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6 毫秒
1.
目的了解入伍新兵人群中肺吸虫病原感染IgG抗体的流行分布情况,为今后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技术,对我区近4年来自8个省市的360名入伍新兵血清进行了肺吸虫病原感染IgG抗体检测,统计分析其阳性率。结果发现各年间入伍新兵血清肺吸虫病原感染IgG抗体历年间无显著变化,为0.00~7.46%,平均3.61%;地区间差别不显著,四川(7.46%)、湖北(6.25%)和广西(4.00%)较高,江西(0.00%)、江苏(1.75%)和河北(2.94%)较低;入伍前工作与否,抗体阳性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别。结论入伍新兵人群中肺吸虫病原感染IgG抗体阳性率为0.00%~7.46%,所以,在新兵入伍期间,采取健康教育等有效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三峡库区重庆段移民区宿主动物携带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状况和自然疫源地类型,为库区移民卫生防病工作提供依据。方法: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含流行病学资料,啮齿类生态和病原检测)。应用直接免疫荧光和原位杂交技术分别检测宿主HFRSV-Ag和HFRSV-RNA。结果:在5个移民区宿主带毒率分别为19.4%、17.0%、14.0%、13.7%和8.5%。原位核酸分子杂交检测证实,5个移民区宿主动物均存在HFRSV-RNA。结论:该研究证实这5个移民区为HFRS的自然疫源地,三峡库区成库后水位提升,鼠类将大量迁移,可能造成HFRS暴发或流行,加强和移民区灭鼠与防鼠工作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3.
海南省人群SARS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揭示海南省人群是否存在SARS冠状病毒的隐性感染。方法:采集不同人群血标本,检测血清SARS冠状病毒IgG抗体。结果:共检测各类人群血清样本1451份,SARS冠状病毒IgG抗体均为阴性。结论:海南省人群中目前无SARS冠状病毒的隐性感染,人群对SARS冠状病毒普遍易感,海南省的SARS监测和防控工作任务更加艰巨,面临极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肺吸虫病金标渗滤法抗体快速检测试剂盒(DIGFA-kit)现场应用效果及调查肺吸虫病流行情况. 方法 应用DIGFA-kit检测流行区人群血清抗体,并与常规ELISA相比较;同时调查流行区中间宿主、动物宿主感染情况. 结果 共采集人群血清样本1 062份,阳性54份,阳性率为5.08%,ELISA平行对照试验阳性符合率为100%.第一中间宿主螺的感染率为0.64%,第二中间宿主淡水蟹感染为2.95个囊蚴/只,动物宿主猫的自然感染率为44.68%. 结论 DIGFA-kit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适合于流行区临床检验和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调查区域有第一、第二中间宿主和保虫宿主的存在,为斯氏肺吸虫病流行地区.  相似文献   

5.
宁波市肺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宁渡市人群肺吸虫病流行特征,以制订相应预防对策及控制措施。方法 收集宁渡市肺吸虫病病例个案资料,并调查余姚、鄞州、宁海、奉化、象山五个县(市、区)溪蟹和人群中肺吸虫感染情况。结果 2000-2004年共收集肺吸虫病病例369例,每年门诊查出病例数稳定在60-80例左右。以DIGFA和ELISA共检测可疑病人血清1923份,检出肺吸虫抗体阳性血清369份(19.19%);在肺吸虫病流行区,以DIGFA法检测441人肺吸虫抗体,阳性者9人(2.04%);对宁海,秦化检测溪蟹190只,感染囊蚴40只,感染率为21.05%,共检出肺吸虫囊幼144个,阳性蟹平均每只含囊幼数3.6个,每克蟹肉由含囊幼0.19个。结论 宁波市为肺吸虫病的流行区,应开展有计划的防治工作,特别在部分流行区应长期开展肺吸虫病的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入伍新兵人群中囊虫病感染IgG抗体的流行分布情况,为今后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技术,对我区近4年来自8个省市的360名入伍新兵血清进行了囊虫病感染IgG抗体检测,统计分析其阳性率。结果发现各年间入伍新兵血清囊虫病感染IgG抗体历年间无显著性差别,为0.00%~1.75%,平均0.56%;地区间无显著差别,江苏(1.75%)和河北(1.47%)较高,其余6省,均未检出;入伍前工作与否,抗体阳性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别。结论入伍新兵人群中囊虫病感染IgG抗体阳性率为0.00%~1.75%,各年间和地区间无显著性差异;所以,在新兵入伍期间,采取健康教育等有效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7.
广州市散发SARS患者及其接触者早期IgG抗体变化规律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广州市再次散发的临床诊断为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患者早期IgG抗体变化规律及其接触者有无隐性感染作初步研究。方法: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在SARS散发流行期间采集发热待查的患者117例、接触者88例、正常人群血清进行SARS病毒特异性IgG抗体检测。结果:SARS患者在发病5-15天出现血清特异性IgG,血清滴度随发病天数增加而升高,15—20天后,抗体的滴度达到高峰并维持在1:160-1:320。发热人群组,SARS接触者组和正常对照组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4%,2.3%,0.57%。结论:广州市本次散发SARS患者IgG抗体变化与去年的基本一致,用ELISA法测定SARS病毒IgG抗体水平变化,可适用于SARS患者的早期血清学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本实验提示SARS可能存在隐性感染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创建具有肺吸虫病、结核病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的血清抗体检测新技术。方法以硝酸纤维素膜为载体,在膜上左右对称点样肺吸虫成虫可溶性抗原、结核分支杆菌脂阿拉伯甘露糖(LAM)抗原,以胶体金-羊抗人IgG结合物为标记物,创建肺吸虫病、结核病双联金标免疫快速诊断方法(Pw/TB-DIGFA),检测病人血清样本中抗肺吸虫和/或抗结核杆菌IgG抗体。结果Pw/TB-DIGFA诊断肺吸虫病和结核病的敏感性分别为96.7%(29/30)和91.1%(51/56),特异性为92.6%(100/108);与TB-Dot平行检测结核病人和健康人群血清94人份,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符合率达96.8%(91/94);与Pw-DIGFA平行检测肺吸虫病人和健康人群血清90人份,检测结果一致;未发现相互之间有交叉反应。结论Pw/TB-DIGFA对肺吸虫病和结核病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该方法一次操作同时完成二项特异性抗体测定,不仅检测效率高而且平行检测结果有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中山市2004~2005年登革热血清学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加强登革热的监测,调查疫区内登革热的感染状况。方法采集曾发生登革热流行疫区内健康人群血清,应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抗登革热IgG抗体。结果埒西一四村登革热IgG抗体阳性率占5.02%(11/219),人群分布以老年人为主,各年龄组抗体阳性率差别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r=45.071,P〈0.001);西区长洲村IgG抗体阳性率占3.00%(3/100)。结论健康人群中存在登革热隐性感染者,是引起登革热流行的重要隐患。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临朐县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区健康人群血清抗体水平,掌握不同流行强度疫区人群隐性感染率及血清抗体滴度、持续时间,以便为制订HFRS防制对策和措施,提供可靠资料,于1997~1999年连续3年对HFRS疫区人群抗体水平进行了监测。调查对象选择流行村、散发村和未发病村中既往无麟患病史,近期无发热的当地居民,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IgG抗体。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区——重庆三峡库区血吸虫病防治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抽取万州、开县及云阳3个区县卫生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定性访谈。问卷调查主要研究一般情况如年龄、学历、血防工作经历、血防治知识知晓、培训等。定性访谈主要探讨血防工作中的困难、问题及建议。对卫生人员基本情况进行统计描述,对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等的卫生人员血防知识全部正确率进行χ2检验。访谈录音用定性分析软件MAXqda,运用主题框架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问卷调查180名,访谈25名卫生人员。93.33%为大专或以下学历,73.33%未从事过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没有专职人员。47.78%对基本血防知识缺乏了解,影响因素为职业和学历。75.56%在最近1年未参加过培训。流动人口及本地居民的血清学监测难以开展,钉螺监测人员不足,缺乏专业技能。对居民的健康宣传限于在开展传染源或螺情监测时发放传单,学生的血吸虫病健康教育尚未开展。政府投入有限,部门间合作机制尚未形成。结论三峡库区的医疗卫生人员血防知识知晓率低,缺乏培训。传染源及钉螺监测,居民健康教育已逐步开展。需加强政府领导及投入,强化血防队伍防治能力建设,可派卫生人员到疫区学习。亟须有效完成各项监测,多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多部门合作,形成群防群控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大坝建设和三期蓄水对并殖吸虫流行的影响,为三峡大坝完工后建立疾病预测系统,开展监测工作提供参考。方法调查坝区不同水位并殖吸虫第二中间宿主溪蟹密度及其种群构成,沉渣镜检溪蟹的并殖吸虫囊蚴。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人群血清并殖吸虫IgG抗体。结果并殖吸虫第二中间宿主溪蟹的囊蚴感染率自三期蓄水前的6.53%下降到三期蓄水后的4.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群并殖吸虫抗体IgG检测阳性率自2006年0.75%上升至2007年的2.2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坝区人群生食虾蟹者占1.00%,饮生水者占41.65%。并殖吸虫健康防病知识知晓率低于35.00%。结论在三峡大坝水位逐步升高过程中,坝区并殖吸虫病流行处于稳定状态,未受大坝建设和蓄水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湖北省并殖吸虫病的流行现状。方法 选取湖北省兴山县、恩施市、郧西县、保康县、南漳县、随县、竹山县、巴东县8个县(市)作为监测点,开展主动监测。包括采集溪蟹检测囊蚴感染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人群血清并殖吸虫特异性抗体IgG和IgM。结果 2012—2017年在8个监测点共调查3 561人,总体阳性率1.42%(52/3 651),男性阳性率1.22%(21/1 716),女性阳性率1.68%(31/1 8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87,P>0.05),其中兴山县4次调查共1 128人,阳性率2.57%(29/1 128);共调查溪蟹760只,平均重量9.81 g,阳性率25.00%(190/760),感染度7.15个/只,其中兴山县共调查340只,阳性率27.94%(95/340)。结论 湖北省并殖吸虫病的传播流行风险依然存在,应持续开展监测防控和健康教育宣传,以免出现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三峡库区儿童肺吸虫病的发病现状及临床特征,比较该疾病患者的用药情况和康复效果,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减少误诊误治。方法 统计 2000—2015 年在重庆市万州区第一人民医院确诊的 91 例不同类型的儿童肺吸虫病患者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类,观察两种临床常用药硫双二硫酚和吡喹酮应用于儿童肺吸虫病后,患者的恢复效果,并分析其治疗和预后情况。结果 肺吸虫病临床表现复杂,无特征性临床表现,在我们本次研究中的91例儿童肺吸虫病例中,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表现为一般症状(主要包括发热、乏力等,7.69%)、肺部病变(29.67%)、肝脏病变(32.97%)、中枢神经系统病变(23.08%)、皮下结节(56.04%)、心脏病变(9.89%)、胸腔病变(4.40%)、眼部病变(1.10%)等。多由于食用生的以及未煮熟的溪蟹或饮用生水而感染。本病使用硫双二硫酚或吡喹酮治疗效果良好,且后者疗效优于前者,在本院接受治疗的91例患者中,总共治愈 80 例(治疗后半年至 5 年, 临床症状体征全部消失),情况好转8 例,3例无效果(均为硫双二氯酚治疗),无1例死亡,总有效率 96.7% ,且预后良好。结论 儿童肺吸虫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临床医师要积极拓宽诊断思路,积累临床经验,注意流行病学史的询问,结合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影像学及免疫学检查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福建北部政和县病例所在地肺吸虫流行情况.方法 对病例所在乡村进行人群感染情况以及传播宿主调查.结果 政和县西表村人群皮试阳性率7.53%(28/372),其中5~岁与21~岁年龄组皮试阳性率分别为9.76%(12/123)和6.43%(16/249);男、女性皮试阳性率分别为9.50%(17/179)和5.70%(11/193),年龄组及男女性别皮试阳性率无显著差别.皮试阳性者的ELSAS阳性检出率为35.71%(10/28),其中5~岁与21~岁组ELESA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6.67%(8/12)和12.50%(2/16),两年龄组ELESA血清抗体阳性率具显著性差异.小桥拟钉螺与建欧拟小豆螺的斯氏并殖吸虫尾蚴感染率分别为1.02%和0.08%.福建华溪蟹和福建博特溪蟹的斯氏并殖吸虫尾蚴感染率分别为80.6%和33.3%.结论 政和县存在高度感染的斯氏并殖吸虫病流行区,青少年为本病的防治重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胸肺型并殖吸虫病早期感染期的临床诊断方法。方法:收集永嘉县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8年6月经临床证实的早期感染期胸肺型并殖吸虫病患者62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实验室特点及影像学表现。结果:62例患者中50例首诊主诉有感冒样症状,62例肺吸虫抗体阳性,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5.51±3.06)×109/L,嗜酸性粒细胞比例35.6%±19.0%,均有不同程度升高,42例肺内病变合并胸腔积液,4例单纯性胸腔积液,16例仅有肺内病变。结论:首诊主诉感冒样症状,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结合肺内病灶,需考虑到并殖吸虫病感染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重庆市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区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因素,为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区提供预警信息,防止钉螺的扩散与血吸虫病疫情的传播。方法在三峡库区中段万州和支流上游开县设立固定监测点和流动监测点,调查当地居民、流动人口及家畜的血吸虫感染情况;在固定危险地带和流动可疑环境开展输入性钉螺调查。采用ELISA方法检测人群血清血吸虫抗体情况。结果 2个监测点共调查当地居民2006人,血清阳性率为1.50%(30/2006),开县血清阳性率高于万州(2.29%vs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6,P<0.01)。调查流动人员1970人,血清阳性率为2.39%,返乡人员血清阳性率高于疫区来渝人员(2.92%vs0.26%)(χ2=9.54,P<0.01),万州区的流动人员阳性率高于开县(3.61%vs1.32%)(χ2=11.03,P<0.01)。监测点未发现从血吸虫病流行区引进的家畜,检测当地的牛和羊血清均为阴性。固定监测和流动监测分别调查133875、545530m2,未发现钉螺。结论重庆市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区存在血吸虫病传播的危险因素,应加强潜在流行区的传染源监测和管理,防止钉螺输入潜在流行区。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三峡成库后生态环境变化对血吸虫病流行的影响,为制定防治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三峡库区中段和尾端江岸海拔160m和180m高度,模拟成库后灌溉区和淤积区类似条件,投放湖北肋壳钉螺和四川光壳钉螺,观察其生长繁殖1年的情况;用IHA抽样筛查来往于疫区流动人群中潜在的传染源,粪便检查血吸虫虫卵;了解耕牛等生畜引进情况;调查重庆市历史疫情报告和三峡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断的血吸虫病病例;调查影响钉螺输入的因素。结果肋壳钉螺和光壳钉螺成活率仅少数月份在50%以下,多数月份在80%左右,各试验区发现钉螺交配数量较少,相对以3~6月为多,同时发现活幼螺;来往疫区流动人员血清抗体检查1075人,血吸虫抗体阳性率为1.77%,疫区返乡人员1030人,血清阳性率为1.07%;1989-2006年,发现有记载的输入性血吸虫病病例14例;血吸虫病区有大量造纸原料和花草树木进入库区。结论三峡成库后,生态环境发生变化,存在血吸虫病流行的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