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新式剖宫产术式的优点。方法 分析764例新式剖宫产产妇术中、术后情况,并与同期腹膜外剖官产及子宫下段剖宫产比较。结果 新式剖宫产较膜外剖官产从开腹到胎儿娩出时间平均缩短10.1min(P〈0.01),出血量平均减少28ml(P〈0.05),且娩胎头容易;较子宫下段剖官产手术时间平均缩短12min(P〈0.01),术后进食平均早11.9h(P〈0.01),术后排气平均早15.5h(P〈0.01)。结论 新式剖宫产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新式剖宫产术式的特点。方法 分析 35 0例新式剖宫产产妇术中、术后情况 ,并与同期子宫下段剖宫产比较 ,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及排气时间等。结果 新式剖宫产较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时间平均缩短约14min(P <0 0 1) ,术后进食平均早 12h(P <0 0 1) ,术后排气时间平均早 16h(P <0 0 1) ,出血量平均少 12 2ml(P <0 0 1) ,对膀胱无干扰 ,术后无血尿及排尿困难。结论 新式剖宫产优点多 ,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新式剖宫产术式的优点。方法分析120例新式剖宫产产妇术中、术后情况,并与同期子宫下段剖宫产比较,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娩头难易、术后进食时间及排气时间等。结果新式剖宫产较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时间平均缩短25min,术后进食平均早6h,术后排气平均早14h,出血量平均减少50ml。对膀胱无干预,术后均无血尿及排尿困难发生。结论新式剖宫产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新式剖宫产1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刘芳  侯建香 《河北医药》2001,23(3):200-201
目的 评价新式剖宫产的优点。方法 分析 15 6例新式剖宫产术中、术后情况并与同期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比较 ,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镇痛、术后进食时间及排气时间等。结果 新式剖宫产较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时间平均缩短 2 2 .1min(P <0 .0 1) ,出血量平均减少 41ml(P <0 .0 5 ) ,术后进食平均提前 10 .4h(P <0 .0 5 ) ,术后排气平均提前 14 .9h(P <0 .0 5 ) ,对膀胱无干预 ,术后均无血尿及排尿困难情况。结论 新式剖宫产术效果较好 ,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改良新式剖宫产、子宫下段剖宫产、腹膜外剖宫产三种术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1999年12月-2003年2月收治的268例需行剖宫产的孕妇分为3组:观察组(A组)为改良新式剖宫产90例,对照组(B组)为子宫下段剖宫产组90例,对照组(C组)为腹膜外剖宫产组88例。3组进行比较。结果:A组在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总时间、术中出血、术后排气时间均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中出血、术后24小时切口疼痛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A组改良新式剖宫产胎儿娩出时间短、手术总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伤口疼痛轻、排气快、病率少,是目前较好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妇产科手术的影响。方法将135例剖宫产后再次妇科手术患者,依据初次剖宫产术式差异分为研究组(采取改良新式剖宫产术)与对照Ⅰ组(采取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对照Ⅱ组(采取新式剖宫产术),分析比较3组患者腹腔粘连、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切口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再次手术时腹腔粘连情况优于对照Ⅰ组、对照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切口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与传统剖宫产及新式剖宫产相互对比,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式可明显缩短再次妇产科手术时间,避免腹腔粘连严重,且不会对再次手术产生严重不良影响,对临床推广具有较高意义。  相似文献   

7.
邱国英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7):190+192-190,192
目的探讨新式改良剖宫产术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对124例新式改良剖宫产和86例传统剖宫产的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开始到胎儿娩出时间及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疼痛情况等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新式改良剖宫产的出血量少于传统剖宫产(P〈0.01);新式改良剖宫产手术时间、手术开始到胎儿娩出时间及术后排气时间均短于传统剖宫产(P〈0.01);新式改良剖官产术后病率低于传统剖官产(P〈O.05);新式改良剖官产术后疼痛率低于传统剖宫产(P〈0.01)。结论新式改良剖宫产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治疗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比较两种剖宫产术式的术中、术后情况,以及再次剖宫产腹腔粘连情况,观察新式剖宫产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初次为新式剖宫产(新式组)52例及初次为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对照组)42例的切皮到取胎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压波动、肌肉松弛、术后24 h内使用镇痛剂、术后48 h内肛门排气、切口愈合、住院天数、再次剖宫产术下腹部粘连等情况.结果新式剖宫产组与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组比较,在手术时间、术后48 h内排气病例数差异非常显著(P<0.01);术中出血量差异有显著性(P<0.05);再次剖宫产术下腹部粘连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新式剖宫产术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陈成萍 《淮海医药》2001,19(6):458-459
目的:探讨改良式腹壁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优点,方法:分析56例施改良式腹壁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产妇术中,术后情况,并与42例施传统的腹壁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相比较,观察总手术时间,自切皮到胎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病率等。结果:改良式剖宫产具有总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自切皮到胎儿娩出时间缩短,术后排气早,术后病率低等优点,与传统术式相比差异有显性(P<0.05),结论:改良式剖宫产较传统式剖宫术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高静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6):855-856
目的:探讨两种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剖宫产术的影响及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因再次妊娠在本科进行再次剖宫产术共102例,与既往有新式及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史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新式剖宫产与传统剖宫产术再次剖宫产术后体温差异无显著性,P〉0.05。手术开腹时间、术中出血量、腹壁各层的粘连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观察组住院时间、切口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式剖宫产与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相比,新式剖宫产引起粘连较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严重,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对再次妇科手术切口的选择增加了困难,但腹部切口愈合情况新式剖宫产较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1.
王静  白桦 《河北医药》2014,(13):2019-2020
目的:探讨新式剖宫产术后对母体的影响。方法选取新式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50例为观察组,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中子宫与腹膜、大网膜及膀胱粘连情况、术中出血情况、手术完成时间及术后情况比较。结果新式剖宫产组子宫与腹膜、大网膜及膀胱粘连情况、术中出血情况、手术完成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 P <0.05);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疼痛、切口感染及住院时间2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05)。结论新式剖宫产较改良新式剖宫产对母体远期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式剖宫产的临床可行性。方法;选取病例分为新式剖宫产组及传统剖宫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体温恢复、术后排气、伤口愈合、出血等临床指标。结果:新式剖宫产术较传统剖宫产手术时间短、排气时间早、体温恢复快、术后病率低、伤口愈合好(均P<0.05)。结论:新式剖宫产术优于传统剖宫产术,对降低母、婴围产期病率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子宫下段高位剖宫产与新式剖宫产两种术式的优缺点。方法  2 0 0例行子宫下段高位剖宫产 ,另 2 0 0例行新式剖宫产。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娩头困难例数、子宫切口撕裂例数、新生儿Ap gar评分等 ,并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子宫下段高位剖宫产平均出血量为 138 85± 5 3 74ml,明显低于新式剖宫产平均出血量 190 5± 5 9 18ml,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娩头困难例数、子宫切口撕裂例数、新生儿Apgar评分经统计学处理 ,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结论 子宫下段高位剖宫产术中出血量少 ,优于新式剖宫产 ,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膜外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优越性。方法对128例行腹膜外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者(观察组)和128例行腹膜内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从切皮到取出胎儿的时间、总手术时间、新生儿评分情况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病率、切口甲级愈合情况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腹膜外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未进行腹腔内操作,避免了腹腔黏连、肠梗阻,并发症少,术后胃肠恢复快,操作简单,对于再次剖宫产患者优越性更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改良式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有剖宫产指征、无手术禁忌证晚期妊娠妇女200例。随机分为改良组100例,对照组100例。改良组采用改良式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对照组采用腹部横弧形切口剖宫产术。观察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24h切口疼痛、切口愈合情况、术后并发症、住院天数。结果改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均小于对照组(P〈0.01);该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切口疼痛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切口愈合情况均为100%。结论改良式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肛门排气快,组织损伤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就诊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经宫腹腔镜联合治疗子宫瘢痕憩室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顺利完成手术,无1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平均为(1?.0±0.3) h,术中出血量平均为(20.5±5.0)ml,术后排气时间(22.0±8.2)h,术后平均住院天数(3.0±2.8)d,术后随症状缓解率为100%,无复发,术后经量及经期均较术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宫腹腔镜联合治疗子宫瘢痕憩室临床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改良式剖宫产术的方法和临床价值。方法于耻骨联合上2.5~3cm沿半月形腹壁横沟做横弧形切口,钝性分离脂肪层及筋膜,将腹直肌与筋膜游离开,钝性撕开腹直肌与腹膜,取子宫下段高位切口,可吸收线单层连续锁扣缝合子宫肌层,不逢合腹膜,可吸收线缝合直肌前鞘,4号丝线将皮下脂肪及皮肤缝合3针。与传统式剖宫产术,新式剖宫产术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在切皮到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和住院天数方面,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其改良式剖宫产术在以上各项中所用时间最短,出血量最少(P〈O.05或P〈O.01),其后依次是新式剖宫产术和传统式剖宫产术。术后排气时间,坐起喂奶时间,改良式剖宫产术和新式剖宫产术差异无显著性,但两者均优于传统式剖宫产术(P〈0.05)。结论改良式剖宫产术操作简单,优点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改良新式剖宫产的优点。方法 分析 76 2例改良新式剖宫产的术式 ,并将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病率、住院天数等情况与同期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 30 6例进行比较。结果 改良新式剖宫产较传统剖宫产手术时间平均缩短 14 6min(P <0 0 1) ,出血量平均减少 5 2ml(P <0 0 1) ,术后病率少 ,对膀胱无损伤 ,切口愈合良好、美观。结论 改良新式剖宫产实现了以最少的损伤达到最好的治疗 ,具有传统剖宫产所无法比拟的优点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阮洁 《淮海医药》2009,27(3):229-230
目的探讨改良式新式剖宫产及子宫下段剖宫产再次手术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腹腔黏连的情况。方法对2005年6月~2008年8月既往有改良式新式剖宫产及子宫下段剖宫产病史再次行剖宫产的99例病例进行术中观察并分析,比较其手术时间、出血量及腹腔黏连情况。结果改良式新式剖宫产手术时间短,黏连发生率低,与子宫下段剖宫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新式剖宫产为二次剖宫产较好术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简便、安全、合理的剖宫产术式。方法:C地286例有剖宫产指征的孕妇在新式剖宫产基础上进行改进式剖宫产(改进组),同期相同指征的130例孕妇行子宫下段剖宫术(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式的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病率、术后疼痛、切口愈合等。结果:改进组平均手术时间疼痛、排气、切口愈合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改进式剖宫产术式安全、简便、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