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利用逆转录病毒载体系统PA317/LNC-IL-2所产生的含有IL-2基因及新霉素抗性基因(neor)的重组病毒,经共培养转染SMMC-7721肝癌细胞株。IL-2基因受巨细胞病毒早期启动子调控,转染后的细胞置于含新霉素类毒性药物G418(400ug/ml)培养基内培养、筛选30天,结果果转染率约为1~2%。对存活下来的转染有IL-2基因和新霉素抗性基因的细胞形态和生长情况进行观察,同时从水平及蛋白质水平对外源性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进行检测。结果表明:SMMC-7721肝癌细胞在IL-2基因转染前后形态及生长情况无明显变化;培养上清活性检测发现转染后为转染前的20~30倍;逆转录PCR分析显示转染后的IL-2mRNA量明显高于转染前。研究表明我们已成功地将IL-2基因导入肝癌细胞并获得持续、稳定、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2.
利用逆转录病毒载体系统PA317/LNC-IL-2所产生的含有IL-2基因及新霉素抗性基因的重组病毒,经共培养转染SMMC-7721肝癌细胞株。IL-2基因受巨细胞病毒早期启动子调控,转染后的细胞置于含新霉素类毒性药物G418(400ug/ml)培养基内培养、筛选30天,结果果转染率约为1 ̄2%。对存活下来的转染有IL-2基因和新霉素抗性基因的细胞形态和生长情况进行观察,同时从水平及蛋白质水平对外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腺病毒作为载体,将大肠杆菌胞嘧啶脱氨酶(CD)基因与小鼠IL-2基因联合转移,研究其体内抗肿瘤作用及免疫机理。方法小鼠皮下接种黑色素瘤B16F10细胞后3天,肿瘤局部注射表达IL-2的重组腺病毒AdIL-2和表达CD的重组腺病毒AdCD,然后连续10天给予5-氟胞嘧啶(5-Fc)300mg/kg进行治疗。结果联合治疗组荷瘤小鼠皮下肿瘤结节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小鼠存活期明显长于AdIL-2、AdCD/5-Fc、AdlacZ/5-Fc或PBS组。经联合治疗后,小鼠脾细胞的NK活性和CTL杀伤活性明显增强;肿瘤瘤体内CD4、CD8细胞浸润增加;肿瘤细胞表达H-2Kb和B7-1分子明显增加。结论联合应用自杀基因和IL-2基因治疗,一方面可以明显抑制荷瘤小鼠肿瘤生长,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机体对肿瘤细胞免疫应答,增加机体的抗肿瘤作用,是肿瘤基因治疗中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Ju D  Cao X  Wang B 《中华肿瘤杂志》1998,20(2):108-111
以腺病毒作为载体,将大肠杆菌胞嘧啶脱氨酶基因与小鼠IL-2基因联合转移,研究其体内抗肿瘤作用及免疫机理。方法小鼠皮下接种黑色素瘤B16F10细胞后3天,肿瘤局部 注射表达IL-2的重要腺病毒AdIL-2和表达的CD的重组腺病毒AdCD,然后连续0天给予5-氟胞嘧啶300mg/kg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非免疫原性肿瘤的免疫基因治疗。方法将B71基因导入非免疫原性肿瘤细胞B16,在体外经IFNγ处理后,观察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变化,以及肿瘤细胞在小鼠体内的成瘤性。结果单独B7基因转导的B7+B16在小鼠体内持续生长。体外用IFNγ处理肿瘤细胞,可明显增加细胞表面MHCI类分子的表达,与B7-B16比较,B7+B16在小鼠体内的成瘤性明显降低。结论单独B7基因导入并表达,不能改变B16在体内恶性增殖的特性。同时提高细胞表面B7与MHCI分子的表达,两者可协同发挥作用,诱发肿瘤排斥。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胞浆中提纯热休克蛋白抗原肽复合物(heat shock protein-antigen peptide compleses.HACCs),并观察其抑瘤作用及探索其机制。方法:CNBr-Sepharose4B亲和层析法纯纯B16 HACs,应用体内免疫法检测HAC的抑瘤作用,结晶紫染色法检测γ-IFN分泌活性,ConA诱导的淋巴母细胞增殖法检测IL-2分泌活性,^3H-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IL-4基因转染人胃癌细胞株分泌IL-4的可行性。方法:用脂质体转染法将IL-4基因转入SGC-7901人胃癌细胞株,并检测细胞分泌的IL-4和对LAK细胞杀伤肿瘤细胞作用的影响。结果:IL-4基因可以转染入人胃癌细胞,并表达有活性IL-4,基因转染可以明显增强IL-2激活的LAK细胞的肿瘤杀伤作用,用大剂量的γ射线照射后,转染细胞仍可以持续分泌IL-43~4周期。结论:IL-4基因转染不改变胃癌细胞的体外生长特性,但可以明显增强抗肿瘤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8.
Shi B  Han R 《中华肿瘤杂志》1997,19(3):196-199
目的研究新维甲类化合物4-乙酰胺苯基维甲酸酯(4-APR)对B16-F10小鼠黑色素瘤细胞侵袭能力的抑制作用,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癌细胞侵袭能力用重组基底膜侵袭试验衡量;PAGE底物酶谱方法检测Ⅳ型胶原酶活性;斑点杂交检测CNE-2Z细胞TIMP-1mRNA表达;以细胞生长曲线评价药物对B16-F10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在10-5mol/L和10-6mol/L时,4-APR对B16-F10小鼠黑色素瘤细胞侵袭重组基底膜的抑制率分别为54.2%和41.9%,对CNE-2Z细胞培养上清中的Ⅳ型胶原酶活性有降低作用。此外,4-APR可抑制B16-F10细胞与LN、FN和Matrigel的粘附,诱导CNE-2Z细胞TIMP-1mRNA表达。结论4-APR抑制B16-F10细胞侵袭重组基底膜。4-APR的抗侵袭活性与抑制肿瘤细胞的粘附,降低肿瘤细胞培养上清中Ⅳ型胶原酶的活性和(或)诱导肿瘤细胞TIMP-1mRNA表达等有关。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构建了含人类细胞色素p450IA2cDNA的pZip-p450IA2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分别将其转染到V79细胞和原代大鼠肝上皮细胞中.Northcrn杂交和免疫组化实验显示,V79转染细胞中有人p450IA2的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细胞毒实验和HGPRT位点突变率检测结果证明,外源性p450IA2基因可在V79细胞中代谢活化黄曲霉毒素B1.转染有pZip-p450IA2质粒的原代大鼠肝细胞可代谢活化5ng/ml的黄曲霉毒素B1.本研究说明了人p450IA2cDNA在MMLV的5′LTR系统驱动下,可在体外啮齿类细胞中代谢活化黄曲霉毒素B1.它为AFB1致癌机制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更为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肺癌患者Ⅰ类和Ⅱ类辅助T细胞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肺癌患者血浆及外周单个核细胞(PBMC)诱生IL-2、IL-4水平及患者Ⅰ类和Ⅱ类辅助T细胞(Th1和Th2)细胞功能。方法:用细胞因子诱生及ELISA技术,测定30例肺癌术前患者、12例术后患者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生的IL-2、IL-4水平,以IL-2水平反映Th1细胞功能,以IL-4水平代表Th2细胞功能。结果:肺癌患者血清及PBMC诱生产生IL2水平减低,而IL-4水平升高(P  相似文献   

11.
肺癌患者Th1/Th2细胞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召路  鲁迎年 《浙江肿瘤》2000,6(3):176-178
「目的」观察肺癌患者血浆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诱生IL-2、IL-4水平,进而反映患者Th1和Th2细胞功能。「方法」运用细胞因子诱生及ELISA技术,测定48例肺癌术前患者和24例术后患者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生的IL-2、IL-4水平。以IL-2水平反映Th1细胞功能,以IL-4水平代表Th2细胞功能。「结果」肺癌患者表及PBMC诱生产生IL-2水平减低,而IL-4水平升高。PBMC  相似文献   

12.
rBCG-IL-2对小鼠肿瘤局部和全身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将rBCG-IL-2应用于动物实验,观察其对肿瘤生长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rBCG-IL-2,用黑色素瘤细胞株B16接种于小鼠小腿外侧皮下,再用rBCG-IL-2局部治疗,2周后处死小鼠,用ELISA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IL-2,IFN-γ和GM-CSF的含量和肉眼及镜下观察肿瘤生长和局部免疫效应细胞浸润情况。结果:rBCG-IL-2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明显优于对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甲氰咪呱(CIM)对鼠体内IL2/LAK抗肿瘤作用的影响,将B16细胞经尾静脉接种于C57BL/6小鼠,第3d分别应用DHanks液、CIM(10mg/ml)+CIM(1μg/ml)诱导的脾细胞,IL2+IL2(500U/ml)诱导的LAK细胞,CIM(10mg/ml)+IL2+CIM(1μg/ml)和IL2(500U/ml)共同诱导的LAK细胞,观察鼠肺转移结节和生存期。结果显示,单用CIM并不能减少肺转移结节和延长生存期;CIM+IL2/LAK治疗组与IL2/LAK治疗组相比,可减少肺转移结节(P<0.05)和显著延长生存期(P<0.01)。结果表明,CIM能够增强IL2/LAK抗肿瘤作用,可用于治疗肿瘤。  相似文献   

14.
杨丽萍  于明华 《白血病》2000,9(5):276-278
目的:探讨CD4抗原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上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对82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进行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分析。结果:CE4在AML患者中表达率为40.2%,M5中阳性率最高92.9%,M4次之为55%,CD4^+AML高表达HLA-DR,CD38、CD33、CD15、CD14、TB系列抗原阴性。CD4^+AML中可见11q23、inv(16)、t(9;22),未见特异性染色体异常。但伴11q23和inv(16)异常的AML频繁表达CD4,阳性率分别为86.3%、60.2%。CD4^+AML在年龄、性别、肝脾肿大、CNS-L、DIC、1疗程CR率等临床特征方面无明显不同。结论:CD4^+AML是一种起源较高的具有单核细胞特征的髓系白血病,CD4的表达对AML-M4、M5尤其是M5亚型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联合应用MLV-rIL-2、TIL、CY抗鼠H22肝癌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表达大肠杆菌胞嘧啶脱胺酶(CD)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CD体外转染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F10,结果显示转梁了CD基因的B16F10细胞对5-氟胞嘧啶(5FC)的敏感性显著提高。将经AdCD/5FC系统处理的B16F10细胞止清倍比稀释后,加至野生型了B16F10细胞中,发现当上清仅占6.25%时即可对野生型B16F10细胞发挥明显的杀伤作用,提示AdCD/5FC介导的旁观者效应可能是通过5FC经C  相似文献   

16.
胡毅玲  高杨 《肿瘤》1998,18(4):269-271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P4501A1(CYP1A1),2D6(CYP2D6)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M1)基因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及PCR┐RFLP等技术检测原发性肺癌和住院对照各59例,分析CYP1A1基因MspIC型、CYP2D6Ch型(T/T型)和GSTM1缺陷型〔GSTM1(-)〕三种纯合突变型频率分布及其交互作用。结果突变型在病例和对照组的频率分别为(CYP1A1MspIC型25.4%、15.3%(P=0.17),CYP2D6ChT/T型35.6%,47.5%(P=0.26),GSTM1(-)型57.6%、49.2%(P=0.46),无显著性差异。协同分析发现在男性中,11.6%(5/43)肺癌兼有MspIC型和GSTM1(-)型,对照组无1例(0/43),P=0.03。结论结果提示在男性中CYP1A1MspIC型和GSTM1(-)型可能协同增加患肺癌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7.
余海 《肿瘤》1998,18(2):76-79
目的 观察不同的共刺激因子在抗原提呈细胞存在情况下,地人外周T细胞的增殖反应及IL-2产生作用。方法 用选择性淘洗法经人外周T细胞,以葡萄球菌肠毒素A(SEA)为抗原,在体外培养的纯化T细胞中(10^6/ml)加入10^5/ml用HLA-DR4,B7,TLFA5单纯,双重或天重转染的人仓鼠卵巢细胞(CHO)作为抗原提呈细胞(分别用CHO-DR4、CHO-DR4/LFA3,CHO-DR4/B7,CH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细胞因子之间对肿瘤细胞修饰的协同效果及融合基因用于肿瘤细胞转染的可行性,我们采用PCR及柔性接头连接的方法。构建了含人IL6/IL2融合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将其转梁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对基因转导后细胞的粘附及实验性肺转移能力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19.
肝癌细胞CD80表达与MHC-I分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增山  隋延仿  叶菁 《癌症》2000,19(7):635-637
研究共刺激分子CD80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与MHC-1(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分子相互关系,,以探讨在肿瘤细胞所诱发的免疫排以应中共刺分子对抗的提呈机制的影响。方法:通过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将CD80基因转入肝癌细胞系HHCC,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MHC-I分子的表达情况。同时检测LAK细胞转染前后的细胞的杀伤效果。结果:表达CD80的肝癌细胞基表达MH  相似文献   

20.
作者以皮下接种人肝细胞癌细胞SMMC7721的裸鼠为荷瘤模型,由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体外IL-2和丝裂霉素C灭活的人肝癌细胞SMMC7721共同刺激培养后激活的杀伤细胞(AK),研究了将成纤维细胞介导的人IFN-α基因疗法与IL-2/AK/阿霉素过继免疫化疗联合应用后对肝癌的治疗作用。结果表明:(1)给肝癌鼠单独腹腔埋植人IFN-α基因转移的NIH3T3成纤维细胞(NIH3T3-IFN-α^+)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