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0例临床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林建华  郭涛 《中国药师》2001,4(2):136-137
目的:对医院自发呈报的200例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ADR报告进行分类。结果:涉及药物106种,因果关系认为肯定128例,很可能51例,可能17例,可疑4例;对症治疗61人,其中抢救25人,治愈好转率98%,38人使住院日延长,抗生素引起的ADR占首位。结论:新药增多使ADR发生率增高,应意药物双重性,加强ADR的防治。  相似文献   

2.
余靖华  潘志强  邓冲 《今日药学》2012,22(6):359-360,364
目的 对本院呈报给国家ADR中心的280例药物不良反应(ADR)监测报告进行分析.方法 收集2009 - 12 ~2010 - 12南海人民医院呈报给国家ADR中心的280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对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ADR的发生率女性比男性高;老年人较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药物类型中抗生素所占比例最大(48.21%);用药途径中静脉滴注所占比例最大(71.79%);ADR发生部位中皮肤系统最多(58 93%),其次是中枢神经系统(13.21%).结论 应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的预防和监控.  相似文献   

3.
151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重庆西南医院151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了解ADR的发生与性别、年龄和药物之间的关系。方法由临床医师、药师、护理人员发现并填写报告,经医院ADR检查小组专家分析评价。结果151例ADR中单一用药96例占总数的63.58%;涉及药物52种,其中抗菌药物10种。引起ADR 59例占首位,18例是中药制剂引起,占总数的11.92%;ADR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55例),严重不良反应为急性肾功能衰竭导致死亡。结论应重视ADR监察,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我院药物不良反应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我院2007年1月1日~2008年8月31日的550份ADR报告.对引起ADR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所致器官损害、ADR患者的不良反应史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50例ADR报告中,中老年患者占28.0%;抗生素ADR占61.64%;静脉滴注给药时发生ADR占70.0%.ADR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皮疹、头晕、头痛及胃肠道反应.结论:应结合药物不良反应的特点和规律,严格把握用药适应证,加强用药监护,采取有针对性地监测和管理,尽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药物不良反应是临床用药过程中日常遇到的现象.如何有效的预防和加强对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是各级药物主管部门和医疗部门不得不关注和研究的问题,本文在此对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研究,希望能抛砖引玉,进一步引起全社会对这一课题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与上报的情况及特点,解析原因,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临床研究方法对我院2013年7月~2016年7月通过广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管理平台上报的275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75例ADR中男女比例各半.14岁以下儿童和60岁以上老年人发生比例相对较高;ARD临床表现类型以皮肤、消化系统和心脑血管等较轻症状反应居多;涉及药品以抗感染药物和中成药占绝大多数;静滴给药途径引起的ADR比例较高.结论:重视对临床医护人员和不良反应监测员的宣传和培训,促进ARD监测工作高质量开展;加强抗感染药物和中成药的合理应用;根据病情、给药目的和药物性能遴选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7.
89例肿瘤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ADR)的情况。方法按患者的年龄、性别、用药情况及ADR的主要表现、发生时间、严重程度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9例报表中,男53例,女36例,平均年龄(53.86±12.38)岁,涉及药物52种,主要为抗肿瘤药物(45.1%)。ADR主要表现是全身性损害,其次是皮肤及其黏膜的损害,严重损害者12例,用药途径主要是静脉滴注。结论应加强对肿瘤患者ADR的监测工作,以保证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白宏 《海峡药学》2012,24(1):253-254
按患者的年龄、性别、用药情况及ADR的主要表现、发生时间、严重程度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9例报表中,男43例,女26例,平均年龄(53.42±6.38)岁,涉及药物45种,主要为抗肿瘤药物(51.1%),其次为抗感染药物(15.5%),ADR主要表现是全身性损害,其次是皮肤及其黏膜的损害,严重损害者10例;用药途径主要是静脉点滴.  相似文献   

9.
章莹 《河北医药》2010,32(16):2237-2238
本文对我院2009年55例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了解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及临床表现,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1临床资料将2008年我院各科室上报ADR报告55例,按患者一般情况、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药物不良反应所致器官损害等进行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0.
而肿瘤患者免疫力差,身体耐受性低,抗癌药物临床上不良反应较重,肿瘤患者因抗肿瘤药对免疫系统的抑制,并且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大,所以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频率较高。现将2006年1月至2009年10月间收集的210例肿瘤患者用药的不良反应统计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125例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老年人发生药物不良反应(ADR)的情况.方法:按患者的年龄、性别、用药情况及ADR的主要表现、发生时间、严重程度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5例报表中,男性81例,女性44例,平均年龄(69.12±7.38)岁,涉及药物68种,主要为抗感染药物(47.2%),其次为治疗心脏血管疾病药物(25.6%),ADR主要表现是全身性损害,其次是皮肤及其粘膜的损害,严重损害者8例;用药途径主要是静脉点滴.结论:应加强对老年人ADR的监测工作,以保证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调查分析,提示大家重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方法根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对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调查、分析、评价,确定合格报告,再结合药学、医学知识,对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科室、类型、药品类、药品频次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有20个科室报告了不良反应事件,最多的有14例,最少1例;报告类型,一般78例,新的3例;药品以抗菌药物类居多,抗菌药物类占总药品的33.33%,中成药18.52%,心脑血管药16.05%,抗肿瘤药6.17%,解热镇痛药3.70%,造影药6.17%,其他类16.05%;西药和中药都以注射剂型为主,涉及药物品种49个;频次较多的达4次,分别是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和左氧氟沙星。结论采取有效的用药安全措施,能够控制与降低用药风险,能够提高人们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该院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促进药物合理使用。方法对该院2011年度不良反应发生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年龄、性别、引起不良反应药物的种类、给药途径、涉及器官及系统、临床表现进行分类分析。结果不良反应性别差异不明显,以老年人发生率较高,主要以抗感染药物及中药注射剂为多,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发生率较高,涉及器官及系统主要为皮肤及附件、神经系统及生殖系统。结论应根据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严格合理地控制药物的临床使用,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马书田 《中国药房》2012,(30):2861-2863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2年4月上报的125份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类统计、分析。结果:静脉给药途径引发的ADR最多,有106例(占84.80%);上报ADR报告的科室分布存在较大差异,报告最多的是大内科系统,其次是儿科门诊;大部分ADR报告是由药师督报和完善的。抗菌药物的ADR发生率最高,有73例(占58.40%),其次为中药制剂、消化系统用药、心血管系统用药等。抗菌药物中头孢菌素类是引发ADR数量最多的一类,喹诺酮类次之,左氧氟沙星是引发ADR数量最多的单一品种(21例,占28.77%)。ADR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有84例(占67.20%)。新的和严重的ADR不多,无后遗症和死亡病例。ADR报告总数偏少,原始报告质量较差,可能有部分ADR病例漏报。结论:应加强ADR的监测、报告工作,提高原始报告质量,采取有效措施杜绝漏报。  相似文献   

15.
我院肿瘤患者28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燕芬  庞廷媛  程国华 《中国药房》2012,(26):2470-2471
目的:了解肿瘤患者药物使用中的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将2009-2011年间收集的我院287例住院肿瘤患者用药的ADR报告,按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品种、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ADR程度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DR发生率在50岁以上中老年患者中较高(占47.39%);抗肿瘤药发生率最高(占32.06%),其次为维生素及营养药(15.68%)及抗感染类药(11.85%);92例抗肿瘤药致ADR中,以铂类和植物来源类药物引起的ADR最多,占53.26%;ADR主要临床表现为全身症状及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共115例,占40.07%。结论:肿瘤专科医院应重视并做好ADR的监测、分析、评价工作,特别是抗肿瘤药、营养药及抗感染3类药物的ADR监测,以保证肿瘤患者药物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陈鸣  童荣生 《中国药房》2012,(6):558-560
目的:对国家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中心发布的《ADR信息通报》(简称《通报》)进行分析,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和避免一些严重ADR的重复发生提供参考。方法:以2001年1月-2011年4月发布的《通报》提供的信息为基础,就其发布频度、涉及药品类别及剂型、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主要临床表现及引发ADR的原因进行简要分析。结果:2001年1月-2011年4月国家ADR监测中心共发布《通报》37期,涉及药品88种,其中化学药75种,中成药13种,分别占85.23%和14.77%;在通报的化学药品中,以抗微生物药占比最大,达40.00%;通报药品中由注射剂引发的ADR与口服制剂引发的大致相当;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受损或过敏反应最多;而引发ADR的原因除药品因素外还与患者个体差异及不合理用药等因素有关。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7.
王晓辉  吴斌  赵东  江银铃  朱珺 《中国药房》2011,(18):1708-1711
目的:了解并分析住院肺癌患者化疗期间出现严重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用药情况。方法:对2006年6月-2010年9月我院132例住院肺癌患者化疗期间出现严重ADR病例的化疗方案及合并用药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132例患者共住院化疗604人/次,严重ADR的发生率为39.57%(239人/次)。其中化疗方案的不合理应用主要发生于肝肾功能损伤患者化疗药物的选择上(63人/次);联合用药不当主要是化疗药物与联合应用药物存在毒性相加(205人/次),其次是经细胞色素P4503A4酶代谢的化疗药物与其抑制剂或诱导剂联用(180人/次)。结论:肺癌患者化疗期间的联合用药不合理现象普遍存在,临床医师必须全面了解合并应用的药物可能存在的相互作用和ADR,加强ADR监测,进一步促进肺癌化疗的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发生药品不良反应(ADR)时不同年龄段患者在性别、药品种类、药品剂型等方面所呈现的某些基本特点,为进行药品安全性监测,指导临床对不同年龄患者实施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中某三甲医院2005~2012年所上报的12249例ADR报告。将发生ADR的患者分为9个年龄段,对各年龄段中患者性别、药品种类、药品剂型、给药途径、ADR累及器官/系统及ADR严重程度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12249例ADR报告中,男性6496例(53.03%)、女性5753例(46.97%),男女之比为1.13:1:41~50岁、51—60岁、61—70岁3个年龄段ADR构成比居于前三位;21—50岁年龄段女性ADR例数多于男性,其余年龄段男性多于女性。抗感染药物(31.59%)、抗肿瘤药物(28.86%)、中成药(7.15%)引起ADR位于前三位,其中〈10岁患者抗感染药物ADR达972例次(7.79%);41~70岁患者抗肿瘤药物ADR达2362例次(18.94%),中成药ADR为475例次(3.81%)。注射液(79.41%)、片剂(8.40%)、粉针刑(5.61%)引起ADR列入前三位;而注射液、片剂、粉针剂引起ADR均以41—70岁患者为主;胶囊剂以31—70岁患者为主;颗粒剂、混悬剂、溶液剂均以〈10岁患者为主。静脉滴注(73.04%)、口服(13.51%)、静脉注射(6.06%)引起ADR居于前三位;而静脉滴注、口服、静脉注射引起ADR均以41—70岁患者为主;肌内注射则以31—60岁患者为主。ADR导致消化系统(33.15%)、皮肤及其附件(19.25%)、神经系统(11.58%)损害列为前三位;而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全身性损害均以41~70岁患者为主;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则以〈10岁患者为主。一般的ADR达7757例(63.33%);新的、严重的ADR为4492例(36.67%);而一般的、新的一般的ADR均以41—70岁患者为主;严重的、新的严重的ADR则以31—70岁患者为主。结论:不同年龄患者ADR的发生在性别、药品种类、药品剂型等方面存在某些差别,应加强对不同年龄人群药品安全性监测工作,关注影响因素,尽可能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186例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我院2002年1月至2006年6月自发呈报的186例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ADR报告进行分类.结果:186例临床ADR报告中男性61例,女性125例,性别间发生率差异显著;高年龄段(>60岁)发生率高;A类(剂量相关性)ADR病例63例,B类(剂量非相关性)123例,B类显著大于A类;静脉给药引起的ADR(占92.5%)最多;ADR以轻中度为主,所有患者转归较好.结论:应将ADR监测放在与治疗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ADR的重复发生,提高医院临床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