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刘永梅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1999,2(6):548-549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特点之一是男女发病水平相差悬殊,男女发病之比约为1∶8。男性发病较少,又缺乏典型特征,容易误诊。故本文重点分析男性红斑狼疮的特征。我院于1986年6月~1998年12月收治的女性红斑狼疮136例,同期仅收治男性狼疮18例,仅以18例男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06年12月至2012年12月风湿免疫科确诊的SLE患者272例,按发病年龄分为幼年组、中青年组、老年组,了解不同发病年龄SLE患者实验室检查、临床表现情况.结果:幼年组患者血小板(PLT)、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较中青年组及老年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幼年组以肌肉症状、脱发、肾脏受累、脓尿、血管炎、低补体血症、神经表现较中年组及老年组少见,抗ds-DNA、抗SSA阳性率较中年组及老年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WBC较幼年组及中青年组低,抗U1RNP阳性率较幼年组及中年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青年组以脓尿、血管炎、尿蛋白定量、低补体血症较幼年组及老年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幼年SLE炎症反应重,较少出现典型的症状,中年发病的SLE大多症状典型,老年发病的SLE症状不典型,病情较轻,易误诊. 相似文献
3.
167例不同年龄的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不同年龄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人的临床特点.方法将167例SLE按年龄(<20岁,20~49岁,≥50岁)分为三组,对其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在临床上,三组病人在神经系统损害、脱发、雷诺现象的发生率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室检查中三组病人在IgA升高、抗RNP抗体阳性、C3降低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不同年龄的SLE各有其特点,<20岁组病情重,狼疮脑病发生率高,应积极治疗.≥50岁发病者症状轻,有时表现不典型,需认真检查,减少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老年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特征.方法 统计分析124例SLE患者(其中老年组62例,成年组62例)的临床表现和及临床疗效.结果:与成年人相比,老年人SLE的临床表现常不典型,但是预后比成年人好.结论:老年人SLE的临床表现常不典型但是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特点。方法:总结7例老年发病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老年患者蝶形红斑、盘状红斑、光过敏、神经系统损害少见,肾损害、全血细胞减少、肺部损害、肌痛、肌无力者多见,特异性抗体如抗核抗体(ANA)、单链脱氧核糖核酸(ds-DNA)、补体C3下降阳性率低。结论:老年人SLE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方面有其自身特点,在诊断和治疗中应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6.
5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住院患者的年龄结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5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不同年龄的SLE患者中大多表现为多系统受累,其中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关节痛、浆膜炎、肾损害、血液系统受累.三组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在脱发、神经系统损害的发生率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激素联用细胞毒药物对控制系统性红斑狼疮能起到很好疗效,年龄大小与疗效有关,年龄越大,疗效越差. 相似文献
7.
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的临床特征、误诊原因。方法:对本院1990~2005年收治的32例老年SL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SLE患者症状不典型,易误诊。结论:老年SLE在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等方面有其自身特点,在临床诊治中应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8.
系统性红斑狼疮一例临床分析那坡县人民医院李风雪,梁伟红斑狼疮系一种自体免疫性疾病,临床分为慢性盘状狼疮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因和发病原理尚不清楚。系统性红斑狼疮除有皮肤损害外,还可有肾脏、心脏、神经和消化系统等多器官功能损害。笔者于1992年3月曾遇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晚发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晚发SLE(发病年龄≥50岁)102例和同期早发SLE(发病年龄<50岁)415例患者资料,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结果晚发SLE占所有SLE患者的19.7%。其中女∶男为5.38∶1,明显低于早发组(女∶男为1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晚发组发病到确诊的平均时间长,疲乏、关节痛、体重下降、肌痛肌无力、肺部病变发生率高,肾损害、雷诺现象、脱发的发生率低(P<0.05),血沉增快、肝功能损害检出率高,而补体(C3C4)降低、白蛋白降低、dsD-NA阳性检出率低(P<0.05)。结论晚发SLE在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等方面不典型,在临床诊治中应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SLE患儿的临床资料。33例患儿首发症状以面部红斑、发热及关节炎为主;临床表现中肾脏受累87.88%,血液系统受累81.82%。病情活动性(SLEDAI积分)以中至重度活动为主(84.85%)。实验室检查以补体C3降低(93.94%),ANA阳性(90.91%)和ds-DNA阳性(78.79%)为主。14例肾脏病理活检中,Ⅳ型占42.86%。[结果]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后,病情缓解;17例重症病例,在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后快速控制病情。5年生存率85.71%(12/14)。[结论]儿童SLE起病形式多样,临床表现复杂,早期诊断困难;儿童SLE最易累及肾脏,早期肾脏活检,联合免疫抑制剂正规治疗,可改善预后;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可快速控制病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并对疾病活动性指标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SLE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相关的实验室检测指标,按不同性别、疾病活动指数分组,分析不同性别的患者临床表现及免疫学检查结果,比较不同病情的患者SLE的活动指标。结果SLE女性患者面部皮疹、脱发、光过敏的发生率显著高于男性,而男性患者系统性损害(如肾脏病变、心脏及消化系统损害)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女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抗SSA抗体阳性率和抗U1RNP/Sm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男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情不同,SLE患者血清补体C3水平及白细胞计数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男女SLE患者临床表现具有明显差异,男性患者早期特异性表现不典型,但器官损害重;白细胞与补体C3的降低与疾病的活动程度明显相关,可以作为临床上监测病情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肾损的发病特点。方法对21例SLE患者进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肾损组中面部红斑(71.4%)、血液系统损害(71.4%)、关节痛(71.4%)、发热(57.1%)、12腔溃疡(50.0%)、肌肉痛(35.7%)、浆膜炎(19.0%)、神经症状(14.3%)等肾外表现和抗双链DNA抗体(57.1%)、抗SSA抗体(85.7%)、抗SSB抗体(35.7%)、抗核小体抗体(42.3%)、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35.7%)、血清补体C3(71.4%)、血清补体C4(7S,6%)、血沉(78.6%)等免疫学特征阳性发生率较无肾损组有明显升高,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SLE肾损患者的肾外表现和免疫学特征复杂,但仍有一定规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合并带状疱疹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结果:1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有17例并发带状疤疹(94.1%),明显高于同期住院患者的带状疤疹发病率(O.22%~0.26%)。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带状疱疹,病情相对较重,应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时带状疱疹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血管炎的诊断及与SLE实验室检查、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SLE患者血清ANCA阳性率及荧光免疫模型,ANCA与SLE实验室检查、临床表现的关系,统计SLE患者中ANCA的阳性率。结果①SLE组ANCA阳性率52.83%;②SLE血管炎皮损和反映SLE病情活动性、严重性、预后及复发的有关指标,在ANCA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③狼疮肾炎(LN)组较无LN的SLE组ANCA阳性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SLE患者ANCA阳性,有助于SLE血管炎的诊断,并可作为临床上判断SLE活动性、严重性及预测复发的一个有用指标;ANCA对判断SLE合并肾脏损害也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主要发生于年轻女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近年来,随着临床治疗水平的提高,患者预后明显改善,远期死亡(诊断5年后)原因越发得到关注。作为SLE远期主要并发症的动脉粥样硬化,近年来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对SLE中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早发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方法 选取SLE患者中未绝经女性44例,并以健康青中年女性31例作为对照,检测2组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及臂踝脉搏波速度(baPWV),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CIMT检查,SLE组中有2例存在颈动脉斑块(CAP),年龄分别为45、49岁,且病程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cytoplasmicantibody,ANCA)异常对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肾功能损害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ndirectimmuno—fluorescence,IIF)检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并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SI。E患者ANCA阳性率是35.2%,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ixedconnectivetissuedisease,MCTD)和其他自身免疫病患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SLE患者ANCA阳性组中,p-ANCA与c—ANCA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P〈0.01)。ANCA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肾功能损害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血清p-ANCA抗体检测对诊断SLE患者早期发现及防范肾毒性损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4种胶原成分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41例活动期SLE患者及其中伴有沸间质改变、肾脏改变、雷诺征或三者共存者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肢原(Ⅳ—C)、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进行到定。结果:4种胶原成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4种胶原成分的变化在SLE的诊断、治疗、病情判定、评估预后中,特别是肝、肾、肺病变的监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
系统性红斑狼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性红班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也叫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此时人体内的免疫系统(体内抗感染细胞)异常攻击机体自身的组织器官,诱发炎症和损伤。狼疮多影响育龄妇女,也可见于儿童、青少年和男性。狼疮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感染有关。该病可影响人体几乎所有器官,肾脏受累最为常见。有些狼疮病例病情轻微(比如仅累及皮肤),而另一些病例病情极为严重(影响包括大脑在内的多个器官)。病程具有发作(活动期)和缓解(非活动期)的特点。2005年6月22日-29日出版的JAMA杂志中含有一篇文章,阐述了狼疮性肾病的现有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