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9 毫秒
1.
急性肺栓塞95例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肺栓塞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5例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急性肺栓塞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渐进性劳累性胸闷、气促或突发性胸闷、气促,部分患者可伴胸痛,严重者出现发绀、低血压、休克、晕厥甚至猝死.入院时心电图呈SⅠQⅢTⅢ型、SⅠQⅢ、胸前导联T波倒置和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者占84%,D-二聚体明显升高者占88%.结论:急性肺动脉栓塞临床症状无特异性,易漏诊、误诊,根据其常见的临床症状、体征,联合血清D-二聚体、血气分析、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下肢深静脉彩超等无创性检查手段的综合分析,可大大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急性肺栓塞25例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肺栓塞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5例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急性肺栓塞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渐进性劳累性胸闷、气促或突发性胸闷、气促,部分患者可伴胸痛,严重者出现发绀、低血压、休克、晕厥甚至猝死。入院时心电图呈SⅠQⅢTⅢ型、SⅠQⅢ、胸前导联T波倒置和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者占84%,D-二聚体明显升高者占88%。结论:急性肺动脉栓塞临床症状无特异性,易漏诊、误诊,根据其常见的临床症状、体征,联合血清D-二聚体、血气分析、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下肢深静脉彩超等无创性检查手段的综合分析,可大大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肺动脉栓塞的临床特征及其易患因素.方法 对28例肺栓塞患者易患因素、临床表现、治疗及转归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肺栓塞的主要易患因素为卧床、外科手术、下肢静脉血栓性静脉炎.人院时误诊20例(71.4%),误诊以心血管疾病为主,占12例(42.8%).肺动脉栓塞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呼吸困难、气促或突发性胸闷,部分患者可伴胸痛,严重者出现紫绀、低血压、休克、晕厥甚至猝死.最常见的体征为呼吸急促、发绀、P2亢进.胸部X线、心电图表现缺乏特异性,血气分析以低氧血症为主.结论 急性肺动脉栓塞临床症状无特异性,易漏诊、误诊,根据其常见的临床症状、体征,联合血清D-二聚体、血气分析、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下肢深静脉彩超等无创性检查手段的综合分析,可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螺旋CT、核磁共振、放射性核素等特殊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分析老年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寻找老年人肺栓塞的早期诊断线索.方法:确诊老年肺栓塞患者24例,年龄65岁~75岁,结合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危因素中最常见的是下肢静脉血栓形成(33.3%).临床表现以呼吸困难(79.2%)最为常见,其次是胸闷(58.3%)和咳嗽(50%),晕厥者占29.2%.血气分析中低氧血症者占66.7%.D-二聚体阳性率62.5%.心电图中以右胸导联(V1-V2)ST-T改变最为常见,其次是急性肺心病表现.超声心动图中肺动脉压力增高最多见(62.5%),其次为右心系统扩大(50%)和心包积液(33.3%).结论:高危因素存在及临床上常见心肺疾病难以解释的呼吸困难、胸闷、晕厥,结合D-二聚体超过500 μg/L或血气分析中PaO2下降时就应考虑肺栓塞,结合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表现,基本可确定肺栓塞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刘玲  李晓静  王玉兰 《安徽医学》2013,34(8):1100-1103
目的探讨急性肺动脉栓塞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并积极干预治疗,降低临床死亡率和致残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易患因素、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心电图检查和影像学资料、危险分层、治疗和预后进行分析。结果早期急性肺动脉栓塞临床表现中呼吸困难93.0%、肺动脉高压57.0%、晕厥16%最常见;高危患者占20%,中危者占33%,低危占47%;治疗上,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抗凝者90例,占90%;尿激酶溶栓者7例,占7%;介入碎栓2例(2%);手术取栓1例(1%),治疗好转86例86%,死亡14例(14%)。结论呼吸困难、肺动脉高压和晕厥是急性肺动脉栓塞主要表现,结合D二聚体、B超、CT等影像学检查可提高早期诊断率;根据危险分层,采取溶栓或抗凝治疗,是目前治疗肺动脉栓塞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肺栓塞(PE)患者临床资料,寻找早期诊断依据.方法 对29例确诊PE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索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结果 29例患者,存在高危因素占96.3%,而最常见深静脉血栓形成占31%.临床表现中最常见是呼吸困难占48.2%和晕厥占17.2%.血气分析异常占100%,以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降低和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20 mmHg最为敏感.D-二聚体阳性率为82.75%.心电图变化为79.2%,V1、V2导联ST-T改变最多,其次为SⅠQⅢTⅢ.超声心动图异常占82.75%,表现为右房、右室肥大,肺动脉压力增高,平均为59.47 mmHg.结论患者存在高危因素,出现临床难以解释的呼吸困难、晕厥,结合 D-二聚体阳性或血气分析中PaCO2或P(A-a)O2异常应考虑肺栓塞;动态观察心电图变化、床边超声心动图检查,为肺栓塞早期诊断提供有价值线索.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肺栓塞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的特点。方法临床确诊的22例老年人肺栓塞,对其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2例老年人肺栓塞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异常,最为常见的异常心电图SⅠQⅢTⅢ征10例,占45%;其次是心律失常,其中窦性心动过速5例(23%),心房纤颤2例(9%),房性早搏例1(5%),V1~3的T波倒置4例(18%)。合并右束支传导阻滞6例,电轴右偏3例,顺钟向转位4例,肺型P波3例。超声心动图检查:22例中直接征象3例,即肺动脉和下腔静脉腔内可见血栓回声;间接征象18例,表现为急性肺源性心脏病与肺动脉高压,1例仅表现三尖瓣少量反流。结论老年人肺栓塞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具有特异性表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栓塞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5例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栓塞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胸痛、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出现发绀、低血压、休克、晕厥甚至猝死,极积给予溶栓或抗凝治疗效果佳。入院时患者心电图呈S I QⅢ TⅢ 、胸前导联T波倒置/双向或顺钟向转位、电轴右偏者占80%;D-二聚体明显升高者占84%。结论:肺栓塞临床症状无特异性,易漏诊、误诊,根据其常见的临床症状、体征,联合血清D-二聚体、血气分析、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下肢深静脉彩超等无创检查结果的综合分析,可大大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做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特点、辅助检查结果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5年12月在中日医院住院治疗的125例急性肺栓塞病历,记录其临床表现、检查情况及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125例急性肺栓塞患者中,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呼吸困难(64.0%)、胸闷(34.4%)。常见的合并疾病为高血压(38.4%)、糖尿病(14.4%)。常见危险因素为制动(20.4%)(包括手术后,外伤后和乘飞机等)、静脉血栓栓塞史(16.8%)。动脉血气分析显示低氧血症占21.6%,低二氧化碳血症占52.3%。心电图最常见异常为V_(1-3)T波倒置(30.4%),SⅠQⅢTⅢ(22.4%)。下肢深静脉超声发现深静脉血栓38例(40.9%)。超声心动图显示45例肺动脉高压(46.9%),34例右心扩大(35.4%)。行肺动脉CT造影98例,88例(89.9%)异常。肺通气灌注显像41例,异常38例(92.7%)。治疗总有效率为88%。溶栓组和抗凝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和89.6%。结论:急性肺栓塞最常见临床症状为呼吸困难,低二氧化碳血症为最常见血气分析表现,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可给予早期溶栓或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胸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联合诊断急性肺栓塞的价值。方法对15例经临床综合诊断为急性肺栓塞的患者行经胸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和周围血管超声检查,并与螺旋CT、肺动脉造影、肺通气灌注结果相对照,其中10例患者进行了治疗后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随访检查。结果超声心动图发现右房内血栓1例,肺动脉干或左右肺动脉栓塞5例,典型右心负荷过重和肺动脉高压9例,周围血管超声发现下肢深静脉/髂静脉内血栓5例。患者不同的心电图改变为:①窦性心动过速发生率较高(9/15)。②SⅠQⅢ均具备者占(7/15),而SⅠ(3/15),QⅢ(1/15),TⅢ(1/15)分别单独出现,特别是有新出现的改变。③电轴右偏改变(>90°),本组右偏8/15,不确定者2/15,其表现为Ⅲ导联呈Qr型。④一过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完全性传导阻滞8/15)。⑤右侧胸前导联T波倒置(5/15)。⑥顺钟向转位(5/15)。结论经胸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联合检查是诊断急性肺栓塞的首选检查手段,是急诊情况下重要、实用、及时的诊断方法,对临床诊疗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