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下肢动脉病变是糖尿病患者的一种高发病率的并发症。血管性病变及其所导致的糖尿病足既往需要有创的X线血管造影来明确血管狭窄及闭塞的部位、程度以及范围,新近的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CE MRA)扫描有望取代X线血管造影检查,用于对下肢动脉狭阻性病变的诊断,其对血管移植术前足部动脉弓的显示能力甚至可超过X线血管造影。全面的磁共振成像技术对于糖尿病足血管及神经病变的预测、诊断,明确动脉移植术前血管情况,判断截肢范围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针对磁共振血管造影对糖尿病足及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展开讨论,为日后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将该院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的入选年份为2014年2月—2016年3月,患者总计48例。在研究过程中,针对48例糖尿病足患者,均开展磁共振血管造影诊断分析。同时,对患者实施多排螺旋CT诊断,作为对照进行参考。针对两种不同诊断方法的结果,做出对比分析。结果经过临床统计,磁共振血管造影的结果显示,糖尿病足患者的股动脉狭窄50%病变节段数,糖尿病足患者的小腿动脉狭窄50%病变节段数,与多排螺旋CT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足部动脉狭窄50%病变节段数的比较中,磁共振血管造影高于多排螺旋CT明显(P0.05)。另一方面,磁共振血管造影诊断与多排螺旋CT诊断,针对股动脉的对比分析中,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为100%,均可以对糖尿病足患者实施有效的诊断分析。结论糖尿病足及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中,通过应用磁共振血管造影的方法,能够得到较为准确的诊断结果,对患者病情的判定能够得到较为准确的结果,对患者的积极意义较大。同时,糖尿病足患者的下肢动脉病变,可阶段性的开展磁共振血管造影,由此来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参考。建议在今后的临床诊断中,将磁共振血管造影的方法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磁共振血管造影对糖尿病足及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该院在2015年6月—2018年6月收治100例糖尿病足及下肢动脉病变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划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其中对照组开展多排螺旋CT诊断,观察组开展磁共振血管造影诊断,对比两组血管狭窄情况和病变情况。结果经过临床统计分析,观察组的诊断效果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在比对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磁共振血管造影对糖尿病足及下肢动脉病变患者诊断,能保证判定结果更准确,为临床诊断提供有效参考,也确保其应用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导致的血管病变尤以下肢动脉疾病所造成的后果较为严重.目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仍然是诊断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金标准,但是由于其有创、费用高、老年患者的耐受性差使其临床应用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随着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的临床应用,尤其是64层螺旋CT的使用,其扫描范围更大、时间及空间分辨率显著提高,为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术前评估及术后随访提供了安全、无创、可靠的新途径[1].本文回顾性分析经DSA明确诊断糖尿病并发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64-MSCTA图像,并与DSA结果对比,以探讨64-MSCTA在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技术优势及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1.让临床试验走出神殿——关于糖尿病一级预防的思考2.限蛋白饮食对糖尿病肾病的防治作用 3.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内科处理 4.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DSA诊断 5.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磁共振血管造影诊断 6.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外科治疗 7.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介入治疗 8.糖尿病大动脉病变的超声诊断 9.足溃疡的局部处理 10.糖尿病足部神经性骨关节病 11.糖尿病患者足底压力改变与足溃疡的关系 12.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对照,确定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诊断下肢动脉病变中的价值。方法选择行下肢动脉64层螺旋CTA及DSA检查的患者24例,DSA与64层螺旋CTA检查间隔时间2周。CT重建采用最大密度投影、容积重建及多平面重建技术。DSA采用步进跟踪造影技术,分段DSA进行下肢血管检查,将64层螺旋CTA与DSA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DSA显示34条共170段下肢动脉,69段血管存在狭窄性病变,CTA诊断血管高估8段,低估8段。以DSA检出血管狭窄程度≥50%为阈值,64层螺旋CTA对下肢动脉狭窄程度诊断的敏感性97.1%,特异性96.0%,准确率97.2%,阳性预测值94.4%,阴性预测值97.9%。结论 64层螺旋CTA是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评估的可靠方法,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性病变的术前评估、诊断和筛选有较大的帮助,可为制订介入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CE-MRA)及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检查在下肢血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CDFI诊断为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进行下肢血管3DCE-MRA扫描,范围包括肾平面以下腹主动脉、双侧髂内动脉、髂外动脉及股总动脉、股深动脉、股浅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腓动脉。其中19例诊断为下肢动脉硬化、斑块形成,1例诊断为外伤后下肢血管损伤。结果20例患者均成功行3DCE-MRA扫描,图像显示清晰,诊断明确。CDFI检出155段病变血管,3DCE-MRA扫描显示病变血管共205段。3DCE-MRA检出病变的阳性率高于CDFI(χ2=14.88,P0.05)。结论3DCE-MRA以其诊断病变阳性率高,无创性,无辐射,对比剂过敏反应少、肝肾毒性小,可以整体显示感兴趣区血管等优点,在下肢血管病变诊断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相似文献   

8.
李耀烨 《中国艾滋病性病》2012,(10):685-686,708
目的探讨静脉吸毒的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病人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表现及图像特征,重点分析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方法对65例静脉吸毒AIDS病人下肢血管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图像特征进行分析与总结。所有病例均行磁共振(Magneto-impurity resonance,MIR)及X线静脉造影检查证实。结果发现股动脉硬化斑块28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51例;患肢左侧多于右侧。结论对静脉吸毒的AIDS病人下肢血管彩超检查,可发现下肢动脉及相伴静脉的病变部位及病变类型,对AIDS病人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具有可靠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糖尿病足X线、CT及1.5 T磁共振的诊断价值。方法在2015年9月—2017年9月期间选取95例疑似糖尿病足患者为实验对象,且均进行1.5 T磁共振、CT、X线检查,随后对比3种诊断方式的诊断正确率、特异性、敏感性、误诊率、漏诊率。结果 X线对糖尿病足患者的阳性率、特异性、敏感性、误诊率、漏诊率分别为61.18%、60.00%、61.18%、40.00%、38.82%,CT对糖尿病足患者的阳性率、特异性、敏感性、误诊率、漏诊率分别为76.47%、70.00%、76.47%、30.00%、23.53%,1.5 T磁共振对糖尿病足患者的阳性率、特异性、敏感性、误诊率、漏诊率分别为95.29%、90.00%、95.29%、10.00%、4.94%。同时1.5 T磁共振对小动脉血管钙化及狭窄诊断正确率(98.00%)、大动脉血管钙化及狭窄诊断正确率(97.14%)、软组织肿胀诊断正确率(95.65%)、神经性骨关节病诊断正确率(95.00%)、骨端骨质破坏诊断正确率(95.00%)、骨质疏松(95.45%)诊断正确率高于CT、X线诊断正确率(P0.05)。结论对糖尿病足患者实施1.5 T磁共振检查价值性更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应用三维对比剂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方式对患有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4年5月在该院就诊的患有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疾病患者46例和同期在该院就诊的同年龄段的非糖尿病单纯下肢动脉硬化疾病患者46例,分别定义为研究组和对照组。采用三维对比剂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方式对两组患者进行检查,并对比结果。结果研究组研究对象的膝以下动脉狭窄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膝以上动脉狭窄积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三维对比剂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方式对患有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患者病情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分析放射线剂量结合个性化对比剂注射方案在糖尿病足下肢X线造影检查中的可行性。方法搜集2016年7月—2018年7月期间,该院收治并确诊为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足患者30例,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完整且明确此次研究的目的及方法,采用放射线剂量结合个性化对比剂注射方案进行糖尿病足下肢X线造影检查,通过3名以上影像医师对所得到的图像进行质量评估。结果经由3名以上工作经验5年以上的影像医师对所得的30例下肢X线造影图像的质量进行主观评价,最后得出,30例患者中22例患者的图像评分在3~4分之间,其中,评价为3分的图像有8例,4分的图像有14例,血管的强化均匀,存在的运动伪影等影像因素未能影响对血管疾病的诊断;余8例患者的图像质量为1~2分,其中2分图像有6例,1分图像有2例,1分图像中的伪影严重影响对该图像的观察,无法准确诊断下肢的血管病变。结论放射线剂量结合个性化对比剂注射方案能够帮助提高图像质量,利于诊断医师的诊断,为临床提供良好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三维对比增强MR血管成像(3D contrast-enhanced MR angiography,3D CE-MRA)在诊断糖尿病足下肢动脉血管病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6例临床怀疑有下肢动脉血管病变患者行3D CE-MRA检查,从腹主动脉下段到足背动脉范围以内的下肢动脉血管进行显影,观察动脉血管受累情况,分析其狭窄情况并分级。结果 36例患者显示目标动脉基本满意,血管解剖清晰,病变显示清晰,正常或轻度狭窄264个节段,中度狭窄129个节段,重度狭窄62个节段,闭塞75个节段。结论 3D CE-MRA可以有效显示糖尿病足下肢动脉血管异常并进行分级,在糖尿病足下肢血管病变的检查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获得临床明确诊断的糖尿病足患者69例,经X线平片、双能X线骨密度仪器、螺旋CT检查进行检查,并对检查结果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经统计发现,糖尿病组患者大血管、小血管的病变程度,足背、足底等远端末梢小血管壁的钙化经单纯CT平扫进行清晰的显示,效果优于X线检查。结论 CT检查能够对患者下肢远端的小血管病变情况进行更加清晰的显示,效果优于X线检查,在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中,将X线与CT检查相结合,这对于提高糖尿病足的检出率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4.
选择2019年1月至6月40例糖尿病足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均行螺旋CT血管造影,以数字减影造影(DSA)为金标准,分析螺旋CT血管造影的诊断符合率。结果以DSA为金标准,CT血管造影的诊断符合率为92. 5%,两组比较并无明显差异(χ^2=3. 116 P=0. 077)。结论螺旋CT血管造影在糖尿病足病下肢血管病变的检查中,操作简单、费用低廉、诊断准确率高,可作为糖尿病足病下肢血管病变的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下肢动脉病变与糖尿病足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588例T2DM合并下肢动脉病变患者分为2组:糖尿病足组204例,非糖尿病足组384例。应用彩色多普勒分析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特点。结果:下肢动脉病变与糖尿病足的发生关系密切,糖尿病足合并下肢动脉病变患者的下肢动脉血管内径变窄、血流缓慢。结论:对T2DM患者应常规检查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可早期发现血管病变及早期治疗以有效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彩超在糖尿病足患者下肢动脉病变中的应用。方法于2013年10月—2014年10月选取收治入院的80例患糖尿病足患者,依照住院号尾号排列,研究探讨彩超在糖尿病足患者下肢动脉病变中的应用。结果在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下80例患糖尿病足患者,彩超结果显示75例糖尿病足患者大血管病变累及膝以下胫腓动脉;下肢血管动脉中膜钙化,动脉钙化累及踝部、足的背部;5例糖尿病足患者下肢血管动脉中膜钙化,动脉钙化累及趾部。积极3个月治疗后彩超复查,80例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糖尿病患者检查报告显示改善。结论 80例患糖尿病足患者,通过彩超的高清晰度、局部放大及血流频谱探查糖尿病足患者下肢动脉病变可作出较正确的诊断,其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均较好,是一种无创伤性检查方法,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糖尿病足动脉血管早期病变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和研究,对其诊断特点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4年8月该院收治的60(72支胫后动脉)例糖尿病足动脉血管早期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诊断方法将其分成超声组和超声造影组,超声组患者给予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糖尿病足动脉血管早期病变诊断,超声造影给予超声血管造影进行糖尿病足动脉血管早期病变诊断,诊断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的诊断结果及假阳性率。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超声组患者的确诊率为96.00%,假阳性率为3.33%,超声造影组患者的确诊率为100.00%,假阳性率0.00%;超声检查高估了13支血管的狭窄程度,低估了6支血管的狭窄程度;超声造影检查高估了3支血管的狭窄程度,低估了2支血管的狭窄程度。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糖尿病足动脉血管早期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为了更好地提高诊断价值,对诊断较为困难和复杂的病例,可以结合超声造影检查,以获得更多的客观信息,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加科学的诊断依据,间接推动治疗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缺血性下肢血管病变是引起糖尿病足溃疡、坏疽、截肢的重要因素.自体骨髓或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能促进缺血下肢的新血管生成,适用于内科疗效不佳、下肢远端动脉流出道差而无法进行下肢搭桥的患者及年老体弱或伴发其他疾病不能接受手术的患者,这种方法临床操作简单,无明显副作用,作为治疗下肢缺血性病变的新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缺血性下肢血管病变的新手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缺血性下肢血管病变是引起糖尿病足溃疡、坏疽、截肢的重要因素.自体骨髓或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能促进缺血下肢的新血管生成,适用于内科疗效不佳、下肢远端动脉流出道差而无法进行下肢搭桥的患者及年老体弱或伴发其他疾病不能接受手术的患者,这种方法临床操作简单,无明显副作用,作为治疗下肢缺血性病变的新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糖尿病足(DF)病人下肢动脉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方法正常受试者(NS)25例,糖尿病(DM)病人26例,非肢端坏疽糖尿病足病人(NGDF)30例和肢端坏疽糖尿病足(GDF)病人26例。应用Acusonl28xP/10彩色电脑声像仪,线阵探头,频率7.0MHz,观察下肢动脉管径和血流的变化。结果DF两组病人下肢动脉血管病变,主要从胴动脉部位开始动脉硬化,尤其以胫后和足背动脉最为显著,动脉狭窄和闭塞是肢端缺血、坏疽的主要病因。观察发现,DM病人已有下肢胭动脉血流速度增高的血流动力学改变,GDF组病人胫后和足背动脉血流速度明显低于其他各组。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能帮助临床对糖尿病足下肢血管病变严重程度的判断、糖尿病足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