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患者 男,44岁.于2010年11月出现咽部疼痛,且疼痛逐渐加重,伴有声音嘶哑,于2010年12月8日就诊我院.既往有20多年饮酒及吸烟史(每日饮酒约0.25 kg;香烟1~2包/d),自幼喜爱食腌制食品.入院后查体:体能状态(PS)1分,全身情况未见异常.经喉镜检查及活检病理提示:下咽部鳞状细胞癌,肺部CT及PET-CT检查提示下咽癌、上段食管后壁高代谢病灶,颈部淋巴结转移,双肺见多发结节灶,性质不明确,建议随诊观察.后行胃镜检查见食管上段后壁可见1.5cm×1.5cm隆起,活组织病理检查示:食管鳞状细胞癌;胃窦前壁大弯侧,可见2.0 cm× 2.5 cm溃疡,边缘隆起,活组织病理检查示:胃窦腺癌.考虑患者一般状况良好,给予食管局部直线加速器适形放疗DT6000 cGy、颈部转移淋巴结6600 cGy、下咽7000 cGy.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73岁,上腹部不适10余年,呕吐、进食困难2周于1999年12月27日在我院门诊行内窥镜检查示:食管中段(距门齿20cm)粘膜向腔内呈瘤状突出,质硬、边界不清、表面凹凸不平、部分呈瘤状突出、表面糜烂,易出血、质脆;胃角部见2.0cm×3.0cm大小溃疡,底部污秽、周边粘膜不规则隆起.镜下观察:食管粘膜癌细胞呈巢状、片块状不规则增生,细胞有异型,可见细胞间桥(图1).胃窦部粘膜癌细胞呈不规则腺样结构,上皮细胞呈柱状,极向稍紊乱,分化较好,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图2).病理诊断:食管鳞状细胞癌.胃高分化腺癌,患者因高龄等原因未住院手术.  相似文献   

3.
食管癌以鳞癌最常见,其次为腺癌,小细胞未分化癌比较少见,本文报告1例。 病人男性,53岁,因进行性吞咽困难2个月,胸骨后针刺样疼痛1个月入院。食管钡剂检查:食管中下段交界处见2.5cm粘膜皱襞不规整,管壁略僵硬。食管镜检查:距门齿31cm,食管腔左前壁见有约3cm×2cm溃汤型肿物,活检诊断食管癌。于1997年12月17日手术,术中所见:食管中段(距主动脉弓约2cm)管壁增厚,长约3cm,肿物无明显外侵。行食管中下段切除,食管胃弓上吻合术。术后病理诊断:食管小细胞未分化癌。术后行DAE方案化疗2次,MCFD方案化疗2次,随访1.5年病人健在。 讨论:食管小细胞未分化癌患者以中老年多见,部位多  相似文献   

4.
 探讨食管粘膜下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有关因素及特点,制定治疗早期食管癌的最佳方案.方法:手术切除食管粘膜下癌52例,常规清扫区域淋巴结,分组病理检查,术后进行长期随诊.结果:本组食管粘膜下癌淋巴结转移率为23.1%(12/52),发生淋巴结转移主要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分化越差,转移率越高,其次与肿瘤的大小、病理形态类型等因素有关.跳跃式转移发生率高,转移淋巴结大部分≤1cm,可能是食管粘膜下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特点.结论:对早期食管癌应行食管次全切除术,并常规清扫区域淋巴结.  相似文献   

5.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KiSS-1和MMP-2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KiSS-1和MMP-2蛋白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探讨二者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2例食管鳞状细胞癌、31例癌旁不典型增生及62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KiSS-1及MMP-2蛋白的表达.结果 食管鳞状细胞癌、癌旁不典型增生及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KiSS-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5%、67.7%和90.3%(P<0.05);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KiSS-1蛋白阳性表达率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肿瘤的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而与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食管鳞状细胞癌、癌旁不典型增生及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MMP-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0%、54.8%和22.6%(P<0.05);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MP-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P>0.05).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KiSS-1及MMP-2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s=-0.418).结论 KiSS-1对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浸润及转移有抑制作用;MMP-2则对食管鳞状细胞癌的转移有促进作用,联合检测KiSS-1和MMP-2蛋白的表达有望成为判定食管鳞状细胞癌浸润及转移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1 病例报告 例1:患者男,52岁。于1998年10月9日入院。患者于3个月前出现进行性吞咽困难,加重10d,现能进流质饮食。查体无异常。钡剂食管造影检查:食管胸中段T6-T8水平有一长8cm的充盈缺损,中部有一龛影,3cm×0.5cm,管壁僵硬,黏膜中断。纤食镜检查:距门齿28-35cm处见累及食管3/4周的溃疡型肿物,以右侧壁为主,溃疡3cm×1cm×0.5cm大小,表面覆以灰白苔,毛刷细胞学查到鳞癌细胞。术前,诊断为胸中段食管癌(溃疡型)。于1998年10月16日在全麻下经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多肿瘤抑制基因p16蛋白和nm2 3 H1基因蛋白在人食管癌的表达及与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 51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及其淋巴结转移癌中p16蛋白的表达 ,结合观察转移抑制基因nm 2 3 H1的表达。结果 :p16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呈低表达 ( 4 5 1% ,2 3/51) ,阳性率显著低于正常食管粘膜及癌旁组织 (P <0 0 1) ,阳性率与分化程度相关 (P <0 0 1) ,Ⅰ级66 7% ( 14/ 2 1) ,Ⅱ级 34 8% ( 8/ 2 5) ,Ⅲ级 14 3% ( 1/ 7) ;与肿瘤浸润、转移无关。nm 2 3 H1的阳性率为60 8% ( 31/ 51) ,与浸润深度呈负相关 (P <0 0 5) ,淋巴结转移癌的阳性率 ( 18 8% ,3/ 16)显著低于食管癌原发灶 (P <0 0 1)。p16与nm 2 3 H1的表达无关。结论 :p16蛋白在食管癌的低表达提示有频发性的p16基因失活 ,且与肿瘤分化有关。nm2 3 H1与食管癌的浸润 ,转移相关。p16和nm 2 3 H1的失活在食管癌的形成及发展中可能起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type-1,PAI-1)浓度作为食管鳞状细胞癌预后指标的可能性。方法:收集20例健康人、54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手术前、后)及14例术后复发转移患者血浆标本,采用ELISA法测定其血浆uPA、PAI-1浓度,并分析血浆uPA、PAI-1浓度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健康人群血浆uPA、PAI-1浓度显著低于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手术前及手术后血浆uPA、PAI-1浓度(P<0.05)。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手术前血浆uPA、PAI-1浓度显著高于术后血浆uPA、PAI-1浓度(P<0.05),显著低于术后复发转移患者血浆uPA、PAI-1浓度(P<0.05)。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血浆uPA、PAI-1浓度与年龄、性别无关,不同性别及年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临床分期有关,临床分期越晚,浓度越高(P<0.05)。与组织分化程度有关,分化程度越低,浓度越高(P<0.05)。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有淋巴结转移组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uPA、PAI-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进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血浆浓度可作为食管鳞状细胞癌的预后判断指标,浓度升高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性 ,44岁。因上腹部隐痛 3个月 ,于 1 998年 2月 2 4日入院。体检无异常发现。B超示 :胰头偏大 ,内见 2 .3cm× 3.2 cm低回声占位 ,胆总管上段扩张 ,胆囊偏大 ,囊壁毛糙。CT示 :胰头部增大 ,胆总管扩张 ,末端变细消失 ;胆囊壁较厚。测血清CEA、CA- 1 9- 9及 AFP均正常范围内。拟诊胰头癌 ,经准备后于 3月 1 6日全麻下剖腹手术。探查见胆囊颈部增厚 ,可及直径 2 cm质硬肿块 ,肝方叶有两个直径约 1 .5cm硬结节 ,肝十二指肠韧带内可及多枚肿大淋巴结 ,胆总管粗约 2 cm,胰头可及 3cm× 2cm× 2 cm肿块。术中取肝结节行冷冻切片 ,报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淋巴管的分布及密度并分析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单克隆抗体D2-40检测食管癌巢周围和癌巢中心区以及正常食管组织中淋巴管密度(LVD),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癌巢周围区LVD明显高于中心区和正常组织(P<0.01).癌巢周围区LVD与淋巴结转移及分化程度相关(P<0.05),与浸润深度无关(P>0.05),癌巢中心区LVD与食管鳞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D2-40是淋巴管特异和敏感的标记物,食管癌功能性淋巴管主要存在于食管癌巢周围,检测癌巢周围淋巴管可能是预测淋巴结转移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1.
1 临床资料患者男 ,5 9岁。咽下疼痛一年。查体 :一般状况可 ,心肺未见异常 ,三大常规正常。入院前胃镜检查见 :食管距门齿3 3cm处左后壁 0 5cm× 0 4cm粘膜呈丘状隆起 ,表面略粗糙 ,充血 ,取材质地较软、不易出血 ,取活组织。病理诊断 :高度疑为鳞状细胞癌。遂入院手术治疗。术中于主动脉弓下食管左后壁触及一大小约 0 5cm× 0 5cm之质硬区 ,食管周围淋巴结肿大明显。遂行食道部分切除术。病理检查 :食管组织一段 ,长 5cm ,直径 2cm ,粘膜面灰白色 ,皱襞变浅 ,未见明显糜烂及溃疡 ,局部有 0 5cm× 0 5cm的范围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和COX-2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Survivin和COX-2蛋白在51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和30例切缘正常食管粘膜中的表达,分析Survivin和COX-2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两者的相关性。结果: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和切缘正常食管粘膜中,Survivin蛋白阳性率分别为74.51%和6.67%;COX-2蛋白阳性率分别为56.86%和16.67%。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Survivin和COX-2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的表达均高于切缘正常食管粘膜(Р〈0.01)。Survivin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阳性率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等因素无关(Р〉0.05),但与肿瘤分化程度相关(Р〈0.05)。COX-2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的表达阳性率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等因素均无关(Р〉0.05)。51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urvivin与COX-2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性(Р〈0.01)。结论:Survivin与COX-2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均过表达,可能是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的早期事件。并且两者表达具有相关性,提示Survivin与COX-2可能存在一个共同的分子通路,并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增强各自的作用。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两者关系的分子基础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蛋白水解诱导因子(proteolysis-inducing factor,PIF)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IF在107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病人癌组织以及其中35例癌旁正常组织以及8例食管良性疾病标本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PIF表达与食管癌临床分期、肿瘤分化程度的关系.结果: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存在PIF表达,其表达与食管良性疾病对照组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组织中表达PIF的个体其癌旁正常组织中亦有PIF表达,PIF表达在肿瘤分化、是否侵及浆膜层、有无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分期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P﹥0.05).结论: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存在PIF表达,其表达与肿瘤分化、是否侵及浆膜层、有无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分期无关.  相似文献   

14.
1病案摘要患者男,53岁,1月前出现无明显诱因进食哽噎,于2004年5月10日来我院就诊。CT检查示上消化道无明显充盈缺损及占位。B超检查提示肝左叶有一1.5cm×1cm的低回声区,边界清。内窥镜检查示距门齿35cm处见一新生物。食管粘膜活检病理报告为鳞状细胞癌。门诊拟食管癌收治入院。入院后查体,全身皮肤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AFP16.8μg/L,CEA7.6μg/L。两对半检测:表面抗原阳性,核心抗体阳性,余为阴性。初步诊断为食管癌肝转移,不排除肝癌可能。于2004年5月27日行食管癌根治术,肝左叶肿块切除术。病理检查结果:(1)肉眼观察:①食管…  相似文献   

15.
1病案摘要患者女,76岁,已婚。患者于1993年7月因“胆囊息肉、恶变?”,在我院行胆囊切除术,术中发现菜花样1·5cm×1·5cm息肉1枚,胆管扩张,探查未见异常,术后病理证实为胆囊癌(息肉恶变),病理类型为高分化鳞癌,息肉蒂、基底部及胆囊壁等未见癌浸润。因考虑为早期,术后未行任何治疗。1996年6月,患者口腔左侧颊部粘膜溃疡,数月不愈,就诊时已有2·5cm×2·5cm大小,苔癣样,质硬,活检病理示:鳞状细胞癌。于1996年7月9日在上海市某医院口腔外科行“左颊、颈联合根治术+左前臂皮瓣游离移植术+腹部取皮术”,术后病理:(左颊)粘膜鳞状细胞癌Ⅰ~Ⅱ级,左…  相似文献   

16.
1 病例介绍患者 ,女性 ,30岁。吞咽不适感半月。胃镜检查距门齿2 6 cm见前壁有 0 .8cm× 0 .6 cm肿物 ,粘膜隆起 ,表面光滑 ,管壁无破坏。吞钡于 T6 /7椎体水平左前缘见一长约 0 .3cm局限性缺损区 ,边缘光滑。 1999年 1月插管全麻下行剖胸探查术。术中见肿物位于主动脉弓下 1cm处 ,约 2 .0 cm~ 2 .5 cm大小 ,食管肿物与肺门、气管粘连 ,行食管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术。术后病理诊断 :食管增殖性结核 ,伴粘膜溃疡及肉芽组织形成。术后 8d进流质 ,12 d复查吞钡报告收稿日期 :2 0 0 0 -0 3 -14作者单位 :广东省梅州市人民医院 ,广东 梅州  5…  相似文献   

17.
1 病例介绍患者 ,男 ,36岁 ,2 0 0 0年 7月发现左前胸壁黄豆大小伴隐痛 ,症状渐加剧 ,8月达 5 cm× 5 cm大小 ,经市级医院针吸病理检查示 :小细胞恶性肿瘤 ,于省级医院检查无转移灶后行术前化疗 NVB+DDP+VP1 6 一周期 ,2周后肿块缩小至1cm× 1cm,疼痛消失 ,9月局部肿物增大约 3cm× 3cm且疼痛 ,术前 B超发现肝占位 2 cm× 0 .9cm,CT示 :肝左叶外侧低密度灶 2 cm× 1cm× 3cm,CT值4 7U,考虑转移 ,又化疗 1周期 ,肿物缩小不明显 ,10月 B超检查未发现肝转移 ,CT示左前胸壁肿物 7cm× 4 cm,骨质未见破坏。行手术切除 ,术中见梭形肿物 6 …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nm23H1蛋白、DNA倍体状态与食管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荧光免疫技术检测食管癌新鲜手术标本食管癌组织(癌)、食管癌旁1 cm粘膜(癌旁)、食管正常粘膜(切缘)及食管癌区域淋巴结(淋巴结)组织中nm23H1蛋白表达及DNA倍体状态.结果nm23H1蛋白表达阳性率在食管癌旁、切缘、癌及淋巴结组织中依次降低,在有转移组分别为16.65%、9.44%、4.99%和8.30%,在无转移组分别为24.77%、14.49%、7.09%和3.81%.在无转移组内,切缘与癌及淋巴结组织间差异显著(P<0.05).在有转移组内差异无显著性(P>0.05);食管癌组织中异倍体发生率为89.58%(43/48),异倍体发生与淋巴结转移及nm23H1蛋白表达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nm23H1蛋白表达与食管癌区域淋巴结转移之间呈负相关;DNA倍体状态与食管癌组织nm23H1蛋白表达及区域淋巴结转移之间无相关性.nm23H1蛋白检测在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诊断方面可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凋亡相关基因bcl-2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EnVision二步法检测62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 bcl-2在单纯增生、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表达率分别为80.3 %(49/61)、45.9 %(28/61)及67.7%(20/62),而在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仅少量表达[3.3%(1/30)],正常黏膜组与其余各组间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437,P<0.01).bcl-2蛋白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无相关性(x2=0.219、x2=5.878,均P>0.05),但bcl-2蛋白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x2=4.120,P<0.05).结论 bcl-2可能在食管癌早期阶段发挥作用,其可能成为判断食管鳞状细胞癌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其父 ,6 9岁。因进行性吞咽困难 4月余于 2 0 0 0年 9月 6日入院。食管镜检查示 :距门齿 2 2~ 2 5cm处狭窄 ,粘膜糜烂。活检病理示 :鳞状细胞癌 ,而行手术治疗 ,经右胸三切口食管癌切除胃代食管颈部吻合 ,术后一度出现急性左心衰及心肌梗塞 ,经抢救成功 ,住院 3 7天痊愈出院。术后病理示 :中度分化鳞状细胞癌 ,溃疡型 ,侵达纤维膜 ,上下切线未见癌 ,另送淋巴结 7枚未见癌转移。其女 ,46岁。因进行性吞咽困难 1月余于 2 0 0 0年 10月 4日入院。食管镜示 :距门齿 2 5~ 2 8cm处粘膜靡烂 ,结节状隆起 ,活检示 :鳞状细胞癌而行手术治疗。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