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产妇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接诊的80例剖宫产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产妇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实施综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产妇产后恢复情况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妇肠蠕动恢复时间、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泌乳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实施综合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缩短产妇康复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1月至2012年11月剖宫产术产妇共200例,上述产妇均采用剖宫产术分娩,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剖宫产术后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一系列对母乳分泌有影响的护理措施。记录两组产妇术后开始泌乳时间;观察48h内泌乳量充足和不充足产妇情况;观察产后4d内母乳喂养成功例数。结果观察组产妇开始泌乳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48h泌乳量充足产妇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4d内母乳喂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产妇母乳喂养有积极效果,能够提高在较短时间内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再次剖宫产产妇围手术期采用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某院行再次剖宫产术的产妇108例,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产妇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产妇护理后心理评分情况。结果:两组孕妇护理干预后,孕妇负性情绪均有改善,两组护理后,术中出血量及下床活动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观察组术后康复依从性明显较对照组要高,且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意义。结论:再次剖宫产术产妇术前、术中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有效的缓解了产妇的紧张、恐惧等负性情绪,增强了产妇对再次剖宫产术的信心,促进了手术的顺利进行,提高了术后的预后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将我院8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对照组术前进行母乳喂养知识宣教,术后进行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按需哺乳,母婴同室。干预组除常规护理外,着重开展了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观察剖宫产术后产妇24、48、72h的泌乳情况。结果干预组术后乳汁分泌时间提前,泌乳量明显增多。干预组产妇在护理干预下,多数在产后24~48h开始泌乳,而对照组产妇产后泌乳时间多在48~72h,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产妇泌乳量24h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48、72h泌乳量中等量和量多的例数显著多于对照组,干预组的泌乳量少和无的例数明显减少,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促进母乳喂养,使母乳喂养的质量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对剖宫产患者实施围术期心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8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4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围术期心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经护理后的SDS、SAS评分、手术愈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SDS、SAS评分分别为(42.8±4.8)分、(41.6±5.7)分,较护理前明显降低(P<0.01),同时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差异显著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平均排尿时间、平均排便时间、平均出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剖宫产产妇实施围术期心理干预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产妇的焦虑、抑郁心理,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及产妇产后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研究剖宫产手术对产妇泌乳的影响,总结改良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产妇泌乳的作用。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剖宫产产妇280例为临床研究对象,根据分娩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为经阴道分娩,实验组为剖宫产分娩,观察比较两组产妇产后泌乳的效果。结果相较于实验组,对照组产妇的泌乳时间快,48 h内泌乳量多,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剖宫产术一定程度上使得产妇泌乳时间退后,且泌乳量减少,采取相应临床护理干预能一定程度上提高产妇的母乳喂养成功率,促进产妇泌乳,有积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粉英  宋冬冬  汤小均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1):159-160,163
目的:探讨剖宫产围术期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138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9例实施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69例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产妇的心理状况、术后48h泌乳量、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O.05),观察组产妇术后疼痛程度较轻,排气时间缩短,腹胀消失或减轻,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剖宫产围术期的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产妇的满意度及护理质量、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剖宫产孕妇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对促进母乳喂养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进行剖宫产的孕妇共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母乳喂养指导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对母乳喂养的认知度及技能掌握情况、母乳喂养率及开始泌乳时间。结果:观察组母乳喂养基本知识以及技能获取合格率、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1)。观察组产后24—48h时间段的泌乳率高于对照组,而对照组大部分产妇在48—72h开始泌乳,两组开始泌乳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孕妇实施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改善产后母乳喂养情况,可显著提高母乳喂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赵瑛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112-113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患者心理的影响,探讨剖宫产术的最佳护理措施。方法:186例产妇均择期或行急诊剖宫产术,随机分为2组,干预组(n=106)接受系统的剖宫产护理加上个体化的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n=80)接受剖宫产常规护理;于干预前、干预后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忧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排尿时间,统计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经心理护理干预后,干预组产妇的焦虑和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而且明显低于对照组的评分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产妇术后排气时间、自主排尿、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的心理护理干预能够降低剖宫产术产妇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同时促进产妇产后恢复、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对产妇的影响。方法将100例选择性剖宫产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剖宫产术后给予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组),一组剖宫产术后疼痛时肌肉注射哌替啶50mg(对照组),两组均实行母婴同室和纯母乳喂养,观察其镇痛效果及其对泌乳、母乳喂养次数、肠蠕动、子宫缩复及产后出血量的影响。结果PCEA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PCEA组肛门排气时间和泌乳时间提前,产后24小时母乳喂养次数增多,有显著性差异,(P<0.001);对子宫缩复无影响,产后出血量减少,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剖宫产术后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效果好,并可促进泌乳及肠蠕动恢复,不增加产后出血量,母乳喂养成功率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孙卓 《中国医药指南》2013,(17):749-750
目的观察评价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收治剖宫产产妇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母乳喂养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额外辅加具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产妇泌乳起始时间和泌乳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泌乳起始时间提前,泌乳量明显增多。对照组产妇护理干预后泌乳起始时间多为24~48h,观察组多为48~48h,两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48、72h泌乳量中等和量多者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全程心理护理对剖宫产初产妇疼痛及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112例2018年2月至2019年8月在我院行剖宫产手术的初产妇,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给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给观察组产妇给予全程心理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产时和产后的VAS评分以及SAS评分。结果观察组产时、产后的VAS评分、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剖宫产初产妇实施全程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改善和缓解产妇产时及产后的疼痛症状和心理状况,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心理护理在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方法 将2019年6月~2021年7月我院产科收治的剖宫产产妇1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4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运用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2h、24h)出血量、出血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术后2小时、24小时出血量及总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应用心理护理干预能够降低产后出血率,明显减少出血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产妇康复的影响,进一步指导临床。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住院行剖宫产手术分娩的240例产妇,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0例患者。对照组120例患者剖宫产术后采用常规护理进行干预,而观察组120例患者剖宫产术后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个性化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剖宫产术后的康复情况,对肛门排气时间、自主排尿时间、开始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泌乳时间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产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自主排尿时间、开始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泌乳时间等情况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加强对产妇的护理干预能够促进产妇的康复,对指导临床有重要的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德州联合医院收治的剖宫产产妇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对产妇术前、术后进行合理的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传统妇科护理方法,没有任何干预措施。结果经过护理干预,治疗组术后开始进食的时间,术后排气、拔除尿管以及下床活动的时间均比对照组提前,泌乳量充足。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妇术前、术后进行合理的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及术后恢复均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早期舒适护理对剖宫产产妇术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对行剖宫产术的产妇早期实施舒适护理对其舒适度、乳汁分泌、肛门排气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9年3月至2009年8月本院120例行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在产妇回病房后即实施舒适护理.加强基础护理和心理干预;指导母乳喂养,使婴儿有效的吸吮;指导产妇舒适的卧位,促进肠蠕动的恢复.同时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产妇回病房后,只口头宣教母乳喂养知识,常规去枕平卧6~8 h后随意体位.结果观察组主观舒适度、泌乳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剖宫产后早期实施舒适护理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内涵,使产妇自觉舒适,乳汁分泌时间早,肠蠕动恢复更快,大大提高了母乳喂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医药科学》2019,(22):164-166
目的探讨扮亲法全程陪护对剖宫产初产妇产后恢复、心理状态及产后泌乳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我院收治的剖宫产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扮亲法全程陪护,比较两组产妇产后恢复情况、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和泌乳情况。结果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平均阴道出血量分别为(24.56±6.92)h、(15.26±9.31)h、(10.26±2.45)d、(211.38±7.85)mL,均少于对照组的(34.82±10.35)h、(25.36±9.12)h、(21.63±3.84)d、(316.65±10.6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护理后SAS评分为(46.85±7.39)分,低于对照组护理后(50.56±8.34)分;观察组初乳时间为(15.43±3.82)h,低于对照组的(25.65±4.62)h;24h内哺乳次数为(11.69±3.91)次,高于对照组的(4.23±2.11)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扮亲法全程陪护可有效促进剖宫产初产妇产后恢复,减轻心理压力,促进产后早期泌乳,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邸玲玲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6):1598-1600
目的:观察持续硬膜外镇痛对剖宫产产妇恢复的影响及实施护理。方法:选取行剖宫产的产妇12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在硬膜外腔持续吗啡与布比卡因混合液镇痛。对照组为常规哌替啶注射。观察其镇痛效果及术后开始泌乳的时间、产后出血量、子宫复旧、排尿、肛门排气时间、产妇下床活动时问的影响。结果:观察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开始泌乳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产妇下床活动时间均提前,对子宫缩复无影响。产后出血量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剖宫产术后采用硬膜外镇痛可有效控制疼痛并促进剖宫产产妇术后身体康复。  相似文献   

19.
邸玲玲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4):1343-1344
目的:观察持续硬膜外镇痛对剖宫产产妇恢复的影响及实施护理。方法:选取行剖宫产的产妇12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在硬膜外腔持续吗啡与布比卡因混合液镇痛。对照组为常规哌替啶注射。观察其镇痛效果及术后开始泌乳的时间、产后出血量、子宫复旧、排尿、肛门排气时间、产妇下床活动时间的影响。结果:观察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开始泌乳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产妇下床活动时间均提前,对子宫缩复无影响。产后出血量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剖宫产术后采用硬膜外镇痛可有效控制疼痛并促进剖宫产产妇术后身体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使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泵的观察和护理。方法200例剖宫产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硬膜外自控镇痛)和对照组(肌注杜冷丁镇痛)。观察手术后48小时镇痛效果、母乳喂养情况、肛门排气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48小时镇痛有效率差异极显著(P〈0.01);观察组母乳喂养成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最早肛门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结论剖宫产手术后使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效果好,安全、简便。产妇下床活动时间早,肠蠕动恢复快,肛门排气早。泌乳量增多,母乳喂养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