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男性乳腺癌的发病特征及治疗情况,并分析其预后。方法:收集十堰市太和医院自2008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0例男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远处转移率和5年生存率。结果:⑴10例男性乳腺癌患者的发病年龄为39~84岁,中位年龄为61.5岁;全部以乳腺肿物为首发症状,50%肿物位于乳晕区;⑵浸润性导管癌占70%,ER、PR、HER-2阳性率分别为100%、100%、25%;⑶2例行单纯乳腺肿块切除术,4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3例行根治术,1例行单纯乳房切除术,5例接受化疗,4例接受放疗;⑷5年生存率为55.6%,其中Ⅰ期100%,Ⅱ期66.7%,Ⅲ期50%;各有33.3%、75%的患者出现局部复发和转移。结论:中国男性乳腺癌以无痛性乳晕区肿块为最常见的首发症状,病理类型多为浸润性导管癌,ER、PR阳性率高而HER-2阳性率低,治疗多以手术为主,配合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的综合治疗,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2.
老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60~69岁和70岁以上两组老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辅助治疗模式,拟为70岁以上乳腺癌患者规范化辅助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至12月北京协和医院诊治的60岁以上老年乳腺癌患者,将患者分为60~69岁和70岁以上2个年龄组,记录患者的年龄、临床合并症、病理类型、分期和免疫组织化学特点及患者手术方式、辅助化疗、内分泌治疗及疾病复发率等资料.结果 60~69岁和70岁以上年龄组老年乳腺癌患者肿瘤大小(T2-T3)、受累腋窝淋巴结数目(N2-N3)、雌激素受体阳性率、表皮生长因子-2过表达率及2个以上合并症的比例2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0岁以上年龄组患者p53基因突变和Ki-67比例大于30%的患者例数与60~69岁年龄组接近(分别为13.9%、16.7%和29.4%、33.3%)(P=0.09,P=0.08).70岁以上年龄组33.3%的患者采用了肿物扩大切除术,而60~69岁均采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P<0.005).70岁以上年龄组与60~69岁年龄组术后进行辅助化疗的患者分别为25%和56.9%(P<0.005),术后进行内分泌治疗的患者分别为77.8%和68.6%(P=0.347).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术后辅助化疗的影响因素与年龄、受累腋窝淋巴结数目和雌激素受体状态有关,而肿瘤大小及合并症对患者术后进行辅助化疗无影响.2组患者2年无复发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60~69岁和70岁以上年龄组患者临床病理特点大致相似,但在治疗方面,70岁以上年龄组患者接受辅助化疗的比例较低,更倾向于辅助内分泌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乳腺纤维腺瘤并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影像学特征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本次研究共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200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回顾性研究,对其中发生恶变的患者进行病理组织学以及超声影像分析。结果:乳腺纤维腺瘤有非典型增生及原位癌患者共有4例,平均年龄为33岁。乳腺纤维腺瘤及乳腺癌患者共有8例,平均年龄为41岁。患者临床无疼痛、乳头溢液、皮肤粘连等现象。病理诊断为乳腺纤维腺瘤有非典型增生及原位癌共有4例,超声诊断为乳腺纤维腺瘤及乳腺癌患者共有8例。结论:虽然乳腺纤维腺瘤在临床上来说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良性肿瘤,恶变率极低,但是并不能排除乳腺纤维腺瘤存在癌变的可能性,且通过普通体检和超声检查是不易被查出的,由此得出,体检、超声影像学检查、病理综合检查是防止误诊、漏诊情况出现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回族女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可手术回族女性乳腺癌104例病例资料,总结临床及病理特点,并与同期汉族组对比分析发病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雌孕激素受体(ER、PR)的表达情况。结果回族组女性乳腺癌病例占同期可手术女性乳腺癌患者的13.11%(104/793),发病年龄、淋巴结转移情况、ER表达与汉族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回族组肿瘤直径大于5cm患者较汉族组患者比例高(P<0.05),PR表达低于汉族组患者(P<0.05)。结论回族组女性肿瘤偏大,PR阳性表达率较汉族组低。  相似文献   

5.
唐振宁  刘奇伦  何涛 《海南医学》2008,19(5):115-116
目的探讨多中心女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1月至2007年10月收治的15多中心女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结果多中心女性乳腺癌患者占同期手术治疗女性乳腺癌1.98%(15/756)。发病年龄27~74岁,平均45岁。病灶大小0.5cm~6cm,中位大小1.5cm。病理类型以浸润性导管癌常见。淋巴结转移占46.7%。治疗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结论多中心乳腺癌临床不易发现,治疗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的临床病理特点及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5年7月至2010年9月收治确诊的403例乳腺癌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ER,PR,HER-2的表达情况分为三阴性乳腺癌(TNBC)组和非三阴性乳腺癌(NTNBC)组,比较两组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及生存情况.结果:全组47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均为女性,占同期收治乳腺癌病历的13.2%,中位发病年龄32岁.其中年轻患者76.6% (P =0.002),肿瘤分期Ⅲ期29.8% (P =0.022),42.6%伴腋窝淋巴结转移(P=0.036),其中绝经前病例74.5% (P =0.019),就诊时肿瘤大于5cm者有17.0% (P =0.014),组织学分级Ⅲ级48.9% (P =0.000),以浸润性导管癌居多,占74.5% (P =0.049),患者常伴有乳腺癌家族史,占8.5%(P=0.029),p53表达阳性占70.2% (P =0.000),与非三阴性乳腺癌相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生存分析显示:三阴性乳腺癌组与非三阴性乳腺癌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85%和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15.319,P=0.000).结论:三阴性乳腺癌约占乳腺癌病例的1/5,这些患者往往年轻,组织学分级高,多为浸润性导管癌,生存率低,多发于绝经前期,p53表达率高,淋巴结转移率高,有乳腺家族史,临床分期晚,肿瘤体积大,发展快、生存期短、预后比非三阴性乳腺癌差的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PSTT)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例PST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PSTT可继发于各类妊娠,临床表现以闭经后淋漓出血为主,病理特点为中间滋养细胞大量异常增生,血管浸润明显,血HCG升高不明显,多小于1000U/L,免疫组化HPL、EMA、CK中到强阳性,HCG较弱。结论:PSTT是一种较少见的滋养细胞肿瘤,诊断需依靠病理学特征,治疗虽以手术为主,但化疗亦可达到治疗及保留生育功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关会娟 《中外医疗》2013,(34):46-46,48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段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选取该院经病理确诊的女性乳腺癌患者89例,按照其年龄段进行分组,将其分为青年组、中年组以及老年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各组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 青年组36~60岁女性乳腺癌患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青年组和老年组,侵润性癌所在的比例最高,病理分期Ⅱ期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分期,青年组Ⅲ期病例明显多于中年组和老年组,中年组淋巴转移发生率明显高于青年组和老年组.结论 乳腺癌发病以Ⅱ期患者居多,中年组36~60岁女性具有更高的淋巴侵袭性,浸润性病变的发生率较高,对于乳腺癌患者诊治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和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体三阴性乳腺癌(TNBC)与LuminalA、LuminalB、Her-2和normal-like亚群相比复发早、进展快、生存短,成为临床普遍关注的重点。本文综述了其临床病理特点和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10.
乳腺癌80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为了解本地区乳腺癌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病理特点,对我科2004—2009年收集的80例乳腺癌病例进行回顾分析,亦为进一步开展乳腺癌防治研究工作打下基础,现将研究的病理特点及对生存预后的影响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男性乳腺癌(male breast cancer,MBC)与女性乳腺癌(female breast cancer,FB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不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7例男性乳腺癌及随机抽取(将6853例FBC排序后应用小飞侠随机抽取器软件V5.1.2版随机抽取)的300例女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MBC的中位年龄较FBC大(t=3.117,P=0.002),MBC与同期FBC例数之比为0.54%(37∶6853);MBC病理类型以浸润性导管癌为主(χ2=7.535,P=0.023);临床分期Ⅲ期与Ⅳ期患者较FBC多(χ2=16.471,P=0.000);MBC患者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阳性率明显高于FBC患者(χ2=6.294,P=0.043),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uman epidermal receptor 2,HER2)明显低于FBC患者(χ2=11.222,P=0.004)。 MBC的手术方式以改良根治为主,目前未行保乳手术,而FBC的手术方式较多(χ2=7.720,P=0.021)。结论男性乳腺癌和女性乳腺癌不管从临床病理特点还是手术治疗方式,甚至预后情况均不一致,了解其病理特征是临床治疗的前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维吾尔族、汉族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1989年3月~2006年12月期间乳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对同期44例维吾尔族乳腺癌与汉族188例乳腺癌病例行临床病理对比分析.结果 维、汉两民族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肿瘤病理类型及ER、PR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维吾尔族女性乳腺癌患病较汉族女性在本组病例中比重较小,但就诊时间较汉族晚,临床分期偏晚,以Ⅱ期、Ⅲ期为主,且术后病检淋巴结转移率较汉族高,提示预后较汉族差.  相似文献   

13.
抗心磷脂抗体与自然流产、不孕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自然流产、不孕患者的抗心磷脂抗体(ACA)水平,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85例自然流产患者(流产组)、32例不孕患者(不孕组)与42例健康者(对照组)血清中ACA-IgG、ACA-IgM及ACA-IgA 3种抗体,并进行比较.结果:不孕组ACA总阳性率为40.6%,流产组为38.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7%)(P<0.01).其中,1次流产者ACA阳性率为20.0%;2次流产者ACA阳性率为45.6%;习惯性流产者ACA阳性率为68.2%,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晚期流产患者ACA阳性率为44.4%,早期流产患者ACA阳性率为17.3%,两者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ACA是导致自然流产与不孕的免疫学因素之一,与习惯件流产和晚期流产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循环肿瘤细胞( CTCs )在可手术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水平及与可手术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T2~4 N0~3 M0可手术乳腺癌患者126例。抽取入组患者7.5 mL外周血,使用CellSearch系统检测CTCs。分析CTCs与可手术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在126例患者中,有9例患者检测到CTCs,检出率为7.1%。 CTCs阳性组的Ki67为(51±20)%,CTCs阴性组的Ki67为(33±23)%( P=0.04)。可手术乳腺癌患者外周血检出CTCs与患者年龄、月经状态、肿块大小、淋巴结状态、AJCC分期、病理类型、病理学分级、ER、PR、HER2状态以及分子分型无关。结论7.1%的可手术乳腺癌患者检测到CTCs,CTCs与Ki67相关。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7):95-99
目的探讨体质量指数与乳腺癌相关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本研究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外科行手术治疗356例女性乳腺癌患者,将其按体质量指数(BMI)分为非超重组(BMI24 kg/m~2,n=196)和超重组(BMI≥24 kg/m~2,n=160),分析BMI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绝经后乳腺癌患者中,出现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38.71%为非超重,61.29%为超重;增殖指标Ki-6715%的绝经后患者中,59.68%为非超重,40.32%为超重;Ki-6730%的绝经后患者中,35.71%为非超重,64.29%为超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质量指数与绝经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在绝经后乳腺癌患者中,与非超重者相比,超重者的淋巴结转移率较高,Ki-67表达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三阳性乳腺癌(triple-positive breast cancer,TPB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2010年9月至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TPBC患者130例,对其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研究中,TPBC患者共130例,占所有乳腺癌患者的13.10%.其中,63.08%为超重/肥胖患者(BMI≥24),52.31%的患者合并有慢性病.患者最常见的首诊症状为发现乳房肿块(80例,占61.54%),而非疼痛(10例,占7.69%).病灶的位置以右侧多见(75例,占57.69%),最常见的部位为外上象限(58例,占44.62%).最常见病理学类型为浸润性导管癌(104例,占80.00%).随访结果表明,局部复发率为9.23%(12例),远处转移率为26.92%(35例).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为骨(24例,占68.57%),其次为肺(18例,占51.43%).结论:TPBC患者的预后较差,容易发生远处转移,且有早期转移倾向,因此迫切需要对TPBC进行全面的研究,更深入的了解TPBC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水平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链免疫吸附法检测100例可手术乳腺癌患者治疗前的血清HGF水平,比较年龄、雌激素受体表达情况、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状况及TNM分期与HGF关系。结果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与乳腺癌淋巴结状况、临床分期及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及雌激素水平无关(P>0.05)。结论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可能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能是乳腺癌预后的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18.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对1985年至1986年手术治疗的109例乳腺癌的原发灶进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检测,并与临床病理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VEGF强表达组淋巴结转移率(52.2%)和病理分级明显高于弱表达且(23.5%,P<0.05);随VEGF表达强度的增加,生存率(5年、10年、15年)呈下降趋势,但无明显差异;VEGF与肿瘤大小、绝经状况、雌孕激素受体之间未见相关性。结论:VEGF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和病理分级呈正相关,与预后呈负相关趋势,是估计恶性程度的有用指标,对判断预后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食管癌组织中肿瘤转移相关蛋白1(MTA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3年生存卒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该院病理科收集的96例食管癌患者术后病理标本、符合纳入标准的癌旁组织标本4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MTA1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远期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食管癌组织中MTA1蛋白阳性表达率(73.96%)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的2.50%(P<0.05);食管癌组织中MTA1蛋白阳性表达主要与患者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o.05);食管癌组织中MTA1蛋白阳性表达患者的3年生存率(33.80%)显著低于阴性患者(60.00%)(P<0.05);食管癌患者的远期生存率与TNM分期、MTA1蛋白表达具有显著的关系(OR=1.638、1.433,P<0.05).结论 食管癌组织中MTA1蛋白高表达,并且与患者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MTA1蛋白高表达是食管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