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凡是具有强烈作用,可能引起某些不良反应的药物以及具有毒理作用,可能导致中毒的药物,都属于有毒性的。一般所理解的中药毒性是广义的:泛指药性的一部分;古代本草及药典所标明的“大毒”、“有毒”、“小毒”就是指狭义的中药毒性。综上所述,可以分以下三方面来理解。  相似文献   

2.
中药的毒性和副作用,即中药的不良反应,是中药作用于机体伴随着中药的治疗作用同时产生的对治疗疾病无关而对机体有害的一些作用。近来,常见一些中药制剂及含中药的其它商品的说明书或广告中,标明“纯中药制剂,无任何不良反应”,“长期使用无任何副作用”,“老少皆宜”等等。有古训曰:是药三分毒。汉代淮南子《修务训》记载的“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的传说,都说明了多数中药具有一定的毒性和副作用。并且,所谓无毒的药物,是指药性平和,在常用量下不能引起毒、副作用者,但用量过大或用之过久,也可能出现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3.
中药毒性理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药毒性理论在临床中药学中的意义、历史沿革、内容等进行回顾探讨,历代本草对中药毒性的认识主要包括三种含义:毒就是药,凡治病之药皆为毒药;毒是指药物的偏性;毒是指药物的毒副作用。又有广义和狭义的不同:广义“毒”即是药,就是药物的偏性,泛指一切药物。狭义的“毒”是指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影响及损害,就是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强调毒性是中药的重要性能之一,建议将毒性的概念与其相应的现代科学实验数据结合,以使其能科学化,精确化,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吴嘉瑞  常章富  张冰 《美中医学》2009,6(8):45-47,53
中国传统医药学历来重视药物的毒性与用药安全,并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毒性理论。中药学中的“毒”与现代药学中的“毒”有着不同的内涵。所谓狭义的“毒”,即指药物对人体的伤害作用;所谓广义的“毒”有两种涵义,即药物的总称和药物的偏性。确定中药有毒无毒的依据可归纳为三点,即含不含有毒成分,整体是否有毒和使用剂量是否适当。中药的有毒与无毒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因此应辨证看待中药的毒性。  相似文献   

5.
毒药一词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之毒 ,在古代文献中常是药物的总称 ,即指药物的偏性。明·张景岳云 :“药以治病 ,因毒为能 ,所谓毒药 ,是以气味之有偏也。……是凡可辟邪安正者 ,均可称为毒药。”狭义之毒 ,是指药物对人体的有害作用和不利影响 ,即如今通常所指之毒 ,也为许多本草书藉在药物性味之下所标注的“大毒”或“小毒”。兹就中药狭义之毒探讨如下。1 毒性的认识药与“毒”是对立统一的 ,毒药既有对人体不利的一面 ,也有治疗疾病的一面。据现代药理研究表明 ,中药的有毒物质可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有毒成分为非有效成分 ,如半夏…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中药的不良反应,并对其缘由进行综述。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并整理。结果:中药的不良反应与药物本身毒性、过敏反应、中西药配伍不当及调剂不当等方面密切相关。结论:“是药三分毒”.合理安排用药,使药物在最有效范围内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7.
有毒与无毒,是指药物用于人体后能否造成不良反应而言。“毒”在中药学中有狭义和广义之别。物之能害人即为毒,这是狭义的毒,应包括现在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广义的毒含义有三:①“毒”为药物的总称,也就是说药即是“毒”,“毒”即是药。②“毒”指药物的偏性,亦即药物之所以能治病,就在于其有某种偏性,这种偏性既能治疗疾病,又能毒害人体,关键在如何应用。③“毒”指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即上述狭义的毒。  相似文献   

8.
药物不良反应是指药物在正常用法和用量时所产生的与用药目的无关和对抗体有害的反应,包括毒性反应、后遗反应、过敏反应、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抗菌药物包括抗生素类、抗真菌类、抗结核类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类。其中抗生素在临床使用的品种和数量最多,目前常用有100多种。  相似文献   

9.
中药学中“毒”的概念,常为一般人所不理解。人们对中药的毒性也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认为中药材大多来源于生药材,毒付作用小,甚至有人认为中药是草根树皮,没有什么毒,多服,常服也不会有什么危害,而忽视了中药的毒性。也有一些人读了些中药书籍,凡是见到书中记载有毒的药物,就不敢服用。上述种种看法都是不正确的。产生这些看法的原因是对中药学中“毒”的概念认识不清所致。  相似文献   

10.
有毒中药是指药理作用强,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比较接近,安全度小,易引起中毒反应,或致人死亡的中药。癌毒致病暴戾,毒陷邪深,非攻不克,故常采用以毒攻毒之法,选用药性剧烈的毒剧中药,以达到攻坚蚀疮、破瘀散结之目的。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有毒中药对肿瘤的治疗作用,主要是它能对癌细胞产生直接的细胞毒作用。1有毒中药的毒性成分通过对有毒中药的成分分析表明,其毒性成分主要是生物碱类(如士的宁、马钱子碱、乌头碱等)、苷类(大戟苷、牵牛子苷、蟾酥毒素、商陆毒素等)、毒蛋白类(如植物性毒蛋白、毒性蛋白等)、酚或有机酸类(如斑蝥素、尿黑素…  相似文献   

11.
药物的不良反应是临床用药中的常见现象.它不仅指药物的副作用,还包括药物的毒性、特异性反应、过敏反应、继发性反应等[1].抗菌药物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类用药,包括抗生素类、抗真菌类、抗结核类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类.其中以抗生素类在临床使用的品种和数量最多.  相似文献   

12.
有诱变致畸作用的中草药值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传统的观念来看药物的毒性,主要是指药物的药理作用强烈,到一定剂量就会引起吐、泻、出血、皮疹、脏器坏死、昏迷、抽搐,甚则死亡,以及孕妇堕胎等等急性中毒反应。历代本草著作将有这些反应的药物都标以“大毒”、“小毒”字样。然而近年来对一小部分中草药,包括一些以往认为无毒的药物还可能具有的另一类毒性——诱变作用和致畸作用,也开始被人们所重视。  相似文献   

13.
中药毒性及其内涵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中医理论与临床运用经验为背景的中药毒性有自身特殊内涵。本文从历史与逻辑的角度,在追溯中医“药毒”概念内涵的基础上,分析比较了西医和中医关于药毒的不同理解,提出中药在运用中涉及诸多调控要素和中药成分及作用的复杂性,中医关于中药毒性的认识与西医对药物毒性的认识有所不同,简单套用现代药毒的概念和研究思路来研究中药毒性是不适宜的。药毒的相对性决定了将有更多的中药毒性被发现。现代中药毒性的研究应在药毒内涵界定的基础上,更加重视中药性能与毒性、中药配伍与毒性、方药毒性与病证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毒性中药是中医"治病攻邪"的常用药物,古代所谓的"毒"主要是指药物的偏性,利用"毒"来纠正脏腑的偏胜偏衰。毒性药物需减毒或去毒才能药用。故有毒药物的炮制是中药炮制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由毒性中药导致的事件时有发生,强化毒性中药的炮制和使用成为广大医药工作者必要强抓的内容。减毒去毒常用的炮制方法有净制去毒、水制去毒、加热去毒、辅料去毒、制霜去毒等。  相似文献   

15.
现在,在一些含中药制剂的产品说明及广告媒体中,许多产品标上了“纯中药制剂,无任何不良反应”的字样。其实,中药的不良反应与中药的治疗作用是在临床应用过程中机体的两种反应。我国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根据中药的性能和毒性大小,将365种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指出中品“无毒有毒、斟酌其宜”;下品“多毒、不可久服”。今人取用入药的中药已达784种,它们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也相应增高。一段时间以来,有关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时常出现,中药的安全性问题也逐渐被提上了日程。因此,研究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机理和影响…  相似文献   

16.
“毒”字有多义,可作名词解,特指毒草;可作动词解,有伤害、危害之意;可作形容词,意指恶性的、暴烈的、凶猛的、厉害的。中医学中的“毒”,有时泛指药物或药物的毒性、偏性和峻烈之性;有时指病证;有时指病因,即对机体产生毒性作用的各种致病因素,可称“毒邪”。  相似文献   

17.
王桂英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32):1023-1024
药物的不良反应是临床用药中的常见现象。它不仅指药物的副作用,还包括药物的毒性、特异性反应、过敏反应、继发性反应等。抗菌药物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类药物,包括抗生素类、抗真菌类、抗结核类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类,其中以抗生素类在临床使用的品种和数量最多,目前临床常用抗生素品种有100多种。抗生素挽救了无数生命,但其在临床应用也引发了一些不良反应嘲。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危害后果是严重的,在用药后数秒钟至数小时乃至停药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均可发生不良反应,常见的有过敏性休克、固定型药疹、  相似文献   

18.
有毒中药是指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比较接近或相当,用药时安全度小,易引起中毒反应的药物。它们虽具有毒烈峻猛之性,却是中医药宝库中的一支“奇兵”,是“治病攻邪”的良药。善用毒药者,多能取效于顽病瘤疾,不善用者,则祸见须臾之间。有毒止痛中药是有毒中药之一,目前对其应用和研究亦日见增多,许多顽固性疼痛经加用毒剧止痛药治疗,疗效显著。但因其毒性,多数医者仍不敢放服用之,而中药配伍的优越性就在于通过药物合理的有机结合,以达既提高药物疗效,又削弱其毒副作用之目的。笔者就有毒止痛中药配伍作一探讨,拟为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药不良反应的对策。方法中药的不良反应包括:变态反应,肾脏毒性,心血管系统毒性反应,肝脏毒性。其引起的主要原因为超量使用,个体差异,药物自身因素,人为因素,剂型因素。结果国家已采取成立中药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等措施,对中药不良反应进行管理、监测和预防。结论中医认为病人的身体状况与正常人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果对症下药,可以避免大部分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 ,依据医疗辨证施治用药的特殊需要和药材本身的性质 ,以及药物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 ,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而中药炮制的基本理论 ,主要体现在制毒、增效理论方面。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以及增强药物的疗效是炮制的主要目的。1 中药炮制制毒论1 .1 中药“毒性”的概念一是指药物的偏性。张景岳说 :“药以治病 ,因毒为能 ,所谓者 ,以气味之有偏也。盖气味之正者 ,谷食之属是也。所以去人之邪气 ,其为故也 ,正以人之为病 ,病在阴阳偏胜耳”。二是指药物的副作用及刺激性。例如常山能截疟 ,有引起呕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