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4种粪便隐血检测方法的临床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改良匹拉米洞法(化学法)、胶体金法(单克隆法)、胶体金法和化学法联合检测法(双联半定量法)、血红蛋白和转铁蛋白联合检测法(联合免疫法)检测粪便隐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集消化道疾病或非消化道疾病的住院患者的粪便标本218例,分别用改良匹拉米洞法、胶体金法、双联半定量法、联合免疫法进行检测。结果 218例标本中改良匹拉米洞法阳性率最高,为56.0%;其次是联合免疫法和双联半定量法,阳性率分别为48.2%和47.2%;单克隆法阳性率为42.2%。结论同时检测粪便中的转铁蛋白和血红蛋白可以更为准确地测定粪便中隐血,能尽可能排除化学法的假阳性及单独检测转铁蛋白和血红蛋白的假阴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粪便隐血试验匹拉米洞化学法、血红蛋白免疫法和转铁蛋白免疫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95例随机粪便样本和4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黑色柏油便分别使用匹拉米洞化学法、血红蛋白免疫法和转铁蛋白免疫法检测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随机粪便样本隐血试验阳性率匹拉米洞化学法为41.1%,血红蛋白免疫法为8.4%,转铁蛋白免疫法为17.9%,三种方法检测有显著性差异(P<0.05)。40例黑色柏油便隐血试验匹拉米洞化学法阳性率100%,血红蛋白免疫法阳性率87.5%,转铁蛋白免疫法阳性率97.5%。结论血红蛋白免疫法和转铁蛋白免疫法特异性均高于匹拉米洞化学法,假阴性率低;匹拉米洞化学法假阳性率高,特异性差;三种方法结合使用可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胶体金单克隆抗体法与匹拉米洞法检测粪便隐血的分析性能进行评价.方法 分别采用两种方法对100例住院患者随机粪便标本和加入动物血、蔬菜汁等物质的粪便标本进行检测,同时测定稀释成系列浓度的红细胞悬液,以评价两种方法的灵敏度、抗干扰能力等.结果 胶体金单克隆抗体法的阳性率为34.0%,匹拉米洞法为57.0%,P<0.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加入动物血和蔬菜汁的标本,胶体金法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匹拉米洞法均为阳性;胶体金单克隆抗体法可检测到的最低Hb浓度为0.2 μg/mL,匹拉米洞法可检测到的Hb浓度不小于10 μg/mL.结论 胶体金单克隆抗体法的灵敏度、抗干扰能力均优于匹拉米洞法,为粪便隐血试验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单克隆抗体法与化学法(匹拉米洞)在粪便隐血检测中的互补作用。方法:随机抽取86份粪便标本分别用单克隆胶体金试纸和化学法(匹拉米洞)试纸做隐血试验。结果;86份粪便标本中单克隆抗体法阳性样本数为20例,阳性率为23.26%;化学法阳性样本数为31例,阳性率为36.05%。而化学法检测的31例阳性标本中,用单克隆抗体法复检阳性为11例,复检阴性为20例;化学法检测的55例阴性标本中,用单克隆抗体法复检阳性为9例,复检阴性为46例。结论:在粪便隐血检测中,单克隆抗体法与化学法联合检测有利于提高疾病检出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转铁蛋白(TD/血红蛋白(Hb)联合免疫法(联合免疫法)、血红蛋白单克隆抗体法(单克隆抗体法)和匹拉米洞法进行方法学比较并探讨三种大便隐血试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灵敏度与干扰性试验对三种大便常规检测实验方法学进行比较,并用三种试验方法同时对186例大便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联合免疫法、单克隆抗体法和匹拉米洞法血红蛋白(Hb)最低检出浓度分别为0.2,0.2和2 μg/ml,联合免疫法转铁蛋白最低检测浓度为0.04 μg/ml.匹拉米洞法能与人以及其他动物Hb反应,而单克隆抗体法和联合免疫法只能与人的Hb反应.一定浓度的VitC可造成匹拉米洞法假阴性结果,而对另外两种试验方法的检测结果无影响.上消化道出血组三种方法检测阳性率分别为90.2%,74.5%和94.1%;下消化道出血组三种方法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00.0%,96.3%和74.1%;正常对照组三种方法检测阳性率分别为6.5%,2.8%和10.2%.匹拉米洞法检测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组的阳性率分别为94.1%和74.1%.结论 联合免疫法、单克隆抗体法与匹拉米洞法相互补充,相互结合对消化道出血性疾病检测有更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3种大便隐血检测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血红蛋白转铁蛋白联合免疫法、单克隆抗体免疫法和匹拉米洞化学法进行方法学比较,探讨不同大便隐血试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灵敏性、特异性及干扰性对3种试验方法做比较,并用3种试验方法同时对256例大便标本进行大便隐血检测。结果联合免疫法、单克隆抗体法及匹拉米洞法最低检出浓度分别为0.2、2、20μg/mL;匹拉米洞法对人和动物的血红蛋白均可发生反应,单克隆抗体法和联合免疫法只与人的血红蛋白反应;单克隆抗体法和联合免疫法不受维生素C(VitC)干扰,当VitC浓度达10.0mg/mL可造成匹拉米洞法假阴性结果;208例对照组、35例上消化道出血组、13例下消化道肿瘤性病变组,其中匹拉米洞法检出阳性例数分别为37例、35例、13例,单克隆抗体法检出阳性例数分别为18例、25例、11例,联合免疫法检出阳性例数分别为24例、35例、13例。结论联合免疫法具有特异性好,灵敏度高,抗干扰性强的特点,是极有发展前景的一种检测方法,在临床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化学法和单克隆法检测大便潜血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化学法和单克隆抗体法在消化道出血性疾病和消化道恶性肿瘤筛查时的诊断价值. 方法对1 002例常规查体检测大便隐血分别采用匹拉米洞法和人血红蛋白单克隆抗体法(Hb法)进行检测,再用转铁蛋白法(TF法)检测所有的阳性标本.结果 匹拉米洞法检出的阳性数73例(7.29%),Hb法检出的阳性数45例(4.49%);以上两种方法检测为阳性的标本共74例用TF法检测,结果阳性有43例.结论 化学法特异性差,敏感度差,假阳性率高,应予以淘汰;Hb单克隆抗体法检测,特异性高,敏感度好,操作简单方便,成本低廉,应作为首选检测方法.而针对它的假阴性,TF法可以作为补充试验,以提高消化道隐血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用化学法和免疫法作隐血试验比较,为检验及临床提供参数。方法采用匹拉米洞化学法和双联试纸条法检测粪便隐血,进行方法学比较。结果两法作灵敏度比较,双联试纸条法的灵敏度高于匹拉米洞法;特异性比较则双联试纸条法特异性较高;干扰试验比较,双联试纸条法对各种干扰因素均无干扰。进行临床验证,双联试纸条法对检出下消化道肿瘤的阳性率高于上消化道肿瘤的阳性率。结论双联试纸条法较以往使用的匹拉米洞化学法除了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快速,还具有能定量分析的特点。双联试纸条法测定血红蛋白的最低浓度为0.15μg/mL,显然比化学法灵敏度高;对鸡、鸭、羊、猪等动物血样本的检测均为阴性;对铁剂、维生素C和口服中药等均无干扰。因此,在选择粪便隐血试验的方法时,应首选双联试纸条法,这对消化道肿瘤的早期辅助诊断具有很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匹拉米洞化学法和双联试纸条法检测粪便隐血方法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悦能 《检验医学》2009,24(3):232-234
目的用化学法和免疫法作隐血试验比较,为检验及临床提供参数。方法采用匹拉米洞化学法和双联试纸条法检测粪便隐血,进行方法学比较。结果两法作灵敏度比较,双联试纸条法的灵敏度高于匹拉米洞法;特异性比较则双联试纸条法特异性较高;干扰试验比较,双联试纸条法对各种干扰因素均无干扰。进行临床验证,双联试纸条法对检出下消化道肿瘤的阳性率高于上消化道肿瘤的阳性率。结论双联试纸条法较以往使用的匹拉米洞化学法除了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快速,还具有能定量分析的特点。双联试纸条法测定血红蛋白的最低浓度为0.15μg/mL,显然比化学法灵敏度高;对鸡、鸭、羊、猪等动物血样本的检测均为阴性;对铁剂、维生素c和口服中药等均无干扰。因此,在选择粪便隐血试验的方法时,应首选双联试纸条法,这对消化道肿瘤的早期辅助诊断具有很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比较邻联甲苯胺法和单克隆抗体法两种粪便隐血试验测定方法,为临床医生正确评价粪便隐血试验结果提供参考.方法 用邻联甲苯胺法和单克隆血红蛋白法对88例消化道出血患者送检的粪便分别进行检测,同时又用以上两种分法对人及5种动物的血红蛋白及肌红蛋白的悬液做隐血试验,以比较两种方法的灵敏性及特异性.结果 88份粪便隐血阳性率邻联甲苯胺法为36.4%,在邻联甲苯胺法阴性标本中加5种动物血红蛋白,则均为阳性.单克隆抗体法粪便潜血试验阳性占68.2%,在单克隆抗体法阴性标本中加5种动物血红蛋白,则均为阴性.含不同浓度的维生素C加入约含血红蛋白(Hb) 3.5 μg/mL的粪便中,结果单抗法仍为阳性,而邻联甲苯胺法测得结果为阴性,再用铁剂及含过氧化物酶的蔬菜汁加入含Hb 3.5 μg/mL粪便中做同样的隐血试验,单克隆抗体法所做的结果始终不变,而邻联甲苯胺法测得的结果为阴性.结论 邻联甲苯胺法敏感性高,但特异性差,假阳性率高,单克隆抗体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无假阳性,为临床患者粪便隐血检验的首选试验.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同时检测血红蛋白(Hb)与转铁蛋白(Tf)在粪便隐血试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0例健康人及170例有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的粪便标本分别用单克隆抗体法、转铁蛋白胶体金检测法以及化学法(匹拉米洞半定量检测法)进行检测。单克隆抗体法检测Hb,转铁蛋白胶体金检测法检测Tf,化学法检测Hb。结果化学法检测上消化道出血的阳性率为45.2%,检测下消化道出血的阳性率为57.4%,检测健康组阳性率为17.5%。单克隆抗体法检测上消化道出血的阳性率为48.4%,检测下消化道出血的阳性率为66.7%,检测健康组阳性率为2.5%。转铁蛋白方法检测上消化道出血的阳性率为41.9%,检测下消化道出血的阳性率为64.8%,检测健康组阳性率为2.5%。单克隆抗体法与转铁蛋白法一项为阳性即为阳性的上消化道出血的阳性率为54.8%,下消化道出血的阳性率为70.4%,健康纽阳性率为2.5%。结论粪便中的Hb与Tf联合检测可大大提高消化道出血及大肠肿瘤的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匹拉米洞法(化学法)与抗人血红蛋白抗体法(免疫法)检测不同疾病组患者粪便隐血试验的结果.方法 化学法与免疫法同时检测150例粪便样本,其中腹泻组60例、肠炎组21例、上消化道出血组20例、肠癌组9例,正常对照组40名.结果 不同疾病组化学法阳性率均高于免疫法,化学法阳性66例(44.00%),免疫法阳性55例(36.6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法结果 一致占86.00%,不一致占14.00%.结论 粪便隐血检测首选免疫法,对结果 与粪便性状或临床诊断不符的样本,应对照化学法检测结果 做出判断.  相似文献   

13.
廖卫  邢志广  王华 《中国临床研究》2014,(1):100-101,105
目的 探讨粪便隐血试验化学法(匹拉米洞法)、免疫法(转铁蛋白胶体金法)以及两种方法联合检测在消化道出血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2 910例住院患者粪便隐血试验中查出阳性的59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两种方法单独应用和联合应用时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比较两种方法单独应用和联合应用对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结果 590例粪便隐血阳性患者中,消化道出血性疾病448例,非消化道出血疾病142例.化学法隐血试验对消化道出血性疾病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0%、94.6%、17.9、0.04、0.82和0.99.免疫法分别为93.8%、99.2%、115.4、0.06、0.97和0.98.两种方法联合应用时分别为91.3%、99.7%、321.1、0.09、0.99、0.98.结论 匹拉米洞化学法敏感性高,但特异性差.阳性似然比和阳性预测值免疫法高于化学法,两种方法的阴性似然比和阴性预测值接近.总体评价,免疫法优于化学法.两种方法联合应用均为阳性时,对诊断消化道出血的特异性和确证价值最高.两种方法联合检测,能提高对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效率,减少误诊.且两种方法都简便易行,成本低廉.  相似文献   

14.
当上消化道出血时,红细胞被消化而分解破坏,在显微镜下不能发现,故称为隐血。测定隐血的方法目前我院使用粪便隐血半定量双联试剂组法,即:单克隆抗体法(免疫法)与匹拉米酮法(化学法),其具有以下判断特点:(1)为食物或药物所引起的阳性;(2)粪便外观为鲜血或柏油状黑色,免疫法为阴性结果而化学法为阳性结果,此种现象,为前滞现象,  相似文献   

15.
粪便隐血试验是临床上诊断消化道出血的一项重要指标,是普查筛选消化道肿瘤的有效手段,尤其对中老年人早期发现消化道恶性肿瘤有重要价值。其检验方法主要分为化学方法和免疫学方法两大类。多年以来,临床上隐血试验一直是以联苯胺、邻甲苯胺、愈创木脂法、还原酚酞法、匹拉米洞法、无色孔雀绿法等还原性物质为主体的化学试验。邻甲苯胺法为1983年中华医学会全国l临床检验方法学术讨论会推荐方法,  相似文献   

16.
匹拉米洞法潜血试验是基于血红蛋白中亚铁血红素有类过氧化物酶的作用[1],能还原过氧化氢为水,使供氢体无色还原型匹拉米洞氧化成紫色的化合物的化学性潜血试验。匹拉米洞法、联苯胺法均为中度灵敏的潜血试验化学方法,为临床多用方法,  相似文献   

17.
粪便隐血试验是一种非侵人性检查方法,其操作简单,易为患者接受,常作为对慢性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及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筛选。以往沿用的化学法隐血试验易受饮食、药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假阳性率高、特异性差、灵敏度低、有致癌性等缺点,近年来已逐渐被单克隆抗体胶体金标记法取代。本文对一步快速胶体金法、邻联甲苯胺法这两种方法检测粪便隐血的灵敏度、特异性、抗干扰能力进行了比较,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单克隆抗体法检测粪便隐血的临床应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粪便隐血试验是诊断各种原因引起的消化道出血及筛选诊断消化道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检测方法较多.其中化学法邻联甲苯胺法为1983年中华医学会全国临床检验方法学学术讨论会推荐的方法.但易出现假阳性。近年来发展的单克隆抗体免疫一步法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有逐步完全取代化学法的趋势.笔者对本院91例门诊和住院病人的粪便隐血进行了以上两种方法的比较.认为单克隆抗体免疫一步法检测粪便隐血克服了原化学方法检测粪便隐血时假阳性、假阴性率高的弊端.且不受饮食限制,安全、快速、简便、特异性高,方便临床应用.现将实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粪便隐血试验是诊断各种原因引起的消化道出血及筛选诊断消化道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检测方法较多.其中化学法邻联甲苯胺法为1983年中华医学会全国临床检验方法学学术讨论会推荐的方法.但易出现假阳性。近年来发展的单克隆抗体免疫一步法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有逐步完全取代化学法的趋势.笔者对本院91例门诊和住院病人的粪便隐血进行了以上两种方法的比较.认为单克隆抗体免疫一步法检测粪便隐血克服了原化学方法检测粪便隐血时假阳性、假阴性率高的弊端.且不受饮食限制,安全、快速、简便、特异性高,方便临床应用.现将实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化学法和免疫法检测粪便隐血在上消化道出血中的阳性率及二者联合检测在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方法:分别用邻联甲苯胺试剂和胶体金试纸条对56份粪便标本进行隐血试验。结果:化学法检测粪便隐血阳性率为85.7%,免疫法阳性率为51.8%,二者联合检测阳性率为91.1%。结论:在检测上消化道出血时化学法优于免疫法,二者联合检测可提高阳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