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目的观察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01—2018-01诊治的385例胫骨平台骨折病历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22例术后出现切口感染,切口感染发生率为5.7%,其中5例(1.3%)深部感染,17例(4.4%)浅部感染。感染发生于术后4~31 d,平均10.6 d。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开放性骨折、吸烟史、术前住院时间>14 d、术前白蛋白含量<35 g/L是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开放性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感染发生率较高,围手术期各种因素导致的术前住院时间延长可增加术后切口感染风险,吸烟及营养状态较差会影响手术切口的愈合。  相似文献   

2.
膝前正中直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价膝前正中直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26例Schatzker 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采用膝前正中直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13~28个月,采用Merchant评定标准评定膝关节功能。结果术后发生切口皮片边缘坏死并浅表感染1例、后髁骨折塌陷1例,无内固定失效病例,术后膝关节功能优良率80.8%。结论膝前正中直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是一种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较理想的方法之一,疗效满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后内侧倒L形切口联合前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后内侧倒L形切口联合前外侧入路手术治疗3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对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和胫骨平台内翻角、后倾角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30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15个月。骨折均愈合,时间13~22周。术后1例出现切口感染,经清创换药后痊愈。患者术后12个月胫骨平台内翻角及后倾角均恢复良好,膝关节HSS评分为74~96分,优良率为93. 3%。结论联合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可以精确复位和足量植骨以及坚强内固定,有利于膝关节早期功能锻炼,并发症少,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外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双髁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倪向阳  张辉 《实用骨科杂志》2010,16(12):928-930
目的探讨外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双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年8月至2008年12月采用外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双髁骨折2 3例,闭合性骨折1 8例,开放性骨折5例,其中G ustiloⅠ型3例,Ⅱ型2例。术中应用前外侧切口15例,前外侧切口加后内侧切口8例。结果 2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18个月,平均13.4个月。术后骨折愈合时间5~8个月,平均6.5个月。膝关节平均活动范围为107°。按膝关节功能HSS评分法进行术后评分,平均为87.3分。术后皮肤坏死2例,切口感染1例,胫骨平台高度丢失3例。结论外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双髁骨折疗效确切,并发症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双切口内外侧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Schatzker Ⅴ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自2003年1月~2008年1月应用双切口内外侧支撑钢板治疗SchatzkerⅤ型胫骨平台骨折31例,男18例,女13例;平均35.1岁;闭合骨折23例,开放骨折8例。手术利用前外侧和后内侧切口切开复位双侧支撑钢板内固定(取自体髂骨植骨),术后早期膝关节功能锻炼。[结果]平均随访时间29个月(24~108个月),31例骨折均获得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4.1个月,无切口感染、坏死,无深部感染、钢板外露,无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及内外翻畸形愈合等。术后即刻胫骨平台内翻角及后倾角与术后1年的度数比较经统计学检验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1年按照改良的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评分71~97分,平均87.5分。[结论]双切口降低了软组织的并发症,术中可直视下精确复位关节面,双钢板提供了坚强内固定及早期功能锻炼,双切口内外侧支撑钢板治疗SchatzkerⅤ型胫骨平台骨折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创伤性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创伤性胫骨平台骨折感染的危险因素,为进一步降低术后感染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9—2015-03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439例创伤性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探究创伤性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439例中,13例术后发生感染,感染率为2.9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骨折类型(P=0.001)、骨筋膜室综合征(P=0.000)、手术时间(P=0.001)是创伤性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开放骨折(P=0.002)、骨筋膜室综合征(P=0.001)是创伤性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开放骨折、骨筋膜室综合征是创伤性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微创钢板固定术治疗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对30例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实施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所有患者进行11~19个月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均未出现切口感染、骨髓炎、骨筋膜室综合征、固定松动等。骨折愈合时间11~28周。完全负重9~25周。术后1 a膝关节HSS评分76~99分。结论微创钢板固定术治疗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疗效确切、切口小、骨折固定稳定性良好,有利于促进患者快速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酒精性肝硬化肝移植术后合并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2010年收治的1例酒精性肝硬化肝移植术后合并胫骨平台骨折。经切开行胫骨平台骨折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结果术后随访两年,切口愈合良好,未发生再骨折。结论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是酒精性肝硬化肝移植术后合并骨折可靠内固定,减少骨折不愈合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前后联合小切口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对37例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患者实施前后联合小切口治疗的效果的临床治疗资料。结果本组术后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78.4%;术后行X线检查,24例患者实现解剖复位,13例患者实现功能复位;有2例患者的切口皮缘发生坏死,经过后期的创伤清除基本实现愈合;术后进行12~24个月随访,骨折平均愈合时间8.2个月;未出现断钉、钢板松动等并发症。结论对胫骨平台骨折进行三柱分型可以辅助进行手术入路及固定;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骨骼折前后联合小切口治疗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行之有效,可以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Meta分析总结胫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胫骨骨折和预防术后感染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检索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2017-04以前发表的关于胫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感染危险因素的相关文献。2位研究者独立提取被纳入文献的相关数据,采用Revman 5.3.5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8篇文献,共1 925例胫骨骨折,其中243例术后感染,感染率平均12.6%(7.6%~23.6%)。Meta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吸烟、肥胖(BMI30 kg/m~2)、糖尿病、开放性骨折、骨筋膜室综合征、外固定、双钢板、双切口、受伤至手术时间是胫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种族不是胫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男性、吸烟、肥胖、糖尿病、开放性骨折、骨筋膜室综合征、外固定、双钢板、双切口、受伤至手术时间是胫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医护人员应更加关注以上相关危险因素以避免胫骨骨折术后发生感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胫骨平台骨折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7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在关节镜下进行骨折复位内固定术。结果术后无切口愈合不良、感染、骨筋膜间室综合征等早期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39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4.5个月。随访期内无内固定物失效、创伤性关节炎和膝内、外翻畸形发生。采用Lysholm评分标准评价临床疗效:优21例,良4例,可2例。结论关节镜下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损伤小,操作安全,复位固定满意,能一期准确判断关节内结构的损伤并予修复,术后功能恢复快。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双切口双钢板法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对20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实施双切口双钢板固定,骨缺损者给予植骨。术后尽早实施膝关节功能康复锻炼。结果本组患者均获3~28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4~8个月。依据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法:优良率90.00%(18/20)。结论实施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关节面解剖复位复位好、固定确切。早期实施关节功能康复训练,可提高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腓肠肌肌瓣联合载抗生素硫酸钙人工骨治疗老年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感染伴钢板外露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1月至2019年5月,共收治老年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感染伴钢板外露患者21例,其中男14例,女7例;年龄61~82岁,平均72.6岁;病程6~91 d,平均22.7 d;切口感染部位:内侧8例,外侧9例,双侧...  相似文献   

14.
徐在强  许超  詹建东  於秀玲 《中国骨伤》2014,27(12):1047-1049
患者,女,56岁,因右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半年于2014年3月14日前来复查.该患者于2013年6月27日因摔伤致右膝部肿痛伴活动障碍3d入院,体格检查:右膝关节肿胀,皮肤完整呈青紫色,右膝部疼痛明显,活动障碍,右膝内外侧副韧带应力试验阴性,右下肢末梢血循环感觉良好.X线片示右胫骨平台骨折,关节面塌陷.入院诊断:右胫骨平台骨折.入院后1周硬膜外麻醉下行右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沿右胫骨平台外侧入路切口,置入国产奥斯迈钛合金4孔钢板1块及6枚螺钉.术后第2天,患者右小腿出现凹陷性水肿,予第3代头孢、常规消毒;术后10 d切口处红肿疼痛,挤压红肿处,可见暗红色血性液体,考虑为感染,拆除3枚皮钉。  相似文献   

15.
胫骨平台骨折是临床常见的关节内骨折之一,通常需要手术治疗如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支架外固定等,单纯的切开复位固定并不能确保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多因高能量钝性创伤所致,常伴有严重软组织损伤)疗效满意.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常见并发症包括感染、复位丢失、血管损伤、骨折畸形愈合和延迟愈合、关节强直、创伤性关节炎等,有效预防及治疗并发症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双切口入路内固定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随机将108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分为2组,每组54例。对照组采用膝正中切口入路手术,观察组采用双切口入路手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效果。结果术后3个月随访,观察组患者ROM、CRT时间、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切口入路内固定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有利于关节面复位,术后关节功能及运动功能恢复良好,效果优于膝正中入路,是一种较好的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经后内侧及后外侧入路治疗后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35例通过后路手术入路治疗后胫骨平台骨折,包括12例后内侧胫骨平台骨折采用后内侧入路,13例后外侧平台骨折采用后外侧入路,10例胫骨平台后内侧及后外侧均骨折采用后内侧加后外侧入路。[结果]患者术后均没有发生切口感染、神经血管损伤、内固定松动及断裂,也没有发生膝内翻、膝外翻畸形及骨折脱位,并且骨折处均已愈合。2例患者术后出现了明显的膝关节屈曲及伸展受限,在经过关节镜下松解手术并辅助以膝关节功能锻炼后得到改善。3例患者术后发生了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在经过向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以及口服非甾体抗炎药之后症状明显缓解。[结论]经后内侧及后外侧入路的手术方法有利于后胫骨平台骨折的复位和内固定,而且显露手术视野更清楚、后胫骨平台内固定操作更方便、手术创伤更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Y型切口、双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Schazker分型为V、Ⅵ型)。方法应用Y型切口,内侧应用上肢有限接触加压钢板或重建钢板,外侧应用胫骨平台外侧解剖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13例,术后早期行患肢CPM机功能锻炼。结果术后所有病人伤口均一期愈合,无皮瓣坏死。随访10—25个月,平均15个月,优良率占84.6%。结论通过Y型切口双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提供了持续、稳固固定,减少了单外侧固定再移位的发生,通过进行早期功能锻炼,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经膝关节前外侧和后内侧双切口人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双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3年6月~2010年5月对42例胫骨平台双髁骨折采用膝关节前外侧和后内侧双切口入路进行手术治疗,其中Schatzker V型骨折29例,Schatzker VI型骨折13例.随访时间16~27个月.观察切口感染和骨折愈合时间.配对t检验比较术后初次和末次随访骨折复位及复位丢失放射学Rasmussen评分.随访末HSS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切口感染7例,其中浅部感染2例,深部感染5例,感染率16.67%.骨折平均愈合时间(4.60±1.27)个月.术后初次放射学Rasmussen平均评分(13.86 ± 3.23 )分,随访末期(13.71±3.26)分,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 >0.05).随访末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平均为(74.33±12.34)分,优10例,良22例,可9例,差1例,优良率76%.[结论I采用膝关节前外侧和后内侧双切口手术人路可充分暴露膝关节内结构及胫骨平台双裸骨折端,为骨折直视下精确复位和植骨内固定提供了良好的操作空间,关节面复位满意,内固定牢固,术后骨折复位丢失率低、骨折愈合率高,有效减少软组织并发症,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适合胫骨平台双髁骨折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7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行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行普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优良率(91.43%)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8.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发生切口感染2例,骨不连1例,观察组术后发生切口感染1例,骨不连1例,均经对症处理后痊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基础上,LCP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优良率高,并发症无明显增加,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