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B7-1基因转染小鼠EL-4淋巴瘤诱导带瘤宿主抗瘤效应的体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IL-2、IL-4、IL-6基因转染后B16黑色素瘤细胞表面MHCⅠ类抗原及ICAM-1的表达水平,并探讨了其在CTL诱导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IL-2、IL-4、IL-6基因转染的B16黑色素瘤细胞表面MHCⅠ类抗原及ICAM-1表达均高于野生型B16黑色素瘤细胞及转染对照质粒的B16黑色素瘤细胞.体内接种后,小鼠脾脏CTL活性明显增强,CTL培养体系中IFN-γ、TNF-α的分泌水平也增高.在CTL诱导体系中加入抗ICAM-1单抗可以抑制CTL的活化,加入抗MHCⅠ类分子单抗后可使CTL的活化完全阻断.这提示细胞因子基因转染可能通过使肿瘤细胞表面MHCⅠ类抗原、ICAM-1的表达增加,从而增强瘤苗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3.
如同联合应用两种具有协同作用的细胞因子可以达到更佳的免疫治疗效果一样,如果将两种具有协同作用的细胞因子基因共转染人一种肿瘤细胞内,此肿瘤细胞可能会具有更佳的抗肿瘤效果。IL-2和TNFα具有协同抗肿瘤作用和免疫调节作用。因此,本文选用IL-2基因和TNFα基因为共转染的目的基因,通过两步基因转移共转染人B16黑色素瘤细胞,观察了体内致瘤性和瘤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联合细胞因子基因转染的D422胶质母细胞瘤细胞体内致瘤原性和免疫原性的变化,为胶质瘤的免疫基因治疗打下基础.方法IL-2基因和B7-1基因转染的G422细胞1×105皮下和脑内接种,观察肿瘤生长速度和荷瘤小鼠的存活期,2周取脾脏,检测NK、LAK和CTL的杀伤活性.结果IL-2和B7-1基因联合转染的G422细胞,皮下接种后肿瘤生长明显减慢,脑内接种动物存活期明显延长,NK、LAK和CTL的杀伤活性增强.结论IL-2基因和B7-1基因联合转染的G422细胞,致瘤原性下降,免疫原性增强,能有效激活机体特异性与非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5.
肿瘤瘤苗进行的主动性免疫治疗是一条较为理想的治疗途径,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细胞因子基因转染的肿瘤细胞瘤苗,开创了肿瘤主动免疫治疗的新时代。肿瘤细胞靶向的TNFα基因治疗开展得较早,TNFα基因转染的肿瘤细胞的体内致瘤性显著下降,但是对于此肿瘤细胞制备成瘤苗对已发生的肿瘤能否具有抗肿瘤转移作用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转人白细胞介素 -18(h IL -18)基因的乳腺癌细胞株 ,并研究 h IL -18的表达情况。方法 将携带人白细胞介素 -18的质粒 pc DNA3 .1-h IL -18转导入人乳腺癌细胞系 Bcap3 7中 ,通过药物 G-418进行筛选 ,利用 RT-PCR和 EL ISA法对白细胞介素 -18(IL-18)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IL-18基因成功地转导入 Bcap3 7细胞中并能顺利表达。RT-PCR电泳结果显示 IL -18基因在 m RNA水平有表达 ;EL ISA结果显示 ,10 6个转导细胞在 2 4小时内分泌 IL-18的含量为 (186.3± 15.7) pg;空载体转染的细胞未检测到 IL-18。结论 人 IL-18基因成功地整合到乳腺癌细胞系 Bcap3 7细胞基因组中 ,且能持续大量表达 相似文献
7.
白血病治疗中的难题之一就是放、化疗所致的血小板显著下降,临床常因此而不得不被迫减量或终止放、化疗。考虑到IL-6不仅具有免疫调节和抗肿瘤作用:而且能够刺激骨髓:脾脏粒细胞和巨核细胞的祖细胞增殖、分化,使外周血小板及中性粒细胞升高。我们用IL-6基因转染入白血精细胞并制备成新型瘤苗, 相似文献
8.
IL-2、IL-4基因转染的肿瘤细胞接种至体内后致瘤原性显著下降甚至消失,但是由于所染的细胞因子基因、肿瘤细胞、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及动物模型等方面的差异这些细胞因子基因修饰的肿瘤致瘤原性下降的免疫学机理也有不同,但均与这些肿瘤细胞体内接种后,机体肿瘤免疫功能的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9.
通过一系列动物模型,已经对IL-2基因修饰的瘤苗的免疫调节作用和肿瘤治疗效果进行了广泛研究,并且IL-2基因修饰的瘤苗已进入临床试用阶段。本研究表明,此种瘤苗分泌IL-2水平不同会直接影响其治疗效果,为了进行实验,作者制备了体外分泌21种不同水平IL-2(0.01~7500U/10^5细胞/天)的M-3黑色素瘤细胞,此水平囊括了目前为止所有报道的IL-2基因转染瘤苗分泌IL-2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IL-12协同B7-1诱导机体抗肿瘤免疫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协同共刺激分子B7-1,联合诱导机体抗肿瘤免疫对大鼠卵巢上皮癌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机理.方法用携带有小鼠IL-12和B7-1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感染大鼠卵巢癌细胞株NuTu-19,建立高表达细胞株NuTu-19/IL-12、NuTu-19/B7-1及双基因共表达细胞株NuTu-19/IL-12-B7-1,并以转染空载体pLXSN的细胞NuTu-19/Neo为对照.用经丝裂霉素C处理的各种基因修饰的肿瘤细胞免疫动物,观察卵巢癌腹腔转移模型动物生存期,及其诱导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lymphocyte,CTL)杀伤活性的作用.结果经各种基因修饰的肿瘤细胞免疫后,大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CTL杀伤同源肿瘤细胞的活性明显增强,IL-12和B7-1基因联合修饰的肿瘤细胞免疫动物对模型动物生存期的延长具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IL-12和B7-1基因联合修饰的肿瘤细胞可以刺激机体CTL增殖、成熟,增强CTL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杀伤活性等,两者联合具有明显的协同效应.联合免疫基因治疗作为一种新的卵巢癌治疗方法,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构建白细胞介素24(Interleukin24,IL24)真核表达质粒,研究其体内外表达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采用重组DNA技术构建IL24真核表达质粒pEGFPIL24。用脂质体法将重组质粒及空载体体外转染B16细胞,再经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M)观察其表达,用MTT法检测B16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小鼠实体瘤模型研究基因转染对肿瘤的体内生长抑制作用。结果:pEGFPIL24转染B16细胞后,LSM可观察到IL24在细胞中的表达。转染IL24基因的B16细胞体外增殖能力明显受到抑制,细胞被阻滞在G2/M期。与对照组相比,IL24基因治疗组肿瘤在体内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P<0.05。结论:IL24基因转染的肿瘤细胞体外生长受抑。于荷瘤小鼠的瘤内注射pEGFPIL24可抑制肿瘤生长,提示IL24具有明显的体内外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将小鼠IL-23基因转染小鼠乳腺癌细胞MA-891,检测该细胞在体内外的凋亡变化,探讨IL-23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应用逆转录病毒载体(LXSN)将含 IL-23 基因质粒经ψ2(亲嗜性)和PA317(双嗜性) 2种细胞包装,G418筛选获得携带 IL-23 基因的病毒,后者转染MA-891细胞,经G418筛选后获得IL-23/MA-891阳性克隆.用ELISA法检测IL 23/MA-891细胞分泌IL-23的能力,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体外增殖能力.小鼠皮下接种转染IL-23/MA-891细胞,观察其体内致瘤性变化;用流式细胞术及TUNEL法检测肿瘤细胞凋亡情况;用RT-PCR和Western 印迹法检测肿瘤组织Fas和survivin的表达.结果: IL-23 基因成功转染MA-891细胞,获得了IL-23高表达细胞IL-23/MA-891.转染 IL-23 基因不影响MA-891细胞的体外生长和细胞凋亡,但体内 IL-23 基因转染组肿瘤生长明显受到抑制,肿瘤组织细胞凋亡率增高( P <0.01),细胞表面Fas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 P <0.01),survivin表达水平明显降低( P <0.01).结论:转染小鼠 IL-23 基因后对小鼠乳腺癌细胞MA-891的体外凋亡无影响,但在体内 IL-23 可能通过降低survivin表达和上调Fas表达,诱导细胞凋亡而产生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白血病小鼠经IL-6基因转染瘤苗治疗后脾细胞诱生的细胞因子水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研究了人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转染瘤苗对白血病小鼠体内治疗作用及其部分免疫机理的基础上,进一步观察了IL-6基因转染瘤苗治疗白血病小鼠后产生细胞因子(包括IL-1,IL-2,IFN-γ,TNF及GM-CSF)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IL-6基因转染瘤苗在体内对小鼠脾淋巴细胞或腹腔巨噬细胞(Mφ)经诱导后分泌的上述细胞因子(除IFN-γ外)各组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以此种新型瘤苗辅以低剂量IL-2和低剂量环磷酰胺(Cy)治疗后促进作用最为明显。从而为IL-6基因转染瘤苗治疗白血病的免疫学机理提出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观察低肿瘤负载时GMCSF 基因转染瘤苗抗肿瘤作用及其效果。应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基因转染的、60Coγ射线照射后制成的瘤苗,进行预防性免疫保护作用的研究;对荷瘤小鼠,手术切除肿瘤结节,研究该基因疗法对预防术后肿瘤复发的影响。结果表明, GMCSF 基因转染瘤苗预防性免疫治疗后,能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抵抗随后野生型亲本肿瘤细胞的攻击,并能有效地预防手术后肿瘤复发。以上结果揭示了应用该疗法进行肿瘤基因治疗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背景与目的:研究4-1BBL基因修饰的小鼠结肠癌细胞瘤苗在小鼠体内诱导产生免疫反应及抗肿瘤效应的能力. 材料与方法:采用脂质体介导法将真核表达质粒pMKIT/4-1BBL导人小鼠结肠癌细胞colon26,经G418筛选后获得4-1BBL稳定高表达细胞克隆colon26/4-1BBL和空载体细胞克隆colon26/pMKITneo,以丝裂霉素C处理,制成癌细胞瘤苗.将野生型colon26、eolon26/pMKITneo和colon26/4-IBBL细胞分别接种于BALB/c小鼠右侧背部皮下,观察细胞致瘤性.取MMC处理的colon26细胞、colon26/pMKITneo细胞和colon26/4-1BBL细胞,分别腹腔免疫BALB/c小鼠,采用改良MTT法测定CTL和NK细胞杀伤活性,取血清用ELISA法测定IL-2、IFN-γ含量.于BALB/c小鼠皮下接种colon26细胞制备早期癌模型,第2 d腹腔注射colon26/4-1BBL瘤苗,7 d后再注射1次,观察肿瘤生长情况.结果:与野生型colon26和colon26/pMKITneo细胞相比,colon26/4-1BBL细胞在小鼠体内的致瘤性明显下降,表现为肿瘤结节出现时间延迟,肿瘤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MMC处理的肿瘤细胞瘤苗免疫小鼠后,colon26/4-1BBL组小鼠CTL和NK细胞的杀伤活性明显增高(P<0.05);血清IL-2和IFN-γ的含量明显增高(P<0.01);而且能对亲本肿瘤细胞colon26产生免疫保护作用,大部分小鼠能保持无瘤状态长期存活(100 d以上).colon26/4-1BBL瘤苗治疗后,部分小鼠保持无瘤生存,成瘤小鼠肿瘤生长缓慢,小鼠生存期明显延长(>70 d).结论:4-1BBL基因修饰的小鼠结肠癌细胞瘤苗能显著增强小鼠的免疫功能,并能产生显著的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共刺激信号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方法:构建含人B7-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RCCMV-B7-1,脂质体介导DNA转移法将人B7-1基因转入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建立新的细胞株SMMC-B7-1,PCR及逆转录PCR(RT-PCR),流式细胞仪检测,四唑卤(MTT)比色试验体外检测白细胞介素-2(IL-2)激活的LAK细胞(LAK-C),对两种肝癌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PCR,RT-PCR法证实SMMC-B7-1细胞稳定表达B7基因,LAK细胞对SMMC-B7-1细胞的杀伤活性明显高于SMMC7721,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7基因可以体外转染人肝癌细胞,并表达有活性的B7分子,明显增强IL-2激活的LAK细胞的肿瘤杀伤作用。为进一步开展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18.
魏明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7,14(4):258-260
目的:探讨河南地区汉族人白细胞介素(IL)-1B基因多态性与胃癌的相关性以及是否与胃癌组织学分型相关联.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PCR-SSCP)和琼脂糖凝胶电泳(AGE)检测了220例对照和452例胃癌患者(肠型176例,弥散型 137例,萎缩型139例)的IL-1B-511C/T基因位点.结果: IL-1B-511C等位基因频率在正常人群和胃癌组患者分别为0.82和0.76,IL-1B-511T 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18和0.2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L-1B-511T纯合子、携带者患肠型胃癌风险的OR分别为2.7(95% CI:1.5~4.9)和3.1(95% CI:1.5~6.5);T等位基因与肠型胃癌易感密切关联,与萎缩型胃癌易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B-511C/T基因多态性与胃癌发生风险密切关联,T等位基因可能是肠型胃癌的易感标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重组腺病毒介导的 IL- 2基因转染的瘤苗的体内抗肿瘤作用及其免疫学机制。方法 :应用腺病毒介导的鼠 IL- 2基因转染 CT2 6小鼠结肠癌细胞 ,灭活后用作瘤苗治疗荷瘤小鼠 ,观察皮下肿瘤生长及其存活期。采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荷瘤小鼠脾细胞 CTL、L AK、NK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 :鼠 IL- 2基因转染瘤苗治疗能显著抑制荷瘤小鼠皮下肿瘤生长并明显延长其存活期 (P<0 .0 1)。体内免疫功能检测表明 ,鼠 IL- 2基因转染疫苗治疗组小鼠脾细胞 CTL 活性、L AK活性和 NK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 1)。结论 :腺病毒介导鼠 IL- 2基因转染的瘤苗体内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效应 ,其机制可能是提高了荷瘤小鼠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稳定表达IL- 12的小鼠Lewis肺癌瘤苗LLC/mIL-12;评估尾静脉注射131I- 1E2(131I 标记抗肺癌单克隆抗体1E2)抑瘤效果及LLC/mIL-12对131I- 1E2 靶向治疗增效作用。方法:制备LLC/mIL-12;Na131I 标记1E2;建立C57BL/6 小鼠移植瘤模型,比较单纯尾静脉注射131I- 1E2 或联合瘤内注射LLC/mIL-12时131I- 1E2 在小鼠体内分布。成瘤小鼠随机分组,为GT、LLC/mIL-12)、RIT(Radioimmunotherapy,放射免疫治疗)、PBS 和GT+RIT组,治疗后测量肿瘤体积及重量,计算抑瘤率,检测CTL 和NK活性。结果:131I- 1E2 能有效靶向肿瘤组织,尤其联合LLC/mIL-12。与单用GT或RIT 比较,GT+RIT能有效地上调IL- 12表达、抑制肿瘤生长,GT及联合组有大量CD4+、CD8+淋巴细胞浸润,NK和CTL 细胞活性增强。联合组131I- 1E2 更多积聚在肿瘤组织。结论:131I- 1E2 明显抑制肿瘤生长,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有可能成为新的肿瘤靶向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