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青岛空港口岸鼠类、蝇类的种群分布和季节消长情况,为本口岸鼠类、蝇类防制及国际卫生机场创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3年5月~2004年4月采用笼捕法对鼠密度进行监测;从2004年1月~12月采用笼诱法进行蝇类种群、密度及季节消长的调查.[结果]共捕获鼠类114只,经鉴定隶属1目1科2属.年平均鼠密度为1.3%.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占捕鼠总数的49.1%;小家鼠占25.4%;黄胸鼠占25.4%.雌雄性别比为10.97.在调查中共捕获蝇类1268只,分3科8属8种,其中丝光绿蝇为优势种,蝇类活动高峰期为8~10月.[结论]通过本次调查基本摸清了青岛空港口岸的蝇类情况,应在蝇类密度达到高峰前采取措施,控制蝇类密度,防止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青岛空港口岸鼠密度较低,鼠种构成简单.  相似文献   

2.
青岛港前湾港区鼠类密度及种群分布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掌握青岛港前湾港区夏秋季节鼠患情况,以便有针对性的开展灭鼠工作。[方法]2001年6~11月份采用ELTON夹夜法、笼诱法对夏秋季鼠类密度及种群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每月中询调查1次,每次1d。[结果]共捕鼠27只,经鉴定隶属2目2科4属4种,褐家鼠为优势种,黑线姬鼠数量下降,平均鼠密度为1.61%。[结论] 青岛港前湾港区夏秋季鼠密度比以往有所下降,主要原因在于生境的改变与港口建设过程中加强了防除设施的配套建设;灭鼠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其寄生虫的杀灭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摸清阳江港口岸鼠类本底情况,为适时开展灭鼠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阳江港口岸鼠类的密度、种群构成、季节消长情况进行了为期1年的调查。[结果]共捕获鼠类178只,经鉴定隶属2目2科3属4种。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占捕鼠总数的33.71%;其次为臭鼩鼱。鼠类年平均密度为13.67%,生活区的鼠密度最高达19.23%;港区堆场鼠密度最低为4.53%,夏季7~9月鼠密度最高。[结论]本次调查显示,阳江港口岸的鼠密度较高,1年之中应开展3.4次全面灭鼠工作,以有效的控制鼠密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掌握珲春口岸鼠类种群构成、季节消长规律及体外寄生虫种类,防止鼠传传染病在珲春口岸传入、传出.[方法]于2002年5月~2003年4月采用夹夜法对珲春口岸辖区内4个出入境口岸区域的鼠情及鼠体寄生虫进行了调查.[结果]经过1年的调查,共捕获鼠类326只,经鉴定分类为1目2科4属4种.其中以褐家鼠为优势种,占捕鼠总数的52.45%;其次为黑线姬鼠,占41.72%.10月份鼠密度最高,为3.50%;2月份最低,为1.50%,年平均密度为2.26%.体外寄生虫检出蚤、革螨2类,蚤分类鉴定为3科4属4种,总蚤指数为12.88%;革螨分类鉴定为2科3属5种,总革螨指数为109.44%.[结论]本次调查显示,珲春口岸的鼠类密度已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1],应进一步加强鼠类控制,降低鼠密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泰州口岸的鼠类密度,种群构成和季节消长规律。指导制定有效的长期的鼠类防制措施。方法 于2001年5月1日起采用夹日法对泰州港高港港区和杨湾港区进行鼠情调查。结果 经过一年的调查,共捕啮齿动物131只,经过鉴定啮齿动物种群构成有2目2科4属4种,其中优势鼠种为小家鼠,占62.6%。9月份鼠密度最高为2.3%。12月份最低为0.4%。全年平均鼠密度为1.2%。结论 做好口岸本底调查工作,在鼠类繁殖高峰期前采取有效的灭鼠措施。可降低口岸的鼠密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摸清青岛港前湾港区鼠类密度及种群分布。方法采用夹夜法、笼诱法调查,每月中旬1次,每次1d。结果:共捕鼠27只,隶属2目2科4属4种,褐家鼠为优势种,黑线姬鼠数量有所下降,平均鼠密度1.61%。结论:青岛港前湾港区鼠密度比以往有所下降,主要原因在于生境的改变以及港口建设过程中加强了防、灭鼠设施的配套建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掌握白马港区医学媒介生物的本底情况,为医学媒介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口岸医学媒介生物本底调查方案》进行调查。结果共捕获鼠类90只,经分类鉴定隶属于2科3属4种,其中褐家鼠占60.00%,为当地的优势鼠种,汉坦病毒出血热阳性率为10.00%;捕获蚊类105只,经分类鉴定隶属于1科4属5种;捕获蝇类6506只,经分类鉴定隶属于4科16属23种,其中大头金蝇占62.97%;捕获蜚蠊1010只,经分类鉴定隶属于2科2属2种;捕获蜱5只,经分类鉴定隶属于1科1属1种;捕获螨16只,经分类鉴定隶属于2科2属2种;未捕获蚤和蠓。结论掌握了白马港区8种医学媒介的种群密度及季节消长情况。  相似文献   

8.
太仓口岸鼠类和蝇类种群及季节消长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掌握太仓口岸鼠类和蝇类的本底情况以便适时灭鼠灭蝇。[方法] 1999年4月-2000年3月对太仓口岸鼠类、蝇类种群和季节消长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 共捕鼠351只,隶属2目2科4属5种,以臭鼩蝇和黑线姬鼠为优势鼠种,鼠密度季节消长以4—7月份为高峰,全年平均鼠密度为3.18%。共捕成蝇3.548只,隶属4科6属,金蝇为优势种群,占51.83%,季节消长高峰为8、9月份。[结论] 根据太仓口岸鼠类、蝇类密度和季节消长情况.应加强对办公、仓储、堆场的灭鼠、灭蝇工作.才能把鼠类、蝇类控制在不足为害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全面掌握太原航空口岸鼠类、蚤类密度、种群结构和季节消长规律,指导制定长期有效的鼠类防制措施,为控制口岸传染病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2年4月~2003年3月采用Elton夹日法对太原航空口岸的鼠类、蚤类的种群、密度、季节消长情况进行调查。[结果]经调查共捕获鼠类115只,经鉴定啮齿动物种群构成1目3科5属6种;其中优势鼠种为大仓鼠和长尾仓鼠,分别占35.6%和20.8%。6月份鼠密度最高为9.06%,1月份最低,全年平均鼠密度为2.98%。鼠体染蚤率为27.59%。[结论]做好口岸鼠类本底调查工作,根据鼠类、蚤类的种群、密度、季节消长特点,采取有效的灭鼠措施,可降低口岸鼠密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泰州口岸的鼠类密度、种群构成和季节消长规律,制定有效的长期防制措施。[方法]于2001年5月~2002年4月采用夹夜法对泰州港高港港区和杨湾港区进行鼠情调查。[结果]经过1年的调查,共捕获啮齿动物127只,经过鉴定种群构成有2目2科4属4种,其中优势鼠种为小家鼠,占捕获鼠类总数的63.78%;9月份鼠密度最高为2.31%,12月份最低为0.44%,全年平均鼠密度为1.32%。[结论]做好口岸本底调查工作,在鼠类繁殖高峰期前采取有效的灭鼠措施,可降低口岸的鼠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