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于1998—01~1999—08采用脑脊液(CSF)置换鞘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33例,临床疗效显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我科2006—01~2009—12收治的8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采取脑脊液置换术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对2004—01-2007-10收治的经腰椎穿刺(腰穿)、CT确诊的脑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非手术病人,进行不等量脑脊液置换、鞘内注药和常规治疗对比,获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脑脊液置换及鞘内注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7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4-01~2007-10收治的经腰椎穿刺(腰穿)、CT确诊的脑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非手术病人,进行不等量脑脊液置换、鞘内注药和常规治疗对比,获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常见病、多发病。其特点是死亡率高、致残率低,临床治疗价值大。SAH病死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并发症多,且凶险,目前尚无良策。为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我们开展了不等量脑脊液置换并鞘内注射尿激酶的方法,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双针鞘内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与脑出血、腑梗死和脯栓塞桐比,其具有如下特点:(1)病死率高,首次发病的病死率即达30%左右、再发可高达60%以上。(2)致残率低,若患经治疗后存活,几乎可不遗留任何后遗症。所以提高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水平,改进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方法和更新技术手段具有极高的临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术并尿激酶鞘内注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价值。方法对37例经头颅CT确诊的蛛网膜下腔出血,进行脑脊液置换并鞘内注射尿激酶及常规治疗,并作对照分析。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积血清除时间明显缩短,脑积水发生率明显减少,总有效率明显提高,病死率下降。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采用脑脊液置换并鞘内注射尿激酶治疗,措施积极,方法简单、安全.疗效显著,可快速消除SAH患者剧烈头痛,对脑积水有较好的治疗及预防作用。早期应用小剂量尿激酶椎管内注射,可以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多种病因所致脑底部或脑及脊髓表面血管破裂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又称原发性SAH[1].本病以青壮年多见,典型病例临床诊断并不困难,根据突发剧烈头痛及呕吐,脑膜刺激症阳性以及腰穿发现血性脑脊液或者头颅CT扫描发现阳性改变等即可明确诊断.SAH常并发脑积水、脑血管痉挛、再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是导致高残疾率及高病死率的主要原因.国内外学者认为3 d内行DSA检查,发现病灶早期行手术治疗是最好方法,由于多种原因3 d内未行DSA检查,多数病人需在神经内科度过急性期.此期治疗相当关键.我科从2000-06~2009-06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脑脊液置换及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治疗SAH 5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脑脊液置换疗法对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的疗效。方法 将 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3 0例 ,对照组 3 0例 ,对治疗组进行腰椎穿刺 ,缓慢放出 5ml脑脊液 ,后以等量的生理盐水加地塞米松 5mg经鞘内注入。结果 治疗组头痛缓解时间平均为 4 5 3± 4 14d ,而对照组平均为 15 47± 3 99d ,P <0 0 5 ;继发脑血管痉挛致脑梗死的发生率治疗组 13 3 % ,对照组为 40 % ,P<0 0 5。结论 应用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缓解头痛 ,减少脑血管痉挛发生的一有效方法 ,操作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0.
11.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脑脊液置换疗效观察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 观察CSF置换治疗SAH的疗效。方法 腰穿缓慢放出 5mLCSF,以生理盐水进行缓慢置换后加地塞米松 5mg鞘内注入。结果  48例经置换CSF后头痛能迅速缓解 ,平均为 4 9天 ,而对照组 42例平均为 1 4 9天 ,P <0 0 5。脑血管痉挛致脑梗死的发生 ,置换组1例 ,而对照组 4例。2例在置换时产生脑疝是由于放CSF过快所致。结论 应用置换CSF治疗SAH是一种缓解头痛 ,减少脑血管痉挛发生的有效方法。放CSF过快可影响疗效 ,诱发脑疝 ,当压力 >3 0kPa时不应放CSF ,宜用生理盐水直接等量置换可避免脑疝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13.
蛛网膜下腔出血通常是脑底部血管瘤和脑动脉畸形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的一种临床综合征。该病较常见但病情凶险,主要症状为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局限性或全身性抽搐、短暂意识不清,甚至昏迷,一般性内科保守治疗预后较差,可继发脑血管痉挛、脑积水、再出血等。但如果治疗得当,预后较好,没有肢体残疾。我院自1995年以来采用了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该病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鞘内注射立止血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30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鞘内注射立止血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30例报告张英杰吴宏伟王月华赵东明马艳高凤江作者单位:132011吉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张英杰吴宏伟王月华赵东明马艳);蛟河市医院(高凤江)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常见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死亡率高,直接死因多为再出血。现...  相似文献   

15.
双针鞘内脑脊液置换法治疗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10例报告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采用双针鞘内脑脊液置换法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10例,并与传统方法治疗的10例进行对比,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治疗组10例,男6例,女4例,平均年龄54岁。对照组10例,男4例,女6例,平均年龄51岁。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第四次脑血管病会议确定的诊断标准。治疗组10例均行头部CT检查,6例异常,表现为脑沟、外侧裂、脑池有积血;对照组10例亦均行头部CT检查,7例异常,出血以脑沟、前外侧裂为主。1.2 治疗方法治疗组及对照组均按常规腰穿操作,取左侧卧位。治疗组行双针穿刺,于腰2-…  相似文献   

16.
17.
我科自 1996年采用双针鞘内脑脊液 (CSF)置换法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 2 0例 ,取得了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12例 ,女 8例 ,年龄 2 8~ 75岁 ,平均 42岁。病程 5小时~ 8天 ,平均 3天。重度头痛 12例 ,轻中度头痛 8例 ;项强 18例 ,Kernig  相似文献   

18.
脑脊液置换疗法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61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疗法在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脱水治疗后腰穿测脑压缓慢放出脑脊液,然后注入生理盐水,反复数次,测脑脊液终压,最后注入地塞米松,结果:61例病人,痊愈50例,好转6例,死亡5例。结论:脑脊液置换疗法可缓解脑膜刺激症状,减少脑血管痉挛,蛛网膜粘连使脑压下降。  相似文献   

19.
脑脊液置换法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脑脊液置换法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观察胡宝森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一种常见严重疾病。我院自1990年始采用脑脊液置换法治疗23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病例选择:治疗组中男17例,女6例,年龄33~59岁,平均51.6岁。另选择1987~198...  相似文献   

20.
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脊液置换术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有明显的治疗效果,有助于改善预后,现将治疗效果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蛛网膜下腔出血(SAH)80例,置换组42例,男26例,女16例,年龄22~45岁33例,46~60岁7例,61~71岁2例。对照组38例,男21例,女17例,年龄23~45岁27例,46~60岁8例,61~7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