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血管淋巴管瘤的CT及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淋巴管瘤的CT及MRI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血管淋巴管瘤12例,其中CT扫描2例,MRI扫描11例。回顾性分析血管淋巴管瘤的影像学特点。结果 12个病例中多房囊性或囊实性11例,均以囊性为主;单房囊性1例;沿组织间隙蔓延生长11例;MRI显示液-液平2例。CT或MR增强扫描囊壁及间隔轻度或中重度强化。结论血管淋巴管瘤多呈多房囊性或囊实性,以囊性为主,易沿疏松组织间隙蔓延,影像学表现具特征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儿童软组织淋巴管瘤影像学特征以利于临床诊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57例经病理证实的儿童软组织淋巴管瘤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例术前均行X线检查,其中24例行CT检查(10例增强检查),35例行MRI检查(1例增强检查),2例患者同时行CT及MRI平扫检查.结果 57例病灶X线均见局部软组织肿大.4例海绵状淋巴管瘤CT示弥漫性软组织肿胀伴多个点状低密度影;18例多房囊性淋巴管瘤表现为囊腔内水样低密度或混杂密度,其中12例颈部病变沿颈部肌间隙生长,5例多房囊性淋巴管瘤和1例单房囊性淋巴管瘤显示囊壁,分隔动、静脉期均见轻度强化(多见静脉期强化明显);13例海绵状淋巴管瘤MRI弥漫性软组织肿胀伴其内两端变钝,蚓状、匍匐状低信号,21例多房囊性淋巴管瘤中15例为稍长T1长T2信号、1例单房囊性淋巴管瘤表现为混杂信号.结论 应用X线平片结合MRI联合检查模式为儿童淋巴管瘤最佳诊断方式,此模式能够为临床提供重要诊治信息.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儿童淋巴管瘤的影像学表现,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淋巴管瘤64例,其中54例行彩超检查,22例行CT平扫,16例行CT增强扫描.结果 超声检查:36例表现为囊壁有完整光滑的线形回声,类圆形,其内无或少量分隔,内为无回声区;5例继发出血者囊内可见点状回声,转换体位有点状回声浮动;13例瘤体表面覆有增厚的强回声,断面呈海绵状、网格状或蜂窝状.CT检查,11例表现为类圆形囊性包块,可见囊壁;囊壁厚1~2 mm,瘤内呈均匀低密度,CT值为-6~24 Hu,无或有少量分隔;3例出血者有分层征(液~液面),8例病灶边界不清,呈密度较均匀的软组织块影,瘤内可见分隔,CT值在35 Hu左右;CT增强者:增强前后瘤内密度无强化,囊壁和分隔可轻度增强.结论 淋巴管瘤是儿童常见的良性肿瘤,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囊性淋巴管瘤超声和CT根据其特征均能得以诊断,但超声简单易行,无损伤宜首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儿童腹部囊性淋巴管瘤MRI与CT影像学表现并分析两种影像学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7年8月于我院就诊并通过手术病理证实为腹部囊性淋巴管瘤的儿童19例,回顾性分析患儿术前MRI和CT影像学检查图像特征。结果经术后病理检查发现,19例患儿中有11例位于肠系膜,5例位于后腹膜,2例位于大网膜囊,1例位于两侧肾上腺。CT图像显示病灶内壁都很薄且病灶内部形态不规则,囊性薄壁肿块为单房或多房,大的病灶围绕血管、胃壁及肠腔。部分病灶部位之间可见分隔,呈水样密度,注入对比剂后,囊壁与间隔轻度强化,囊内不强化。MRI图像显示病灶部位出现较长T1及T2信号。结论 MRI与CT检查能清楚显示腹部囊性淋巴管瘤的主要位置、范围及内部特征,反应患者的具体病情,对患者术前诊断及手术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可将这两种影像学检查应用于儿童腹部囊性淋巴管瘤的诊断中,帮助医生诊断并制定出科学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纵隔囊性淋巴管瘤的临床及CT表现,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纵隔囊性淋巴管瘤的临床及CT表现,5例均行CT平扫和增强检查。结果 (1)临床表现:无明显临床症状2例,咳嗽、咯痰及胸闷3例;(2)发病部位:中纵隔3例,后纵隔2例;(3)CT表现:平扫显示病变均呈卵圆形,病变最大横径约2.5~7.6 cm,囊壁薄,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囊性部分CT值小于20Hu;CT增强扫描示肿瘤囊壁线状强化,囊内液体无强化。结论纵隔囊性淋巴管瘤是一种罕见的纵隔良性肿瘤,需与纵隔多种囊性病变鉴别,结合其临床及CT表现,可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6.
淋巴管瘤的CT诊断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淋巴管瘤的CT影像表现和CT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4 4例淋巴管瘤的CT表现。结果:发生在颈部18例,肠系膜11例,腹膜后7例,后胸壁5例,纵隔2例,左侧腋窝并同时累及颈和纵隔1例。表现为囊性、边界清楚或不清的肿块影。增强CT扫描肿块囊内不强化,囊壁或囊肿内分隔有轻度强化。结论:淋巴管瘤的CT影像具有特征性,CT可以很好地显示肿瘤的密度、大小、形状和范围,是诊断淋巴管瘤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回顾性分析儿童颈部淋巴管瘤的CT表现和CT诊断价值.方法 9例淋巴管瘤中6例为囊性淋巴管瘤,3例为海绵状淋巴管瘤.螺旋CT平扫9例,平扫同时增强扫描3例.结果 淋巴管瘤在CT表现为颈部边界清晰的囊性肿物,位于颈动脉间隙或颈外侧间隙,有明显占位效应,沿邻近疏松组织间隙蔓延生长.囊性淋巴管瘤表现为水样密度,密度均匀,有分隔,囊性区无强化,囊壁及分隔轻度强化.海绵状淋巴管瘤密度不均,可见低密度背景下等密度或略高密度的点片状和条状.结构,CT增强扫描特征为低密度区无强化,囊壁及分隔呈点状、条状、网格状强化.结论 CT检查可清晰显示淋巴管瘤的位置、形态、大小和蔓延范围,依据其部位、内部结构和CT特点可作出准确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成人原发前纵隔恶性肿瘤的多模态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及电子发射体层摄影/计算机体层摄影(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影像表现,以提高该部位疾病诊断水平。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成人原发前纵隔恶性肿瘤患者20例的影像、临床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20例患者均行胸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5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4例行双时相全身18氟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 PET/CT检查。 结果20例中胸腺癌10例,CT示病灶内均可见多发或大片状囊变坏死区,1例见斑点状钙化,其中2例MRI示病灶呈不均匀长T1加权像(T1 weighted image,T1WI)、长T2加权像(T2 weighted image,T2WI)信号,3例全身18F-FDG PET/CT示病灶呈明显异常高代谢伴颈部、纵隔多发淋巴结转移,1例伴颅内转移,1例伴肝脏转移,增强后呈明显不均匀强化。淋巴瘤5例,CT示病灶呈较大不规则软组织影并包绕邻近大血管,2例见小片状囊变坏死区,其中1例全身18F-FDG PET/CT示病灶呈明显异常高代谢伴全身多发淋巴结及骨骼浸润,增强后呈轻中度强化。神经内分泌癌2例,CT示病灶内可见囊变坏死及分隔,增强后呈明显环形强化,分隔亦见强化。恶性生殖细胞瘤1例,CT示病灶内见囊变坏死区,MRI示病灶呈不均匀长T1WI长T2WI信号,并见短T1WI长T2WI脂肪信号,增强后呈不均匀明显强化。恶性黑色素瘤1例,CT示病灶内见大片状囊变坏死区,MRI显示病灶呈不均匀短T1WI短T2WI信号,增强后呈轻度不均匀强化。滑膜肉瘤1例,CT示肿块包绕周围血管并内见囊变坏死,MRI上呈不均匀长T1WI长T2WI信号,增强后呈明显不均匀强化。 结论多模态成像对成人原发前纵隔恶性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并有助于指导临床分期、治疗及疗效评估。  相似文献   

9.
脑血管母细胞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血管母细胞瘤的CT、MRI影像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 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血管母细胞瘤,19例行CT检查,11例MRI检查。结果 25例病灶位于幕下,5例位于幕上。单发28例,多发2例。囊结节型22例,囊肿型5例,实质肿块或混合型3例。CT平扫表现球形低密度影,囊腔壁结节和实质肿块均呈等密度或稍高于囊液密度。MRI示T1WI高于囊液信号,T2WI呈稍高或等信号。壁结节和实质肿块明显强化,强化密度曲线呈速升缓降型,MRI信号增强率升高并可见流空信号。结论 血管母细胞瘤有特征性,CT和MRI表现,CT动态增强扫描、密度曲线测定以及MRI增强率的表达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并对比超声造影、CT、MRI在卵巢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经临床病理确诊的卵巢肿瘤患者的超声造影、CT及MRI影像资料,并与病理学结果对比。结果 MRI诊断符合率、敏感性、特异性略高于超声造影检查,但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CT诊断准确率低于MRI、CT(P0.05)。超声造影上,良性肿瘤实性成分为主表现为从瘤体周边向内部灌注,囊性成分为主可见囊壁呈环状不均匀增厚。恶性肿瘤实性成分为主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增强,多数肿瘤体内部向周边病灶强化;囊性成分为主组织囊壁及囊内分隔明显增强。CT表现上,良性肿瘤以囊性多见,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恶性肿瘤有"分叶征",或多房性;以实性成分为主增强扫描后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囊性成分肿块增强扫描后无明显强化。MRI表现上,良性肿瘤囊性成分为主组织信号复杂,增强扫描囊壁及间隔有轻、重度强化;实性成分组织为主可见MRI信号不规则,增强扫描后实性部分为延迟不均匀强化。恶性肿瘤以囊实性病灶或实性病灶为主,囊实性部分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囊壁多呈结节或乳头状从囊内突出囊外;实性部分T1WI等或低或混杂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扫描中重度明显强化。实性肿块信号不均匀,增强扫描后信号不均,部分见腹水、淋巴结转移或盆腔受侵。结论超声造影是鉴别诊断良恶性卵巢肿瘤的首选影像学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1.
林颖  刘苹  李云华 《黑龙江医学》2009,33(4):293-294
目的探讨双侧脑室引流尿激酶灌注在脑室内出血治疗中的相关问题。方法对38例脑室内出血病人行双侧脑室引流,经引流管注入尿激酶进行纤溶治疗。结果38例中,恢复良好者12例,生活能自理者9例,需人照顾者8例,植物生存者2例,死亡7例。结论双侧脑室外引流及尿激酶治疗脑室内出血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及时有效地控制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制疫情扩散蔓延。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调查病例的发病经过、可能的感染来源、传播途径及暴露因素等,医学观察患者的密切接触者。结果确诊l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经抢救无效死亡。患者有明确的活禽市场接触史,咽拭子检测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患者的密切接触者无继发病例。通过强化监测流感病例215例,均未发现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患者暴露的活禽交易市场外环境20份标本检出3份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结论以后仍有可能出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各项防控措施必须加强。  相似文献   

13.
黄吉林  胡豇  王彦川  胡云洲 《四川医学》2012,33(8):1371-1373
目的探讨腰骶段脊柱结核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并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腰骶段脊柱结核19例。病损均位于L5S1,累及2个椎体。有神经根功能损害者7例。术前抗结核药物治疗2~3周,结核中毒症状减轻后行单纯前路病灶清除术9例,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3例,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7例,术后继续抗结核药物治疗10~12个月。随访1~5年,平均2.4年。结果 19例切口均Ⅰ期愈合,血沉于术后2~3个月恢复到正常。有神经根功能损害者1~2个月完全恢复正常,腰骶角减小者,平均矫正8°,椎间植骨者6~8个月均获骨性融合,植骨块无移位和吸收,随访期内钉棒无松动与折断,结核病灶无复发。结论腰骶段脊柱结核应根据每个患者具体的破坏程度和腰骶稳定性改变,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均能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HD)患者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临床表现及结局。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断为终末期肾脏病,并维持HD患者46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患者并发IE,男5例,女4例,年龄(58.2±13.8)岁。透析通路均为隧道型中心静脉导管(CVC),中位透析时间20.0(1.8,36.0)个月。发热9例(占100%)为主要临床表现,6例并发脑梗死、心力衰竭和脑出血。所有患者均行血培养,7例阳性,主要细菌是葡萄球菌(占71.4%)。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7例,食道超声(TEE)1例,同时行TTE和TEE检查1例,均发现赘生物。累及部位以二尖瓣最常见(5/9),其次为三尖瓣(2/9)。保守治疗8例,外科手术1例;好转出院4例,自动出院5例。结论:用CVC HD患者出现发热症状,要考虑到IE的可能,可以借助TTE或TEE和血培养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
摘 要: 【目的】 总结因意外发现的宫颈癌接受宫旁广泛切除术和阴道上段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围手术期并发症以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2005年1月至2013年7月因子宫切除术后意外发现的宫颈浸润癌选择行宫旁广泛切除术的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13例患者平均年龄42.6岁?切除子宫的指征分别为CIN3 5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3例,子宫脱垂2例,子宫肌瘤2例,子宫腺肌症1例?13例患者中鳞癌9例,腺癌4例;临床分期Ib1期9例,Ia2期4例;3例患者有肉眼可见病灶,病灶大小10~30 mm;在复核切除的子宫标本中有1例患者病灶浸润宫颈间质外1/2;10例无肉眼可见病灶的患者中浸润深度4~9 mm;4例患者LVSI阳性;两次手术间隔中位时间为20 d;手术平均时间242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400 mL,术中输浓缩红细胞1例;术中损伤肠管1例?切除的组织术后病理结果13例患者均无病灶残留及宫旁组织浸润,仅1例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术后接受了同期放化疗?2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包括1例膀胱阴道瘘及 1例小肠低位梗阻?拔除尿管平均时间为16.7 d;第一次拔除尿管平均残余尿量125 mL;住院时间平均17.5 d?中位随访时间为53个月,1例患者(第10例)出现阴道残端复发? 【结论】 宫旁广泛切除术和阴道上段切除术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预防意外发生的宫颈癌是关键?  相似文献   

16.
毛叶飞  孙国良 《黑龙江医学》2008,32(11):856-857
目的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治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分析探讨16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结果。结果16例中,15例病人经保守治疗后痊愈,平均治愈时间为9d,1例再手术后12d痊愈。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有其特殊的临床表现,大多数病人可采取保守治疗痊愈。  相似文献   

17.
胆源性急性胰腺炎65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爱国  赵怀辉 《安徽医学》2010,31(2):150-151
目的总结胆源性急性胰腺炎(BAP)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BAP的治疗过程。结果本组49例经非手术治疗均痊愈,16例手术治疗,其中早期手术7例,死亡1例。延期手术9例均痊愈。结论BAP经积极非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手术时机应个体化,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腹壁切口疝的多层螺旋CT(MSCT)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经临床病史证实的腹壁切口疝患者22例,均行MSCT检查,增强扫描9例,回顾性分析疝囊、疝颈及疝内容物,有无肠梗阻及缺血坏死等.结果 22例中,直肠癌术后11例,胃癌术后3例,胆道术后3例,输尿管结石、十二指肠穿孔、阑尾恶性肿瘤、腹股沟疝及右肾结核术后各1例,疝囊小于5cm 6例,5~10cm 7例,10cm以上9例;疝颈1.5~9.0cm,平均5.7cm,疝内容物为腹膜外脂肪、大网膜、系膜血管、肠管及邻近器官;合并肠梗阻5例,合并有肠道缺血4例.结论 腹壁切口疝CT表现具有特征性,MSCT能较好地显示腹壁缺损大小、疝内容物及肠道缺血征象,为临床手术提供有价值信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肺神经内分泌癌临床特征及CT表现.方法:回顾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8年-2010年间收治的27例经病理或手术确诊的肺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全部病例均行MD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肺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咳痰、咳嗽、胸背痛、痰中带血.右肺14例,左肺13例,中央型15例,周围型1...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生长抑素、乌司他丁治疗重症胰腺炎及其并发症的疗效观察。方法使用14肽生长素6.0mg/d×5~7d,乌司他丁20~40μ/d×5~7d,其中8例经济条件允许者给予重组生长激素8.0IU/d×6d。结果痊愈19例(54.3%),显效14例(40.0%),有效2例(5.7%),总有效率100%,本组无死亡。结论生长素、乌司他丁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及其并发症治疗中,具有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