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评价港南区2004-2013年急性驰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为本地维持无脊灰状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导出港南区2004-2013年急性驰缓性麻痹病例个案调查表,随访表等信息,以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及卫生部AFP病例监测指标评价港南区监测系统运转状况。结果 2004-2013年共报告AFP病例42例,其中非脊灰AFP病例42例,无脊灰野病毒(Wild Poliovirus,WPV)病例和临床符合脊灰病例;AFP病例年均报告发病率3.82/10万;48h内调查率100.00%,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97.62%,标本7d内送达率100.00%。分离结果28 d内反馈率100.00%,随访表75d内送达率100.00%。结论港南区2004-2013年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良好,可为本地区维持无脊灰状态提供可靠数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桂林市急性迟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现状,巩固无脊灰成果。方法分析全市AFP监测报告数据。结果 2009年桂林市报告AFP 30例,<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2.1/10万,经自治区AFP专家诊断小组按照病毒学分类标准诊断分析,剔除非AFP病例3例,非脊灰AFP病例27例。AFP病例报告后48 h内调查率100%,合格双份便采集率92.6%,粪便标本7 d内送达率100%,随访表75 d内送达率96.3%。结论桂林市AFP监测系统敏感性较高,报告及时率及粪便标本送达率较高,但粪便标本采集率应当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辽宁省2003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各项监测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分析,以继续保持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状态。方法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辽宁省2003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AFP病例79例,均为排除脊灰病例,<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1.34/10万,AFP病例48h内调查率为95%,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78%,粪便标本7d内送达率为92%,75d内收到随访表占73%,2003年监测指标有2项未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的要求。结论继续加强培训和监测,提高监测系统的监测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四川省2011-2012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发病与报告情况,评价该省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效果。方法利用四川省AFP病例监测系统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四川省2011-2012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832例,其中AFP病例786例,非AFP病例46例。786例AFP病例中,782例排除脊髓灰质炎(脊灰),1例为临床符合脊灰病例,3例为脊灰疫苗衍生病毒(VDPV)病例。<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2.77/10万,报告病例的县(市、区,下同)155个,占全省总县数85.64%。监测系统48 h内调查率≥99%、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94%、粪便标本7 d内送达率≥92%、随访表75 d内送达率≥93%、分离结果 28 d内反馈率≥93%。结论 2011-2012年四川省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良好、敏感有效,全省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辽宁省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免疫策略转换后15岁儿童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 AFP)病例监测质量。方法通过全国AFP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收集辽宁省2017-2019年AFP病例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7-2019年辽宁省报告15岁儿童AFP病例287例,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2.27/10万,报告后48h内调查率为99.30%,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84.32%,粪便标本7d内送达率为96.74%,省级脊灰实验室病毒分离结果14d内反馈率为98.26%,75d随访表及时送达率为90.39%。AFP病例中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阳性分离率为3.96%(11/278),未分离到脊灰病毒。2017-2019年辽宁省适龄儿童1、2、3、4剂次脊灰疫苗常规免疫接种率分别为99.38%、99.43%、99.38%、99.11%。结论脊灰疫苗免疫策略调整后辽宁省AFP病例监测质量保持高水平,继续维持无脊灰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漳州市儿童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及系统运转情况,提高监测水平。方法收集漳州市2004—2013年AFP个案资料和报表,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结果全市2004—2013年共报告AFP病例162例,年均报告发病率1.91/10万。发病无明显季节性,但冬季较少;病例≤4岁占48.8%,5~9岁占32.7%,10~14岁占18.5%;服苗史≥3次的占87.7%;县级以下医院报告仅占34.0%。病例报告后48h内流调率、标本采集率、60d随访率均达100%,随防表75d内送达率为98.1%,粪便标本7d内送检率为92.6%,均达到要求。结论漳州市儿童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良好,应提高部分县市的报告达标率,巩固并保持高水平免疫接种率,做好合格标本的采集,有效维持无脊灰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四川省 2 0 0 0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发病与报告情况。方法 对四川省 2 0 0 0年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行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2 0 0 0年全省报告 15岁以下非脊髓灰质炎AFP病例 3 18例 ,报告发病率 1 73 / 10万 ,AFP病例 48h调查率 97 80 % ,14d内合格标本采集率 91 5 1% ,98 3 7%的标本在 7d内送达省脊灰实验室 ,87 74%的AFP病例随访表在麻痹后 75d送达四川省卫生防疫站计划免疫所 ,97 0 7%的标本在 3 0d内完成了病毒分离鉴定 ,病毒分离阳性率为 11 10 %。结论 四川省 2 0 0 0年AFP病例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及时性、完整性及特异性均达到卫生部及WHO的有关要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江西省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及监测系统运转情况,为维持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状态、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江西省2012 - 2019年报告的AFP病例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并对监测指标进行评价。结果 2012 - 2019年江西省累计报告1 478例AFP病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93/10万,无明显的季节性分布,男性发病率(2.34/10万)高于女性(1.52/10万),0~4岁居多(56.83%),散居儿童为主(91.27%);赣州市报告发病数最多(287例),新余市年均报告发病率最高(3.16/10万);脊灰疫苗免疫史≥3剂次92.42%;48 h调查及时率为100%;合格便采集率为93.50%,便标本7 d内送达率98.71%,分离结果14 d内反馈率为100%,未检出脊灰野病毒;随访表75 d及时送达率为95.19%,随访有17.66%病例残留麻痹。结论 江西省AFP监测系统运转良好,所有监测指标均符合维持无脊灰的要求。继续维持高质量AFP病例监测,需提高薄弱地区的监测敏感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AFP病例监测现况,为提高监测系统工作质量,继续巩固无脊灰状态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对2003-2007年黔东南州监测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侧进行流行病学和监测系统质量分析. [结果]5年共报告AFP病例137例,男、女性别比1.63:1;5岁以下占45.98%;各月均有病例发生;134例AFP病例的标本中,分离出脊髓灰质炎病毒(PV)阳性9例,均为疫苗相关株,其余均为排除脊灰病例;<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86/10万,48 h内调查率98.54%,合格采样率85.4%.粪便标本7d内送达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脊灰实验室率91.24%,随访及时率93.43%, "零"病例报告及时率90.63%,主动监测及时率89.06%. [结论]2003~2007年黔东南州AFP监测系统各项指标保持在较高水平,达到并维持了无脊灰状态.各级医疗机构及时报告病例,提高合格标本采集率,是进一步提高AFP监测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7-2018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监测质量。方法通过中国AFP病例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2017-2018年<15岁儿童AFP病例,描述性分析AFP监测的敏感性和及时性。结果新疆2017年、2018年分别报告<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138例、139例,报告发病率为2.48/10万、2.49/10万;AFP病例在报告48h内调查率为99.28%、98.56%,14d内双份粪便采集率为90.58%、94.24%,合格粪便采集率为89.86%、93.53%,粪便标本7d内送达率为91.97%、95.68%,病毒分离结果28d内反馈率均为100%。未发现脊灰野病毒。结论新疆2017-2018年AFP监测敏感性和及时性达到了维持无脊灰要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福建省2012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FlaccidParalysis,AFP)病例监测系统的运转情况。方法对福建省2012年AFP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性方法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2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AFP病例213例,全省〈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3.68/lo万。AFP发病率,男性为4.70/10万,女性为2.51/10万(P〈0.01);泉州市最高为6.99/10万,漳州市最低为2.11/10万(P〈0.01)。213例中,2月报告最多占14.08%;5岁以下占79.34%;服苗≥3次的占90.14%。213例病例分离出肠道病毒40例,其中非脊灰肠道病毒35例,脊灰病毒5例。结论2012年福建省AFP病例监测系统保持较高的质量,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卫生部和世界卫生组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黔东南州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状况,剖析监测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提高AFP监测质量,巩固无脊髓灰质炎的防控成果。方法收集黔东南州2012—2013年AFP病例监测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黔东南州2012—2013年共报告AFP病例71例,〈15岁AFP病例报告发病率分别为3.76/10万、4.86/10万;病例以1-4岁为主,占59.15%;免疫史≤3剂次有1例,无免疫史不详和0剂次病例。报告后48 h调查率为97.18%,14 d内双份便采集率为92.96%,合格便采集率为90.14%;粪便标本7 d内送达率为98.59%;麻痹75 d内随访及时率为94.37%。结论黔东南州AFP监测系统运行正常,各项监测指标完成良好,达到卫生部的指标要求。但存在需改进的地方,首诊报告率低,不合格粪便时有发生。需进一步加强AFP监测技术培训、加大督导力度等措施,提高医疗单位AFP病例诊断能力和报告意识,提升AFP病例监测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吉林省2001—2007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监测系统运转情况,评价保持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状态。方法将吉林省7年AFP病例数据库、脊髓灰质炎疫苗(OPV)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数据库采用SPSS软件和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软件整理资料,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01—2007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577例,每年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均〉1/10万,以省为单位各项及时性指标均达到80%标准。每年为全省适龄儿童提供≥12次的口服OPV常规免疫服务,2001—2007年OPV报告接种率均在98.45%以上。开展了7次14轮重点县(市、区)4岁以下儿童OPV强化免疫活动,累计受种4049354人剂次。结论吉林省2001—2007年AFP病例监测系统的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的要求,保持高水平OPV免疫接种率和无脊灰状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闽东地区AFP监测系统的工作质量和应用性。[方法]利用EpiInfo软件对全区AFP监测系统上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及时性和完整性逐年提高。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合格粪便采集率等各项监测指标连续多年达到WHO和卫生部消灭脊灰的证实要求。[结论]AFP监测系统的建立和应用,在查明闽东地区脊灰发病状况、制定免疫策略,指导消灭脊灰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为无脊灰的证实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河北省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工作质量,保持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状态,巩固无脊灰成果。[方法]利用EPIinfo软件进行资料整理、分析。[结果]2004年全省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报告发病率2.61/10万,AFP病例覆盖全省11个市142个县,占全省总县数的82.6%,以市为单位监测系统敏感性指标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要求,但各市监测质量仍存在差距。监测显示我省免疫薄弱和免疫空白地区仍然存在。[结论]继续保持高质量AFP病例监测水平。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2003年无脊髓灰质炎证实工作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江苏省 2 0 0 3年继续开展保持无脊髓灰质炎 (脊灰 )工作 ,2 0 0 3年共报告AFP病例 2 0 3例 ,<1 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 1 5 2 / 1 0万 ,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AFP病例及时随访率、粪便标本及时送检率、检验结果及时反馈率均 >93 0 %。通过开展主动搜索 ,全省AFP病例漏报率为 3 8%。全省继续开展脊灰病原学监测 ,未分离到脊灰野病毒。同时继续开展口服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活动 ,两轮强化免疫报告服苗率均 >98 0 %。表明江苏省AFP病例监测质量较高 ,消灭脊灰各项措施得到了较好落实 ,全省仍保持无脊灰状态。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河北省儿童格林-巴利综合征(GBS)发病及分布特征。方法:应用1999~2005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监测系统数据,对15岁以下儿童GBS病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99~2005年共发生15岁以下儿童GBS889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81/10万,男女性别比为1.66:1。病例以散发为主,主要分布在河北省中南部地区。夏秋季为高发季节,6~10月病例数占61.1%。小年龄组人群病例数较多,5岁以下病例占46.5%,其中0~2岁组发病最多,占26.8%。GBS60天后残留麻痹率较高,为27.0%,病死率为1.4%。结论:GBS对儿童健康危害较大,应加强疾病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8.
中国2002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中国 2 0 0 2年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良好 ,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的要求。 2 0 0 2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 5 5 86例 ,其中AFP病例 5 4 15例。根据病毒学诊断标准 ,5 395例为非脊髓灰质炎 (脊灰 )AFP病例 ,2 0例为临床符合脊灰病例 ,未发现本土或输入脊灰野病毒病例。 5 4 15例AFP病例覆盖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 2 0 5 2个县 ,占全国总县数的 71 7%。全年含零病例报告的县每月均 >90 %。 2 0 0 2年全国 <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 1 89/10万 ,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 89%。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眉山市2000年实现无脊灰目标证实后急性迟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方法应用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和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结果2001—2007年共报告AFP病例111例,〈15岁儿童AFP病例年均报告发病率2.71/10万,48h调查率94.59%,14d内双份合格大便采集率90.09%,7d内大便送达率96.39%,60~75d随访率95.49%。7年中各区县均有3个以上指标不合格;111例AFP病例中,发病无明显季节性,男女之比1.9:1,5岁以下占65.77%,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占12.61%;非脊灰肠道病毒感染占14.41%,格林巴利综合征(CBS)占22.52%,无高危AFP病例报告。AFP病例主动监测系统运转正常,脊灰疫苗免疫接种率在93%以上。结论眉山市2001—2007年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卫生部要求。今后仍需保持敏感的AFP病例监测系统,保持高水平的脊灰疫苗免疫接种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