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静脉给药是临床常用的给药途径,同时将微粒带入人体可造成危害。采用带终端滤器的一次性输液器进行输液,降低了进入人体的微粒数量。为了弄清静脉注射与进入人体微粒的关系,我院对100例静脉注射药液进行了微粒数检查,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静脉注射药液 100个?..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制一种科学、安全的输液装置,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600例需静脉注射的患者按双盲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输液器,在进行静脉注射时,药液不经过过滤器,观察组使用新设计的双接头药液过滤输液器进行静脉注射,应用光阻法对冲洗液进行微粒测定,肉眼微粒按个数累计,镜下微粒取每组的平均值,并观察记录两组患者静脉注射后的不良反应,计数资料进行t检验.结果 观察组滤除输液微粒的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静脉疼痛难忍、沿穿刺静脉走向有条状发红等静脉炎症状显著减少,(P<0.05).结论 双接头过滤输液器在滤除输液微粒、减少静脉注射的不良反应等方面明显优于传统输液器,具有保证病人安全、减轻病人痛苦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3.
药液中存在的不溶性微粒通过静脉输液或静脉注射会导致急性反应或潜在危险,其危害是严重而持久的[1]。日常输液中,输液管末端安置的过滤器可以有效过滤药液中存在的不溶性微粒。但是,临床麻醉过程中大量药物是经过安装在输液器和留置针中间的三通直接推注进入体内,这部分药液是未经过滤过的,其中的不溶性微粒带来的危害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着重阐述在临床麻醉用药中使用过滤式静脉留置针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输液疗法是现代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但输液中不溶性微粒污染可对人体产生潜在危害成为诱发心脑血管、肺栓塞等疾病的重要危害因素。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药液过滤器的使用是防止异物微粒进入机体的有效方法。开发、研究和评价药液过滤器一直成为现代临床输液领域中,国内外共同瞩目的重要课题及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5.
静脉注射法是临床常用、作用最快的给药方法,单纯的静脉注射,只要抽吸药液后排尽空气,就不会造成空气的进入,但是在输液过程中有时需要静脉推注药液,如方法不当,则会造成空气的进入。解决输液过程中静脉注射时空气的进入问题。目的在于防止空气栓塞,减少药液残留,便于护士操作,消除病人疑虑,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临床在治疗过敏性疾病时,经常使用50%葡萄糖+10%糖钙注射液+维生素C注射液或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配制后用于静脉推注,对缓解过敏症状有很好的疗效.在临床使用中,配制好的药液没有使用终端过滤器,直接注入病人血液中,此时如果静推药液中有不溶性微粒就全部带入体内,给患者造成危害.据文献报道[1,2,3],静脉滴注中不溶性微粒对人体的损害已经逐渐被人们认识和重视,但对静脉推注中带入的不溶性微粒的危害尚未发现有相关报道.本文将临床常用于抗过敏治疗的50%葡萄糖注射液+10%糖钙注射液等药物按临床实际用量在百级净化间内配制成静脉推注用注射液,用微粒分析仪对不溶性微粒进行检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对一次性静脉输液器结构改进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税  赖雪花 《九江医学》2003,18(1):51-51,53
一次性静脉输液器广泛应用于临床已有近 2 0年的历史。在临床实践使用中 ,笔者认为一次性静脉输液器在安全性、科学性方面存在一些隐患。针对其缺陷 ,笔者进行了一些改进 ,使它更符合给药科学性、安全性的要求。现报告如下。1 一次性静脉输液器的局限性1 1 现行使用的一次性静脉输液器的过滤网固定在回血小胶管前 ,过滤器与头皮针可分离 ,见图 1。在静脉输液过程中 ,施行静脉注射给药或应急用药时 ,为了减轻因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通常是分离头皮针连接注射器推注药液。因此 ,在临床使用中 ,存在一些缺陷。1 2 一次性静脉输液器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静脉输液中微粒污染的相关因素,我们对穿刺次数和针头口径的影响进行了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静脉注射药液:50批(种),15%为单一药液,75%为2种药物配伍,10%为2种以上药物配伍。剂量为10~50ml,由本院临床科室提供。1.2 方法1.2.1 微粒检测 将5  相似文献   

9.
临床在治疗过敏性疾病时,经常使用50%葡萄糖 10%糖钙注射液 维生素C注射液或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配制后用于静脉推注,对缓解过敏症状有很好的疗效。在临床使用中,配制好的药液没有使用终端过滤器,直接注入病人血液中,此时如果静推药液中有不溶性微粒就全部带入体内,给患者造成危害。据文献报道^[1、2、3],静  相似文献   

10.
于晓楠  厉曙光  李欣  张晶 《上海医学》2008,31(3):191-194
目的了解一次性重力输液器及药液过滤器中酞酸酯类增塑剂的含量及在不同条件下浸泡、过滤实验中微粒的脱落情况。方法采用毛细管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的选择离子监测方式(SIM)对样品进行检测,采用GWF-7J微粒分析仪对样品微粒进行检测。结果一次性重力输液器药液过滤器中酞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溶出的最高含量为1.28μg/L,阳性检出率为9%;在不同室温、过滤量和浸泡时间条件下,微粒脱落、滤出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粒脱落的最大值为(63.7±1.8)个/mL,最小值为(0.3±0.1)/mL;微粒滤出的最大值为(4.6±0.3)个/mL,最小值为(0.4±0.3)个/mL。结论一次性重力输液器中的增塑剂和微粒可经输液途径进入人体,可为制定增塑剂和微粒脱落的卫生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注射法是指在治疗疾病过程中,用无菌器具将一定量的药液注入体内,引起全身疗效的方法,它是给药途径之一.常用的注射法包括: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近年来,静脉注射使用最广,发展最快.  相似文献   

12.
仲冬琴 《基层医学论坛》2014,(25):3314+3392-3314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一种给药方法,在实际操作中常常会出现排气不成功的现象。输液器内有残留气柱或气泡需要再次排气造成药液浪费并增加护士的工作量,过滤器内残留的气泡随着头皮针进入静脉,会给患者造成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双黄连注射液和双黄连粉针与输液配伍前后以及配伍后的混合溶液经一次性输液器终端药液过滤器滤过后的微粒变化情况。方法用GWJ-4智能微粒检测仪测定不溶性微粒。结果各批双黄连注射剂、输液剂的不溶性微粒均符合《中国药典》规定;双黄连与两种输液配伍后以及混合液经输液器终端滤过后均不符合《中国药典》规定。结论双黄连注射剂不溶性微粒质量有很大提高,但与输液配伍后不溶性微粒的显著增多,以及能够通过输液器终端滤过器的10um以下微粒,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60例慢性结肠炎采用口服给药和局部给药两种治疗方法,结果小容量药液保留灌肠局部给药较口服给药见效快,疗效高,统计学处理两者有明显差异(p<0.01);而药液灌肠加口服给药组与单用药液灌肠组的疗效相比很接近,因此小容量药液灌肠疗效优于口服药组。  相似文献   

15.
药液过滤器滤除微粒、滤速的临床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选择微粒滤除率高、流速快、性能稳定的滤材作为药液过滤器的滤材,以保证输液安全.方法:对国内6个国营企业生产的4大类19种滤材及8所医院正在使用的输液器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有66.7%的滤材对2μm以上的微粒滤除率均可达到80%以上,滤速达到国家标准的也有相同的比例.但两项指标均达到标准的仅有7种,占38.9%。结论:孔径0.8~1.2μm的混合纤维素酯膜和部分尼龙膜微粒滤除率较高,且有较高的流速。选择该类滤材作为药液过滤器的介质,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6.
随着医药科技的发展和对传统医药的研发,静脉用中药注射剂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而静脉用注射剂中不溶性微粒对人体的危害已引起医药界的高度重视.由于在临床治疗中,药物要加入各自的溶媒溶解或稀释后才能静脉注射,药液通过一次性输液器后的微粒数才是进入人体内的不溶性微粒数,因此药物与溶媒的合理配伍,是减少不溶性微粒数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百特输液器是一种轻便的抛弃式输注装置,它采用一个弹性贮药囊输注药液,药液填充后百特输液器以持续弹性压力推进药物,药液通过特殊材料制成的微粒过滤器和流速控制器后进入人体,持续静脉输入5-Fu可提高化疗疗效,但其药物剂量大,浓度高,持续时间长,外周静脉炎的发生率较高,有报道为83.3%[1].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临床用于治疗心血管等疾病,存在多种药物混输引起不溶性微粒的现象,但相关报道较少,文中建立静脉注射丹参酮ⅡA磺酸钠与心血管药物配伍后不溶性微粒检测的方法,并确立药物之间是否存在配伍禁忌及经过滤器过滤后的微粒变化。方法参阅相关文献及对医嘱中与丹参酮ⅡA配伍的心血管药物品种以及混合配制情况进行综合归纳。按临床操作规程配置输液,采用光阻法,用GWF-8JA激光微粒分析仪对不溶性微粒进行测定。结果测定了不同药物配伍溶液中的不溶性微粒,各配伍液中≥25μm和≥10μm的不溶性微粒均有增加,不同直径的不溶性微粒增加的程度有别,经过滤后微粒有大幅减少。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与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即微粒增加幅度较大,超过《2010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标准;混合溶液经一次性输液器过滤器过滤后微粒有大幅减少,但药物有效成分含量可能有所下降,以上情况值得临床工作人员注意。  相似文献   

19.
按给药途径综述国内外文献近年来微粒给药系统的研究与应用进展。微粒给药系统具有增加药物溶解度、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降低药物刺激性和延缓药物释放、增强靶向性与皮肤渗透性等作用。表明微粒给药系统能改善药物的理化性质及生物学性质,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0.
静脉注射给药临床上应用广泛,是很好的给药方法及途径。但在治愈疾病方便,快捷的同时造成药液外渗,导致局部损伤也时有发生,如治疗不当可致局部组织坏死,既给患者带来痛苦,也延误治疗。我院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采用中药外敷,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