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强啡肽对脊髓损伤后兴奋性氨基酸含量变化的影响与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阐明脊髓损伤后病理因于强啡肽(Dyn)与兴奋性氨基酸(EAA)的关系,通过蛛网膜下腹内插管,在伤后20min给予不同剂量、不同种类Dyn,应用高效液相分析技术测定大鼠脊髓损伤后伤段脊髓组织中EAA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DunA使脊髓组织EAA含量显著增加,其增加的量和持续时间与DynA剂量有关,且有剂量依赖性,但不受阿片受体拮抗剂影响。相同剂量的非阿片受体激动剂DynA2-17和阿片受体激动剂DynA1-17对脊髓EAA的改变相似,DnyA1-8也产生显著的EAA改变,但程度较小。本实验结果对Dyn的病理作用包括非阿片受体途径的学说提供了进一步的支持,在非阿片途径中EAA的作用可能是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神经生长因子对大鼠脊髓损伤后兴奋性所基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对脊髓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采用Allen‘s法以25gcm致伤大鼠T8脊髓,经蛛网膜下腔导管分别于术后即刻,1,2,3,4,8及24小时各注入NGF溶液,并以生理盐水组和正常组作对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神经组织兴奋性氨基酸即谷氨酸,天冬氨酸含量。  相似文献   

3.
4.
强啡肽和兴奋性氨基酸在脊髓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神经毒素兴奋性氨基酸( E A A)和神经肽在脊髓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脊髓损伤后伤段组织中谷氨酸( Glu)、天门冬氨酸( Asp)两种 E A A 的含量变化;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测定脊髓损伤伤段组织中神经肽之一强啡肽 Dyn A1~13 含量的变化;观察了蛛网膜下腔注射 Glu、 Dyn A1~13、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3- (2- 羧基哌嗪)丙基- 1- 磷酸( C P P)、 Dyn A1~13抗血清( An- Dyn A1~13)对大鼠脊髓损伤的影响。结果: E A A 和 Dyn A1~13均随损伤程度的加重进行性升高,且呈时间依赖性变化。外源性 Glu 可显著加重脊髓损伤的严重程度, Dyn A1~13 可产生剂量相关的后肢瘫痪。而 C P P和 An- Dyn A1~13对大鼠脊髓继发性损伤有保护作用。结论:实验结果提示 E A A、 Dyn A1~13作为神经毒素参与脊髓损伤后的继发性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异丙酚对兔缺血再灌注损伤脊髓的保护作用以及对兴奋性氨基酸(excitatory amino acid,EAA)的影响.方法 健康新西兰大白兔60只,雌雄各半,体重2.0~2.5 kg.采用左肾下腹主动脉阻断法建立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阻断开始即泵入灌注液6 mL/kg(不足部分均以10%脂肪乳补充),灌注速度12 mL/(kg·h),30 min后停止灌注,开放腹主动脉.根据灌注液的不同,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A组)、10%脂肪乳组(B组)、30 mg/kg异丙酚组(C组)、40 mg/kg异丙酚组(D组)、50 mg/Kg异丙酚组(E组)及60 mg/kg异丙酚组(F组),每组10只.分别记录麻醉清醒即刻、再灌注后6、24和48 h兔神经行为学评分;于再灌注后48 h取L4~6节段脊髓组织计数脊髓前角正常神经元;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脊髓组织中EAA含量.结果 C、D、E、F组各时间点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优于A、B组(P<0.05),E组评分最高(P<0.05),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E、F组脊髓前角正常神经元明显多于A、B组(P<0.05),且E组多于C、D、F组(P<0.05).A、B、C、D、E、F组脊髓组织EAA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值,其中A、B组最高(P<0.05),但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最低(P<0.05).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含量均与脊髓前角正常神经元计数及再灌注后48 h神经行为学评分成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13、-0.536、-0.874及0.813(P<0.01).结论 异丙酚能降低缺血再灌注脊髓组织中EAA含量,减轻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探讨一氧化氮(NO)在继发性脊髓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本实验通过微透析技术及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动态地观测了NO对急性脊髓压迫伤后伤段脊髓局部兴奋性氨基酸(EAA)含量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脊髓伤前30min蛛网膜下腔注射左旋精氨酸(LArg)明显升高了伤段脊髓组织谷氨酸(GLU)及天门冬氨酸(ASP)的浓度,而蛛网膜下腔注射亚硝基左旋精氨酸甲酯(LNAME)则降低了其上升的幅度。结论:急性脊髓损伤早期NO的产生能促进EAA的释放,从而加重继发性脊髓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探讨一氧化氮(NO)在继发性脊髓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本实验通过微透析及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动态地观测了NO对急性脊髓压迫伤后伤段脊髓局部兴奋性氨基酸(EAA)含量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脊髓伤前30min蛛网膜下腔注射左旋精氨酸(L-Arg)明显升高了伤段脊髓组织谷氨酸(GLU)及天门冬氨酸(ASP)的浓度,而蛛网膜下腔注射亚硝基或旋精氨 酸甲酯(L-NAME)则降低了其上升的幅度。  相似文献   

8.
胚胎脊髓移植对成鼠损伤脊髓血流量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有过不少脊髓损伤移植修复的研究报道,但有关移植后宿主脊髓血流量变化的研究却未见报道。为此,作者将胎鼠脊髓植入成鼠损伤脊髓后,用氢清除法测量了宿主脊髓血流量(Spinalcordbloodflow,SCBF),旨在探讨胚胎脊髓移植对宿主脊髓血流量恢复的影响。材料与方法以成年Wistar大鼠脊髓为移植受体。乌拉坦1.259从g腹腔麻醉后,暴露脊髓腰膨大。半切左侧脊髓,并搅毁局部脊髓组织,尔后用吸引器吸除损毁的脊髓组织。如此在半切脊髓的基础上制造了一个直径约Zmm、深达脊髓腹侧硬脊膜的盲洞、取妊娠14d服鼠颈胸段脊髓,剔除与之相连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慢性吗啡耐受大鼠脊髓神经元兴奋性氨基酸转运体3(EAAT3)表达的变化.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5组(n=9),除假手术组(S组)外,生理盐水组(NS组)、吗啡组(M组)、氯胺酮组(K组)和吗啡+氯胺酮组(M+K组)均进行鞘内置管,鞘内置管后3 d进行鞘内给药,Ns组鞘内注射生理盐水40 μl,M组给予吗啡20μg,K组给予氯胺酮30μg,M+K组给予吗啡20μg+氯胺酮30μg,2次/d,连续7 d.分别在给药前、给药1、3、5、7 d及停药后1 d时测定50%缩爪阈值(PWT)与辐射热缩爪潜伏期(PWL),最后一次测定痛阈后处死大鼠,分别采用免疫印迹分析和免疫组化法检测脊髓EAAT3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S组比较,M组给药1、3 d时PWT升高,给药7 d及停药后1 d时PWT降低,给药1、3、5 d时PWL延长,停药后1 d时PWL缩短;M+K组给药1、3、5、7 d及停药后1 d时PWT升高,PWL延长,M组和M+K组脊髓EAAT3表达下调(P<0.05);与M组比较,M+K组给药3、5、7 d及停药后1 d时PWT升高,给药5、7 d时及停药后1 d时PWL延长.脊髓EAAT3表达上调(P<0.05).EAAT3主要分布于脊髓背角Ⅰ-Ⅱ层的感觉神经元.结论 脊髓背角神经元EAAT3表达下调参与了大鼠慢性吗啡耐受的形成,吗啡下调EAAT3表达的部分机制与激活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10.
大鼠胚胎脊髓不同移植方法对成鼠损伤脊髓血流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胚胎脊髓不同移植方法对成鼠损伤脊髓血流量的影响。方法: 将 Wistar 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 单纯脊髓损伤组, 单纯胚胎脊髓移植组, 大网膜+ 胚胎脊髓移植组, 椎旁肌+ 胚胎脊髓移植组, 用氢清除法测定宿主脊髓的血流量。结果: 术后15d 大网膜+ 移植组血流量已基本恢复正常 (6906 ±1380) ; 术后60d 单移植组也基本恢复正常 (6992 ±1513) , 单损伤组 (2905 ±1083) 和椎旁肌+ 移植组 (6214 ±1326) 仍未到正常水平。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大网膜+ 胚胎脊髓移植对恢复损伤脊髓血流量效果最好, 单纯移植次之, 椎旁肌+ 移植效果较差, 但好于单纯脊髓损伤组。  相似文献   

11.
12.
脊髓损伤(SCI)后内源性阿片肽释放,并参与脊髓的继发损伤机制。TRH可阻断阿片肽的自主神经效应,而不影响痛觉。本实验探讨大剂量TRH(2mg/kg/h)治疗对大鼠脊髓打击伤(Allens法10gx5cm)后脊髓血流量(SCBF)和脊髓诱发电位(SEP)的影响。脊髓损伤后1h,SCBF开始显著下降,持续至伤后24h,SEP峰潜时呈进行性延长趋势;伤后即刻静脉注射TRH(2mg/kg/h,共5次),可使伤后即刻和24h的SCBF显著升高,并使伤后SCBF下降时间延迟3h,同时SEP峰潜时有不同程度改善。结果表明,TRH对受伤脊髓早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并具有一定的后发效应;同时也可促进脊髓的神经传导功能。本文亦对TRH治疗SCI的病理生物学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14.
兴奋性氨基酸及其受体拮抗剂对脑缺血损伤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兴奋性氨基酸在脑缺血期间大量释放神经细胞间,通过激活相应的受体介导并加大了缺血引起的神经元损伤,兴奋氨基酸受体拮抗剂可减轻这些损伤。本文综述了近年对兴奋性氨基酸及其受体以及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15.
实验采用鞘内注射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及静脉注射PAF受体拮抗剂BN52021,观察其对猫脊髓损伤后伤区和邻近脊髓(L2-L4)血流量及血浆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1α(6-keto-PGF1α)比值(T/K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兴奋性氨基酸在脑缺血期间大量释放入神经细胞间,通过激活相应的受体介导并加大了缺血引起的神经元损伤,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可减轻这些损伤。本文综述了近年对兴奋性氨基酸及其受体以及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17.
运用阿片类药物治疗疼痛时常产生耐受,而致阿片类药效降低。大量研究表明兴奋性氨基酸及其受体参与影响了阿片类药物的抗伤害性作用及其耐受机制。近年来众多学者通过对兴奋性氨基酸受体进行干预,在增强阿片类药物抗伤害作用的同时抑制其耐受的发展,证明其在阿片耐受的机制中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为临床阿片治疗急慢性疼痛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急性脊髓损伤中脊髓血流量与神经功能损害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脊髓损伤 (SCI)后伤段脊髓血流量的动态变化 ,探讨其与脊髓神经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 :Allen′s法致伤大鼠脊髓 ,于伤前和伤后 1、4、8、2 4、72、1 6 8h和 1个月 ,采用氢清除法测量脊髓血流量 ,参照Konrad的方法记录脊髓运动诱发电位 (MEP) ,应用斜板试验评价大鼠的运动功能。结果 :SCI后伤段脊髓血流量明显下降 (P <0 0 5或 0 0 1 ) ,与脊髓MEP的变化和运动功能的损害呈显著相关关系。结论 :脊髓损伤后缺血在脊髓神经功能损害中有重要意义 ,可能是SCI后继发性损伤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鞘内注射新斯的明对切口疼痛大鼠脊髓(L4-5)兴奋性氨基酸[天门冬氨酸(Asp)和谷氨酸(Glu)]含量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Ⅰ组为假手术组;Ⅱ组术前30 min鞘内注射人工脑脊液20 μl,Ⅲ组术后30 min鞘内注射新斯的明10μg(10 μl),Ⅳ组术前30 min鞘内注射新斯的明10 μg(10μl)。按Brennan法制成大鼠足底切口疼痛模型,以累计疼痛评分确定疼痛行为。应用邻苯二甲醛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脊髓兴奋性氨基酸含量。结果Ⅱ组累积疼痛评分高于Ⅰ组(P<0.01),Ⅲ组和Ⅳ组累计疼痛评分低于Ⅱ组(P<0.01)。与Ⅰ组比较,Ⅱ组脊髓Asp、Glu含量升高(P<0.05),Ⅲ、Ⅳ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Ⅲ组和Ⅳ组Asp、Glu含量低于Ⅱ组(P<0.05);Ⅲ组与Ⅳ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在大鼠切口疼痛模型中,鞘内注射新斯的明的镇痛作用可能与脊髓兴奋性氨基酸含量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被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刺激的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AST)在丙泊酚 作用下兴奋性氨基酸(EAA)的释放情况。方法 体外纯化培养大鼠脊髓AST,分为TNF α终浓度 为1μg/L及丙泊酚终浓度为25μmol/L组(TP组),TNF α终浓度为1μg/L组(T组),乳剂对照组 (intralipid,0.2ml/L,L组),空白对照组(C组)。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各组培养细胞在0、30、60、 120min时谷氨酸(Glu)、天门冬氨酸(Asp)的释放量。结果 与C组相比,L组的Glu、Asp释放量无 显著性差异(P>0.05);T、TP组Glu、Asp释放量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与T组相比,60、120min 时,TP组Glu、Asp释放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 TNF α刺激AST释放EAA,而丙泊酚对此 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