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探讨帕金森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特点,为临床科学针对性治疗帕金森睡眠障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帕金森患者62例,应用帕金森病睡眠量表、嗜睡量表、抑郁情绪测定表及用药调查表等,通过问卷的形式记录患者睡眠障碍情况、疾病严重程度、药物应用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估。结果62例帕金森患者出现睡眠障碍48例,睡眠障碍率为77.42%,其中入睡困难12例、睡眠破碎13例、白天过度嗜睡15例、睡眠呼吸暂停8例,引起夜间睡眠维持困难的主要原因为夜尿、梦魇、疼痛、麻木,睡眠障碍与性别、年龄无关,与患病时间、病情程度、抑郁程度和左旋多巴胺日剂量有关。结论帕金森患者睡眠质量较差,睡眠障碍率高,临床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破碎、白天嗜睡等,睡眠障碍的发生病程、病情、抑郁及左旋多巴胺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卡比多巴、左旋多巴控释片联合治疗帕金森合并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0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我院诊治的44例帕金森合并睡眠障碍患者,给予卡比多巴、左旋多巴控释片治疗3个月,根据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Epworth嗜睡量表(ESS)、汉密尔顿抑郁评价量表(HAMD),对症状改善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PDSS评分明显升高,ESS和HAMD评分显著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帕金森合并睡眠障碍患者,卡比多巴、左旋多巴控释片联合治疗明显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王杨  蒙巍 《哈尔滨医药》2016,(4):445-446
目的:探析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特征,总结相应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1月在我院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60例为观察组,另选取60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采用睡眠量表(PDS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分析睡眠情况。结果观察组睡眠质量明显较对照组差,入睡困难、片段睡眠、肢体动作、梦靥、白天嗜睡、打鼾等是帕金森病患者的睡眠障碍的主要临床特征;观察组PDSS评分和PSQI评分优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58.3%VS.91.7%),两组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金森病患者易合并睡眠障碍,临床应积极采取措施努力改善患者的睡眠障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徐启航 《海峡药学》2012,24(9):118-119
目的讨论穴位按摩配合乌林胶囊对帕金森睡眠障碍的效果观察。方法80名帕金森睡眠障碍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帕金森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乌林胶囊配合睡前穴位按摩。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Quality Index,PSQI)量表比较治疗前,治疗后20d患者睡眠形态变化情况。结果20d后治疗组患者的睡眠情况明显好转,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按摩配合乌林胶囊有利于提高帕金森患者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伴有睡眠障碍(SD)的AD源性MCI患者与AD痴呆患者临床特征及多导睡眠图的改变。方法 (1)连续入组北京天坛医院就诊的AD患者,包括AD源性MCI和AD痴呆患者,记录人口学及临床资料。(2)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总体睡眠状况,PSQI评分>8判定患者存在SD,伴有SD的AD源性MCI(AD源性MCI-SD)患者86例,伴有SD的AD痴呆(AD痴呆-SD)患者46例。(3)采用爱泼沃思思睡量表(ESS)评价白天困倦。(4)采用成套神经心理量表评价认知功能。(5)采用多导睡眠监测(PSG)评价睡眠相关指标。结果 (1) AD源性MC-SD组和AD痴呆-SD组的人口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AD源性MCI-SD组相比,AD痴呆-SD组PSQI的睡眠质量和使用催眠药物的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3) AD痴呆-SD组日间嗜睡评分显著高于AD源性MC-SD组(P<0.05)。(4)与AD源性MCI-SD组相比,AD痴呆-SD组的整体认知功能及记忆、语言、注意力、视觉空间能力和执行功能明显受损(P<0.01)。(5) AD痴呆-SD组夜间入睡后总觉醒时间明显长于AD源性MCI-SD组(P<0.05)。(6)相关性分析显示:AD源性MCI-SD组视觉空间功能和词语流畅性与夜间入睡后总觉醒时间呈显著的负相关(r=-0.689,r=-0.509,P<0.05);而复杂图形模仿评分和睡眠效率呈显著的正相关(r=0.761,P<0.01)。结论与AD痴呆-SD组相比,AD源性MCI-SD组日间嗜睡和睡眠质量下降明显减轻,使用催眠药物明显减少,夜间入睡后总觉醒时间明显缩短。在AD源性MCI-SD组中,夜间入睡后觉醒时间越长,视觉空间功能和词语流畅性越差;睡眠效率越低,视觉空间功能越差。  相似文献   

6.
余爱梅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20):3169-3170
帕金森病(PD)是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在65岁以上人群中患病率约1%。而在85岁以上人群中则增至4%~5%。睡眠障碍是PD非运动并发症的一个重要表现,国外报道其发生率在60%~80%,进而导致各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内科患者睡眠障碍问题的主要原因,研究该类情况的临床护理方法以及使用效果。方法 140例心内科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实验组接受基础护理以及优质护理,对照组接受基础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睡眠情况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来进行评分对比。结果实验组护理以后的评分为(5.41±2.23)分;对照组护理以后的评分为(7.56±2.46)分,实验组睡眠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内科患者睡眠障碍采用优质护理,可以保证患者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8.
张丽  孔晓明  陈领  王晨  葛秀娟  洪青 《安徽医药》2018,22(4):667-670
目的 探讨焦虑障碍患者睡眠状况的一般特点以及与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 运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32例焦虑障碍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人群的整夜多导睡眠图差异,并与临床症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焦虑障碍患者表现为睡眠效率下降(P<0.05),睡眠潜伏期时间延长(P<0.05),非快动眼睡眠阶段百分比增加(P<0.01),快动眼睡眠阶段时限减少(P<0.01),以及快动眼睡眠阶段百分比下降(P<0.01).非快眼动睡眠第Ⅱ期睡眠百分比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总分成正相关(r=0.356,P<0.05),与精神焦虑因子分成正相关(r=0.448,P<0.05).结论 焦虑障碍存在多项客观睡眠指标异常,且临床焦虑症状程度与客观睡眠指标具有相关性.因此,进一步结合神经生化、神经影像学等深入研究,对于探讨该病的病理机制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研究心内科患者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以及采取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近年来在本院心内科收治的患者140例,采用随机抽取模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临床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实施优质护理模式。选择PSQ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对两组患者经过临床护理以后的睡眠质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实验组睡眠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心内科患者睡眠障碍采用优质护理,可以保证患者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心内科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分析,采取积极的临床护理对策,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方法采取访谈的方式,了解患者睡眠障碍的症状,并对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干预。结果通过对症治疗和临床护理干预,患者睡眠质量明显提高。结论通过临床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对于本疾病的治疗,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8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在临床比较常见,严重影响患者的病情恢复。收集2004年4月-2005年4月住院的脑卒中伴睡眠障碍患者86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诊断失眠的基本条件是病人存在睡眠始发和(或)睡眠维持发生障碍,导致睡眠时间或睡眠质量不能满足生理需要,并且影响白日的功能。失眠的诊断方法通常包括:问诊(睡眠现状、睡眠习惯、睡眠卫生和药物使用情况);仔细的体格检查能够排除可能存在的躯体疾病相关性失眠;客观评估方法(多导睡眠图、多次小睡潜伏期试验、夜帽、微动敏感床垫、肢体活动电图)和评估量表等。熟练掌握并合理选择应用和综合分析这些结果,能够为失眠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效果的评估提供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13.
14.
陈鑫军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8):2467-2469
目的分析不同严重程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nS)患者的睡眠结构特点。方法选择确诊为OSAHS的成年患者168例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与其条件相当的单纯鼾症者136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多导睡眠监测仪(PSG)对所有入选者进行整夜监测,对比分析不同严重程度OSAHS患者以及单纯鼾症者夜间睡眠结构情况。结果OSAHS患者组与单纯鼾症组相比,睡眠时间与睡眠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睡眠I期所占比例升高,睡眠Ⅱ期、SWS相和REM相所占比例显著降低(均P〈0.05)。睡眠结构紊乱在重度分级中(AHI≥40)差异更显著。结论OSAHS患者的浅睡眠比单纯鼾症者明显增加,而深睡眠和快动眼睡眠比单纯鼾症者明显减少;随着OSAHS病情分级的加重,对睡眠结构紊乱的影响也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5.
饶立  高国芬  张惠琴  梁亚 《贵州医药》2007,31(3):251-251
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常遇到睡眠呼吸异常问题.刘玺诚等[1]对我国8个城市2~12岁儿童睡眠状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儿童睡眠障碍总发生率为27.1%,其中睡眠频繁鼾症的发生率为5.7%,睡眠呼吸暂停为0.4%,表明睡眠障碍在儿童中并不少见.  相似文献   

16.
随着优质护理服务的深入开展,患者的睡眠质量已成为护理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住院患者睡眠障碍的评估方法、主要原因、对机体造成的不良影响及护理措施进行综述,以期为睡眠障碍的住院患者提供更加专业化、人性化的护理服务,以改善其睡眠质量,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睡眠相关性癫痫的临床特点与误诊原因。方法 对22例睡眠相关性癫痫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夜间睡眠癫痫发作主要表现为嗜睡和睡眠障碍以及常规EEG检查无病样放电,为本组病例的主要误诊原因。结论 对于睡眠障碍的患者,应常规行24h脑电和多导睡眠图监测,以便尽早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陈天宇 《北方药学》2014,(10):178-179
目的:对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睡眠呼吸障碍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选取COPD合并睡眠呼吸障碍51例,均采用BiPAP呼吸机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患者心率、呼吸频次及呼吸紊乱指数显著低于治疗前,pH值、PO2及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显著高于治疗前,PCO2显著低于治疗前,患者总睡眠时间显著长于治疗前。结论:BiPAP呼吸机对COPD合并睡眠呼吸障碍有显著治疗效果,可有效改善呼吸紊乱情况,促使患者睡眠时间大幅延长,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杨为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8):344-345
护理干预对帕金森病睡眠障碍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很好效果,可以减轻患者痛苦,缩短治疗周期,提高生活质量,本文主要对帕金森病因及诱因进行分析及对帕金森病睡眠障碍实施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20.
不同年龄组小儿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不同年龄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的主要临床特征。方法我院睡眠呼吸中心确诊为OSAS患儿共68例,分组分析病因、临床表现、睡眠监测及治疗方法。结果(1)儿童OSAS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为鼻鼾、张口呼吸、憋气。小于5岁儿童同时伴有睡眠不安、夜惊、夜啼为主,大于5岁儿童常伴有性格行为异常,学习成绩下降,注意力下降;(2)睡眠多导仪监测(PSG)监测结果为呼吸紊乱指数(AHI)轻、中、重占比例分别是58.8%、35.2%、5.9%。氧饱和度轻、中、重所占比例分别是57.30%、36.8%、5.8%;(3)病因:以腺样体和(或)扁桃体肥大为主,占94.1%;(4)治疗方法主要是扁桃体摘除+腺样体刮除术(32例),其次腺样体刮除(16例),扁桃体摘除(6例)。结论小儿0SAS主要好发年龄2~5岁;腺样体和(或)扁桃体肥大是小儿OSAS的主要病因:小儿OSAS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鼻鼾、张口呼吸、憋气;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摘除扁桃体和(或)腺样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