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大鼠离体胃电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吸附电极引导大鼠胃体部的电活动。慢波可分为双相波和间期。双相波的持续时间为6.26±1。36S,间期为6.54±1.94S,慢波周期为12.74±2.00S,幅度为0.96±0.04mV,频率为5.03±0.11C/min。快波负载于双相波之上,其幅度可达3my。带快波的慢波占整个慢波的68.4%。用张力换能器记录的胃运动与胃电密切相关。胃电先于胃运动2.68±0.01S.当快波频率增加时,胃运动就增强,反之则减弱。但是,只有慢波而无快波也有胃的收缩运动。乙酰胆硷明显增强胃电和胃运动。阿托品对胃电的影响不恒定,有时可抑制快波而有时则不抑制。肾上腺素对胃电和胃运动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17只狗的胃窦部埋植电极,进行慢性实验,每次连续记录胃电活动4~8小时,共实验189次,总记录时间992小时以上。看到胃电的慢波有三种节律类型。主要的节律为每分钟5.4±0.3次,称慢波或主波,是所有狗胃电活动的主要节律,占总记录时间的92%。其主要特点是波形规律,节律均匀,可单独发生,亦可负载峰电活动。第二种类型为每分钟13.4±1.7次的快的慢波节律,称快慢波或快的慢波。占总记录时间的7.4%,其主要特点为不负载峰电活动,仅发生在消化间期综合肌电的静止期和不规律峰电活动期。第三种类型为早发慢波,为慢波节律中的一个慢波突然提前发生,其后紧随一个较长的时间间隔。狗胃电慢波节律的这三种类型,可为胃电图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用计算机技术研究大鼠胃电和胃运动信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体表电极、体内胃肠电极和压力传感器,通过计算机分别同时记录正常对照组和急性应激组 Wistar 大鼠体表胃电、体内平滑肌慢波和胃平滑肌运动信号,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正常对照组和急性应激组的体表胃电、体内平滑肌慢波和胃平滑肌运动存在差别。这种差别提示:①体表胃电在一定程度能够反映胃的活动,揭示胃的生理和病理规律,有可能应用于临床,作为胃病的诊断和疗效判定的客观标准;②体表胃电不仅反映体内胃平滑肌慢波的电活动,还与胃平滑肌运动有关,反映了有关胃平滑肌运动的一些信息。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减少麻醉对胃肌电活动的影响,优化在体胃肌电活动的记录方法,更好地反映自然状态下胃肌电活动状况,减小手术操作对动物的创伤,以及提高术后动物存活率。方法通过植入式生理信号无线遥测系统,结合优化记录电极植入方式将植入子电极固定在胃窦浆膜层,术后动物恢复7 d后,进行胃肌电信号采集,分别采集了清醒、自由活动状态下大鼠胃的肌电活动信号,并对其消化期与消化间期胃肌电活动的频率、幅度及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在消化期,可采集到持续、稳定的胃肌电信号,大鼠胃慢波幅度为(14.39±1.12)μV,频率为(4.76±0.09)次/min,快波幅度为(70.76±5.31)μV,每个慢波上的快波数为10.38±1.22;在消化间期,可观测到周期性变化的移行性复合肌电波形,每个周期持续时间为10~12 min,其Ⅲ相胃肌电活动的慢波幅度为(14.75±0.76)μV,频率为(4.90±0.14)次/min,快波幅度为(72.58±3.67)μV,每个慢波上的快波数为12.00±1.35。在消化期,采用促动力药多潘立酮可以增强胃慢波和快波的幅度及快波的频率,其慢波幅度从(16.87±1.05)μV变为(25.77±2.16)μV(P<0.01,n=6),频率从(4.97±0.18)次/min变为(4.85±0.14)次/min(P>0.05,n=6),快波幅度从(72.25±3.65)μV变为(104.00±7.72)μV(P<0.01,n=6),每个慢波上的快波个数从10.50±1.12变为14.00±0.97(P<0.05,n=6)。结论通过植入式生理信号无线遥测系统可以较好地采集到清醒自由活动状态下大鼠胃的慢波及快波电信号,为研究生理及病理生理状态下胃肌电活动提供了一种新手段。  相似文献   

5.
用窦胃部电活动的两种波形——束状波和慢波作为胃运动功能指标,观察了电针对胃电的影响。结果表明电针“足三里”穴对清醒家兔胃电表现调整作用,并促进药物麻醉后胃电活动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在体和离体,观察了利多卡因对大鼠胃电和胃运动的影响。在整体实验中,用不锈钢双极电极引导胃电,用橡皮囊换能器法记录胃的运动;在离体实验中,用银丝吸附电极引导胃电,以应变规法记录胃的运动。结果表明,利多卡因对在体和离体胃的电活动和运动均有兴奋效应。此效应不受溴化六甲双铵和阿托品的影响。提示,利多卡因对胃电和胃运动的兴奋效应是对胃平滑肌的直接作用,与神经无关。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了家兔在体十指肠肠电。家兔在麻醉下,用不锈钢丝芯的单极同心针电极引导了肠电。见到正常自发十二脂肠肠电同胃电一样.由慢波及快波组成。静脉注射阿托品时,慢波幅度明显降低。静脉注射新斯的明时.快波频率增加,但对慢波无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 自从Alvarez第一次报告从胃记录到电活动以后,许多学者利用胃电作为胃电生理活动的指标,研究胃的生理和病理规律。为此,有关记录胃电的方法不断得到改进,以期更好反映胃平滑肌的生理特性并避免心电、呼吸等的干扰。本文介绍一种简便而创伤较小的胃电活动三电极记录方法。1 方法1.1 制备电极银电极为直径0.5mm,长5mm,末端直径为1mm的裸露银球,电极其余部分涂以绝缘漆,电极与导线连接处用环氧  相似文献   

9.
大黄对大鼠胃电活动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大黄对胃电活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用ND-8ZB八道脑电图机记录胃肌电活动的变化。分别用α、β、M阻断剂酚妥拉明、疏得安和阿托品观察其对胃电活动的影响。结果 大黄可使胃慢波振幅和快波振幅明显降低,慢波频率无显著性变化。此作用在M受体阻断后可消失,结论 大黄的抑制作用是通过阻断胆碱能M受体实现,与肾上腺素能的α,β受体无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高频长脉冲逆行胃电刺激(retrograde gastric electrical stimulation,RGES)诱导远端胃电紊乱的最低能量.方法 在7条比格犬的胃大弯前壁浆膜层植入4对心脏起搏电极.通过最远端电极输入不同振幅的高频长脉冲胃电刺激模拟异住起搏,诱导远端胃电紊乱,从而获得最低电刺激能量.现察电刺激前、刺激中和刺激后消化不良症状并进行评分.结果 ①最低能量为(85.71±11.34)(mA·ms)的高额长脉冲RGES可以影响远端胃慢波,而且刺激前后消化不良评分无明显差异;②RGES使远端胃正常胃慢波百分率降低[(92.48±10.57)%vs(25.25±17.08)%,P=0.001],胃电过速百分率升高[(0.61±1.05)%vs(55.37±25.05)%,P=0.001).结论 低能量高频长脉冲RGES可作为人工模拟胃窦异位起搏点的方式之一,其能诱发远端胃快速性胃电紊乱,且无可见的消化不良症状.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梗阻性黄疸大鼠及其合并应激时胃电波和胃运动的变化 ,用SD大鼠建立梗阻性黄疸和约束水浸应激模型。实验动物共分 4组 :假手术对照组、梗阻性黄疸组、假手术应激组和梗阻性黄疸应激组 ,同步记录 4组大鼠的胃电波和胃运动波。结果发现 :梗阻性黄疸大鼠胃电慢波频率加快、胃运动频率显著加快 ,并伴有高频率的簇状收缩 ;受到应激刺激的黄疸大鼠运动振幅升高 ,频率下降 ,但同时仍有高频率的簇状收缩。提示 :梗阻性黄疸及其合并应激时胃电慢波节律紊乱 ,并出现高频率的簇状收缩可能是导致胃蠕动功能障碍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研究应用无创胃肠电图仪观察食管癌术后不同时间段的患者胸腔胃电活动的变化。方法食管癌患者32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龄38岁-69岁,平均63.2岁。分别在术后不同时间段进行胃电图检查。结果食管癌术后胃电图节律紊乱,波幅下降,频率降低,随着时间的延长,胃电活动逐渐恢复,术后1年基本恢复到正常。结论食管癌术后胃电活动的改变可以判断食管癌术后胸胃运动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观察胃动力障碍患者胃电起搏治疗前后症状及胃电节律变化情况,以评估胃电起搏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13例胃动力障碍患者行胃电起搏治疗,治疗前后进行症状评估及胃电图测定。结果: 13例胃动力障碍患者有明显的餐前餐后胃电节律紊乱,经胃电起搏治疗后症状有显著改善,总有效率为90.05%;治疗前后餐前正常慢波节律分别为(41.9±16.9)%和(46.9±21.6)%(P>0.05),治疗前后餐后正常慢波节律百分比分别为(57.5±28.6)%和(78.7±16.6)%(P<0.05)。结论: 胃电起搏治疗短期内能改善胃动力障碍患者的症状和胃电节律紊乱。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胃浆膜多导联电刺激和胃排空动物模型。方法在12条英国比格犬的胃大弯浆膜层包埋四对心内起搏电极,距幽门40cm空肠近端行一造瘘口。结果①造瘘管收集食糜的方法简单易行,通过其排空量,能了解不同的电刺激和不同的电刺激参数对胃动力的作用。②胃浆膜多导联电极记录的胃体、胃窦慢波电信号清晰、稳定,能准确地记录不同时间和不同实验的胃慢波变化。③单导联和多导长脉冲电刺激均能控制胃慢波。结论胃浆膜多导联电极是研究胃电生理、胃电起搏及胃电起搏对胃排空的影响较理想的方法。英国比格犬是此模型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15.
为观察链脲佐菌素 (STZ)所致糖尿病大鼠空腹胃运动、胃电活动及胃窦组织一氧化氮合酶 (NOS)的改变 ,同步记录STZ糖尿病模型组 ( 1 5只 )和正常对照组 ( 1 5只 )Wistar大鼠 (均喂养 6个月 )的胃窦运动和胃电活动 ,并对其胃窦组织进行NADPH 黄递酶组织化学染色及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 (nNOS)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 :糖尿病模型大鼠胃窦运动频率及收缩力明显下降 ,胃电慢波频率及振幅明显下降 ,胃窦组织NOS分布及表达明显增强。提示 :糖尿病可抑制大鼠空腹胃窦运动和胃电活动 ;胃窦组织NOS活性增强可能参与了糖尿病胃轻瘫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短波胃电刺激对糖尿病胃轻瘫的治疗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和胃电起搏组,分别予空白溶剂(对照组)和链脲霉素(糖尿病组和胃电刺激组)腹腔注射,同时于各组大鼠胃浆膜面埋设两对电极,于给药前1周和给药后第4周记录大鼠胃肌电活动,6周后采用酚红排空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胃液体排空,同时取胃幽门区组织作nNOS神经染色,胃电起搏组于检测同时通过胃近端电极给予短波胃电刺激。结果①链脲霉素可诱导大鼠糖尿病,表现为血糖显著升高和体重显著下降,并导致胃幽门区nNOS阳性神经减少;②糖尿病大鼠正常胃肌电活动百分率和胃排空均显著低于对照组;③短波胃电刺激可加速糖尿病大鼠胃排空。结论糖尿病大鼠存在胃运动异常,表现为正常胃肌电活动减少和胃排空延迟,短波胃电刺激可改善该异常,可能是治疗胃运动障碍性疾病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生物电起搏治疗小儿胃食管反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利用胃生物电音响治疗仪和生物反馈的原理,研究治疗小儿胃排空障碍。方法:对25例GER患儿采用便携式胃电记录仅记录进餐规律,记录主功率(DP)、主频率(DF)、正常慢波百分比(N%)、胃动过缓(B%)、胃动过速(T%)百分比及不稳定系数等指标。参考胃电图记录的主频率结果选择适当的刺激参数,对患儿进行胃生物电起搏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胃电参数的变化及患儿症状改善情况,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患儿经胃生物电起搏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胃电节律趋于正常,餐后/餐前功率比值较治疗前明显增高。结论:胃生物电起搏治疗可改善GER临床症状,使胃电节律紊乱正常化,协调胃—十二指肠正常蠕动,促进胃排空。  相似文献   

18.
卢玲  浦菊芬  恽芬娟  刘鹏飞 《医学综述》2012,18(17):2724+2937
目的探讨胃电刺激对糖尿病胃轻瘫患者胃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糖尿病胃轻瘫患者72例,在控制血糖,改变饮食结构和习惯的同时,接受胃电刺激治疗,并在治疗前后检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行胃电图检测,记录胃电慢波主频、振幅和胃动过缓发生率(胃动过缓次数/总胃动次数),并行糖尿病胃瘫症状评分。结果治疗前、后患者餐后振幅均较餐前增高(P<0.05);治疗后,胃动过缓发生率餐前和餐后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结论胃电刺激可使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的胃动力学发生变化,改善胃运动功能,减轻胃瘫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