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同步化技术在白血病骨髓细胞染色体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世雄  应大明 《上海医学》1989,12(7):384-388
采用改进同步化技术,即5-氟脱氧尿嘧啶核苷(Fdr)、尿嘧啶苷(Ur),加胸嘧啶核苷(Tdr)或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对129例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进行骨髓细胞同步化培养、染色体制备和显带,成功率达到95.4%,发现染色体畸变61例,包括78个异常克隆。本技术同一标本可用于G、R显带,与常规法比较,能产生更多有丝分裂细胞,染色体分散更好,显带较为细长清晰,且引起染色体损伤和丢失也更少。与其他同步化方法比较,免去洗涤细胞,更适合白血病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应用改良的骨髓染色体同步化技术,对78例急非淋、慢粒、慢粒急变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者进行骨髓染色体分析,显带成功率63%。加大秋水仙素浓度缩短作用时间,低渗时间适当,能获得分散较好,结构紧密的有丝分裂相,显带理想。特征性染色雄异常与继发性染色体的出现对白血病的诊断、分型、治疗及预后估计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多发于中老年人的浆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病程差异较大,几乎所有的患者均存在染色体异常,以与14q32相关的易位和13q缺失最常见[1].由于MM细胞比例低、体外有丝分裂指数低及中期分裂相少等因素,常规细胞遗传学方法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低[1].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不需要中期分裂相,利用位点特异性探针可检测到常规细胞遗传学方法不能发现的间期细胞的异常.  相似文献   

4.
细胞遗传学的两种荧光显带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关于Q带显带技术国内仅有个别报道,R带荧光显带技术国内则尚未见报道。1978年Sahar等用色霉素A_3(CMA_3)及甲基绿染料,在人的中期染色体上获得高反差的R带型,他们还分别用CMA_3及CMA_3与甲基绿将牛的染色体染色,所得结果不同,后者着丝粒的荧光明显地较前者为强。因而证明用CMA_3初染后,再用甲基绿复染可以加强荧光带的反差。我们参考Yunis及Prantera和Sahar的方法,稍改操作步骤,在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及肺组织培养细胞中期染色体上,均获得较清晰的Q及R带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易于识别的改良染色体R显带方法。方法:用改良的染色体R显带方法对30例各种类型的染色体进行显带,并对显带的染色体核型进行研究;将传统R显带技术中用10%吉姆萨染液取代吖啶橙工作液,调整欧氏液各种试剂成分和简化试验步骤。结果:30例恶性血液病的染色体核型结果分析显示29例有染色体的核型异常。其中11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均可见费城染色体(即Ph1)。7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中有3例出现Ph1,其中1例为嵌合体,其余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分别出现-22,+Mar(D?)、del(11)(q23)及正常核型或多倍体。10例急性髓性白血病,其中3例M2中2例t(8;21)。1例出现15q+;5例M3中3例见t(15;17),1例考虑为M5,1例少见核型,1例M1根据核型应诊断为M2型。2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出现-21,+16数目上的异常,1例出现小Mar,未发现特征性染色体异常。结论:采用改良R显带技术对染色体进行核型研究可以获得一种较稳定带纹丰富的染色体显带图像,使染色体核型鉴定更简便、易于识别,可在实验室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孕中期行产前诊断孕妇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探讨羊水染色体检查对诊断胎儿染色体病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38例孕中期具有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行羊膜腔穿刺术抽羊水进行细胞培养、G显带技术及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羊水细胞培养成功率为100%。检出正常变异染色体36例(10.65%);检出异常核型13例(3.85%),其中数目异常9例,占异常核型的69.23%;结构异常4例,在异常核型中占30.77%。结论对具有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进行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能安全、有效地对胎儿染色体疾病进行产前诊断。  相似文献   

7.
限制性内切酶(Restriction Endonucle-ases RE)是重组DNA中极重要的工具酶.1980年,Limade—Faria率先用RE(Hae Ⅲ)消化印度赤鹿中期染色体固定标本,并获得带纹.此后,有关染色体RE显带的报道逐渐增多,研究对象涉及人类和多种动物,用于显带的限制酶可达几十种之多,其中许多酶已发现能使染色体显示特定的带纹.一些文献证实:限制酶对固定与非固定中期染色体特异性区段的DNA具有消化及抽提  相似文献   

8.
细胞遗传学在临床应用已日益广泛,近年来我科开展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G显带,发现染色体异常15例。报道如下。 1 资料来源 妇产科门诊9例、小儿科4例、泌尿科2例。 2 染色体核型检查 取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G显带。各计数30~60个分裂相,镜下分析至少3个细胞核型。15例染色体异常核型(见附表)。4例典型染色体异常核型(见封四图1~4)。  相似文献   

9.
人类细胞遗传学高分辨显带染色体命名的国际体制 ISCN(1981)是八十年代人类细胞遗传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该体制对 ISCN(1978)作了必要的修正,详细地划出了在最好的中期染色体显带标本上恒定可见的400条带的编号,以及它们进一步再分化为550  相似文献   

10.
人类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G显带标本制作技术,是诊断染色体畸变的常用方法。染色体G显带制作技术较局限,每一个处理步骤及使用试剂的阈值均可决定制备的成败,其中秋水仙素处理是获得标本相的关键步骤。经过多次实验观察,笔者分析、总结了实验中每一个步骤的精确数值,细胞培养至68小时已具备旺盛的分裂能力,在阻断培养的4小时内任意时间加入相应剂量的秋水仙素,能获得形态完好、大小适中、分散均匀、轮廓清楚的中期染色体标本相。  相似文献   

11.
应用G显带技术对我国第一个小细胞肺癌细胞系(SCLC)LTEP-sm进行细胞遗传学研究,共分析分散及显带良好的55代和99代中期相细胞各30个,并对55代及99代各50个中期相细胞进行染色体计数。结果表明,该细胞系55代细胞染色体众数为51~53条,99代为51~54条,基本是一亚三倍体。恒定出现的标记染色体有6个,其中3号染色体短臂缺失即del3p14-23在30个中期相中高达26(55代)及28(99代)个;另5个标记染色体是t(1;15)(1qter→1p22∷15p12→15qter),del(1)(qter→p31:),del(7)(pter→q31:),t(6;9)(6pter→6q14∷9q21→9qter),del(12)(qter→p12.3:)。99代细胞的染色体众数与55代基本一致,且标记染色体完全相同,表明该细胞系遗传结构稳定。  相似文献   

12.
吴汉锋  梁景欣 《广西医学》2016,(7):1001-1003
目的:分析妊娠中期高危孕妇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减少异常染色体胎儿的出生,提高人口出生素质。方法符合产前诊断指征的孕中期孕妇2298例,在B超引导下行羊水穿刺,取羊水进行细胞培养及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2298例羊水细胞培养,检出异常核型89例,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为3.87%,其中常染色体异常31例,性染色体异常14例,染色体多态性为44例。结论孕中期高危孕妇进行羊水细胞分析能准确检出染色体异常核型,降低染色体病胎儿的出生率,提高人口出生素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的核型状况.方法利用短期培养法和直接法制备骨髓细胞染色体,用 R 带显带技术对151例初治的 ANLL 患者行染色体核型检查.结果该组患者中克隆性染色体异常的有98例(56.98%).异常核型主要为特异性染色体重排,t(15;17)(35例)和 t(8;21)(23例)是最常见的结构异常,各亚型的核型检出率分别为 M3(86.90%)>M2(62.10%)>M5(43.75%)>M1(37.50%)>M6(25.00%)>M4(16.67%)应用 R 显带可检测56.98%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染色体异常,与 FAB 分型相关.结论细胞遗传学是诊断、分型、判断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将荧光染色体原位抑制(CISS)杂交法运用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染色体畸变的检测,提高异常核型的检出率。方法:以生物素标记的人类15号染色体特异的DNA为探针,对10例APL患者骨髓中期分裂相进行杂交,所有病例均进行G显带分析。结果:CISS杂交法异常核型的检出率较传统G显带高或在G显带无法分析时,提供结果。结论:CISS杂交结果更全面反映白血病细胞的遗传学特性,在检测细微结构异常、复杂易位以及残留白血病细胞等方面,具有快速、敏感、特异及对嵌合细胞群体可定量分析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采用同步化处理技术进行白血病骨髓染色体研究,结果染色体较长,显带清晰。在41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中显带成功率92.7%。本技术同一份标本可用于显示G带、荧光R带和Giemsa R带,易于检出更多的异常和确定精细的断裂点。  相似文献   

16.
应用 LM(光镜)与 SEM(扫描电镜)观察同一病例非显带和不同程度 G 显带的人体中期染色体,证明染色体固有的大体形态相同,而表面结构有显著的差异。在 LM下,染色体呈扁平状,未见表面的亚显微结构。而在 SEM 下,染色体是圆柱体状,非显带染色体表面有绒毛状和不规则的锯齿状突起,偶见纤维。G 显带染色体出现隆起带区(阳性带区)和凹陷带区(阴性带区),与 LM 显示的带型相符合。在高倍下,各臂的带区内有许多纤维并向周围伸展,在某些带区内有圆形小突起,体现了染色体的纤维结构。掌握 G 显带的变化特征对于在 SEM 下识别各号染色体和选择优质带型有重要意义。在协助临床鉴别染色体异常区带部位有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17.
绒毛细胞染色体检查可在孕早期诊断胎儿染色体异常性疾病,故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绒毛细胞染色体R显带技术可使染色体末端着纯特别深,十分有利于染色体末端缺失或重排的研究。目前,绒毛细胞染色体R显带法国外仅有少数报道,国内尚处于探索阶段。我室在借鉴其他方法的基础上,加以改进,经反复实验建立了  相似文献   

18.
近10年来由于细胞遗传学的进展,特别是显带技术的出现,染色体分析与临床医学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目前染色体检查已成为临床检验工作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使很多遗传性疾病得到明确诊断,在对染色体异常的家属进行遗传咨询时也是主要的检验内容。为了使临床工作者对染色体分析技术的进展有进一步的认识,综述如下。一、显带技术由于显带技术能细致地鉴别出每一对染色体以及较小的染色体片段,这样就能识别少量染色体的增加和缺乏的异常,以及鉴定不改变  相似文献   

19.
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培养与染色体标本制作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一种一般实验室能够开展的方便稳定的染色体制作方法。方法 用1640培养基在37℃恒温培养箱中无菌培养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72h,在细胞进行到分裂高峰的中期加入秋水仙素终止液,经过低渗、固定、玻片处理、滴片、G显带技术等一系列过程,制作出染色体标本。结果 制作出较多优良的分裂相及清晰可辩的染色体。结论 本法在一般实验室条件下即可制作出人体外周血染色体。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次报道正常中国人染色体R 带带型。我们采用改良的热处理姬姆萨R 显带法(RHG),对20名正常中国人体细胞染色体进行显带研究,并依次描述染色体的R 带带型特征。其结果显示:本文所研究的系细胞分裂中中期(320条带阶段)的R 带,其特点和Dutrillaux 提供的人体细胞染色体R 带带型基本一致。本研究还表明RHG 显带法简便稳定,且带型清晰,易于识别,可作为常规应用的显带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