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艳辉 《医学信息》2007,20(11):1033-1034
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B超行输卵管插管疏通输卵管近端阻塞的效果。方法2003年6月~2005年6月在我院经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联合B超检查证实输卵管近端阻塞患者84例,应用宫腔镜联合B超行输卵管插管疏通术。结果84例患者112条输卵管近端阻塞,52条输卵管远端阻塞(4例曾因宫外孕切除一根输卵管)。术后输卵管通畅79条,疏通率70.54%。29条有输卵管开口粘连的插管失败24条,失败率82.76%,失败率较无输卵管开口粘连者明显增高(P<0.01)。随访经双侧插管疏通成功52例,宫内妊娠21例,宫内妊娠率40.38%;插管侧输卵管妊娠3例,输卵管妊娠率5.77%(3/52),宫内妊娠率明显高于输卵管妊娠率(P<0.05)。结论宫腔镜联合B超行输卵管插管疏通术对输论卵管近端阻塞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影响输卵管疏通和术后妊娠率的主要因素是输卵管开口有无粘连。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三种输卵管疏通术治疗输卵管梗阻性不孕的治疗效果.方法:2005年9月~2009年9月,我院分别采用不同输卵管疏通术治疗输卵管梗阻性不孕193例.其中宫腔镜引导下输卵管插管110例(A组),输卵管介入30例(B组),宫-腹腔镜联合疏通输卵管53例(C组).比较3组治疗后妊娠结局;对其中术后1 a以上未孕的113例病人行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及经宫腔镜输卵管插管通液,观察输卵管梗阻部位与疏通效果之间的关系,并分析输卵管疏通后不孕的原因.结果:193例病人治疗后宫内妊娠67例、异位妊娠13例、未孕113例,其宫内妊娠率、异位妊娠率、不孕率分别是34.7%、6.7%、58.6%;3组比较,C组术后宫内妊娠率最高,明显优于B组(P<0.05).疏通术后输卵管再梗阻发生率为48.7%(94/193),经宫腔镜实施再疏通成功率为56.8%(71/125),近端再疏通成功率显著优于远端(P<0.05).结论:重视对输卵管梗阻性不孕患者的术前诊断,选择正确的疏通方法,加强抗感染,可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宫、腹腔镜联合行输卵管插管及斑马导丝疏通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腹腔镜染色通液证实输卵管阻塞的不孕患者83例,共103条输卵管阻塞,行宫腔镜联合腹腔镜下行输卵管插管及斑马导丝疏通术,观察输卵管通畅情况及有无并发症,追踪术后妊娠情况.结果 103条阻塞输卵管,88条疏通成功,以选择性输卵管插管加压通液术成功疏通57条(55.3%),失败46条(44.7%),46条中再以斑马导丝疏通成功31条(67.4%,31/46),总通畅率为85.4% (88:103).15条输卵管斑马导丝疏通失败.术后全部病例随访1~2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8个月,21例(25.3%)妊娠:宫内妊娠19例(22.9%),2例自然流产(2.4%),2例输卵管妊娠(2.4%).1条输卵管假道形成,发生率1.0%(1:103).结论 本文结果提示宫腹腔镜联合行输卵管插管及斑马导丝疏通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安全有效,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宫腹腔镜联合行输卵管插管疏通术在不孕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宫腔镜、腹腔镜联合下行输卵管插管疏通术在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68例经子宫输卵管造影(HSG)证实双侧输卵管阻塞的不孕症患者,采用宫、腹腔镜联合行输卵管插管疏通术。结果68例136条梗阻输卵管106条疏通成功,成功率77.9%。结论宫腔镜、腹腔镜联合行输卵管插管疏通术对于诊治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黄秋云 《医学信息》2010,23(6):1592-1593
目的 探讨宫腔镜联合B超输卵管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78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施行宫腔镜联合B超插管疏通术.结果 痊愈率为69.2%,总有效率为89.7%,半年后妊娠率达到55.1%.结论 宫腔镜联合B超插管疏通术应用于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安全有效,是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的一种手术疗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宫腔镜B超联合下不同插管方式治疗输卵管梗阻的疗效。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04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576例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提示为输卵管梗阻的不孕患者,分别采用单层输卵管插管及双层套管,行B超宫腔镜联合下治疗输卵管梗阻。记录输卵管疏通情况。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两组输卵管通畅病例均增加。其中,双层套管治疗后输卵管再通率达89%,单层导管再通率达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双层套管术后输卵管穿孔发生率较单层导管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B超宫腔镜联合治疗输卵管梗阻疗效确切,使用双层套管较单层导管再通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输卵管口插管疏通术在不孕症患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结论 1999年1月至2009年1月,对250例原发性不孕患者(原发组)和250例继发性不孕患者(继发组)行宫腔镜检查及镜下输卵管口插管疏通术,记录输卵管疏通情况。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两组的输卵管通畅病例增加,原发组、继发组输卵管通畅率分别为32%(80/250)和60%(150/250)。结论宫腔镜下输卵管口插管疏通术对不孕症患者的诊治效果非常理想,方法简单、安全、不需住院、经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术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25例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分为常规通液组(A组,n=60例)和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术组(B组,n=65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输卵管通畅率、1年妊娠率及异位妊娠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输卵管通畅率均明显升高(P<0.05),且B组升高较A组更为显著(P<0.05);B组1年妊娠率明显高于A组(P<0.05),而妊娠时间则明显缩短(P<0.05)。结论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术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疗效较佳,可明显提高输卵管通畅率和1年妊娠率,缩短妊娠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输卵管间质部妊娠与宫角部妊娠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点及鉴别要点。方法对我院2006年-2010年超声诊断为15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及27例宫角部妊娠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结果的分析。结果我院15例间质部妊娠及27例宫角部妊娠经手术后证实,4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与宫角部妊娠相互误诊,2例宫内孕误诊为宫角部妊娠,2例滋养细胞肿瘤误诊为宫角部妊娠,术前超声诊断准确率为80.9%(34/42)。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与腹部超声相结合对输卵管间质部妊娠与宫角部妊娠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宫腔镜下甲氨蝶呤注入输卵管保守治疗非破裂型输卵管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4例确诊为非破裂型输卵管妊娠,且包块直径≤4 cm,血β-HCG<2 000 IU,无腹腔积液的病例,行宫腔镜下将MTX 40mg注入输卵管;动态观察患者血HCG变化,定期复查彩超,观察包块变化情况.结果 32例治愈,治愈率94.12%.其中有1例疗程结束后1周复查血B-HCG>1000 u/L,追加用药后成功;失败2例,均因治疗期间腹痛加剧出现内出血征象而转行手术治疗,内出血分别为700 ml、480 ml,转腹腔镜手术,恢复良好.结论 宫腔镜下甲氨蝶呤注入输卵管保守治疗非破裂型输卵管妊娠具有损伤小、避免开腹手术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张永举  冯涛聚 《医学信息》2007,20(5):820-821
目的回顾122例已婚不孕妇女行介入术输卵管再通后的临床疗效分析,评价其在治疗输卵管阻塞所致不孕症的应用价值。方法122例不孕症患者均在X线床上取截石位,在电视透视下将导管送入阻塞部位,经造影后行再通治疗,以造影剂进入盆腔证明阻塞段再通。结果122例220条不通输卵管中,行再通术后175条通畅度明显改善,盆腔内造影剂弥散总有效率为79.5%,经再通术后八个月随访观察,有39例发生妊娠,妊娠率占30.5%.因术后不孕复查发生再粘连者31例,占17.7%,其中结核5例10条,伞部重度积水8条.结论选择性输卵管造影再通术是目前诊断和治疗输卵管阻塞所致不孕症最简便、安全、无创伤,经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宫腔镜对输卵管近端阻塞的诊断和治疗作用。方法53例输卵管近端阻塞的继发不孕症患者,行宫腔镜检查及治疗。结果宫腔镜发现宫腔内异常病理变化46例,主要异常病理变化为:宫腔内膜性粘连25例(54.3%),子宫内膜息肉12例(26%),子宫内膜增生6例(13%),纤维性粘连3例(6.5%);宫腔镜治疗后输卵管通畅46例,再通成功率为86.7%;术后1年宫内妊娠41例(77.4%)。结论宫腔内因素是造成输卵管近端阻塞的主要原因之一,宫腔镜检查、治疗是诊治输卵管性近端梗阻性不孕的一种微创有效的治疗技术。  相似文献   

13.
张丽  刘馨 《医学信息》2008,21(2):124-12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输卵管整复术后联合中药灌肠和物理治疗,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的效果。方法对输卵管性不孕患者,在腹腔镜下行盆腔粘连分离、伞端成形或输卵管造口术、输卵管间质部梗阻插管疏通术,术后自然周期观察6个月未孕者,均给予促排卵治疗,卵泡成熟后根据排卵期宫颈粘液情况指导同房或行宫腔内人工授精,继续观察至术后一年,观察组另联合中药灌肠和物理治疗。结果观察组妊娠率33.73%,对照组妊娠率23.08%。结论在腹腔镜手术分离粘连、恢复盆腔正常解剖结构术后,联合中药保留灌肠和盆腔理疗,能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14.
腹腔镜诊治输卵管结核性不孕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诊治输卵管结核性不孕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本院7年中经腹腔镜确诊的输卵管结核性不孕症患者42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确诊时平均年龄(29.6±3.5)岁,原发性不孕33例,继发性不孕9例。腹腔镜术前常规行诊刮术排除官腔结核。腹腔镜下双侧输卵管受累者28例,单侧受累14例,镜下主要表现有输卵管肿胀、卷曲、僵硬、表面有粟粒样结节,管腔内有干酪样物质,盆腔存在不同程度粘连。对于轻度粘连者行分离粘连后予以通液治疗,输卵管梗阻严重者镜下作输卵管间质部电凝结扎,术后本组自然妊娠率5.5%。13例患者接受IVF-ET治疗,4例妊娠。结论腹腔镜检查可提高输卵管结核诊断准确性,并行初步治疗。输卵管结核术后复通并有正常功能者较少,术后自然妊娠率低。病变严重者作输卵管电凝结扎并抗结核治疗,通过辅助生育治疗有希望解决不孕症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育龄期妇女输卵管内部形态的观察和测量,提供输卵管各部位的活体和离体数据,为输卵管生育和节育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输卵管造影100例、宫腔镜检查30例和离体标本20例进行输卵管各部位长度,径线及内口的形态的观察和测量,采用两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⑴造影观测双侧输卵管内口直径为(1.07±0.48)mm;间质部中段(0.50±0.22)mm;间质部远端(0.32±0.12)mm;峡部内径(0.46±0.28)mm;壶腹部内径(2.43±1.45)mm;间质部长度(5.27±4.28)mm;峡部长度(24.35±12.27)mm;壶腹部长度(39.94±22.05)mm;总长(70.78±32.07)mm。⑵宫腔镜观测内口为圆形占76.7%和椭圆形占23.3%;⑶离体标本观测内口周径(5.87±1.46)mm;峡部周径(2.83±1.87)mm;间质部长度(6.73±2.49)mm;峡部长度(20.56±7.61)mm;全长(85.42±22.93)mm。结论⑴输卵管是内外口扩大而内径不均匀走行曲折迂回的管道,间质部呈漏斗状,最狭窄的部位在间质部远端。⑵了解输卵管的内部形态对生育和节育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手术治疗间质部妊娠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选取41例间质部妊娠病例,分为腹腔镜组16例、开腹组25例,对其手术疗效、术后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无差异(p>0.05).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腹腔镜组明显短于开腹组(p<0.05).结论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在腹腔镜下行间质部楔形切除术较传统开腹手术有一定优越性,宫角部注射垂体后叶素及宫角部肌层缝合是手术成功的保障.娴熟的镜下缝合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邓传军  郭雪梅 《医学信息》2010,23(18):3497-3498
目的提高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的早期诊断,评估妊娠的部位和性质。方法对临床与手术结果证实的53例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病例,进行临床及超声声像图与病理的对照剖析。结果 53例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壶腹部36例,峡部10例,伞部5例,间质部2例,其中手术方式治疗36例,非手术方式治疗15例。结论对于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早期定性定位诊断能有效为临床医师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腹腔镜治疗输卵管间质部妊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手术治疗间质部妊娠的可行性、安全性 .方法 选取 4 1例间质部妊娠病例 ,分为腹腔镜组 16例、开腹组 2 5例 ,对其手术疗效、术后恢复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 两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无差异 (p >0 .0 5 ) .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腹腔镜组明显短于开腹组 (p <0 .0 5 ) .结论 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在腹腔镜下行间质部楔形切除术较传统开腹手术有一定优越性 ,宫角部注射垂体后叶素及宫角部肌层缝合是手术成功的保障 .娴熟的镜下缝合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介人治疗2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输卵管阻塞是不孕症最常见的病因,约占不孕病因的1/3.本文对26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采用介入放射学的选择性输卵管造影和再通术,对26例52条输卵管,缺如2条,Ⅰ类梗阻6条,Ⅱ类24条,Ⅲ类9条,Ⅳ类4条,V类7条.SSG43条复通22条,FTR21条复通17条,失败4条.SSG+FTR复通成功率为90.7%.至今已有9例妊娠.采用此介入治疗,提高了诊断和再通的成功率,临床上有其独特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子宫输卵管造影中诊断输卵管近端梗阻的准确性。方法选择600例生殖医学中心的不孕受检者,年龄21~45岁,平均年龄34岁。随机分成A、B、C、D 4组,A组222例444条输卵管,B组121例242条输卵管,C组135例270条输卵管,D组122例244条输卵管。在实时透视下行子宫输卵管优维显造影,分析输卵管造影中近端输卵管梗阻的假阳性因素。结果导管顶端位于输卵管开口处121例,其中98例(80.99%)导致同侧宫角及输卵管不显影;经适当外拉或旋转导管后112例(92.56%)同侧宫角显影,其中84例(69.42%)同侧输卵管近端显影,仅有37例为近端输卵管梗阻。因球囊过大或过小导致造影剂未能充盈宫角者135例,其中78例(57.78%)单侧近端输卵管不能显影,经调整后59例(43.70%)单侧输卵管近端显影,仅19例为单侧近端输卵管梗阻。122例受检者仅以盆腔正位观察,有48例(39.34%)单侧输卵管近端不能显影,改变体位后35例(28.69%)近端输卵管得以显影。4组子宫输卵管造影中,B、C、D 3组输卵管近端梗阻率均低于A组常规输卵管造影,D组输卵管梗阻率明显低于前3组。结论在透视下行子宫输卵管造影,能及时判断造成近端输卵管不显影的假阳性因素并及时纠正,可直接提高输卵管显影率及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