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2008年福建省医疗机构死因登记报告资料,探索导致福建省居民死亡危险性疾病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008年全省医疗机构死亡病例通过网络直报并经审核及有根本死因编码的死亡个案资料作相关研究因素分析。结果 2008年全省医疗机构共报告死亡病例31 468例,占全省实际总死亡数的18.39%。其中慢性病死亡所占比例最高22 521例(占71.57%),其次伤害死亡4338例(占13.79%)、感染性疾病与母婴疾病死亡2 074例(占6.59%),2 535例(占8.06%)为死因诊断不明。在慢性病中心脑血管疾病所占比例最高(占45.74%),其次肿瘤(占27.05%)、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占12.08%);肿瘤主要以肝癌(占20.43%)、肺癌(占18.53%)、胃癌(占15.08%)为主;在感染性疾病与母婴疾病中居前3位的分别是肺炎(占54.58%)、围产期疾病(占25.89%)、传染病(占18.18%)。在伤害中交通事故死亡所占比例最高(占41.52%),其次为意外坠落(占19.46%)、自杀(占11.08%)。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危害居民健康的主要死因,损伤与中毒是危害青少年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福建省2010年5岁以下儿童主要死亡原因分布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系统上报的福建省2010年5岁以下儿童死因及特征。结果 2010年全省共报告5岁以下儿童死亡病例1 663例,婴儿占75.2%,新生儿占婴儿的62.5%。男女各年龄组构成无统计学意义;感染性、母婴及营养疾病比例最高(44.9%);死亡时间无明显高峰;死亡地点主要在医院(59.1%),最高诊断依据主要是单纯临床诊断(48.8%)、最高级别诊断单位主要是地市级医院(44.8%);前5位的死因分别为围产期疾病、先天异常、伤害、流行性感冒和肺炎、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共占70.3%。结论福建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以婴儿居多,新生儿占婴儿的62.5%。围产期疾病、先天异常和伤害居前3位。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桓台县2008~2012年死因监测工作现状和居民死因模式的变化及趋势,为制定疾病预防政策、确定防治重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桓台县2008~2012年居民死因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2年桓台县居民报告死亡13 451例,年均粗死亡率为540.90/10万,其中男性为596.85/10万,女性为485.24/10万(P〈0.01)。5年报告粗死亡率分别为244.21/10万、442.28/10万、610.02/10万、649.11/10万、757.88/10万。三大类疾病死因构成中,慢性病所占比例最高,为90.04%。死因居前5位的依次为心血管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意外伤害和呼吸系统疾病,占总死亡原因的94.35%。结论以心血管病和恶性肿瘤为主的慢性病是导致桓台县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交通事故是居民伤害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泾县居民死因状况及规律,为疾病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疾病监测系统搜集死因监测数据。死亡疾病采用ICD-10死因分类法进行死因分类,并用Microsoft Excel 2003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泾县年平均死亡率为616.20/10万。死因构成以脑血管病、心脏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和损伤中毒居前5位,占全死因构成的90%以上。结论慢性病和伤害是死亡的主要原因,慢性病和伤害的预防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徐兴  沈洪兵  姚根红 《职业与健康》2012,28(9):1106-1107
目的探究泰兴市居民的死亡水平和主要死亡原因,为疾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全死因网络直报系统将数据导出,用ICD-10分类方法进行统计描述,对2010年该市居民的死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年泰兴市死亡率为727.03/10万,死因顺位前5位为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伤害、神经系统疾病。男性的死亡首位是恶性肿瘤,构成比45.85%;女性的死亡首位为心脑血管疾病,构成比为40.27%。该市的伤害死亡人数占全死因人数的9.36%。0~4岁组死因以新生儿异常占首位,达到40.91%;5岁~年龄段的死因主要为伤害,占45.84%;15岁~年龄组以恶性肿瘤为主,达到54.5%;60岁~组居民的死因构成以心脑血管疾病为首(46.81),第2位为恶性肿瘤(31.06%),第3位为呼吸系统疾病(10.21%),前3位死因占总死因的88.08%。结论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为该市居民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伤害死亡比例也较高,需要扩大恶性肿瘤的早诊早治和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和交通安全意识及农村妇女的心理素质,加大老年人的慢性病健康管理投入。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安阳市0~60岁人群死因构成及顺位情况,为疾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分析2020年安阳市0~60岁人群死亡情况,计算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与构成比,采用SPSS 21.0和Excel 2016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2020年共报告0~60岁死亡病例5 350例,粗死亡率为111.30/10万,占死亡总数的18.26%,男性粗死亡率(151.79/10万)高于女性(69.04/10万)。在死因顺位中,前3位死因分别是循环系统疾病(37.21%)、肿瘤(28.13%)和伤害(17.81%)。0~4岁组以围生期疾病和伤害为主,5~14岁组以伤害、肿瘤为主,15~60岁组以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和伤害为主。主要死因居前5位的是脑血管病(21.24/10万)、冠心病(16.81/10万)、道路交通事故(6.97/10万)、肝癌(6.47/10万)、肺癌(4.93/10万)。女性第5位与第9位死因分别是乳腺癌(3.23/10万)与宫颈癌(1.74/10万)。结论 循环系统疾病、肿瘤、伤害是导致0~60岁居民死亡的前3位死因,是安阳市疾病防控重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五华县居民健康状况,确定严重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分析重要疾病的死亡率及主要死因构成情况,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全县各医疗机构按国际疾病分类法ICD-10编码后,通过数据录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死因信息登记报告系统,按国家卫统统计表编码、分类审核统计。结果五华县2008~2010年年均死亡率为636.90/10万,男性死亡率为761.33/10万,女性死亡率为513.33/10万。排列前5位的死因顺位是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伤害,占全死因的86.89%。全人群中慢性病死亡所占比例最高,达90.08%,其次是伤害死亡占5.80%。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是五华县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恶性肿瘤依然较严重,交通事故是居民伤害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今后应加强和重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伤害的预防控制工作,对提高居民生存质量和延长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重庆市主城区女性居民的主要死因及分布特征,为疾病防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收集女性人口和死亡资料,利用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YPLL)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年均(粗)死亡率为599.72/10万,标化死亡率为382.27/10万,不同年份的死亡率呈线性上升趋势,而标化死亡率呈线性下降趋势。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65岁组死亡构成比为74.5%,死亡率居前5位的依次为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和意外伤害。YPLL率居前3位的依次为恶性肿瘤,意外伤害和脑血管病。乳腺癌为恶性肿瘤死因的第7位。其它生殖系统肿瘤均位于前10位之外。结论 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及意外伤害是危害本地区女性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应加强健康教育和伤害防制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河南省居民的死亡原因以及主要死亡原因对期望寿命的影响,为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和制定相应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2016年河南省36个疾病监测县(区)的死亡数据资料,计算死亡率、构成比、死因顺位、期望寿命和去死因期望寿命等相关指标。结果 2016年河南省疾病监测地区居民粗死亡率为551.03/10万,标化死亡率495.08/10万,男性死亡率(631.93/10万)高于女性(464.92/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3 094.63,P<0.001)。死亡原因主要以慢性病为主,占全部死亡的88.11%。居民前五位死因顺位分别是脑血管疾病、心脏病、恶性肿瘤、伤害和呼吸系统疾病,占全部死因的比例达91.09%。居民人均期望寿命78.19岁,男性75.18岁,女性81.64岁;造成寿命损失的疾病种类依次为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伤害、呼吸系统疾病。结论 影响河南省居民健康和寿命损失的主要疾病是以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为主的慢性病,提示在以后的疾病防控中应针对性的加强慢性病的综合防治工作,降低慢性病的发病和死亡。  相似文献   

10.
汕头市疾病监测点1990-2000年居民死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汕头市国家疾病监测点居民死亡模式及其动态变化。方法 对监测点常住居民1990-2000年的死亡监测资料进行死因分析。结果 11年间监测点年均报告死亡率为212.33/10万,年均报告死亡率居前3位的疾病分别为肿瘤(83.22/10万)、心血管疾病(52.75/10万)和呼吸系统疾病(26.91/10万)。恶性肿瘤和心血管疾病年均报告死亡率均呈逐年上趋势,分别由1991年的91.33/10万和55.44/10万,上升至2000年的117 .50/10万和68.04/10万。三大类疾病中,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占总死亡总数87.8%,感染性疾病和产科及围产期疾病占8.6%,意外伤害仅占3.7%。结论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严重危害监测点居民健康的疾病,对此应采取综合预防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巨野县居民死亡水平,死因构成及流行分布,为制定疾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巨野县2009~2012年全居民死亡资料,采用国际通用的ICD-10死因分类编码,使用死因监测数据清洗与分析工具软件系统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2年巨野县居民年均死亡率为642.59/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P〈0.01)。慢性病占总死因构成的87.45%。前五位死因顺位依次是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伤害,占总死因构成的92.06%。各主要死因有明显的年龄和性别差异。结论慢性病是造成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心脏病、脑血管病死亡水平呈上升态势,恶性肿瘤死亡水平由低发状态上升为常发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延平区居民主要疾病死亡及分布特征,为采取干预措施和制定健康促进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各级医疗机构死亡病例、殡仪馆死亡火化人员名单、公安部门户籍注销等辖区居民死亡人员名单,经核对查重、核实死亡信息和死亡原因推断,进行全人群死因分析.结果 2013年延平区全人群死亡率549.93/10万(标化死亡率338.44/10万),居前5位死因死亡率合计482.18/10万,占全部死因87.7%,前5位死因死亡率(构成比)分别为:恶性肿瘤132.73/10万(24.1%)、脑血管病123.75/10万(22.5%)、心脏病107.72/10万(19.6%)、呼吸系统疾病66.68/10万(12.1%)、损伤和中毒51.30/10万(9.3%).结论 恶性肿瘤、心脑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病、损伤和中毒等意外伤害,已成为危害健康的主要死因,应加强慢性病和意外伤害的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太原市杏花岭区2005~2010年育龄妇女死亡原因及死因顺位,为制定育龄妇女疾病防制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该区2005~2010年育龄妇女死亡人群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5~2010年各年份育龄妇女死亡人群的死亡原因分析,肿瘤、损伤、中毒及意外、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为前5位主要死亡原因,但各年份死因顺位略有不同。2005~2010年育龄妇女死亡人群进行全死因分析,肿瘤、损伤、中毒及意外、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位居育龄妇女死亡人群的前5位死因顺位,分别占全死因构成的41.3%、19.7%、8.5%、7.7%和3.8%,合计81.0%。乳腺癌、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支气管和肺癌、胃癌和白血病是育龄妇女恶性肿瘤的前5位死因顺位,分别占17.4%、16.2%、15.4%、8.9%和7.7%,共占65.6%。交通事故、意外中毒、意外跌落、自杀和加害位居育龄妇女伤害的前5位死因顺位,分别占33.1%、14.4%、11.9%、11.0%和4.2%,共占74.6%。结论:恶性肿瘤和伤害是影响太原市杏花岭区育龄妇女生命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因此应加大恶性肿瘤和伤害的防治,有效地降低育龄妇女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始兴县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的死因构成,掌握其动态变化趋势。方法利用2007—2009年全县医疗机构通过网络直报死亡个案进行相关统计指标分析。结果 2007—2009年医疗机构共报告死亡病例569例,其中男性363例,女性206例;在医院病房内死亡的有467例,占82.1%,在医院之外死亡的102例,占17.9%。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意外伤害和中毒是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的最主要死因,分别占死亡总数的62.21%、14.76%;死因顺位前5位的疾病分别是:恶性肿瘤(21.79%)、脑血管病(16.34%)、意外伤害和中毒(14.76%)、心脏病(12.30%)、呼吸系统疾病(6.15%),前5位死因的死亡病例共占死亡总数的71.34%。各年龄组的死因构成和顺位也不同,0~岁组主要死因主要是先天性疾病导致出生缺陷,占该年龄组死亡总数的39.13%(18/46)、1~29岁的主要死因是意外损伤和中毒,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死因则从30~岁开始成为首位。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意外伤害和中毒是医疗机构报告死亡病例的主要死因构成,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强化安全生产意识,加强对意外伤害和中毒的救治是降低本地死亡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福建省2012—2013年5岁以下儿童主要死亡原因及特征,为卫生保健提供参考。方法对2012—2013年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系统上报的死亡卡片进行描述性分析,用SAS软件进行假设检验。结果 2012—2013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病例3 892例,婴儿占80.2%,新生儿占53.7%。感染性和母婴疾病比例最高(38.4%);前5位死因分别为围产期疾病、先天异常、诊断不明、伤害、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共占84.5%。男女性别构成在各年龄组存在明显差异;死亡时间按月分布冬春季有增高趋势;死亡地点主要在医院(53.6%),最高诊断依据主要是单纯临床诊断(50.4%),最高级别诊断单位主要是地市级医院(51.5%)。结论福建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以婴儿居多,新生儿占婴儿的66.9%,新生儿保健仍是重点。围产期疾病、先天异常、诊断不明居前3位,需重点防范,并加强基层培训、提高报告质量。  相似文献   

16.
张志广  林韬 《职业与健康》2014,(18):2608-2611
目的了解滨州市居民2012年的死亡率和主要死因,分析主要死亡原因给全市居民带来的健康损失情况,为以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意外伤害为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各死因监测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居民主要死因为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伤害和呼吸系统疾病,而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伤害是造成"早死"的主要死因,肺癌、胃癌、肝癌和食管癌分居恶性肿瘤死亡的前4位,运输事故(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机动车以外的运输事故)、自杀和中毒是伤害的前3位死亡原因。该市人均期望寿命为77.01岁,以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为主的慢性病死亡率降低20%,人群期望寿命增加1.11岁。各类疾病造成的潜在减寿年数为263 153.80 a,每千人寿命损失为70 a,平均减寿年数为10.74 a。结论以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意外伤害为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危害该市居民健康的主要死因,意外伤害是危害青壮年健康以及劳动力人口减少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应加强以恶性肿瘤、意外伤害和心脑血管疾病为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同时政府应尽快把伤害预防工作纳入疾病预防控制规划。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新安县居民主要死亡原因,为制定疾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2012年新安县死因监测数据中常住居民的死亡个案为研究对象,使用国家推荐的死因监测数据清洗与分析工具和Exeel 2003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新安县居民死亡率为671.44/10万,标化死亡率为566.26/10万;慢性病死亡率为586.98/10万,标化死亡率为489.73/10万,占居民总死亡的87.42%;前5位死因依次为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心脏病、伤害和呼吸系统疾病,占全死因的91.29%;恶性肿瘤死亡前5位依次为胃癌、肺癌、肝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胃癌、肺癌分别占恶性肿瘤的29.84%和22.48%;道路交通事故死亡居伤害的第1位,占伤害死亡的52.52%.结论 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心脏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等为主的慢性病和伤害是危害新安县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预防和控制慢性病是卫生部门的重点工作.政府应把伤害纳入疾病预防控制规划,协调有关部门共同进行有效干预.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思茅区居民死亡水平及期望寿命,发现主要卫生问题,为制定有效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死亡率、构成比等指标对思茅区2014年死因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4年思茅区居民总死亡人数1 911例,死亡率为640.89/10万,标化死亡率为633.76/10万,期望寿命为72.99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率为550.14/10万,占死亡总数的85.84%;传染病,母婴和营养缺乏性疾病死亡率为30.47/10万,占死亡总数的4.75%;伤害死亡率为55.58/10万,占死亡总数的8.67%。死因顺位前5位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中毒和消化系统疾病。结论慢性病和伤害是思茅区居民的主要死因,应把慢性病防治工作放在疾病控制的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元江县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及由死亡造成的寿命损失情况,为科学的制定卫生政策及预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元江县2013年上报的户籍死亡个案使用Excel 2003、死因监测数据清洗与分析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结果]元江县2013年死亡个案1287例,死亡率625.17/10万,标化死亡率599.80/10万;三大类死因构成依次为慢性病、伤害、感染性母婴及营养缺乏性疾病;前5位死因构成分别为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伤害、消化系统疾病;PYLL前五位依次为伤害、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全人群平均期望寿命为75.72岁;去除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伤害的影响,元江县居民期望寿命将分别增加4.38、3.26、3.17、1.74和1.49岁。[结论]元江县2013年全人群死亡率为625.17/10万,平均期望寿命为75.72岁;构成居民死亡及减寿的主要疾病是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心脏病、恶性肿瘤为主的慢性病;伤害是造成我县居民"早死"的主要原因;预防和控制慢性病,减少伤害死亡是今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南通市开发区居民2014年死亡率和主要死亡原因,为制定预防保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死因编码,录入全国死因监测信息系统,并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年开发区共死亡1 018人,总死亡率为6.87‰;平均期望寿命为82.46岁。死因构成以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中毒以及其他疾病居前5位。肺癌、肝癌、胃癌分居恶性肿瘤死亡的前3位。结论慢性病已成为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应切实做好健康教育,从而减低慢性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