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脉注射液对29例急性闭塞性脑血管病血液流变学影响的观察敬学思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医院内科(宝鸡721000)1994年以来,我们应用华西医科大学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生脉注射液,对29例急性闭塞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影响的疗效观察,现报道如下。1临床...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与丹参联合抗凝降粘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简称慢阻肺 )血液高粘综合征 (简称高粘血症 )的治疗效果。方法 :66例住院慢阻肺高粘血症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 ,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和动脉血气分析改变。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体征显著改善 (P<0 .0 1 ) ,血液流变学及动脉血气分析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 (P<0 .0 1 )。结论 :低分子肝素和丹参联合抗凝降粘治疗慢阻肺高粘血症 ,对降低患者血液粘度、缓解缺氧和高碳酸血症、改善心肺功能均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 羟乙基芦丁(Hydroxyethyl rutin)商品名“维脑路通”在治疗闭塞性脑血管病、血栓性静脉炎、雷诺氏病等血管疾病方面均已取得显著疗效。本文就羟乙基芦丁对血管、血液有形成份、血液流变学等方面的作用机理进行探讨。一、概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三七总皂甙粉针剂和溶针剂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人体血液成分及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影响 ,比较两种针剂对该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两种针剂分别对 3 0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人进行 1 0 d治疗 ,分析治疗前、后病人体血液成分及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结果 :发现两种针剂对于缓解缺血 ,改善凝血机制上均有较好疗效 ,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但在血液流变学各种指标的改善方面 ,络泰 (粉针剂 )的疗效明显优于血塞通 (溶液针剂 ) ,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结论 三七总皂甙粉针剂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人疗效比溶液针剂要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甙粉针剂和溶针剂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人体血液成分及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影响,比较两种针剂对该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两种针剂分别对30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人进行10d治疗,分析治疗前、后病人体血液成分及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结果发现两种针剂对于缓解缺血,改善凝血机制上均有较好疗效,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血液流变学各种指标的改善方面,络泰(粉针剂)的疗效明显优于血塞通(溶液针剂),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三七总皂甙粉针剂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人疗效比溶液针剂要高.  相似文献   

6.
慢性呼吸道感染疾病的血液流变学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7例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及29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的血液流变学检测表明:慢性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血液流变学有密切关系,特别是慢支阶段就出现了血液流变学的显著改变,说明血液流变学的临床监测对病情估价、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血液流变学测定在脑卒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血管病与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期的血液流变学改变,探讨血液流变学在脑卒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脑梗死39例及脑出血40例急性期血液流变学进行检测.结果发现低切黏度、高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及血细胞比容等在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认为血液流变学的测定可以作为预测脑血管疾病的危险程度以及指导临床预防、治疗的指标,且对脑梗死的应用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8.
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虹  刘军  杨谦  陈岩 《陕西医学杂志》2002,31(6):530-531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 (LMWH)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98例脑梗死患者 ,随机分为 LMWH治疗组 5 6例 ,对照组 42例。观察其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及其它实验室指标。结果 :LMWH组的临床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改善 ,而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无明显改变。结论 :LMWH作为一种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药物 ,疗效好且安全  相似文献   

9.
蝮蛇抗栓酶治疗闭塞性血栓脉管炎6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血液流变学的研究认为,闭塞性血栓脉管炎(简称TAO)患者的血液有粘度增高,血液容易凝固和形成血栓的特点。蝮蛇抗栓酶是一种抗凝新药,具有类凝血酶样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硝酸甘油与低分子肝素联合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50例,给予硝酸甘油及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50例,给予低分子肝素联合硝酸甘油治疗,两组均在治疗后比较各组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液流变学指标较治疗前也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硝酸甘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简称脉管炎)。祖国医学古籍中早有记载,称为“脱骨疽”,具有患肢麻木、疼痛、肢端发绀,以致缺血坏死等血瘀的症候。血瘀的本质目前从血液动力学,血液流变学,以及微循环功能等方面进行研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阐明了一些问题。我们在治疗脉管炎过程中,注意到本病患者的血液具有高凝、低纤溶,易形成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黄精四草汤加味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68例,分为研究组(采用黄精四草汤治疗)与对照组(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各34例,观察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改变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0.05),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0.05),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均显著低于对照组(0.05)。结论黄精四草汤加味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较复方丹参治疗显著。  相似文献   

13.
白灵心 《当代医师》1996,1(10):20-22
我们从1990年4月至1992年6月使用体外反搏和蝮蛇抗栓酶治疗22第年性缺血心、脑血管病,试图从改善血液流变学的角度控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同时设单用抗酶治疗20例老年缺血性心、脑血管病为对照组,我们观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1)治疗组治疗前后纤维蛋白原、血沉、血沉K值、全血粘度低切,全血还原粘度、血沉K值有显著差异。体外反搏和抗栓酶治疗和年缺血性心、脑血管病降粘作用优于单用抗栓酶。  相似文献   

14.
对55例血栓闭塞性脉(管支(TAO)患者进行了血液流变学8项指标及甲皱微循环检测,并以健康者作对比观察。结果:①TAO组多项流变学及甲皱微循环指标高于健康人组(P<0.05);②TAO临床分期之间其流变学各值亦有明显差别(P<0.05),③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及甲皱微循环各值亦存在明显差异(P<0.05)。总有效率92.7%,截肢率为7.3%。表明血液流变学检测能反映临床病情轻重,可作为临床分期、中西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参考指标。血液流变学及甲皱微循环的检测为活血化瘀治疗、判定疗效及预后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采用尿激酶溶栓疗法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降颅压、脑细胞保护和改善微循环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发病4.5h内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治疗前后评定患者的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改变。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降低,但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尿激酶溶栓疗法对早期脑梗死患者有显著疗效,能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和血液流变学变化,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以往的血液流变学实验证明:中风病,尤其是缺血性脑血管病,高粘滞血症居多。笔者通过对45例中风病患者刺络疗法治疗前血液流变学观察,发现刺络放血可明显改善中风病(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血液流变性,提示刺络疗法对中风病的预防及治疗均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刺五加注射液对52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住院患者进行了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观察及临床资料分析,结果表明脑血管疾病与血液流变学性质的改变有着密切的关系,应用刺五加后不论是从血液流变学指标,还是临床症征均有明显效果和不同程度的改善,经统计学处理亦有显著差异,指出血液流变学检查及应用刺五加治疗对防治脑血管疾病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流动及变形的科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血液流变学的测定,不单可以作为“中风预报”、普查普治之客观指标,亦可以作为提前投药预防和减少中风之发生率及观察中药“活血化瘀”,治疗缺血性中风之疗效的客观指标。现将我院132例脑血管病(缺血性)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及其中随机抽样20例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扶正降黏胶囊对冠心病患者血小板活化、血液流变学及血脂的影响。方法 :将 6 9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 39例和常规组 30例 ,中药组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扶正降黏胶囊 ,常规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两组病例治疗前后均做α 颗粒膜蛋白 (CD6 2P)、溶酶体完整膜蛋白 (CD6 3)、凝血酶敏感蛋白 (TSP)、血液流变学指标 (全血比黏度高切、全血比黏度低切、血浆比黏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凝血因子Ⅰ )及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高密度脂蛋白 (HDL CH)检测 ,并与正常组作对照。结果 :中药组CD6 2P、CD6 3、TSP、全血比黏度高切、全血比黏度低切、血浆比黏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凝血因子Ⅰ、TC等项指标降低 (P<0 .0 5 ,P <0 .0 1)、HDL CH升高 (P <0 .0 5 ) ;与常规组治疗后相比 ,CD6 2P、全血比黏度低切、血浆比黏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扶正降黏胶囊可较好地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血小板活化率、多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脂水平 ,临床疗效确切 ,与西药配合应用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20.
川穹嗪、复方丹参对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临床资料表明 ,脑梗死时有明显的血液流变学改变。为了寻求对血液流变学改变有较好改善作用的药物 ,我院于 1987年 3月~ 1988年 6月对 5 3例脑梗死患者进行了脉通 +川穹嗪 ,脉通 +复方丹参静脉点滴 ,观察治疗前后的部分血液流变学指标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文 5 3例均为住院患者。脑梗死诊断按1978年第二届全国神经精神科学术会议制订的急性脑血管病分类 (试行草案 )标准 ,并均经CT扫描证实。患者住院后随机分为两组。第 1组用脉通 +川穹嗪治疗 (下简称川穹嗪组 ) ,第 2组用脉通 +复方丹参治疗 (下简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