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2010 - 2018年南昌地区不同室内环境中侵害的蜚蠊种类、密度、及季节消长规律,为城市蜚蠊防制提供依据。方法 2010年 - 2018年按照《国家病媒生物监测方案》的要求,采用粘捕法在南昌地区开展蜚蠊监测,收集监测数据并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 - 2018年间,德国小蠊占所有捕获蜚蠊的96.97%; 南昌地区总蜚蠊密度为1.29只/张,总侵害率为9.22%;5类环境类型中,以餐饮环境的蜚蠊总密度及侵害率最高,分别是 2.31只/张和 15.54% ; 每年在第3季度出现蜚蠊密度与侵害率的高峰;9个县区中以西湖区的总蜚蠊密度和侵害率最高,分别达到5.62只/张和23.86%。结论 德国小蠊为南昌室内蜚蠊优势种,餐饮行业与农贸市场是蜚蠊侵害的重点区域,2010 - 2018年各年度间南昌地区蜚蠊侵害程度无显著变化, 老城区蜚蠊侵害最严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掌握深圳市大鹏新区蜚蠊密度、消长规律及其种群分布情况,为蜚蠊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采用粘捕法对深圳市大鹏新区蜚蠊进行密度监测,计算蜚蠊密度及构成比。结果 共捕获蜚蠊15 981只,以德国小蠊为优势种,占89.09%,平均侵害率为32.64%,平均密度为4.76只/张,蜚蠊密度季节消长明显,密度高峰出现在8月;不同生存环境中蜚蠊密度不同,以餐饮业密度和侵害率为最高,密度达11.93只/张,侵害率为47.50%。结论 深圳市大鹏新区蜚蠊密度、侵害率较高,餐饮店、农贸市场蜚蠊侵害严重,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综合防制。  相似文献   

3.
防城口岸蜚蠊种群密度及季节消长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报道了1994年1月至l2月防城港蜚蠊种群密度及季节消长情况,全年共布放诱饵瓶2400只,有效瓶2328只,捕获蜚蠊355只,总密度为0.15只/瓶。共发现蜚蠊2属4种,以美洲大镰为优势种,密度以夏秋季较高,冬春季较低,5、6月份为高峰期。月平均密度与该地区月平均气温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海门口岸蜚蠊种群密度及季节消长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报道了2000年10月至2001年9月海门口岸蜚蠊种群构成、密度及季节消长情况。全年共布放诱饵“蟑螂屋”3000只,有效2918只,捕获蜚蠊271只,总密度0.09只/盒,共发现蜚蠊2属3种,以黑胸大蠊为优势蠊种,密度以夏秋季较高,冬春季较低,7、8月份为高峰期。月平均密度与该地区月平均气温呈正相关。通过本次调查,为海门口岸蜚蠊防制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5.
蜚蠊,俗名蟑螂,原是野外生活的一类昆虫,全世界已知有近4000多种,现有10多种适应了人类的生活环境.成为居室蜚蠊类群,传播多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是重要的城市卫生害虫。为摸清珠海蜚蠊的种群及分布密度,为制定珠海灭蟑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1995年5~6月对珠海市蜚蠊的种群、分布、密度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室内蜚蠊侵害状况,指导居民科学防制蜚蠊。方法药激法调查蜚蠊种类、密度及侵害率,询问法调查居民防制蜚蠊的方法。结果室内蜚蠊侵害率为46.5%,平均密度为9.7只/间;共捕获蜚蠊3种18856只,分别为黑胸大蠊、德国小蠊和美洲大蠊,分别占总数的62.7%、33.1%和4.2%;所调查的居民普遍缺乏科学的蜚蠊防制知识。结论室内蜚蠊侵害严重;以黑胸大蠊为优势种群,德国小蠊构成比例也较高,均应加以重点控制。今后还应加强健康教育,宣传蜚蠊综合治理知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掌握常熟口岸蜚蠊本底情况,为消灭和控制蜚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2003年8月-2004年7月对常熟口岸蜚蠊采用药激法进行调查。[结果]共捕获蜚蠊312只,经鉴定分为2科2属3种,以美洲大蠊为主,蜚蠊月平均密度为1.3只/间。[结论]常熟口岸的蜚蠊密度低于国家标准,但是仍需要对蜚蠊做好杀灭工作。  相似文献   

8.
临海市位于浙江省中部沿海,城区内宾馆、餐饮和食品等第三产业较发达,自然条件和城市特点适应蜚蠊生长。为了解临海市城区蜚蠊的侵害情况,为灭蜚蠊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2006年1—12月开展了蜚蠊密度及种群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分析了广九直通车上蜚蠊种群密度的调查结果。采用诱捕盒法共捕获5514只蜚蠊,分属2科2属2种,以德国小蠊为优势种,对蜚蠊的侵害情况及防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掌握该地区蜚蠊的种类及消长规律,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蟑螂诱捕盒诱捕法。在顺德容奇港选取饭堂、下水道、宿舍区三个生态环境,从2006年6月始进行一年的种群构成、消长情况调查。结果2006年6月-2007年5月共捕获蜚蠊921只,经鉴定隶属2科2属4种,美洲大蠊为优势种占84.48%。调查结果显示5月的蜚蠊密度较高,1月最低。蜚蠊密度的变化与当地温度、湿度有一定的关系。结论容奇港不同生态环境,蜚蠊密度差异比较大,消长规律也不同,应该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1.
绍兴市区蜚蠊种群分布及季节消长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绍兴市区位于浙北平原,年平均气温17.5℃,年降雨量约1000mm,气候温和湿润,适宜蜚蠊的生长繁殖。自1987年以来,我市将蜚蠊列为四害防治的重点对象。为掌握市区蜚蠊种群密度及变化规律,并为制定防制措施以及灭蜚蠊效果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2003年7月至2004年6月对市区蜚蠊种群分布、侵害状况及季节消长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2.
为有效控制宜昌市城区超市的蜚蠊密度,防止其向各采购单位及消费者家庭扩散,减少蜚蠊传播疾病,于2009年9-10月对宜昌市城区部分超市蜚蠊密度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3.
宁德市蜚蠊种群密度与季节消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宁德市蜚蠊种群分布及其季节消长,为蜚蠊的防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广口瓶三包诱捕法,每月观察1次,调查蜚蠊种群密度、分布、侵害情况及季节消长。[结果]全市共诱捕室内蜚蠊4科5属9种。山区县以黑胸大蠊为优势种,蜚蠊活动期4~12月,密度最低为12月。沿海县以褐斑大蠊和美洲大蠊为优势种,全年都有活动,密度最低1月份,密度高峰期都在8月份。[结论]掌握宁德市室内蜚蠊的本底资料,发现金边土鳖为宁德市蜚蠊新记录。  相似文献   

14.
刘娟  于树清 《中国卫生工程学》2007,6(5):313-313,315
为了解吉林市现阶段蜚蠊侵害程度及全市蜚蠊的密度、种群、存在形态等自然状况,及时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吉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各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5年6、7月份在市内4个区开展了蜚蠊侵染现状调查。  相似文献   

15.
清澜口岸蜚蠊种群密度季节消长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7年4月至1998年3月,在清澜口岸用瓶诱法,进行了蜚蠊密度、种群及季节消长调查。共捕获蜚蠊3073只,分属3科4属5种。以美洲大蠊为优势;密度以6月份最高。11月份最低。  相似文献   

16.
长春市巩固灭蜚蠊达标成果工作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春市长期坚持开展蜚蠊密度监测及其生态学研究,不断引进新技术、新方法,使灭蜚蠊工作逐步规范化和科学化。现将长春市巩固灭蜚蠊技术措施及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旅客列车鼠、蜚蠊密度有增高趋势,严重威胁旅客及列车乘务人员的身心健康。为有效地控制列车上鼠、蜚蠊危害,我们对哈尔滨铁路局管辖内的旅客列车的鼠、蜚蠊种群及其栖息环境进行了调查,并对其进行了防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兰州市城区室内蜚蠊生态学调查及防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兰州市城区室内蜚蠊的生态学状况,为制定相应的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粘捕法。结果兰州市城区室内蜚蠊以德国小蠊为优势种。蜚蠊密度消长与同期的平均气温之间存在着高度正相关性。平均侵害率为22.87%。受侵害最严重的是宾馆行业,侵害率达48.93%。2007年与2005年相比,在不同生境中,医院和居民住宅的蜚蠊密度和侵害率变化较大,其中医院蜚蠊密度和侵害率分别上升了100倍和12.76倍;居民住宅密度和侵害率分别上升了1.48倍和0.82倍;新城区蜚蠊密度及侵害率分别上升了2.60倍和0.72倍。2007年新城区蜚蠊密度及侵害率分别是老城区的1.90倍和1.57倍。结论兰州市应根据蜚蠊密度季节消长特点采取综合防制措施,以环境治理为主,同时使用物理、化学、生物的方法控制蜚蠊密度。防制的重点应是宾馆行业、居民住宅和餐饮行业等。各种生境中,蜚蠊防制的主要对象应以德国小蠊为主,同时兼顾美洲大蠊和日本大蠊。城市化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应将蜚蠊等病媒生物的防制纳入其中。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民众卫生防病意识。加强蜚蠊密度、种群动态和抗药性监测,根据监测资料,适时制定或调整防制技术和策略。  相似文献   

19.
大连市行业系统蜚蠊侵染现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大连市内四区行业单位的蜚蠊侵染进行现况调查。方法 粘捕法。结果 市内四区行业单位目前蜚蠊侵染率为63.52%,密度为9.13只/盒。结论 大连市区蜚蠊种群密度普遍反弹,开展全市性大面积灭蟑活动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0.
北海口岸蜚蠊种群密度及季节消长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本文报道了北海口岸蜚蠊种群密度及季节消长的情况,本次调查共发现蜚蠊有2科3属6种,以美洲大蠊为优势种,占89.63%。全年均有蜚蠊活动,蜚蠊的月平均密度为0.96%只/盒,以夏秋季较高,冬春季较低,7、8月份为高峰期。蜚蠊密度消长与气温的高低有密切的相关关系(r=0.858,tr=5.828,P<0.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