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细胞因子之间对肿瘤细胞修饰的协同效果及融合基因用于肿瘤细胞转染的可行性,我们采用PCR及柔性接头连接的方法,构建了含人IL6/IL2融合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将其转染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对基因转导后细胞的粘附及实验性肺转移能力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表明,融合基因转导的细胞所分泌产生的融合蛋白具有IL-2和IL-6两种细胞因子活性.对肿瘤细胞体外粘附及转移能力的测定结果表明,经融合基因修饰的B16细胞对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Laminin及重组基底膜Matrigel的粘附得到抑制,同时伴有实验性转移能力降低.这一结果提示,融合基因转导可明显降低肿瘤细胞的转移能力,其机制可能与基因修饰细胞相关生物学特性的改变及其对机体的免疫刺激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IL-4基因转染人胃癌细胞株分泌IL-4的可行性。方法:用脂质体转染法将IL-4基因转入SGC-7901人胃癌细胞株,并检测细胞分泌的IL-4和对LAK细胞杀伤肿瘤细胞作用的影响。结果:IL-4基因可以转染入人胃癌细胞,并表达有活性IL-4,基因转染可以明显增强IL-2激活的LAK细胞的肿瘤杀伤作用,用大剂量的γ射线照射后,转染细胞仍可以持续分泌IL-43~4周期。结论:IL-4基因转染不改变胃癌细胞的体外生长特性,但可以明显增强抗肿瘤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3.
外源性IL—6对人脑髓母细胞瘤生长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佳  李宏 《中华肿瘤杂志》1995,17(4):271-274
作者采用分子生物学和细胞免疫学手段,在国内外首次研究了IL-6基因在髓母细胞瘤内的表达和产生,及其对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结果发现,13例被检样本中12例有IL-6信息传导基因-IL-6R和gp130的表达,但无一例表达IL-6。重组IL-6可明显促进细胞生长和DNA合成。结果提示,IL-6可通过旁分泌途径促进髓母细胞瘤生长。由于髓母细胞瘤周围和内部存在IL-6分泌细胞,本研究对揭示肿瘤与其间质细胞  相似文献   

4.
利用逆转录病毒载体系统PA317/LNC-IL-2所产生的含有IL-2基因及新霉素抗性基因的重组病毒,经共培养转染SMMC-7721肝癌细胞株。IL-2基因受巨细胞病毒早期启动子调控,转染后的细胞置于含新霉素类毒性药物G418(400ug/ml)培养基内培养、筛选30天,结果果转染率约为1 ̄2%。对存活下来的转染有IL-2基因和新霉素抗性基因的细胞形态和生长情况进行观察,同时从水平及蛋白质水平对外  相似文献   

5.
作者采用分子生物学和细胞免疫学手段,在国内外首次研究了IL-6基因在髓母细胞瘤内的表达和产生,及其对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结果发现,13例被检样本中12例有IL-6信息传导基因─IL-6R和gp130的表达,但无一例表达IL-6。重组IL-6可明显促进细胞生长和DNA合成。结果提示,IL-6可通过旁分泌途径促进髓母细胞瘤生长。由于髓母细胞瘤周围和内部存在IL-6分泌细胞,本研究对揭示肿瘤与其间质细胞间的相互作用有一定的理论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IL—2膀胱内注射及BCG+IL—2联合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复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方法 对40例膀胱癌患者于术中或TURBT术后癌肿切缘周围组织粘膜下注射50万u IL- 2,以后每3 月定期用自制输尿管导管针注射。并联合应用BCG120 m g+ IL- 210u 膀胱内灌注。同时随机对30例同期膀胱癌术后患者用丝裂霉素C40mg 膀胱内灌注为对照组。结果 随访4- 72个月,平均28.6 个月。无肿癌复发率IL- 2膀胱内注射及IL-2+ BCG灌注组95% ,丝裂霉素C灌注组(对照组)86.7% 。比较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 IL- 2 膀胱内注射及BCG+ IL- 2 联合膀胱内灌注防止膀胱癌术后复发更为有效。内注射IL- 2,并于术后2 周开始用BCG+ IL- 2 联合膀胱内灌注,这样可使血和尿IL- 2 水平长时间增高,且可有效观察肿瘤是否复发,可以充分发挥IL- 2淋巴因子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BCG还可使膀胱粘膜移行细胞变薄,刺激T细胞增殖转化成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使局部呈炎性反应。我们行膀胱镜检时发现IL2 膀胱内注射及BCG+ IL2 膀胱灌注3 月左右,病人的膀胱粘膜失去正常结构,膀胱粘膜变白,表面有炎性渗出物,呈“板块状”,弹性差,组织脆弱,这  相似文献   

7.
肝癌特异性转移因子对IL—2活性及IL—2R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免疫山羊的淋巴组织经匀浆透析法制备抗肝癌特异性转移因子,并在体外观察其对IL-2活性及IL-24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肝癌特异性转移因子可明显地增加肝癌患者的IL-2活性及IL-2R表达,而对正常人的IL-2活性及IL-2R表达无影响,正常转移因子对正常人及肝癌患者的IL-2活性及I-2R表达均无影响;特异性转移因子可特异性地促进分泌IL-2和表达IL-2R异常的细胞恢复正常。提示这可能是特异性  相似文献   

8.
IL-12通过调节免疫细胞活性,诱导IFNγ的生成,与IL-2协同作用增强NK细胞、LAK细胞、CTL细胞活性而杀伤肿瘤细胞。引外,IL012不有间接抗血管生成作用,与其它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可增强抑制血管生成效果。这表明IL-12在肿瘤生成脑力名具有重要意义。研究IL-12抗血管生成机理,寻找应用IL-12的有效联合治疗方案是一个具有床应用的前景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9.
利用逆转录病毒载体系统PA317/LNC-IL-2所产生的含有IL-2基因及新霉素抗性基因(neor)的重组病毒,经共培养转染SMMC-7721肝癌细胞株。IL-2基因受巨细胞病毒早期启动子调控,转染后的细胞置于含新霉素类毒性药物G418(400ug/ml)培养基内培养、筛选30天,结果果转染率约为1~2%。对存活下来的转染有IL-2基因和新霉素抗性基因的细胞形态和生长情况进行观察,同时从水平及蛋白质水平对外源性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进行检测。结果表明:SMMC-7721肝癌细胞在IL-2基因转染前后形态及生长情况无明显变化;培养上清活性检测发现转染后为转染前的20~30倍;逆转录PCR分析显示转染后的IL-2mRNA量明显高于转染前。研究表明我们已成功地将IL-2基因导入肝癌细胞并获得持续、稳定、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10.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116例各种白血病细胞IL-2受体基因的表达情况。该基因在T-ALL、CLL、C-ALL和ANLL都有相当高的表达率,分别为100%、100%、71.43%和65%。该方法较APPAP和免疫荧光法发现更高的阳性率,提示其敏感性及准确性更高。本文结果显示了大部分的白血病细胞都表达了IL-2受体基因,推测IL-2受体可能是白血病细胞所具有的一种普遍特性,而IL-2则可能在白血病细胞的增殖中起一定的作用。故提出临床上应重新评价LAK细胞和IL-2在白血病中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介绍T细胞活化的信号传递基础上,从分子和基因水平上总结了肿较T细胞信号传递百志致的对肿瘤不能正常发挥免疫应答的机制;同时结合近看来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利用基础基因工作技术转导细胞因子基因到肿瘤细胞方法的可行性,阐述了细胞因子纠正肿交个体T细胞信号异常的分子机制,特别了IL-2基因转导肿瘤细胞恢复信号传递的作用方式及其治疗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白细胞介素-6(IL-6)与IL-6受体(IL-6R)的自分泌或旁分泌环路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对IL-6R结构和功能及其与脑胶质瘤关系的研究不断深入,初步推测脑胶质瘤细胞及组织中也存在IL-6-IL-6R自分泌或旁分泌环路,这为脑胶质瘤的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IL—6在脑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胶质瘤是神经系统肿瘤中发病率和复发率最高的肿瘤,但其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国内外学者先后从培养的人脑胶质瘤细胞株和胚胎脑胶质细胞中观察到IL-6基因的持续表达和IL-6的持续分泌,并可在其它细胞因子的刺激下提高IL-6基因表达量,初步推测脑胶质瘤的发生发展可能与这些细胞因子基因异常表达及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14.
转基因细胞SPC-A-1/IL-2的致突变性研究 *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转基因细胞SPC-A-1/IL-2的致突变作用,为转基因肿瘤细胞作为瘤苗进行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检测提供依据。方法:在人IL-2的cDNA与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重组并完成PA317/pLIL-2SN包装体系的基础上,将IL-2基因导入人肺腺癌胸膜转移细胞系SPC-A-1中并得到IL-2基因的稳定表达,然后通过遗传毒理学实验技术对转基因细胞SPC-A-1/IL-2的DNA及培养上清液进行体内和体外的致突变性实验研究。结果:转基因细胞SPC-A-1/IL-2的DNA及培养上清液均未显出致突变作用。结论:转基因细胞SPC-A-1/IL-2作为瘤苗应用可初步视为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5.
制备了人IL-2RacDNA探针,采用斑点印迹杂交法对46例肺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IL-2RmRNA的表达水平进行研究。结果发现IL-2RmRNA的表达程度与肿瘤转移关系密切。肺癌无转移组:IL-2Rm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与转移组(P<0.001),且与患者的组织学类型及病期有明显关系。转移组:IL-2R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提示此组病人存在免疫抑制.其抑制可能存在细胞活化阶段或IL-2R的转录水平。同期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在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本组结果提示:IL-2RmRNA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IL-6基因转导对人乳腺癌细胞体内外生长特性的影响,我们构建了含人IL-6cDNA的逆转录病毒载体pLIL6SN。采用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将pLIL6SN导入MCF-7细胞中,对基因转导细胞的体外生长、粘附特性及裸鼠体内的实验性转移能力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表明,经IL-6基因修饰的MCF-7细胞虽显示了明显的体外生长抑制,裸鼠体内实验性转移能力却获得增强。文中对其可能的影响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肺癌患者血清IL—2,IL—6和IL—8水平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肺癌日益威胁着人们的健康。目前认为肺癌的发生是由于各种有害因素作用下机体免疫功能失调所致。而细胞因子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重要因素,可能在肺癌的发病机制中起着某种作用。本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IL-2,IL-6,IL-8在肺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了21例非小细胞肺癌,17例小细胞肺癌及10例健康人血清IL-2,IL-6,IL-8水平,统计学处理用两样本均数的t检验。  相似文献   

18.
白血病细胞产生的免疫抑制因子对IL2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业金  陈兆聪 《癌症》1994,13(1):4-6
人白血病细胞产生的免疫抑制因子(TDSF)作用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6小时,即可抑制白细胞介素2(IL2)产生,与对照组相比P<0.01。当TDSF存在时,经驯化的PBMC效应细胞对外源性IL2反应显著减弱,表明TDSF能抑制IL2的利用。PHA-P刺激PBMC增殖,但TDSF使其增殖抑制。表明:TDSF能抑制IL2产生及其作用;抗癌药对TDSF的分泌有部分阻抑作用。  相似文献   

19.
白细胞介素6及其毒素融合蛋白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细胞介素6(IL-6)是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细胞因子,除参与免疫调节和造血调控外,还参与了机体的抗肿瘤免疫。IL-6主要通过调动机体免疫机制发挥抗肿瘤效应,亦能直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但在一定条件下能促进某些恶性肿瘤细胞增殖;IL-6毒素融合蛋白则能高选择地杀伤高表达IL-6受体(IL-6R)的肿瘤细胞。本文拟就IL-6及其毒素融合蛋白的抗肿瘤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制备了IL-2RacDNA探针,采用斑点印迹杂交法对46例肺癌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IL-2R mRNA的表达水平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