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H型高血压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根据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将118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患者分为H型高血压组(H型组,Hcy≥10 μmol/L)和单纯高血压组(单纯组,Hcy<10 μmol/L).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并对其粥样硬化程度进行Gensini评分.结果 H型组中,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比例显著高于单纯组(P<0.05);单纯组血清Hcy水平与Gensini评分无相关性(r=0.16,95%CI:-0.12~0.41,P>0.05);H型组血清Hcy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47,95%CI:0.25~0.64,P<0.01).结论 H型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狭窄程度与血清Hcy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冠状动脉造影显示轻中度狭窄病变作血管内超声(WUS)检查,分析H型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特征,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病变程度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H型高血压患者42例和单纯高血压患者3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血浆Hcy水平检测,IVUS分别检测冠状动脉病变段和正常参考段外弹力膜横截面积(EEMCSA)、最小管腔横截面积(MLA)、斑块面积(PA)、斑块负荷(PB)等,并作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分析.结果 H型高血压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处软斑块、偏心斑块和正性重构多见,钙化少;单纯高血压组患者斑块多表现为纤维斑块、钙化、无重构和负性重构(P<0.05).H型高血压组患者病变段MLA<单纯高血压组患者,EEMCSA、PA、PB>单纯高血压组患者(P<0.05);H型高血压组患者正常参考段MLA<单纯高血压组患者,RPA、RPB>单纯高血压组患者(P<0.05).病变段Hcy水平与病变段PA、PB呈正相关(P<0.05),与病变段MLA呈负相关(P<0.05).结论 IVUS对评价轻中度病变有较高价值,H型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较单纯高血压患者严重和弥漫.Hcy水平对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一定价值,高Hcy水平可能是导致斑块不稳定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老年高血压患者中“H型”高血压的发病状况,探讨相应的饮食调护对策.方法选取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组)51例、健康体检老年人(对照组)29例,对比分析两组体质指数、空腹血糖、血脂等指标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homocysteine,Hcy)水平和高Hcy血症(hight homocysteine,HHcy)的患...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组)108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60例,对比分析两组体质指数、空腹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及血浆Hcy水平;并将两组分别按年龄分为中年组(45岁≤年龄<60岁)和老年组(≥60岁),对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形成情况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与30例正常对照组IMT和颈动脉斑块形成情况,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全部受试者血浆Hcy水平。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IMT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厚;线性相关分析显示:原发性高血压组IMT与血浆Hcy水平呈正相关。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IMT明显增厚且与血浆Hcy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血压特点及心脏结构的变化.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新诊断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共计120例,按照Hcy增高与否分为两组,每组60例,Hcy>10μmol/L的为H型高血压组;Hcy< 10 μmol/L的为非H型高血压组.对两组患者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及心脏彩超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24 h平均脉压差、24 h收缩压及舒张压变异系数、心脏超声各项指标的异同.结果 H型高血压组的24 h平均脉压差、24 h收缩压和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均显著高于非H型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型高血压组LA、LVEDD均较非H型高血压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RA、RVEDD、IVST、LVPWT H型高血压组较非H型高血压组也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的脉压差增大,且血压的变异系数增大.H型高血压患者LA、LVEDD均较非H型高血压组增高,提示Hcy可能与高血压患者的心脏结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青年脑梗死患者血浆脂联素(APN)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检测36例中青年脑梗死患者(观察组)和30名健康者(对照组)的血浆APN及Hcy水平及两组中低血浆脂联素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发生率,分析血浆APN与Hcy水平与急性期脑梗死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浆APN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而血浆Hcy水平则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观察组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低血浆脂联素发生率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浆APN及Hcy可作为对有脑血管病倾向的中青年常规检查指标,对预测及判断脑血管病的治疗效果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干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860例,其中使用阿托伐他汀20mg治疗的420例(A组),使用10mg治疗的440例(B组),治疗6个月。在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均经颈动脉超声观察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测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protein,hs-CRP)、血脂的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IMT、hs-CRP、血脂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A组较B组IMT、hs-CRP、血脂水平降低更加显著(P<0.05)。在6个月随访期间,A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9.6%,B组1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20 mg对抑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可能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依那普利对高血压患者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 67例高血压患者中,36例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加安慰剂作为对照组,31例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加用依那普利作为依那普利组.治疗6个月后,在25 ℃环境中,利用多普勒超声检测两组空腹状态下心脏腔室大小、射血分数.结果 两组血压、心率明显下降,且依那普利组室间隔厚度、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后壁厚度、射血分数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 硝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对高血压患者心脏功能有显著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别嘌呤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12~2012-02在我院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尿酸增高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均通过查房随访和健康讲座提倡合理的生活方式和心衰规范化药物治疗.治疗组给与别嘌呤醇(0.25 g),1次/d.随访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血清中血尿酸水平的变化和随访期心功能(NYHA)分级及超声心动图中心功能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在3个月治疗后血清血尿酸水平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血清中血尿酸水平无明显变化.随访期间对照组心功能NYHA分级变化总有效率为85.3%,治疗组为60.8%,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中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增高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明显降低,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别嘌呤醇治疗伴有血尿酸增高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可以显著降低患者血清中血尿酸水平,同时有效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泽蛭降压胶囊治疗H型高血压病痰湿壅盛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照组30例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泽蛭降压胶囊,观察两组血压水平、临床症候、Hcy及CRP浓度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在血压控制、临床症候改善、Hcy及CRP水平下降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泽蛭降压胶囊治疗H型高血压病痰湿壅盛证疗效显著,使Hcy及CRP水平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与单纯高血压患者血糖、血脂、血压、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差异。方法:将原发性高血压(EH,n=70)、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n=35)、健康对照者(n=20)分为3组。分别检测其血糖、血压、血清Hey、血清hs-CRP。结果:hs-CRP和Hcy检测结果显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高血压组〉对照组,且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高血压患者Hs-crp水平与空腹血糖、服糖后2 h血糖呈正相关。结论:血清Hcy和hs-CRP对高血压并发症的诊断以及病情发展的分析和监测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别嘌呤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12~2012-02在我院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尿酸增高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均通过查房随访和健康讲座提倡合理的生活方式和心衰规范化药物治疗.治疗组给与别嘌呤醇(0.25 g),1次/d.随访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血清中血尿酸水平的变化和随访期心功能(NYHA)分级及超声心动图中心功能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在3个月治疗后血清血尿酸水平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血清中血尿酸水平无明显变化.随访期间对照组心功能NYHA分级变化总有效率为85.3%,治疗组为60.8%,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中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增高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明显降低,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别嘌呤醇治疗伴有血尿酸增高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可以显著降低患者血清中血尿酸水平,同时有效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对冠心病(CHD)合并高血压病(EH)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分析。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24例为对照组,冠状动脉主要分支有明显斑块、狭窄者72例为观察组。再根据有无高血压病史将患者分为单纯冠状动脉病变组(a组)39例,冠状动脉病变伴高血压病组(b组)33例,正常对照组(c组)24例,分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对冠心病及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病变支数的影响。结果:血清Hcy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病变支数明显相关,狭窄程度越显著,病变支数越多,其血清Hcy水平越高(P〈0.01)。血清Hcy水平在冠状动脉病变合并高血压病组比单纯冠状动脉病变组及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血清Hcy水平与冠心病、高血压密切相关,检测血清Hcy对于冠心病及高血压预防、诊断和病情监控都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超声回声跟踪(E-Tracking)技术检测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弹性参数,并探讨其与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90例我院住院患者,诊断标准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标准,经CT或MRI扫描证实均患脑血管病,并行HCY浓度检测和颈动脉弹性参数的检测。结果:随着脑血管病患者HCY浓度升高,超声检测颈动脉弹性参数: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PWVt?)、增大指数(A1)、顺应性(AC)、血管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硬化参数(0),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脑血管病组HCY浓度与颈动脉弹性参数Ep、β、PwV8、AI呈正相关,与AC呈负相关。脑血管病组颈动脉内一中膜厚度(IMT)与颈动脉弹性参数β、Ep、PwVβ、AI呈正相关,与AC呈负相关。结论:E-Tracking技术可以较早、间接地反映脑血管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脑血管病组HCY浓度与颈动脉弹性参数Ep、β、PwVβ、AC的相关性比颈动脉IMT的相关性更好;颈动脉弹性参数可以反映脑血管病的危险程度。  相似文献   

16.
洪永发 《航空航天医药》2012,(10):1171-1172
目的:观察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坎地沙坦酯治疗中重度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中重度高血压患者1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5 mg,加坎地沙坦酯8 mg,1次/d,B组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5 mg,1次/d,2个月后测血压进行疗效分析。结果:两组血压均有下降,A组有效率95.00%,B组有效率6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坎地沙坦酯较单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更有效,两药联用,能发挥协同作用,提高降压疗效。  相似文献   

17.
戴希友 《航空航天医药》2014,(10):1339-1340
目的:探讨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并对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12月的心血管内科收治的48例高血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每组24例患者。给对照组的患者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进行治疗,给试验组的治疗要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再给患者采用中医的方式进行治疗,药量根据患者的身体条件和体质进行调整。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5.9%,对照组的治疗效率较低,为87.5%,其差异显著( P<0.05),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高血压有非常好的临床效果,产生的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8.
窦性心律震荡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研究窦性心律震荡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发心脏事件的关系,评价窦性心律振荡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发心脏事件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36例健康对照,收集入选者的24h动态心电图,计算窦性心律震荡的To、Ts指标。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To升高、Ts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发组与无再发组比较,再发组To值高于无再发组,Ts值低于无再发组。结论:窦性心律震荡的指标在AMI患者及再发患者中都存在减弱现象,它们可以作为评价心肌梗死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态、再发心脏事件危险性预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