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修复头部颅骨外露及感染性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 应用头皮软组织扩张器,以扩张的皮肤来修复颅骨外露部位的软组织缺损。结果 本组感染性颅骨外露伤口周围埋置软组织扩张器2例,均修复颅骨骨外露部位软组织缺损。结论 感染性颅骨外露伤口得到彻底控制后,在伤口周围正常头皮下埋置软组织扩张器,就能达到修复软组织缺损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组织扩张器在头皮缺损伴颅骨外露创面早期修复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自2014年7月至2018年12月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整形外科收治8例因外伤导致头皮缺损伴颅骨外露患者,电击伤2例,热压伤2例,头皮撕脱伤皮瓣回植术后坏死4例。在创伤早期创面周缘正常头皮下放置扩张器,注水扩张皮瓣达到创面修复要求后,转移覆盖裸露区域,同时创面定期换药。 结果8例创面都得到修复同时重建头皮组织;1例患者出现皮下血肿,1例患者出现扩张器感染,但都得到及时处理和控制。 结论组织扩张器可以用于头皮缺损伴有颅骨外露创面早期修复,避免二次头皮重建。  相似文献   

3.
头皮大面积缺损外科修复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修复大面积头皮缺损的经验及教训,探讨外科修复大面积头皮缺损的方法及适应证。方法对头皮撕脱伤头皮保存完整者急症实施吻合血管的头皮再植,对保存不完整者尽可能寻找血管实行部分再植;对头皮缺损但帽状腱膜完整者根据污染情况实施急症植皮术或二期植皮修复;对伴有大面积颅骨外露者应用带蒂斜方肌皮瓣或游离皮瓣移植修复。结果再植头皮大部坏死1例,部分坏死2例;带蒂斜方肌皮瓣部分坏死1例,寄养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完全坏死1例,其余皮瓣及植皮均全部成活,颅骨完全覆盖。结论对急性期头皮撕脱伤应尽力予以再植;对帽状腱膜完整者植皮修复简单易行,效果良好;带蒂斜方肌皮瓣血运可靠,适应于修复头顶枕部的缺损;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颅骨大面积外露具有供皮量大、抗感染能力强的优点,适用于颅骨长期外露的患者。  相似文献   

4.
我院自1994年8月~1998年7月收治大面积头皮缺损伴颅骨缺血坏死8例,采用颅骨去外板后头皮瓣转移修复,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8例均为男性,年龄12~45岁。均为千伏以上高电压击伤。头皮缺损面积在25~40cm~2之间,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头皮合并颅骨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对2000年至2007年治疗的6例头皮合并颅骨缺损患者,采用皮肤扩张术修复头皮,钛网修补颅骨缺损。结果6例患者中,1例患者出现皮瓣下积液,经抽吸、加压包扎后愈合;其余病例未出现感染、血肿及皮瓣坏死等并发症,外观满意。结论皮肤扩张术和钛网联合应用是修复头皮合并颅骨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颅骨缺损修补术7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颅骨缺损修补术的材料选择。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78例颅骨缺损并行颅骨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75例恢复良好,1例合并排斥反应,1例头皮下积液长时间无法吸收,1例术后合并脑脊液漏切口无法愈合予摘除人工颅骨。结论:钛网为目前颅骨修补的首选材料。  相似文献   

7.
足跟后部外伤后皮肤缺损,常导致跟骨和跟腱外露,临床处理方法较多,均存在不同的问题。自1998年以来,我们应用带蒂跟外侧皮瓣转位,治疗足跟部外伤后皮肤缺损、跟腱或跟骨外露19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修复小腿骨外露及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各种方法,以便于更好地用于临床。方法25例小腿不同部位的骨外露分别采用皮片移植、带蒂皮瓣及肌皮瓣转移、皮瓣及肌皮瓣游离移植等方法,覆盖外露的骨面。结果19例全部存活,3例皮瓣部分坏死,2例创口延迟愈合,1例游离皮瓣失败。结论对小腿骨外露及皮肤软组织缺损应尽量采用皮瓣及肌皮瓣的转移或移植来修复,修复创面、恢复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应用组织扩张术修复头皮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寻找一种修复以缺损较好的方法。方法 在创缘外正常头皮下埋值皮肤软组织扩张器,待伤口拆 同扩张器囊内注液数次扩张至预计容量时,取出扩张器,将扩张后提供的“额外”头皮用于修复缺损。结果 10例面有9例得到修得,1例失败,术后随访1~4年,效果。结论 在充分完善的术前准备及手术条件下,预计扩张器的容量,昼无菌操作,组织扩张术可取得较为满意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三维钛网治疗各种原因造成颅骨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例颅骨缺损患者在颅骨缺损3~6个月内行颅骨缺损成形术,术前应用16排CT扫描三维成像对钛网进行精确塑型。术后平均随诊6~24个月。结果6例病例全部随访,塑形满意,几乎恢复原有容貌,平均手术时间缩短。结论三维钛网辅以16排CT颅骨图像重建应用于颅骨缺损成形术具有手术时间短、组织创伤小、组织相容性好、固定稳固、手术操作简化等特点,具有推广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头皮撕脱伤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将撕脱头皮制备成中厚皮片原位回植覆盖头部创面,颅骨外露者予颅骨皮质密集钻孔至板障渗血,在移植皮片上放置VSD敷料并持续负压封闭引流,10~12d后去除VSD敷料,以后每隔2d换药至创面痊愈。结果5例移植中厚皮片全部成活,3例成活90%左右,后期植刃厚皮片后愈合。住院周期20~60d,随诊8—14个月均无头发再生,佩戴假发,外观自然。结论头皮撕脱伤患者在确认无吻合血管头皮再植条件时,将撕脱头皮制备成中厚皮片,配合VSD是治疗头皮撕脱伤可供选择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报道应用潜行跨面吻合血管的脐旁皮瓣修复头皮缺损的解剖与临床应用。方法 :将脐旁皮瓣的腹壁下动静脉与面动脉及面前静脉近端吻合。结果 :自 1994年 6月至 1998年 6月 ,临床应用 6例 ,均完全成功。结论 :该手术方法能有效地解决头皮大面积缺损的修复 ,而且不影响面颈部的美观  相似文献   

13.
带颞浅血管颅骨瓣修复颌面部缺损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带颞浅血管蒂颅骨外板骨瓣转位修复颌面部缺损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0侧经动脉灌注乳胶的成人尸体标本和8头颈铸型标本(5例保留骨骼)上,对颞浅动脉的走行、分支及分布进行观测,并在标本上进行模拟术式设计。结果:颞浅动脉起自颈外动脉,于外耳门前方越过颧弓根部浅出至皮下,在皮下组织和颞浅筋膜之间向前上走行,至颧弓上方分为额、顶二终支,其分支营养颅顶部大至3/4区域的软组织、骨膜和颅骨外板,颞浅动脉主干及额支、顶支动脉外径均大于1mm,浅出部位至颞线处可游离长度为8cm以上。结论:设计以颞浅动脉为蒂颅骨外板骨瓣转位修复颌面部缺损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背景:传统的颅骨缺损修复方法存在反复修整塑形时间长、修复后外观不满意等弊端。计算机辅助设计及成型技术(即数字化塑形)引入神经外科,使颅骨缺损个体化修复获得满意效果。 目的:观察应用数字化塑形钛网进行颅骨成形的临床效果。 方法:应用钛网进行Ⅱ期颅骨成形198例,数字化塑形钛网组(96例)进行头颅CT扫描取得颅骨及缺损的数据,传至数字化塑型钛网制造公司,获得个体化的预制钛网材料进行颅骨修复;传统手工成形组(102例)术中临时对钛网用手工裁剪、塑形进行颅骨修复。 结果与结论:数字化组钛网置于颅骨缺损处,达到与骨窗缘紧密贴合,外形满意度达100%,每台手术时间较传统组平均少用约45 min,术后无头皮下积血、感染、修补材料裸露等并发症,传统组修补材料裸露1例,切口感染2例,头皮下积血4例。结果可见数字化塑形钛网进行颅骨成形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了修补材料裸露、继发性感染等并发症,可获得满意的成形效果。 关键词:数字化塑形;钛网;颅骨缺损;颅骨成形术;并发症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04.043  相似文献   

15.
腓肠神经腓肠浅动脉筋膜蒂逆行皮瓣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应用解剖学研究基础上,根据腓肠神经及其伴行血管的特点,设计腓肠神经腓肠浅动脉筋膜蒂小腿后侧皮瓣,用于修复足跟部骨外露,临床应用3例全部成活。该皮瓣具有厚薄适宜、手术操作简单及含有感觉神经等优点,是修复足跟部缺损的较好办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利用水平集方法和快速原型技术得到颅骨缺损修复假体用于颅骨修复。方法 基于有颅骨缺损的患者的CT数据,利用水平集方法结合病人脑组织信息得到完整的颅骨原始轮廓,还原出颅骨缺损部位信息,三维重建后应用三维打印机进行定制的颅骨缺损修复假体的快速原型制造。结果 所得颅骨缺损修复假体非常适合颅骨缺损的部位,使用水平集方法和快速原型技术得到的颅骨缺损修复假体有很好的个体适配性。结论 水平集方法和快速原型技术精确制造颅骨缺损修复假体是可行的,对颅骨缺损修复手术提供术前规划、减少术中危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背景: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自体或异体植皮治疗,往往需要多次植皮。而国内临床上应用人工真皮较少,应用经验亦不足。 目的:评价人工真皮治疗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 方法:收集因皮肤软组织缺损,行人工真皮结合自体薄皮移植修复创面的22例患者,其中骨外露6例,肌腱外露2例,表皮肿瘤切除3例,其他11例。一期清创移植人工真皮,2~4周后局部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外露肌腱、骨组织被类真皮组织覆盖,二期移植自体薄层皮片。观察取皮部位、损伤部位、操作性能、密封性、不良反应情况,结合评价临床效果及综合评价。 结果与结论:20例患者人工真皮结合二期自体薄皮移植全部存活,至二期植皮所需时间(18.50±4.27) d,其中1例患者因感染再次手术,2例患者行人工真皮后未行二期植皮,而自动上皮化;随访至3个月,21例损伤部位表皮生长性、外观性均良好、无瘢痕增生,1例因感染而致瘢痕增生严重、外观不良,但生长性良好;20例患者取皮部位无明显的色素沉着及色素脱出,无严重增生性瘢痕,上皮形成时间为(15.35±4.67) d。说明人工真皮结合自体薄皮移植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操作简便,创面愈合质量高,供皮区损伤轻微,至二期植皮时间较长,总体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带蒂跟外侧皮瓣转位修复跟腱及足跟部皮肤缺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带蒂跟外侧皮瓣转位修复跟腱及足跟部皮肤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带蒂跟外侧皮瓣转位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跟腱外露26例。结果:26例患者25例皮瓣完全成活,创面顺利愈合,另1例皮瓣边缘坏死,经短时间换药愈合。皮瓣感觉良好,跟腱无粘连,功能良好。结论:带蒂跟外侧皮瓣血供丰富,转位修复跟腱外露安全可靠,是治疗足跟及跟腱外露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9.
背景:游离肩胛皮瓣具有可提供面积大、皮瓣色泽好、质地优良、薄厚适中、皮瓣易于切取、血管恒定、供区隐蔽等特点,适合作为大面积头皮缺损伴有骨外露的首选皮瓣之一。目的:回顾性分数应用肩胛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复杂的大面积头皮缺损合并颅骨外露的方法及经验。方法:对8例头皮大面积缺损合并颅骨外露患者,采用切取游离肩胛皮瓣,将旋肩胛动静脉与颞浅动静脉或面动静脉吻合方法修复大面积缺损及骨外露。随访6-12个月,观察游离肩胛皮瓣移植后皮瓣感染情况,游离肩胛皮瓣成活情况,供皮区处理及愈合结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与结论:全部8例肩胛皮瓣均一期成活,2例出现静脉回流不畅,给予针刺放血及拆除远端部分缝线后好转;术后随访期间,皮瓣血运良好,头部局部外形好,未见并发症。结果提示游离肩胛皮瓣血管恒定,血运可靠,皮瓣色泽质地优良,可切取面积大,对供区影响小,可作为修复大面积头皮缺损的选择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颅骨缺损修补,目前采用材料较多,各家众说不一,但其固定方法多采用钢丝固定,我院从1993年底开始采用螺丝钉固定,手术简单,固定坚固,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