异性抗体分析及CREGs配型,为临床发现潜在供者,提高肾移植成功率提供了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高致敏受者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力  黄江燕  张绍珂 《护理学报》2005,12(10):48-49
探讨高致敏人群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护理.通过观察14例高致敏受者尿量、体温、血压变化,以监测早期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情况,10例高致敏患者早期发现急性排斥反应,经甲基强的松龙、OKT3抗排斥反应治疗逆转.良好护理及术后监测,对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急性排斥反应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2002年1月至2003年3月,我科共为14例高致敏受者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除严格按照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选择供受者外,术前均采用血浆置换取得了满意的移植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14例高致敏受者均为首次行尸肾移植,供受者ABO血型相同,原发病均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合并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其中男性  相似文献   

8.
背景:应用灵敏的技术可以检测到致敏肾移植患者体内低水平抗体,但是即便如此临床上依然无法完全检测出全部抗体.目的:探讨抗供者特异性抗体对致敏肾移植受者的临床意义及其在预测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肾移植术前常规检测补体依赖淋巴细胞毒试验和群体反应性抗体,群体反应性抗体阳性者(PRA≥10%)检测抗供者特异性抗体,其术后临床结果与抗供者特异性抗体阴性患者做比较.结果与结论:在379例接受肾移植的患者中,55例患者的群体反应性抗体≥10%,这些患者中75%曾有过致敏史.其中20例检测出抗供者特异性抗体,这些阳性患者肾移植术后更易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和移植肾存活率低下等.结果提示抗供者特异性抗体的存在与移植物失功、排斥反应有显著相关性.而体内仅存非抗供者特异性抗体的患者移植效果相对好.对于淋巴细胞毒试验阴性但体内抗供者特异性抗体阳性的肾移植患者,术后需要更积极地监测免疫功能和调整免疫抑制方案.  相似文献   

9.
背景:群体反应性抗体可介导超急性排斥反应,导致群体反应性抗体阳性致敏患者肾移植成功率和移植物存活率均低于非致敏患者.目的:根据人类白细胞抗原交叉反应组配型标准为群体反应性抗体阳性致敏肾移植患者选配合适供者,观察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发生率及移植肾存活情况.设计:病例观察.单位: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对象:选择1997-01/2003-12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器官移植科施行肾移植136例群体反应性抗体阳性的致敏受者,男41例,女95例,年龄(45±9)岁.初次肾移植115例,2次移植18例,3次移植2例,4次移植1例.所有受试对象均对检测项目知情同意,实验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LAT莱姆德抗原板和LAT-Mix混合抗原板购自美国One Lambda公司.SMT72R抗人类白细胞抗原-1类单克隆抗体湿板和人类白细胞抗原-Ⅱ类DNA分型试剂购自美国One Lambda公司.方法: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动态监测患者手术前后IgG型抗人类白细胞抗原抗体水平及其特异性.应用抗人类白细胞抗原-Ⅰ类单克隆抗体湿板进行供、受者人类白细胞抗原-Ⅰ类抗原分型,微量序列特异性引物法进行供、受者人类白细胞抗原-Ⅱ类基因分型,根据美国器官共享网制定的人类白细胞抗原交叉反应组配型标准和Ⅱ类抗原可接受性错配原则进行供、受者选配.评估抗原交叉反应组配型原则下患者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及移植肾1,3,5年存活率进行评价.主要观察指标:①致敏患者手术前后抗人类白细胞抗原抗体水甲及特异性.②供受者人类白细胞抗原组织配型.③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及移植肾存活率.结果:纳入136例PRA阳性致敏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者.①致敏患者中104例存在抗人类白细胞抗原-Ⅰ类IgG抗体,76例存在抗人类白细胞抗原-Ⅱ类IgG抗体,44例同时存在抗人类白细胞抗原-Ⅰ类和Ⅱ类IgG抗体.②按照传统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标准供、受者人类白细胞抗原0,1,2,3,4个抗原错配者分别为7,26,47,39和17例;按照人类白细胞抗原交叉反应组配型标准供、受者人类白细胞抗原抗原0,1,2,3,4个抗原错配者分别为31,53,36,16和0例.③按人类白细胞抗原交叉反应组配型原则,人类白细胞抗原无错配者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2个和3个抗原错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类白细胞抗原无错配者移植肾1,3,5年存活率高于2个和3个抗原错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人类白细胞抗原交叉反应组配型标准能提高肾移植供受者的相配率.②良好的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可降低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提高移植肾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Meta分析综合、系统地评价抗人类白细胞抗原DP的供者特异性抗体(HLA-DP DSA)与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关系,为临床改善肾移植患者和移植肾预后提供循证医学参考。方法计算机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关于HLA-DP DSA与肾移植排斥反应相关的文献,包括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检索截止日期为2019年10月13日。按提前制定的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和提取相关信息,并根据纽卡斯-渥太华量表(NOS)评价文献质量,使用Stata1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4篇文献进行此次Meta分析,共105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HLA-DP DSA暴露组的肾移植患者产生排斥反应的风险明显高于非暴露组[P<0.05,相对危险度(95%CI)=2.162(1.651~2.832)],纳入文献间不存在明显异质性(P=0.344,I 2%=9.8%),也无明显发表偏倚(P=0.089),敏感性分析结果提示Meta分析合并的结果较可靠、稳定。结论肾移植患者体内的HLA-DP DSA与移植肾排斥反应密切相关,HLA-DP基因的分型和抗体的检测对肾移植患者的临床治疗和预后都重要意义和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肾移植手术前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36例肾移植手术病例进行术前评价、术中指导和术后监测。重点观察受体术后24h、一周、一个月、术后3个月内移植肾形态结构、血流动力学各项参数,及时发现肾排斥反应、血管狭窄、血栓形成及肾周积液等严重并发症。结果36例肾移植病例中,术后彩色多普勒超声及时发现排斥反应6例,除其中2例死亡外,肾周积液8例,肾周血肿4例。经超声指导下穿刺或保守治疗后消失。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移植肾各项血流指标,对于肾移植术后早期发现并发症、指导治疗及动态观察有较高的敏感性,提高了肾移植术的成功率和患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交叉反应组配型应用于肾移植的临床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1998年5月-1999年5月,采用血清学方法检测HLA抗原,按照HLA-I类10组的交叉反应组标准,前瞻性地用于首次尸体肾移植260例,观察1a和3a人/肾存活率及肾功能指标,并与传统HLA六抗原标准进行比较。结果 交叉反应组标准I类抗原O错配,联合六抗原标准Ⅱ类O错配组显示较好的人/肾存活率(4/4)和肾功能,应用交叉反应组标准的各组与完全采用HLA六抗原标准对照组相比,人肾存活率与肌酐清除率无显性差异(P>0.05)。以交叉反应组标准确定的供受关系占移植总数的46.2%(111/260)。结论 交叉反应组配型标准应用于肾移植是安全可行的,根据该标准进行肾移植,其人肾存活率及远期移植肾功能与HLA六抗原标准结果相似。但其可以明显提高供受相配几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前肾移植后免疫状态的评估方法较多,但都缺乏较高特异度和灵敏度。近年国内外学者报道外周血淋巴细胞(PBL)表面人类白细胞抗原-Ⅰ(HLA-Ⅰ),主要是HLA-A、-B可较准确反映机体细胞免疫状态[1,2]。据此我们设计本实验,拟观察PBL HLA-A作为肾移植后免疫状态评估指标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试验组为齐鲁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的30例肾移植患者,其中男21例,女9例,平均41岁。治疗中使用FK506、硫唑嘌呤(Aza)、泼尼松(Pred)和FK506[或环孢素A(CsA)]、霉酚酸酯(MMF)和Pred预防排斥反应。30例患者于移植后1个月采集抗凝外周血,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霉酚酸酯静脉滴注及口服序贯给药联合环孢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预防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59例行肾移植后需行抗排斥反应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治疗组)28例,术后当日静脉滴注霉酚酸酯1.0g,每日2次,连续使用7日,随后改为口服1.0g,每日2次,共3个月,同时联合口服环孢素、激素。环孢素初始剂量5~6mg/(kg·d),以后按照全血药物浓度范围调整,术后头3日用甲泼尼龙500mg/d静脉注射,随后改为口服泼尼松30mg/d,以后每月减少5mg,至维持量。B组(对照组)31例,术后当日口服霉酚酸酯1.0g,每日2次,连服3个月,同时联用环孢素和激素,方法同A组。两组在术后1日、7日、14日、1个月、2个月、3个月进行临床和实验室评价,观察肾移植后3个月内急性排斥反应和其它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两组(59例)均完成3个月的治疗,人、肾存活率为100%,肾功能正常;A组发生急性排斥反应1例(1/28),B组发生急性排斥反应7例(7/31),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霉酚酸酯静脉滴注及口服序贯给药预防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效果比单纯口服途径好。  相似文献   

15.
CRRT辅助救治肾移植术后患者重症感染--附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治国  吴红艳  唐伟  张乐 《中国血液净化》2004,3(3):139-140,174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患者重症感染时采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对发热及全身症状的改善作用.方法应用BM-25CRRT机行CVVH,治疗肾移植术后顽固性感染发热,7例患者肺部感染各种药物治疗无效,全身衰竭状态下接受CRRT治疗共计25次.结果首次CRRT治疗后体温逐渐下降,生命体征明显好转,7例患者经过2~4次CRRT治疗后病情均转稳定,针对性应用抗生素后痊愈出院.结论 CRRT救治肾移植术后严重感染并发热,可有效的缓解症状、为针对性抗感染治疗赢得时间,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我院自2004年4月-2005年10月行活体供肾肾移植23例,均采用手助腹腔镜下取肾,其中1例受者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经治疗后完全恢复。现结合文献资料及诊疗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马潞林 《中国血液净化》2003,2(11):593-593,617
近年来随着移植技术的提高和新型免疫抑制剂的不断出现,移植肾一年存活率已达到或超过90%,但移植肾半寿期和长期存活率提高并不明显。慢性移植肾功能损害已成为阻碍移植肾长期存活的主要原因,也是二十一世纪肾移植所面临的主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肾移植术后白细胞减少的治疗体会。方法:收集我院83例尸肾移植患者,术后常规服用硫唑嘌呤(Aza),强的松(Pred),环孢素 A(CsA)预防排斥反应。结果:1例术后 14天出现白细胞减少(WBC0.4×10~9/L),同时伴有血小板减少(77×10~9/L),伴有高热(T39.8℃)。结论:Aza 可引起白细胞减少,骨髓抑制。早期发现,及时停用 Aza,应用升白细胞药物及间断输注新鲜血,预防全身感染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HLA(人类白细胞抗原)抗体的三种检测模式对肾脏移植的影响。选择最佳检测模式。方法对本院2000-2004年的所有行肾脏移植的患者(482例),按术前HLA抗体检测模式分为3组:单纯CDC(交叉淋巴毒试验)检测组87例(A组);PRA(群体反应性抗体)和CDC平行检测组109例(B组5;先做PRA检测,呈阳性的再做CDC检查组286例(C组)。观察三组患者急性排斥反应(AR)和超急性排斥反应(HAR)。结果A组患者AR、HAR的反应率为16.09%(14/87);B组患者AR、HAR的反应率为6.42%(7/109);C组患者AR、HAR的反应率为6.29%(18/286)。A、B两组差异显著(x^2=7.43,P〈0.01);A、C两组差异显著(x^2=4.23,P〈0.05);B、C两组差异无显著性(x^2=0.002,P〉0.05)。结论三种模式中B、C模式较A模式能更好地减少AR、HAR的发生率,其中B模式是最佳的检测模式。  相似文献   

20.
背景:器官移植受者在受到同种抗原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免疫致敏后,外周血中容易产生群体反应性抗体,如何提高致敏受者肾移植的成功率和移植物长期存活率值得深入研究.目的:通过检测肾移植受者的HLA-IgG抗体水平及其特异性,评估受者体液免疫致敏状态,并观察HLA交叉反应组配型可接受性错配情况与移植肾存活率的关系.设计:临床观察.单位: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对象:选择1998-01/2005-12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器官移植科接受肾移植1297例患者,男824例,女473例,平均(42±16)岁,其中HLA-IgG抗体阳性受者165例,阴性受者1 132例.初次肾移植受者1217例,2次移植77例,3次移植2例,4次移植1例.所有患者在接受本实验相关检测及治疗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实验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许可.试剂:莱姆德抗原板和混合抗原板购自美国One Lambda公司.HLA-Ⅰ类单克隆抗体湿板和HLA-Ⅱ类DNA分型试剂购自美国OneLambda公司:Taq多聚酶购自美国PE公司:DNA抽提试剂购自德国QIAGEN公司.抗人C4d多克隆抗体和显色底物DAB购自奥地利Biomedica公司.方法:①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筛查受者术前血清中的HLA-IgG抗体,对阳性血清进一步用抗原板(LAT1240和LATIHDS)检测抗体阳性率及其特异性,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进行HLA基因分型.②对40例Scr升高的受者进行抗HLA抗体检测和移植肾穿刺活检,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壁上C4dd的沉积.⑧移植受者术后1,3,5年移植肾存活率及性别、移植与抗体阳性率的关系,并分析不同HLA交叉反应组错配数受者移植肾存活率的差别.主要观察指标:①肾移植患者手术前后HIA-IgG抗体阳性率及HLA分型.②移植肾活检组织中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壁上C4d的沉积特征.③移植肾存活率差别.结果:患者1297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HLA-IgG抗体阴性受者1132例,阳性受者165例,Ⅰ类HLA-IgG抗体阳性受者126例,Ⅱ类HLA-IgG抗体阳性受者90例,51例受者同时存在Ⅰ类和Ⅱ类HLA-IgG抗体,抗体阳性率>50%的高致敏受者94例.②40例移植肾穿刺活检标本中,13例患者观察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壁上存在C4d的沉积.27例未见C4d沉积;13例C4d阳性受者中10例外周循环中抗HLA抗体阳性.③抗体阳性受者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阴性受者(P<0.01).抗体阳性受者的1,3及5年移植肾存活率与抗体阴性受者无明显学显著性差异(P>0.05).女性受者中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男性受者(P<0.01),再次移植受者中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初次移植受者(P<0.01);随着HLA交叉反应组错配数的增加,移植肾存活率呈下降趋势,0错配受者的1,3,5年移植肾存活率分别为97%,94%和92%.2错配受者1.3,5年移植肾存活率分别为91%,82%和77%,3错配受者较0错配受者下降更为明显,分别为9%,15%和24%.结论: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壁上C4d的沉积可作为抗体介导体液性捧斥反应的客观指标,供受者间良好的HLA配型能显著降低排斥反应发生率和改善移植物存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