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8 毫秒
1.
目的:低位肛瘘瘘管剥离切除创面袋形缝合术促进创面愈合的临床观察。方法:将入组病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瘘管切除创面袋形缝合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瘘管切除创面旷置术。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术后第1天创面出血程度、术后第5天创面疼痛、术后第5天创面水肿、术后肛门功能和随访复发情况等疗效指标,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术后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治疗组创面出血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术后疼痛程度、术后肛门功能比较无明显差异。两组术后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低位肛瘘瘘管切除创面袋形缝合术,在保护肛门功能的前提下,加快创面愈合,减少术后出血,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治疗费用。为治疗肛瘘增添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袋形缝合术联合中药外用治疗低位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9年8月—2020年10月在上海市金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治疗的80例低位肛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瘘管切除创面袋形缝合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瘘管切除创面敞开术治疗,2组术后均联合中药外用,比较2组临床疗效、创面愈合时间、瘢痕面积、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瘘道切除缝合法与肛瘘切开法治疗单纯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分为两组.A组采用瘘管切除缝合法治疗,B组采用瘘管切开法治疗,主要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愈合时间、术后疼痛指数、复发率,并进行比较。结果:A组术后疼痛指数和伤口愈合时间均明显优于B组(P〈0.01)。结论:瘘管切除缝合法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痿的疗效明显优于瘘管切开法。  相似文献   

4.
切除缝合术治疗低位肛瘘的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更好地提高肛瘘的临床疗效,缩短愈合时间,介绍一种治疗肛瘘的手术方法一切除缝合术。并观察切除缝合术治疗低位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低位肛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切除缝合术治疗,对照组用常规方法切开引流术治疗。结果治疗组50例中,其中49例治愈,1例好转;总治愈率为98%,平均愈合时间8.05天。,对照组50例中,其中47例治愈。3倒好转,总治愈率为94%,平均愈合时间17.14天,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平均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后出血、水肿等并发证发生率比对照组少(P〈0.05)。结论:切除缝合术是治疗低位肛瘘最有效的方法,并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保护肛门生理功能。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保留肛管直肠环瘘管切除全缝合术治疗高位单纯性肛瘘的疗效。方法:将50例高位单纯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行保留肛管直肠环瘘管切除全缝合术,对照组行切开挂线引流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术后疼痛程度、创面愈合时间、肛门畸形、肛门功能状况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VAS评分、肛门畸形发生率、部分失禁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创面愈合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愈率及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肛管直肠环瘘管切除全缝合术治疗高位单纯性肛瘘能减轻疼痛,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愈康洗液对低位单纯性肛痿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将96例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术后用愈康洗液先熏后洗,对照组用高锰酸钾熏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后疼痛消失时间、创面渗液消失时间,并比较两组治疗两周后的综合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疼痛消失时间、创面渗液消失时间及治疗两周后的综合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愈康洗液能促进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术后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透脓散对低位肛周脓肿患者术后创面恢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本院收治的132例低位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A组(治疗组)与B组(对照组)。结果:A组总有效率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创面愈合时间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创面肉芽生长积分与B组在第5天和第15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额意义(P〉0.05);第10天创面肉芽生长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第5天创面面积减小率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第10天和第15天创面面积减小率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脓散能有效提高低位肛周脓肿患者术后创面恢复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高位单纯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高位单纯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试验组采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肛瘘切除术。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术后第1、3、7、14天创面疼痛、渗液、出血情况,并记录创面愈合时间、瘢痕长度、控便能力。结果①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97.5%,组间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试验组第1天、第3天术后创面疼痛积分,各观察时点创面渗液积分,以及第1天、第3天、第7天术后创面出血积分少于对照组(P〈0.05)。⑧试验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控便能力优于对照组(P〈0.05),瘢痕长度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的肛瘘切除术比较,括约肌问瘘管结扎术用于治疗高位单纯性肛瘘,患者术后创面疼痛、渗液及出血情况轻,创面愈合时间短,创伤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汤剂序贯换药对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将低位单纯性肛瘘切除手术后患者60例按随机、对照、平行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采用早、中、后3期中药汤剂纱条序贯换药,对照组30例采用康复新纱条换药,直到创面愈合。观察两组创面愈合时间及在术后第3、7、14、21天的创面愈合率。结果:创面愈合时间对照组平均(30.80±6.74)d,治疗组平均(26.70±8.05)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创面愈合率术后第3天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7、14、21天治疗组均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汤剂序贯换药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可以加速创面愈合,其疗效优于康复新液。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消肿止痛洗剂熏洗治疗对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将行肛瘘切开术治疗的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60例,按随机对照原则平均分到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消肿止痛洗剂熏洗,对照组用1∶5 000的高锰酸钾溶液熏洗,直到创面愈合.观察创面愈合时间及在术后第7天、14天、21天的创面愈合率.结果:两组创面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第7天、14天、21天创面愈合率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肿止痛洗剂熏洗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可以加速创面愈合,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1.
李萍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7):91-92
目的:探讨中药坐浴在术后肛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50例肛瘘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术后常规抗生素+换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药坐浴,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创面愈合时间、水肿消失时间、创面渗出消失时间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坐浴促进肛瘘患者术后创面愈合,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杨文莉 《山西中医》2012,28(10):24-26
目的:观察和评估一次性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急性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病例随机分为一次性根治切开组(观察组,58例)和单纯切开引流组(对照组,50例),观察两组病例创面愈合时间,术后两年内的脓肿复发和肛瘘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为(24±4)天;对照组为(20±6)天;两组比较(t=4.0858,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脓肿复发或瘘管形成需再次手术的病例观察组为2例,发生率3.4% (95% CI=0.46%~12.70%);对照组为35例,发生率70.0% (95% CI =57.30%~ 82.70%);两组比较(x2=52.8056,P<0.01);且两组脓肿复发或瘘管形成发生率的95%CI不重迭.结论:一次性根治术治疗肛门周围脓肿较单纯切开引流术虽然延长创面愈合时间,但能明显降低术后脓肿复发或瘘管形成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肛瘘术后创面局部应用黄芩油纱条换药作用并观察其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肛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以黄芩油纱条为治疗组治疗患者30例,以0.5mg/L甲硝唑溶液纱条为对照组治疗患者30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分泌物、创缘水肿及愈合时间等情况。结果:术后肛门疼痛、创缘水肿、分泌物疗效及愈合时间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观察未发现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黄芩油纱条在肛瘘术后的换药作用中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与凡士林纱的对比,观察生肌玉红膏对结核性肛瘘术后创口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结核性肛瘘术后患者按单双日就诊时间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术后采用生肌玉红膏纱换药,对照组(30例)术后采用凡士林油纱换药,观察两组创面愈合情况。结果:治疗组创面渗液干净、肉芽组织出现、上皮组织出现、创面愈合、疼痛程度及时间各不同阶段的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统计结果显示,生肌玉红膏在减少创面渗液、增加愈合率、缩短愈合天数等方面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生肌玉红膏对结核性痈瘘术后创面愈合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九一丹治疗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肛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静脉滴注抗生素,同时给予正常饮食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换药时创口放置凡士林纱条引流;治疗组换药时创面外敷九一丹。观察两组患者创面分泌物、水肿,疼痛VAS指数,有效率,愈合时间指标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第4、9天创口疼痛VAS指数及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患者创口水肿、创面分泌物,创口痊愈时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九一丹对肛瘘术后患者创口愈合情况有较好的作用,疗效显著,可明显减轻疼痛VAS指数,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溃疡散对肛瘘挂线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将62例患者按入组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采用常规西医换药处理,观察组3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溃疡散。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痊愈率分别为87.09%、77.42%,总有效率分别为96.77%、93.55%;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2例患者切口出现感染。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渗液减少时间、脓腐消失时间和每次换药时间均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48 h和72 h VAS评分均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和治疗结束后1个月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肛瘘术后常规换药的同时加用溃疡散有助于创面的恢复,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换药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段橡皮筋脱落与手术前后肛门功能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各个时间段肛门功能的评估,得出合适的橡皮筋脱落时间段。方法:对62例高位肛瘘病例,行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术。以术后橡皮筋脱落时间为分组依据。试验1组橡皮筋脱落时间〈10 d;试验2组11 d≤橡皮筋脱落时间≤16 d;试验3组橡皮筋脱落时间〉16 d。观察手术前后的肛门直肠压力测定(静息压、收缩压、排便压改变率)、痊愈后wexner评分、随访0.5 a复发率。结果:痊愈时对比直肠肛管压力测定改变率试验1组与试验2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痊愈后wexner评分统计分析结果,试验1组与试验2组组间比较,P=0.0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挂线治疗高位肛瘘中橡皮筋的脱落时间与术后肛门功能之间存在关联,当橡皮筋脱落时间在11 d到16 d之间时,痊愈后wexner评分以及直肠肛管压力测定改变率均明显低于橡皮筋脱落时间小于10 d时。即挂线橡皮筋在这个时间范围脱落,对肛门括约肌功能保护较试验1组理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切口微创医用生物胶封堵术治疗肛瘘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设计方法,共纳入病例40例,治疗组20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用小切口微创医用生物胶封堵术治疗,对照组用传统切开挂线术治疗,进行疗效对比研究。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病程11~23d,平均16.3d。对照组病程14~36d,平均28.6d。两组相比,治疗组平均治愈时间明显缩短(9.0±2.1)d(P〈0.05)。VAS疼指痛数治疗组为2.8,对照组为3.7(P〈0.05)。结论:小切口微创医用生物胶填充封堵术治疗肛瘘对肛门直肠结构和功能的保护明显优于传统方法,具有治愈率高、伤口愈合时间短、肛门组织损伤少、瘢痕面积小、痛苦小等优点,无术后肛门狭窄或大便失禁等后遗症,在治疗和保护肛门功能方面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军术膏促进创伤感染创面愈合的疗效。方法:选用纯种大耳白家兔30只,制成创伤感染性动物体表溃疡模型,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给予军术膏、生肌玉红膏、几士林油纱换药,在换药后4、8、12d观察肉芽组织及上皮生长情况,测量残余创面面积及创面愈合时间,进行创面组织细菌定量测定及组织学观察。结果:术后第4、8和12d的残余创面面积,A组明显小于其他两组。A组创面愈合时间平均为(12.1±1.2)d,B组为(15.3±1.4)d,C组为(24.0±2.3)d。三组创面培养细菌计数结果显示,A、B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与B组相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A组的成纤维细胞数量、新生毛细血管数量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军术膏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与生肌玉红膏相近稍强,抑菌消炎作用优于生肌玉红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