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Ⅰ期卵巢上皮性癌合理治疗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探讨临床分期为Ⅰ期卵巢上皮性癌患者淋巴结转移阳性率及腹膜后淋巴清除术的必要性。40例临床Ⅰ期卵巢上皮性癌患、依据不同手术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每组各20例。第1组:常规手术加顺铂为主的腹腔与全身化疗。第2组:常规手术加腹膜后淋巴清除术及顺铂为主的腹腔与瑜身化疗。  相似文献   

2.
卵巢上皮性癌的腹膜后淋巴结切除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 探讨卵巢上皮性癌患者腹膜后淋巴结切除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3 1例卵巢上皮性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应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判断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多因素分析显示 ,年龄、临床分期、残留灶、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及术后化学药物治疗 (化疗 ) ,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行和未行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患者的 5年生存率分别为 66%和 41% (P <0 0 1)。对于早期和Ⅲ、Ⅳ期肿瘤残留灶直径 >2cm或黏液性癌患者 ,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并不能提高生存率。Ⅲ、Ⅳ期肿瘤残留灶直径≤ 2cm ,行与未行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患者的 5年生存率分别为 65 %、3 0 %(P <0 0 1)。卵巢浆液性癌 ,行与未行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患者的 5年生存率分别为 61%、3 1% (P<0 0 1)。结论 年龄、临床分期、残留灶大小、腹膜后淋巴结切除与否及术后化疗的疗程数 ,与卵巢上皮性癌患者的预后有关。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虽能提高患者生存率 ,但对肿瘤残留灶直径 >2cm的Ⅲ、Ⅳ期卵巢上皮性癌患者 ,可不必行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  相似文献   

3.
为确定Ⅰ期上皮性卵巢癌对侧卵巢隐匿受累的发生率。回顾分析1985~1996年在Pennsylvania大学妇产科治疗,剖腹分期术时行双侧输卵管卵巢切除的所有Ⅰ期上皮性卵巢患者135例。复习其手术记录、病理报告、出院小结以证实肿瘤的分期、分级、组织学、术中所见、大体标本观和镜下病理诊断。临床隐匿对侧卵巢受侵是指剖腹分期术中外观正常的卵巢,病理证实存在卵巢肿瘤侵犯。在135例Ⅰ期卵巢癌中,118例手术记录中两侧卵巢清楚可见作为研究组。术中所见描写不详或未进行合适手术分期的17例除外。合适的分期手术应包括双侧输卵管卵巢切除,肉眼所见腹腔无转移肿瘤的描述及施行淋巴结取样活检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卵巢上皮性癌、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恶性性索间质肿瘤不全分期术后行再分期手术的必要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1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65例不全分期中手术分期为早期(ⅠA~ⅠC期)卵巢恶性肿瘤患者行再分期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上皮性癌组85例,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组31例,恶性性索间质肿瘤组49例。手术获益患者定义为再分期术后手术-病理分期升高患者。结果上皮性癌组再分期手术总获益率为36.47%(31/85),明显高于生殖细胞肿瘤组(9.68%, 3/31)及性索间质肿瘤组(4.08%, 2/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全分期术中医师未怀疑存在病灶残留的上皮性癌、生殖细胞肿瘤、性索间质肿瘤患者行再分期手术获益率分别为33.33%(27/81)、3.44%(1/29)及0%(0/47),均明显低于不全分期术中医师怀疑存在病灶残留者(P <0.05);再分期术前影像学无阳性发现的上皮性癌、生殖细胞肿瘤、性索间质肿瘤患者再分期手术获益率分别为34.15%(28/82)、3.44%(1/29)及2.08%(1/48),均显著低于再分期术...  相似文献   

5.
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影响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预后的临床及病理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1973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收治的 3 4例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及 3 0例Ⅰ期卵巢上皮性癌 (卵巢癌 )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 ,并按 1999年WHO的组织学标准核对诊断。结果  64例患者中 ,符合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诊断者 3 7例 ,其中 6例微浸润的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曾被误诊为Ⅰ期卵巢癌 ,1例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为非浸润性腹膜种植。卵巢癌组织学类型以黏液性和浆液性为主 ,95 %为国际妇产科联盟 (FIGO)临床分期的Ⅰ期。患者均行手术治疗 ,其中 11例行保守手术者复发率为9% ;2 6例肿瘤细胞减灭术后给予环磷酰胺 +阿霉素 +顺铂 (CAP)方案为主的化学药物治疗 (化疗 )。已随访 5年、10年患者的生存率均达 10 0 %。经多因素相关分析显示 ,组织学类型和是否化疗是影响预后的因素 (P <0 0 1)。结论 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患者以手术治疗为主 ,应适当辅以化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NF-κB/p65和VEGF在卵巢上皮性肿瘤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NF-κB/p65和VEGF在10例正常卵巢组织,20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10例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60例卵巢上皮性癌中的表达。结果:NF-κB/p65和VEGF在卵巢上皮性癌中的表达率均高于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的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上皮性癌中NF-κB/p65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中低分化组高于高分化组,有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的表达率显著高于Ⅰ~Ⅱ期,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卵巢上皮性癌患者腹水量>500m l组中VEGF表达率显著高于腹水量<500m l组(P<0.01),NF-κB/p65在腹水量>500m l组和腹水量≤500m l组中的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EGF与NF-κB/p65在卵巢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强度呈正相关(r=0.279,P<0.01)。结论:NF-κB/p65及VEGF与卵巢上皮性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与卵巢上皮性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VEGF与腹水形成有关;VEGF可作为判断预后的候选指标;NF-κB/p65对VEGF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71例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影响复发和预后的因素。结果:BOT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97.0%,5年无瘤生存率为94.0%。单因素分析发现,FIGO分期、微浸润、腹膜种植、手术切除类型(肿瘤剥除与附件切除)、肿瘤包膜破裂、双侧卵巢受累与卵巢交界性肿瘤的预后有关(P0.05)。COX多因素模型分析提示,手术切除类型、肿瘤包膜破裂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BOT发病年龄轻,预后良好,其复发与肿瘤FIGO分期、微浸润、腹膜种植、手术切除类型、包膜破裂等相关。对有高危因素者术后需长期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NF-кB/p65和VEGF在卵巢上皮性肿瘤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NF-кB/p65和VEGF在10例正常卵巢组织,20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10例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60例卵巢上皮性癌中的表达.结果:NF-кB/p65和VEGF在卵巢上皮性癌中的表达率均高于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的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上皮性癌中NF-кB/p65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中低分化组高于高分化组,有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的表达率显著高于Ⅰ~Ⅱ期,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卵巢上皮性癌患者腹水量>500ml组中VEGF表达率显著高于腹水量<500ml组(P<0.01),NF-кB/p65在腹水量>500ml组和腹水量≤500ml组中的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EGF与NF-кB/p65在卵巢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强度呈正相关(r=0.279,P<0.01).结论:NF-кB/p65及VEGF与卵巢上皮性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与卵巢上皮性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VEGF与腹水形成有关;VEGF可作为判断预后的候选指标;NF-кB/p65对VEGF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Ⅰb—Ⅱb期手术治疗的宫颈腺癌卵巢转移的高危因素 ,并分析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 32例Ⅰb—Ⅱb期手术治疗的宫颈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 ,应用 χ2 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 4例卵巢转移的高危因素 ;应用Kaplan -Meier法及Cox回归模型分析预后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提示卵巢转移的高危因素是临床分期和盆腔淋巴结转移 ,但多因素分析没有发现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Cox回归提示肿瘤大小和盆腔淋巴结转移是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对于有高危因素的宫颈腺癌 ,术中保留卵巢需要慎重。  相似文献   

10.
卵巢恶性肿瘤年轻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总结评价卵巢恶性肿瘤年轻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和术后辅助化疗的效果及对生育功能及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1989-2004年收治的64例接受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治疗的卵巢恶性肿瘤年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初诊时患者中位年龄为20(7~30)岁.64例患者中,卵巢上皮性癌患者22例,恶性生殖细胞肿瘤38例,性索间质肿瘤4例.首次手术方式如下:单侧附件切除术23例;单侧附件切除+大网膜切除+阑尾切除术10例,单侧附件切除+大网膜切除+阑尾切除+盆腔淋巴结切除或取样术10例;单侧附件切除+肿瘤细胞减灭术4例;单侧附件切除+对侧卵巢楔形切除活检术11例;6例仅行患侧肿瘤剥除术.64例患者平均随访76(5~192)个月,5例(8%)死亡,59例(92%)存活至今,其中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患者存活率为89%(34/38),上皮性癌患者为95%(21/22),性索间质肿瘤患者全部健在(4/4).15例患者行二次手术,其中发现癌灶者6例.生存病例中53例患者有月经,除2例周期缩短外,其余患者月经均正常.20例有生育计划的患者中,13例(65%)患者有15次妊娠,9次足月分娩.结论对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患者,无论期别如何,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是可行的;对于卵巢上皮性癌患者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需慎重,仅限于年轻、有强烈生育要求、肿瘤为Ⅰ期、高分化且术后有条件密切随访的患者;坚持规范化疗对卵巢恶性肿瘤的治疗十分必要;化疗对卵巢及生育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我院1972年7月~1986年1月,放射治疗卵巢上皮性癌39例.其中Ⅰ期13例,Ⅱ期8例,Ⅲ期15例,Ⅳ期3例.全部病例术后均辅以放疗,放疗方式主要选择盆腔野照射及盆腔野加腹主动脉旁野照射,5年生存率为41.0%.结果分析表明:临床分期对预后影响明显,Ⅰ期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Ⅱ,Ⅲ期病人,Ⅲ期病人的放疗是有价值的.手术、放疗加化疗是卵巢上皮性癌有效的治疗途径,应根据临床分期不同,选择合适的放疗方式.从本组资料来看Ⅱ期应选择盆腔野照射,Ⅲ期选择盆腔加腹主动脉旁野照射为宜.  相似文献   

12.
30岁以下卵巢上皮性癌患者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年轻卵巢上皮性癌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手术病理分期、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86年1月至2002年3月间在我院治疗、年龄<30岁的卵巢上皮性癌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患者确诊为卵巢上皮性癌时的中位数年龄为24岁(16~29岁),占同期全体卵巢上皮性癌患者的4.99%(21/421)。21例均在月经初潮后发病。12例有各种症状,腹痛8例、腹胀4例、月经改变3例等。21例中,急诊手术5例,16例为择期手术。肿物最大径线平均为17.6cm。16例肿瘤为单侧,4例为双侧,1例不详。手术病理分期,Ⅰ期10例、Ⅲ期5例、分期不详6例。病理类型以黏液性乳头状囊腺癌(9例)和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6例)最多见。病理分化程度,除6例不详外,高分化11例,中分化2例,低分化2例。初治时行肿瘤细胞减灭术或分期手术15例,复发后行再次肿瘤细胞减灭术6例;除2例患者外,肿瘤均切除干净或基本切除干净。共8例患者保留了生育功能。18例患者进行了以铂类或紫杉醇为基础药物的联合化疗,其中7例化疗达6个疗程以上。平均随访50个月(2~192个月)。结果6例患者死亡,2例带瘤生存,11例无瘤生存,2例失访。3年生存率为89%,5年生存率为76%。结论30岁以下妇女患卵巢上皮性癌较罕见,患者于月经初潮后发病,肿瘤体积较大,单侧多见;临床手术病理分期早期、病理分化程度高分化,病理类型以黏液性囊腺癌为多见,经手术及化疗,预后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影响FIGO-Ⅰ期卵巢透明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因素,分析腹腔镜分期手术对Ⅰ期卵巢透明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0至2015年在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住院治疗的103例Ⅰ期卵巢透明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均经全面分期手术、术后辅助至少3个疗程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利用Kaplan-Meier模型和COX回归风险模型进行生存分析。结果:103例患者中,15例行腹腔镜分期手术(14.6%)。肿瘤大小是影响腹腔镜分期手术抉择的唯一因素(P0.05)。中位随访45个月(9~194月)后,总5年生存率为90.4%,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86.8%。腹腔镜分期术患者的5年无复发生存率(73.3%)显著低于开腹分期术患者(89.5%)(P=0.004,HR 7.67,95%CI 1.94~30.65),与FIGO亚分期(Ⅰa:100%vs Ⅰc1~2:88.6%vs Ⅰc3:31.3%)(P=0.009,HR 5.94,95%CI 1.56~22.62)同为Ⅰ期卵巢透明细胞癌患者无复发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由于总生存终点事件少,仅对FⅠGO亚分期(Ⅰa:100%vs Ⅰc1~2:92.5%vs Ⅰc3:50.0%,P=0.001)、分期手术(腹腔镜分期术:86.7%vs开腹分期术:91.8%,P=0.061)进行单因素分析,腹腔镜分期手术未对患者总生存产生显著影响。结论:精确亚分期,包括收集腹水或腹腔冲洗液送检瘤细胞,注意避免肿瘤的医源性破裂外溢造成分期升级,对Ⅰ期卵巢透明细胞癌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价值。腹腔镜分期手术对于卵巢透明细胞癌的肿瘤安全性尚存争议,这一类患者施行此类手术需慎重。  相似文献   

14.
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情况,并探讨影响卵巢交界性肿瘤复发及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80年1月至2009年8月间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诊断的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130例,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及术后病理证实。且经正规肿瘤术后随访12~240个月。结果平均发病年龄为42.3岁;Ⅰ、Ⅱ、Ⅲ期分别为106、6、18例;浆液性、黏液性和其他病理类型各48、63、19例;49.0%(51/104)的患者CA125升高;1%有微乳头浸润,0.05%有浸润性种植;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其中42.3%保留生育功能。复发率为6%(8例),其中18例行卵巢肿物剥除术2例复发,34例单侧或双侧附件切除术未见复发。肿瘤分期手术与一侧附件切除及单纯肿物剥除术的5年及10年存活率分别为100%、100%、95%。结论卵巢交界性肿瘤发病年龄较轻,Ⅰ期为主,黏液性肿瘤多见,预后良好,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对早期患者行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是安全有效的,术后需长期随访。FIGO分期、微乳头型病变,浸润性种植及初次术后是否残留是影响复发及预后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肌切蛋白(Scinderin)在卵巢上皮性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34例卵巢上皮性癌、21例卵巢良性肿瘤和2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肌切蛋白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并进行临床资料统计,分析肌切蛋白与卵巢上皮性癌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结果:卵巢上皮性癌组中肌切蛋白mRNA及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高于良性卵巢肿瘤组和正常卵巢组(P<0.01),而在正常卵巢组与良性卵巢肿瘤组中,肌切蛋白mRNA及蛋白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切蛋白mRNA和蛋白表达与卵巢上皮性癌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有关(P <0.01;P<0.05),而与患者年龄、肿瘤临床分期无相关性(P>0.05).结论:肌切蛋白在卵巢上皮性癌中表达上调,且在低分化卵巢上皮性癌中表达高于中-高分化卵巢上皮性癌,有淋巴结转移者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提示肌切蛋白与卵巢上皮性癌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可作为判断卵巢上皮性癌预后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细胞减灭术中哪个阶段肉眼发现淋巴结被肿瘤侵犯和淋巴结病变的大小及不同手术时间发现淋巴结阳性与生存率的关系,对初次细胞减灭术时行腹膜后淋巴结切除的100例ⅢC期和Ⅳ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记录术中发现肉眼阳性淋巴结的手术时间及淋巴结内病  相似文献   

17.
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50例诊断及治疗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合理的治理方式和冰冻切片病理检查对卵巢交界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980年至1999年我院收治的50例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行单侧附件切除术13例,子宫和双附件切除术加(或)不加大网膜,阑尾切除术37例,无一例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所有病例术后均无肉眼可见的残余瘤病灶,术后未进行化疗18例,其他32例术后进行了化疗,病例随访1-19年。结果:组织学类型浆液性28例,粘液性18例,分别占56%和36%,临床分期Ⅰ期49例(98%),Ⅲ期1例(2%)。一侧为交界性肿瘤而对侧卵巢正常44例(88%),40例(80%)在手术中做了冰冻切片病理检查,2例冰冻切片病理检查结果为良性,无一例将交界性肿瘤诊断为浸润性癌,其诊断符合率为95%(38/40),随访期间所有病例均存活,结论:对Ⅰ期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应尽量保留生育功能,对年轻患者应至少保留一侧卵巢,不必常规行淋巴结清扫,不必化疗,冰冻切片病理检查对术中诊断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性癌病人nm23-H1基因蛋白表达与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及预后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对70例卵巢上皮性癌手术标本经10%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组织进行nm23-H1基因蛋白表达的测定.结果Ⅰ~Ⅱ期卵巢上皮性癌nm23-H1基因蛋白表达阳性率为81.2%.Ⅲ~Ⅳ期阳性率为46.3%,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随着卵巢上皮性癌病理学分级的增高,nm23-H1基因蛋白表达阳性率下降,差异具有极其显著意义(P<0.01).Ⅲ~Ⅳ期卵巢上皮性癌nm23-H1基因蛋白表达在生存期大于或等于3年及小于3年间差异具有极其显著的意义(P<0.01).结论测定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nm23-H1基因蛋白表达,对判断预后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影响卵巢上皮性癌手术加铂类药物联合化疗疗效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34例初治行手术加铂类药物联合化疗的卵巢上皮性癌患者,并随访预后。用Logrank test检验及Cox模型作临床病理相关因素分析。结果:1手术病理分期Ⅰ、Ⅱ期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OS)及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高于Ⅲ、Ⅳ期,Ⅲ期患者的中位OS及中位PFS高于Ⅳ期(P0.05)。2组织学分级高分化癌患者中位OS及中位PFS均高于中、低分化患者(P0.01)。3达理想肿瘤细胞减灭患者中位OS及中位PFS显著高于肿瘤细胞减灭不理想患者(P0.01)。4不管是否达到理想减瘤,大网膜切除者中位OS及中位PFS高于大网膜未切除者(P0.05)。5达到理想减瘤患者中,腹膜后淋巴结未转移者中位OS及中位PFS高于淋巴结转移者(P0.01),肠管受累未切除者中位OS及中位PFS高于肠管切除者(P0.05),横膈未受累患者的中位OS及中位PFS高于横膈受累者(P0.05)。6化疗方案TC及TP有相似的疗效,但两组化疗方案的中位OS及中位PFS均高于PC化疗组,化疗疗程6次组其中位OS及中位PFS低于化疗疗程≥6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经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肿瘤细胞减瘤理想程度、大网膜切除是影响手术疗效的独立因素(P0.01)。结论:影响卵巢上皮性癌患者手术加铂类药物联合化疗预后决定于组织学分级、手术病理分期、大网膜切除、肿瘤细胞减瘤理想程度。在大的诊治原则下,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尽量做到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卵巢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情况,以1987~1997年卵巢癌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PAN)和盆腔淋巴结(PLN)清除术的158例为研究对象。组织分型、组织分化度、原发癌灶大小、腹膜种植、腹水癌细胞检查、腹水量、血清CA125七项指标俱全的有115例。不考虑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有无,仅凭初次手术腹腔内病变及远处转移所见暂定临床分期,为Ⅰ期(PT_1)68例、Ⅱ期(PT_2)13例、Ⅲ期(PT_3)27例、Ⅳ期(M_1)7例。组织学分型:浆液性腺癌46例,粘液性腺癌30例,透明细胞癌24例,子宫内膜样癌11例,未分化癌4例。初次手术79例,二次手术36例。化疗方案为CAP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