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糙叶败酱挥发油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糙叶敗酱Patrinfa scabra Bge.的根与根茎的挥发油前人报告证明有镇靜作用。作者对该挥发油采用了气-质联用方法,并结合快速柱层分离和经红外光谱及氢核磁共振光谱鉴定了其中5种成分,主成分为石竹烯,另有a-古芸烯、β-古芸烯,揮革烯及正十六垅。这些成分均为首次自该植物中分出并鉴定的。  相似文献   

2.
异叶败酱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异叶败酱( Patrinia heterophylla Bge.)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溶剂提取和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得到3个化合物,分别确定为齐墩果酸( oleanolic acid, I),异叶败酱皂苷A (oleanolic acid-3-O-β-D-glucopyranosyl (1→4)-a-L-arabinopyranoside, Ⅱ)和异叶败酱皂苷B(oleanolic acid-3-O-β-D-glucopyranosyl (1→3)-a-L-rhamnopyranosyl (1→2)-a-L-arabinopyranoside,Ⅲ)。结论:3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3.
本文观察了败酱科植物异叶败酱根和根茎中制得的挥发油的镇静和安眠作用。结果表明,此油灌胃给予数组小鼠,剂量0.25ml/kg,显示如下的作用:(1)显著延长由于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40mg/kg 引起的睡眠时间,其强度与黄花败酱挥发油基本相同。(2)显著增加由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25mg/kg)引起的阳性反应率。(3)显著增加小鼠肝匀浆中细胞色素P-450的含量。上述结果表明,异叶败酱挥发油具有中枢性镇静作用。一次灌胃给予小鼠大剂量(5.0ml/kg)的异叶败酱挥发油,连续观察6天。动物无一死亡,外观正常,仅体重增加较少。  相似文献   

4.
《中成药》2019,(9)
目的研究异叶败酱Patrinia heterophylla Bunge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方法异叶败酱75%乙醇提取物采用大孔树脂、硅胶、中压液相、半制备高压液相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CCK-8法检测各化合物抑制白血病细胞HL-60、K562活性。结果从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patrinoside(1)、roseosideⅡ(2)、(3-O-α-L-arabinopyranosyl hederagenin 28-O-β-D-gluc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3)、apigenin4′-O-β-D-glucopyranoside(4)、fissoside B(5)、芹菜素-7-O-β-D-芦丁糖苷(6)、rhamnocitrin 3-O-[α-L-rhamnopyranosyl(l→4)-O-α-L-rhamnopyranosyl(1→6)]-β-D-galactopyranoside(7)。化合物1~6的IC_(50)<100μg/mL。结论化合物2~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5~6对HL-60细胞具有一定的毒性抑制作用,化合物2~6对K562细胞具有一定的毒性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糙叶败酱活性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硅胶柱层析技术从中药糙叶败酱(Patrinia scabra Bunge)的根中分离得到了5个化合物,经理化常数测定和波谱分析,鉴定其分别为落叶松脂醇(Ⅰ)、丁香树脂醇(Ⅱ)、东莨菪内酯(Ⅲ)、槲皮素(Ⅳ)、阿魏酸(Ⅴ)。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6.
异叶败酱有效部位PHEB抗肿瘤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异叶败醤中分离纯化得到抗肿瘤有效部位PHEB,通过体外抗肿瘤实验,明确PHEB对黑色素瘤细胞(B-16)和脑胶质瘤细胞(C6)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分离制备PHEB,MTT比色法考察PHEB对B-16和C6肿瘤细胞的体外增殖抑制能力。结果:从异叶败醤醇提物中分离精制得到PHEB(4.0‰)。MTT法表明PHEB对B-16和C6肿瘤细胞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33.5±3.7)μg/mL和(41.2±3.5)μg/mL,且具有明显的量-效关系。结论:败酱有效部位PHEB对B-16和C6肿瘤细胞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白花败酱和单药败酱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白花败酱和单药败酱根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分析;结果:白花败酱鉴定出5个组分,单药败酱鉴定出11个组分。结论:1.在楼之岑研究基础上白花败酱又有四个成分被鉴定出。2.单药败酱为本属植物首次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异叶败酱(Patrinia heterophylla Bunge)的化学成分及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色谱技术分离异叶败酱中的化合物,结合~1H-NMR,~(13)C-NMR数据鉴定其结构。通过CCK-8法测定不同化合物对白血病细胞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从异叶败酱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为3-O-α-L-吡喃阿拉伯糖(1→4)β-D-吡喃葡萄糖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1)、3-O-α-L-吡喃阿拉伯糖(1→4)β-D-吡喃葡萄糖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酯苷(2)、鼠李柠檬素3-O-α-L-吡喃鼠李糖(1→4)-O-α-L-吡喃鼠李糖(1→6)-β-D-吡喃半乳糖苷(3)、甘松香醇A(4)、熊果酸(5)、β-谷甾醇(6)、胡萝卜苷(7)。结论分离出的异叶败酱成分对白血病细胞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海南产肉豆蔻叶挥发油中α-蒎烯与β-蒎烯的含量动态变化,探讨挥发油成分积累,确定适宜采收期.方法 全年不同月份采集肉豆蔻鲜叶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用GC-MS法分析α-蒎烯与β-蒎烯两成分的动态积累.结果 肉豆蔻叶挥发油中α-蒎烯含量,雌株1月最高为14.70%,雄株5月最高为29.24%;β-蒎烯含量,雌雄植株均11月最高分别为19.64%和19.47%.结论 全年不同月份,雌株叶中α-蒎烯含量变化差异小,而雄株差异明显;β-蒎烯含量在雌、雄植株叶中变化均较大,根据需要选择合适时间采收.  相似文献   

10.
岩败酱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文蔚  陈虎彪 《中药材》1999,22(8):403-404
目的:对败酱科植物岩败酱根及根茎中的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挥发油。以气-质联用对化学组分进行分离和鉴定,通过标准图谱对照确定化合物名称。以气相色谱归一化法测定其百分含量。结果:鉴定了17个化合物,其含量占挥发油的74.57%。结论:主成分为反式-石竹烯(38.41%),其它尚含α-古芸烯、石竹烯氧化物、蛇麻烯、9,12-十八碳二烯酸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高良姜挥发油中α-蒎烯、β-蒎烯、桉油精和α-松油醇4种成分含量的气相色谱方法.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进行挥发油的提取,采用GC对挥发油中α-蒎烯、β-蒎烯、桉油精和α-松油醇4种成分进行含量测定.采用DB-1石英毛细管柱(0.25 mm×30 m,0.25μm)为分析柱;柱温以50℃为起始温度,保持2 min,以8℃·min~(-1)升温至130 ℃,保持3 min.检测器为FID;进样口温度230℃;检测器温度250℃;载气氮气,流速1.2 mL·mi~(n-1);进样方式为分流进样,分流比10:1;进样量1μL.结果:α-蒎烯、β-蒎烯、桉油精和α-松油醇的进样质量浓度分别在0.009~0.090(r=0.999 8),0.009~0.091(r=0.999 8),0.060 4~0.604(r=0.999 7),0.037 4~0.374 g·L~(-1)r=0.999 5)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n=9)分别为96.2%(RSD 0.8%),96.7%(RSD 1.1%),98.7%(RSD 1.1%),96.7%(RSD 2.2%).结论: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为高良姜药材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黄花败酱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初正云  姜泓  刘英勃  葛海林 《中药材》2003,26(6):411-412
黄花败酱系败酱科 (Valerianaceae)败酱属植物黄花败酱 (PatriniascabiosaefoliaFisch)的根或带根全草。具有清热解毒 ,排脓破瘀之功效 ;可用于治疗肠痈 ,下痢 ,赤白带下 ,产后淤滞腹痛 ,目赤肿痛 ,痈肿疥癣等症〔1〕。迄今为止 ,从黄花败酱地下部分的挥发油中共分离鉴定出 9个化合物 ,从根中分得 2个香豆素 ,11个环烯醚萜 ,15种五环三萜皂苷 ,除此而外 ,黄花败酱根中还含有 β 谷甾醇及其苷〔2〕、鞣质、糖类和微量生物碱。八十年代末开始 ,南朝鲜和日本学者先后从黄花败酱种子中分离出七种新皂苷 ,最近又从黄花败酱的地上部分分离出芦丁…  相似文献   

13.
败酱属植物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败酱属药用植物中含有皂苷类、环烯醚萜类、黄酮类、香豆素类、挥发油和有机酸类等主要化学成分.该属植物及其提取物具有镇静、抗肿瘤、抗菌、抗病毒、保肝利胆及调节免疫系统、调节循环系统等方面的药理作用.综述了9种、3亚种败酱属药用植物的生药资源、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并总结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马趣环  石晓峰  范彬  刘东彦 《中药材》2012,(8):1257-1259
目的:研究糙叶败酱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及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糙叶败酱石油醚和氯仿萃取部位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为:白花败酱醇(Ⅰ)、黄花败酱醇(Ⅱ)、原儿茶酸(Ⅲ)、胡萝卜苷(Ⅳ)、油酸(Ⅴ)、β-谷甾醇(Ⅵ)、芥酸(Ⅶ)。结论:化合物Ⅰ、Ⅲ、Ⅴ、Ⅶ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糙叶败酱中木脂素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糙叶败酱Patrinia scabra中的木脂素类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柱色谱和HPL C法分离纯化,通过光谱(IR、MS、1 H- NMR、1 3C- NMR、DEPT、HMQC和HMBC)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 分离并鉴定了4个木脂素类化合物:松脂醇- 4 ,4′-二- O-β- D -葡萄糖苷( )、罗汉松脂酚- 4 ,4′-二- O-β- D -葡萄糖苷( )、落叶松脂醇- 4′- O-β-D-葡萄糖苷( )、落叶松脂醇- 4 - O- β- D-葡萄糖苷( )。结论 化合物 ~ 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并首次给出化合物 的核磁共振数据。  相似文献   

16.
黄花败酱中一个三萜酯甙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波  赵维民 《中药材》1998,21(10):513-514
从黄花败酱根和根茎中分离出一个三萜酯甙类化合物,经化学反应和光谱分析鉴定为常春藤皂甙元28-O-β-D-葡萄吡喃糖基-(1→6)-β-D-葡萄吡喃糖酯甙[28-O-β-D-gluc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yl-hederagenin ester],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7.
异叶败酱总甙片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异叶败酱总甙片抗肿瘤的药效学作用。方法:按常规方法分别给小鼠腹腔接种艾氏腹水癌细胞(1×107/mL)和S180肉瘤细胞(1×107/mL),实验组给予异叶败酱总甙片的溶液,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观察异叶败酱总甙片对肿瘤的作用及对单核吞噬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异叶败酱总甙片对艾氏腹水型腹水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可明显降低单位体积肉瘤细胞浓度,改善腹水量;对S180肉瘤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肿瘤抑制率达到41.12%;可显著延长荷瘤小鼠的生命存活期,并明显提高小鼠单核吞噬细胞功能。结论:异叶败酱总甙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马趣环  石晓峰  范彬  沈薇  刘东彦  王新娣 《中草药》2015,46(11):1593-1596
目的研究糙叶败酱Patrinia scabra根及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大孔吸附树脂、硅胶及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糙叶败酱水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位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O-阿魏酰奎宁酸(1)、7α-莫诺苷(2)、7β-莫诺苷(3)、白花败酱醇(4)、原儿茶酸(5)、β-胡萝卜苷(6)、isopatriscabroside I(7)、patriscabroside I(8)、patrinioside(9)、松脂醇-4,4′-二-O-β-D-葡萄糖苷(10)、落叶松脂醇-4′-O-β-D-葡萄糖苷(11)、villosolside(12)。结论糙叶败酱正丁醇部位以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居多,其中,化合物2~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为首次从败酱科败酱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败酱,又称败酱草,始载于《新修本卓》,系败酱科植物黄花败 Patrina scabiosaefolia Fisch的干燥带根全草。可清热解毒.排脓破瘀.用于肠,肺,下痢,赤白带下,产后淤腹痛等。 研究表明,败酱的根及根茎尚具有镇静作用,国外将其制成败酱酊.用治失眠等症。败酱根部含挥发油:其挥发油似腐败大酱气,故名败酱.全草尚含生物碱、多种败酱甙等.败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宋氏及福氏痢疾杆菌、绿脓杆菌、伤寒杆菌均有抑制作用.黄花败酱在我省长白山区及中部丘陵地带广为分布,但用量不大.北京医科大学研究的败酱…  相似文献   

20.
黄花败酱中齐墩果酮酸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波  陈英杰 《中药材》1999,22(1):23-24
从黄花败酱根和根茎的丙酮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个单体化合物,经化学反应和光谱分析鉴定为齐墩果酮酸,此化合物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获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