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对小鼠骨髓造血前体细胞和人脐血来源的CD34~ 干细胞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常规方法采集小鼠造血前体细胞;采用Mini-MACS分离技术,从正常人脐血分离人CD34~ 干细胞.体外加入IL-17和/或GM-CSF、IL-4培养分离的前体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型,采用ELISA法检测了其分泌的IL-12水平,通过[~3H]-TdR掺入法测定其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IL-17促进了小鼠骨髓来源的未成熟DC表达Ia,B7-2等免疫分子,促使其分泌较高水平的IL-12,该细胞也能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有效增殖,表现出了成熟DC的特征.IL-17单独培养9d促使人脐血CD34~ 干细胞扩增了2倍,部分细胞高表达CD1a及B7-2,低表达HLA-DR,未检测到CD83的表达.该细胞能促使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但作用较弱;而rhIL-17与GM-CSF联合培养后扩增了14倍,培养细胞中CD1a、B7-2阳性细胞的比例明显升高,且此细胞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较强.结论:IL-17体外可促进小鼠骨髓造血前体细胞来源的DC成熟;与GM-CSF联合培养既能促进CD34~ 干细胞增殖,又能使之获得DC特征,初步提示IL-17与GM-CSF联合作用可促进CD34~ 干细胞向DC分化.  相似文献   

2.
NK细胞是机体重要的兔疫效应细胞,在抵抗肿瘤和病毒感染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关于NK细胞的发育生物学及其功能的研究已成为免疫学、血液学及肿瘤学研究的热点内容之一.研究发现,NK细胞与T淋巴细胞在个体发育关系上极为接近,二者具有共同的前体细胞;骨髓为出生后NK发育分化的场所,骨髓中CD34~ 造血干细胞在一定条件下长期培养后可以分化为NK细胞;NK细胞是机体造血的主要调控成分,选择性应用可促进造血的NK细胞亚群可加速造血和免疫的重建,在异基因骨髓移植中,供者的活化NK细胞能促进骨髓植入和造血重建,并能预防移植物抗宿主反应,增强抗肿瘤效应.因此,NK细胞的基础及临床应用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体外扩增及鉴定   总被引:71,自引:6,他引:71  
树突状细胞(DC)作为抗原提呈细胞,在激发T细胞免疫应答及T细胞依赖性抗体生成中起重要作用,骨髓及外周血的CD34造血前体细胞在GM-CSF和TNF-α的作用下,可在体外分化发育,生成树突状细胞.本研究从正常人外周血分离获得单核细胞,加入100ng/ml hGM-CSF、500U/ml hIL-4,体外培养1周后,获得大量高纯度的树突状细胞,其高表达MHC-Ⅰ、MHC-Ⅱ类分子及共刺激分子B7-1和CD40,能强烈激发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培养条件以应用自体血清或胎牛血清为最佳;单独应用hGM-CSF只能生成巨噬细胞;在培养末期加入TNFα可促进DC进一步成熟.本研究为DC的深入研究与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榄香烯复合瘤苗冲激的树突状细胞的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多数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来源于骨髓.在小鼠、大鼠及人的骨髓中均含有许多DC前体细胞,经体外培养能生成具有典型形态、表型及功能的非成熟的DC,抗原能使非成熟的DC转变为成熟的DC,成熟DC能表达高水平多肽-MHC复合物及共刺激分子CD86(B7-2)及CD40等,能分泌TH1型细胞因子(IL-12),能有效地将抗原提呈给初始型T细胞并使之激活.  相似文献   

5.
Wang XB  Liu J  Wu JS  Sun ZM  Huang SA 《癌症》2007,26(2):142-147
背景与目的:树突细胞(dendritic cell,DC)存机体抗瘤免疫中起重要作用.研究已表明肿瘤患者和荷瘤动物体内DC功能受损并伴有DC数量的降低.最近的研究提示这种DC功能的受损可能是肿瘤细胞分泌的可溶性因子介导的免疫抑制所致.本研究拟观察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细胞分泌的可溶性因子对单核细胞来源DC的分化、成熟、凋亡及其功能的影响.方法:原代AML细胞培养24 h后收集上清.在含有或不含有AML细胞培养上清的培养液中,利用IL-4和GM-CSF刺激单核细胞分化成不成熟DC(immature DC,iDC),IL-1β、IL-6、TNF-α和PGE-2促进DC成熟.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型和凋亡率的变化.计算前体细胞频率(precursorfrequency,PF),观察DC对异基因CD4 T细胞和CD8 T细胞的刺激功能.结果:AML细胞培养上清可显著抑制DC表面协同刺激分子CD80和CD86的表达,并可降低促成熟细胞因子对DC的促成熟作用.同时,与对照组相比,AML细胞培养上清可显著诱导DC的凋亡,凋亡率分别为(15.1±4.2)%和(29.4±9.5)%(P<0.01).相对于正常成熟DC,AML细胞培养上清诱生的DC对异基因CD4 T细胞和CD8 T细胞的刺激功能显著降低(P<0.01),其中CD4 T细胞的前体细胞频率分别为(5.2±1.6)%和(1.8±0.5)%,CD8 T细胞的前体细胞频率分别为(6.5±2.0)%和(2.1±0.6)%.结论:AML细胞分泌的可溶性因子可抑制DC的发育和功能.  相似文献   

6.
基于NK细胞的肿瘤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NK细胞发育分化研究取得较大进展,除骨髓、外周血和脾脏外,胸腺、肝脏、淋巴结等器官中NK细胞前体细胞(NK precursors,NKPs)的分化及其迁移特性引起极大关注.人类CD56brightNK细胞易于在次级淋巴组织及非淋巴组织中聚集,而CD56dimNK细胞则能够趋化招募至外周炎症部位.NK细胞活化受体包括细胞因子受体、膜整合素分子、天然细胞毒受体、免疫球蛋白样杀伤受体,以及新发现的许多识别分子.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NK细胞既可以通过"内识别"方式直接识别恶性转化的癌细胞并被活化,也可以在辅助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的作用下被活化.DC细胞可以触发NK细胞的活化,其中IL-15R-IL-15的反式信号转导极其重要.NK细胞的肿瘤生物治疗取得了较大进展, 其中基于NK细胞天然免疫识别的肿瘤生物治疗有很多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112例淋巴系统恶性肿瘤骨髓免疫表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Ling JY  Sun XF  Yan SL  He LR  Zhen ZJ  Xia Y 《癌症》2007,26(4):418-422
背景与目的: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淋巴瘤骨髓侵犯的诊断以细胞形态学为基础,而免疫分型可通过获得肿瘤细胞分化和发育阶段的信息使淋巴系统恶性肿瘤的诊断更为准确,为临床合理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本研究应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探讨淋巴细胞白血病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骨髓侵犯的免疫表型特点.方法:收集112例病理确诊NHL并伴骨髓侵犯和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骨髓标本.应用FCM检测肿瘤细胞的免疫表型.结果:45例前驱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precursor B lymphoblastic lymphoma/leukemia,B-ALL/LBL)主要表达CD19、CD10、TdT、CD34、HLA-DR和CD20;32例前驱T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precursor T lymphoblastic lymphoma/leukemia,T-ALL/LBL)主要表达胞内CD3(cytoplasmic CD3,CyCD3)、CD7、CD5、TdT、膜表面CD3(surface CD3,sCD3)和HLA-DR.77例前驱淋巴细胞肿瘤中,28例(36%)有髓系抗原CD13、CD33的表达;9例(20%)B-ALL/LBL病例有CD20与CD34共同表达,28例(87.5%)T-ALL/LBL病例有CyCD3与TdT共同表达.成熟淋巴细胞肿瘤35例,其中17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主要表达CD19、CD20、CD5和HLA-DR,并有CD19与CD5共同表达.4例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主要表达CD19、CD20、CD10和HLA-DR.3例伯基特淋巴瘤主要表达CD19、CD10、CD20、SIgM.1例套细胞淋巴瘤表达CD5、CD19、CD20、HLA-DR.5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主要表达sCD3、CD5、CD7、CD4或CD8.1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主要表达sCD3、HLA-DR.4例NK/T细胞肿瘤表达CD56、HLA-DR,也表达CD7或CD4或CD8.成熟淋巴细胞肿瘤不表达早期抗原如CD34、TdT.成熟淋巴细胞肿瘤可伴有髓系抗原CD13、CD33的表达.结论:淋巴系统恶性肿瘤侵犯骨髓采用形态学结合FCM免疫学分型可获得T、B细胞来源、肿瘤细胞分化阶段和异常抗原表达等参数,有助于临床诊断和微小残留病灶的检测.  相似文献   

8.
自然杀伤细胞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自然杀伤(NK)细胞肿瘤起源于前体和成熟NK细胞,是临床少见但重要的一组肿瘤.大部分NK肿瘤具有侵袭性,死亡率高.新近研究发现,CD4+CD56+原始NK细胞淋巴瘤来源于浆样树突细胞,因而真正的前体NK细胞肿瘤主要起源于CD4-CD56+NK细胞亚群.髓细胞/前体NK细胞白血病来自前体NK细胞.成熟NK细胞肿瘤中,结外NK/T淋巴瘤相对常见.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罕见,预后差.慢性NK淋巴细胞增多症是外周血成熟NK细胞的长期扩增.本文介绍正常NK细胞的发育和各型NK细胞肿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1例髓系/NK前体细胞急性白血病(M/NKPAL)的诊断过程,提高对M/NKPAL的认识。方法 对1例M/NKPAL采用细胞涂片染色、细胞化学染色方法和流式细胞术进行细胞形态学和免疫表型分析,并应用细胞遗传学和PCR技术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及T细胞受体、白血病融合基因的检测,同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骨髓原始细胞为90.4%,绝大部分白血病细胞形态学类似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2型,过氧化物酶染色阴性,偶见Auer小体。免疫表型为CD34、HLA-DR、CD33、CD7、CD56、CD38阳性和cyCD3弱表达,而cyMPO、CD3、CD4等阴性。存在染色体核型异常,未检测到克隆性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和白血病相关的融合基因。结论M/NKPAL临床少见,诊断复杂,仅依据形态学难以诊断,应注意与伴有髓系抗原表达的T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分化型、T/髓系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和母细胞性NK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等相鉴别。  相似文献   

10.
骨髓通常被认为是初级淋巴器官,为干细胞提供向淋巴系或髓系分化所必需的独特微环境,即龛位。早期B细胞的发育是在骨髓中进行,并经历了一系列的分化阶段,如前祖B细胞、祖B细胞、前B细胞。随后,未成熟B细胞离开骨髓迁移到脾脏内继续发育成熟。其中有约四分之一的表达有IgD和IgM的成熟B细胞被发现能够通过再循环回归到骨髓内。  相似文献   

11.
EB病毒(EBV)常使淋巴细胞和上皮细胞两者受染,并诱导具复制性的和潜伏的(持续的)感染,导致多种疾病.淋巴细胞潜伏EBV感染引发异质性淋巴增殖性疾病(LPD),如B细胞LPD和T/NK细胞LPD.源于T细胞和NK细胞的LPD有时有重迭的临床症状和组织学和免疫学特征,因为两种类型的细胞来源于共同的前体细胞.但细胞系的测定在淋巴系新生物分类中是重要的,在大多数场合联合现代技术可从T细胞LPD中区分出NK细胞LPD.因为NK细胞LPD其临床特征、预后和诊断存在异质性,有单或多克隆性(或寡克隆性),本文阐明有关EBV-NK-LPD最近的研究和临床发现,以建立诊断和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2.
目的:动态观察EB病毒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EBV-HLH)患儿外周血CD8+T细胞和NK细胞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表达变化,探索其临床意义。方法: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60例、排除PRF1基因缺陷的EBV-HLH患儿30例及同期体检的健康儿童3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健康对照组、IM组以及EBV-HLH患儿治疗前后外周血中CD8+T细胞和NK细胞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表达。结果:EBV-HLH、IM患儿CD8+T细胞的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以IM患儿表达水平最高(P<0.05),IM患儿NK细胞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水平高于EBV-HLH和健康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治疗后存活的20例EBV-HLH患儿CD8+T细胞中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表达下降(P<0.05),而NK细胞中穿孔素和颗粒酶B水平升高(P<0.05)。结论:EBV-HLH患儿体内CD8+T/NK细胞中穿孔素和颗粒酶B存在差异性表达,NK细胞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高表达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宫婷 《国际肿瘤学杂志》2008,35(10):744-747
趋化因子CCL21属于CC类趋化因子,主要表达于周围淋巴组织.研究表明,CCL21可以促使血管内皮细胞黏附流动的T细胞参与淋巴细胞归巢,能够很强地趋化T、B淋巴细胞、成熟树突状细胞(DC)及NK细胞,参与T细胞免疫应答.CCL21可以募集活化效应细胞,使其肿瘤周围聚集,在肿瘤治疗方面具有较大潜力.CCL21的高表达也与许多免疫疾病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4.
 随着在分子水平探讨肿瘤发生、发展和机体抗肿瘤免疫机制的深入 ,以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lls,DCs)为代表的宿主抗原递呈细胞 (antigenpre sentingcells ,APCs)在抗肿瘤免疫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作为唯一能激活初始型T细胞的抗原递呈能力最强的APCs ,树突状细胞介导的抗肿瘤免疫治疗成为研究的热点。1 DC的生物学特性大多数DC起源于骨髓CD34+细胞 ,也有少数由血液单核细胞或组织中巨噬细胞衍生而来。DC具有迁移特性 ,前体细胞从骨髓进入外周血 ,再分布到非淋巴组织 ,随后在趋化因子及炎症因子的作用下 ,由外周逐渐向淋巴组织和淋巴器官归巢。DC在迁移过程中由未成熟DC分化为成熟DC ,最终呈现典型的树突状或伪足样突起。DC在不同分化发育阶段的表面标志、分泌的细胞因子和免疫功能有不同的变化 ,主要的生物学特征表现为 :①合成并表达丰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majorhistocompatibilitycomplex ,MHC) I类和Ⅱ类分子 ;②高水平表达多种关键性辅佐信号 ,如共刺激分子CD80和CD86、粘附分子CD5 0和CD5 4...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人外周血分离、纯化、扩增树突状细胞(DC),并对其形态学和免疫学特性进行初步探讨.[方法]从人外周血分离DC前体细胞(主要为CD14 细胞)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rhIL-4)联合培养,诱导扩增成熟DC.观察DC形态、分析DC表型、核型及检测DC激发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结果]分离的DC前体经rhGM-CSF和rhIL-4共同培养1周后,可获得大量成熟DC,扩增了24.5倍,纯度达90%以上.DC高表达分化抗原CD86、CD40、HLA-DR、CD83、CDIa,能强烈激活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结论]人外周血CD14 细胞经体外诱导培养,可以生成大量功能成熟的DC,从而为进一步开展DC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6.
Chen WK  Song M  Chen FJ  Guo ZM  He LR  Yan SL 《癌症》2006,25(10):1300-1302
背景与目的: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是主要的细胞免疫形式,通过对两者的研究可以了解细胞免疫在肿瘤发生、发展的作用。喉咽鳞癌患者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细胞免疫缺陷,本研究是通过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了解喉咽鳞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对78例喉咽鳞癌患者的外周血进行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的检测,并取20例非肿瘤患者的外周血作为对照组。结果:喉咽鳞癌患者组较非肿瘤患者组CD4淋巴亚群、CD4/CD8比值下降,CD8淋巴亚群升高;NK细胞活性下降。T3~4组较T1~2组、N 组较N0组都有CD4淋巴亚群、CD4/CD8比值下降;NK细胞活性下降。中低分化组CD4淋巴亚群、CD4/CD8比值下降(均P<0.05)。结论:喉咽鳞癌患者CD4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受到抑制,细胞免疫功能降低;检查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有助于喉咽鳞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监测。  相似文献   

17.
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免疫细胞亚群FCM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免疫功能状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手术前后 3~ 6d抽取外周静脉血 ,流式细胞术 (FCM )检测CD 3 总T淋巴细胞、CD 4 辅助T细胞、CD 8杀伤 /抑制T细胞、CD 4 /CD 8比值、CD 56NK细胞、CD 19总B淋巴细胞、CD 2 5IL 2受体细胞比例。结果 :乳腺癌术后外周静脉血CD 3 总T淋巴细胞、CD 4 辅助T细胞、CD 2 5IL 2受体细胞比例较术前显著增高 ,CD 56NK细胞比例显著下降 ,CD 8杀伤 /抑制T细胞、CD 4 /CD 8比值、CD 19总B淋巴细胞变化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乳腺癌术后机体处于正性免调节状态 ,表现在以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反应为主 ,其发生机制及临床意义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以腺病毒作为载体,将大肠杆菌胞嘧啶脱氨酶(CD)基因与小鼠淋巴细胞趋化因子(Ltn)基因体内联合转染,观察了其抗肿瘤效应并分析了免疫机理.小鼠皮下接种结肠腺癌CT26细胞后3天,肿瘤局部注射表达Ltn的重组腺病毒AdLtn和表达CD的重组腺病毒AdCD,然后连续10天给予5一氟胞嘧啶(5-FC)300mg/kg进行治疗,结果表明,联合治疗组荷瘤小鼠皮下肿瘤结节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小鼠存活期明显长于单用AdLtn治疗组或单用AdCD/5-FC治疗组.经联合治疗后小鼠脾细胞的NK活性和对(37结肠腺癌细胞的CTL杀伤活性明显增强.瘤体细胞FACS分析结果表明,经联合基因治疗后,肿瘤组织CD4~ 、CD8~ 细胞浸润增加,结肠腺癌细胞表达H-2Kd和B7-1分子明显增加.提示经CD自杀基因和Ltn基因联合治疗后,肿瘤细胞免疫原性增加.本研究结果表明联合应用自杀基因和Ltn基因治疗可以提高机体对肿瘤细胞免疫的应答,增加机体的抗肿瘤作用,是肿瘤基因治疗中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转染4-1BBL基因的小鼠胃癌细胞株MFC的体内致瘤性及其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脂质体介导以重组质粒pMKITneo和pMKITneo/4-1BBL转染小鼠胃癌细胞株MFC。用RT-PCR法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计数法绘制体外培养细胞生长曲线。将转染前后肿瘤细胞,分别接种于615小鼠背部皮下观察其致瘤性。流式细胞仪测定荷瘤小鼠外周血NK、CD4 T和CD8 T细胞数,并测定荷瘤小鼠肿瘤结节内细胞凋亡率。结果:MFC/4-1BBL细胞中可检测到4-1BBLmRNA表达。转染前后肿瘤细胞的体外生长速度无明显变化。MFC/4-1BBL细胞在小鼠体内的致瘤性较MFC/pMKITneo细胞和野生型MFC细胞明显降低。接种MFC/4-1BBL细胞的小鼠外周血NK细胞及CD8 T细胞数明显增多;其肿瘤结节内细胞凋亡率亦明显增高。结论:转染4-1BBL基因后并未影响MFC细胞的体外生长,但其在小鼠体内的致瘤性明显降低。MFC/4-1BBL细胞可诱导荷瘤小鼠体内CD8 T和NK细胞增殖,而且能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20.
目的:运用EμSR-BCL10转基因小鼠模型研究BCL10高表达致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分子机制.方法:用IgM+/CD21 lugh/CD23 low荧光标记的抗体染色后进行流式细胞仪分析MZ B细胞;用CD43和CD23磁珠抗体双阴性分离方法获得MZ B细胞并用于体外增殖刺激实验;使用anti-IgM体内注射法研究BCL10体内抗凋亡.结果:MZB细胞增生与BCL10蛋白表达水平存在量效关系.细胞增殖实验结果显示,anti-IgM刺激时转基因小鼠的MZB细胞比FVB野生型小鼠对照增殖高2~5倍,但在LPS或PMA+ Ionomycin刺激时,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anti-IgM体内注射能诱导FVB小鼠的MZ B细胞凋亡,但转基因小鼠的MZ B细胞不发生凋亡.结论:BCL10表达水平与MALT淋巴瘤的前体细胞-MZ B细胞的增生具有正相关的量效关系,其导致增生的机制是其位于BCR受体下游使MZ B细胞在BCR受到刺激时增殖增强并且不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