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尿病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中常会出现一些影响血糖变化、促使其反复和加重的因素,如多食、便秘、失眠、疼痛、情绪抑郁或焦虑、感染及月经不调等,被称为“血糖难控因素”。如果在糖尿病治疗中,能抓住“血糖难控因素”的主症,并给予恰当的中医辨证治疗,在降糖方面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笔者在临床上常遇到一些患者,虽药物剂量和种类不断增加,但血糖仍然居高不下。这除了常见的药物因素(如继发性磺脲类失效等)、饮食因素(如饮食控制不严格或结构不合理)、运动因素(如运动量不足)以外,还可以找到一些严重干扰降糖的诱因。笔者把这些诱因称之为血糖难控因素。血糖难控因素一旦找到,给予恰当辨证治疗,血糖往往迅速下降,降糖药物剂量和种类也随之减少。在这方面,中医有较大优势,笔者现将临床多年诊治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足和糖尿病截肢的主要因素。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代谢紊乱,血管障碍,神经营养因子减少,氧自由基损伤及免疫因素等共同作用的结果。临床治疗以控制血糖、降血压、调节血脂及对症处理为主。笔者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加益气养阴通络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4例,疗效满意,并与单用西药治疗的30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卢自润 《养生月刊》2004,25(2):156-156
当前,癌症、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是人类三大杀手,还没有根治的办法,所以也叫“终生病”。其中糖尿病不像心脑血管病那样死亡率高,也不像癌症那样“绝”,只要治疗得法,控制住血糖,还可以延年长寿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常规西药联合桂龙通络胶囊治疗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予常规降糖西药联合甲钴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桂龙通络胶囊治疗,2组均治疗60d。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血压、炎症因子等实验室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血糖及HbA1C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肌酐(Scr)、尿素氮(BUN)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降糖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桂龙通络胶囊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患者不仅能有效控制血糖,同时还能抑制炎症反应,对糖尿病并发症也能起到较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DACI)与血糖、血脂等因素的关系。方法:对40例DAC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50例非糖尿病急性脑梗死患者(NDACI)作对比分析。结果:DACI组与NDACI组相比在血脂水平及CT或MRI检查结果等方面的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DACI应以预防为主,积极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危险因素及适当的抗凝、抗血小板等治疗。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具有明显的进行性和不可逆性,其进展与糖尿病病程及血糖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对糖尿病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糖尿病肾病疗效以及减少终末期肾病肾脏替代治疗的关键。“治未病”思想是中医学的智慧结晶,在延缓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基于中医“治未病”思想结合中西医诊疗现状探讨糖尿病肾病的防治策略,可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银杏叶制剂对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意义。方法:将100例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银各叶片口服,坚持规律服用5个月,于治疗前后分别测量两组的血糖、血脂、血压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岩血糖、血脂、血压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结论:银杏叶制剂能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血糖、血脂、血压水平,减少心血管事件危险因素,适合长期口服。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严重影响了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预防是治疗的关键,充分认识糖尿病足发生的高危因素,重视足部护理,可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 大量临床资料显示,患者的年龄、糖尿病病史、住院前空腹血糖、血糖控制的情况、合并下肢血管病变及神经病变是糖尿病足发生的高危因素,患者的年龄越大、病史越长、入院时空腹血糖越高、治疗过程中血糖控制不良和合并下肢血管和神经病变者,越容易发生糖尿病足。因此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显得尤为重要,现将临床工作中几点护理本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肢端坏疽是糖尿病周身血管神经病变在肢端的表现,故又称为糖尿病性动脉闭塞症,常见于足部故又称之为糖尿病足,应进行全身相关检查,了解重要脏器功能,水、盐代谢情况,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较好。1控制血糖,强化饮食治疗血糖高低虽与局部坏疽程度不成正比,但高血糖是导致糖尿病肢端坏疽的首要因素,且病变的恢复有赖于血糖的控制,当出现坏疽感染及尿酮阳性、发烧等情况,应用正规胰岛素进行治疗,此时应用口服降糖药效果多不理想,控制空腹血糖在6.7mmol/L或7.smmol/L以下,尿糖(+)以下为好。当坏疽创面肉芽生长新…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之一,亦为眼病致盲的主要因素。DR发病与糖尿病患者的病程长短、血糖控制状况等因素密切相关。我们自2002年至2004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36例,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古代中医关于"体质学说"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妮  逯敏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5):1094-1095
中医对于体质学说的研究由来已久,体质研究的内容广泛,涉及分类、发病、病性,治疗等多个因素,通过研究中医体质学说的源流及发展,探讨体质对于中医辨证治疗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双石汤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降压疗效及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将76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双石汤和西药降压药物治疗,比较治疗后2组降压疗效及治疗前后2组血糖、血脂及胰岛素水平。结果:治疗组降压疗效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总有效率86.1%,2组降压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组患者空腹血糖及胰岛素、餐后血糖及胰岛素、TC、TG、LDL-C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ISI、HDL-C明显升高;对照组除空腹血糖及空腹胰岛素、T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外,其余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双石汤的降压效应确切,且对高血压病胰岛素抵抗具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方氏三化方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脾虚痰瘀型代谢综合征(M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脾虚痰瘀型M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方氏三化方治疗。2组均治疗12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血糖、血脂变化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诊室血压、各时间段动态血压平均值、空腹血糖(GLU)、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甘油三酯(TG)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P0.01),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且治疗组血糖、血压、血脂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方氏三化方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脾虚痰瘀型MS有较好疗效,能改善患者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15.
自拟方配合耳穴贴压治疗空腹血糖受损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自拟方配合耳穴贴压治疗空腹血糖受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4例患者按治疗意愿分为3组,治疗组60例以自拟方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对照1组56例不施加针对性治疗,但保持低脂饮食并适当运动;对照2组不施加针对性治疗,且生活、饮食一切照旧。观察比较3年间各组患者血糖、血脂、糖尿病发病率等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对改善血糖、血脂水平,降低糖尿病发病率等均明显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5,P〈0.01)。结论:自拟方配合耳穴贴压治疗能使空腹血糖受损者血糖、血脂水平下降,从而降低患糖尿病的危险性,甚至使空腹血糖受损发生逆转。  相似文献   

16.
杨军 《江西中医药》2008,39(3):26-27
糖尿病性便秘大多发生在病程长、血糖控制差的病人。其发生,现代医学认为与长期的代谢障碍导致肠粘膜上皮细胞损伤,大肠敏感性降低及植物神经病变有关,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也是糖尿病人血糖控制不稳定因素之一,还可能导致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笔者结合个人经验,谈谈中医辨证治疗该病的点滴心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基于“先后天共养”理论治疗脾肾气阴两虚之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4月期间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科治疗的DN患者共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西医基础性治疗如:控制血糖、改善肾血流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补脾益肾方口服,每日1剂,由本院药方煎制成200 mL汤剂,分早晚2次口服。治疗时间15 d。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主症积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血肌酐(SCr)、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水平及治疗后临床有效率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主症评分、TNF-α、TSP-1、SCr及UAER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且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的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肾气阴两虚之糖尿病肾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口服补脾益肾方可有效抑制炎性反应、提高肾小球滤过率、控制血糖、改善肾脏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2型糖尿病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目前尚无彻底根治方法,传统治疗是以阶梯治疗方式去应对进行性恶化的高血糖。多数五年病史以上的患者要想使血糖控制满意,口服药多在两种或以上,有些已经开始联合胰岛素治疗。医生重视减轻患者体重。可以减少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用药。  相似文献   

19.
不少糖尿病患者有清晨空腹血糖明显升高的现象,有时甚至在11mmol/L以上。临床研究表明,清晨时空腹血糖升高,主要有两种情况:第一为“苏木杰反应(Somogyi phenomenon)”,第二为“黎明现象”。苏木杰反应和黎明现象是糖尿病常见的两种临床表现,因为对指导临床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分清两种不同现象的本质,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20.
益肾康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白细胞介素-6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复方益肾康对糖尿病大鼠早期肾病血糖、尿微量白蛋白、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53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设立中药治疗组、西药治疗组、模型对照组、正常对照组。观察指标为血糖、尿微量白蛋白、血清IL-6。结果:血糖:中药治疗组治疗后血糖有所下降,西药治疗组和模型对照组疗后血糖较疗前明显升高;尿微量白蛋白、血清IL-6:中药治疗组和西药治疗组较模型对照组显著降低,中药治疗组显著低于西药治疗组,模型对照组显著升高;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结论:该复方通过控制血糖、降低尿微量白蛋白、降低血清IL-6水平等作用而具有保护肾脏,防治早期糖尿病肾病作用,且疗效优于西药对照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