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腔隙性脑梗死(以下简称腔梗)发病原因及临床症状。方法:对128例腔梗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及头颅CT进行分析对比。结果:高血压引起腔梗的发生率70.31%,高于其它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多种多样,梗死部位多见于基底节。结论:腔梗发病原因多为高血压,临床症状多种多样。  相似文献   

2.
小儿腔隙性脑梗死的病因与C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儿腔隙性脑梗死的病因与CT表现。方法 对43例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病因:头轻微外伤21例,上呼吸道感染8例,水痘2例,线粒体脑肌病(MELAS),烟雾病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原因不明9例。(2)临床表现:偏瘫41例,失语5例,癫痫10例,突发性耳聋2例。(3)CT:43例患儿发现51处病灶,其中15例患儿发现一侧或双侧基底节区点状或片状钙化,其附近存在类圆形点或片状低密度灶。(4)预后:40例患儿在12周内症状消失。结论 小儿与成人引起腔隙性脑梗死病因不同,预后好。基底节钙化与外伤后急性偏瘫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3.
腔隙性脑梗死多由于高血压动脉硬化引起,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多无意识障碍,临床表现不严重,较常见的为纯感觉性卒中,纯运动性轻偏瘫,共济失调性轻偏瘫,构音不全-手笨拙综合征或感觉运动性卒中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腔隙性脑梗死行CT和MRI检查的意义及影像学表现.方法:选择本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00例早期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均分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C T检查,研究组采用M R I检查,对比两组检查结果.结果:研究组阳性47例,对照组阳性32例,研究组诊断准确率94.00%高于对照组64....  相似文献   

5.
小儿腔隙性脑梗死的病因与CT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儿腔隙性脑梗死的病因与CT表现。方法对43例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病因:头轻微外伤21例,上呼吸道感染8例,水痘2例,线粒体脑肌病(MELAS),烟雾病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原因不明9例。(2)临床表现:偏瘫41例,失语5例,癫疒间10例,突发性耳聋2例。(3)CT:43例患儿发现51处病灶,其中15例患儿发现一侧或双侧基底节区点状或片状钙化,其附近存在类圆形点或片状低密度灶。(4)预后:40例患儿在12周内症状消失。结论小儿与成人引起腔隙性脑梗死病因不同,预后好。基底节钙化与外伤后急性偏瘫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6.
老年人腔隙性脑梗死临床特点分析(附154病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腔隙性脑梗死是指脑深穿枝动脉及分支闭塞引起大脑半球白质和脑干缺血性病变.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多发于老年人。随着CT扫描或核磁共振(MRI)等影像学检查方法的广泛应用.该病的发现率越来越高。现将2000-06-2003-06,经证实为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的154例老年病人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1例急性腔隙性脑梗死病例.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是脑血管障碍的最大危险因素,很多流行病学研究都表明这一点。本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行动态血压(ABP)及脑核磁共振(MRI)检查,以研究基合并腔隙性脑梗塞时动态血压和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治疗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8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做为观察对象,随机将78例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前列地尔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血压、血脂及血流变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压、血脂及血流变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血压、血脂及血流变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前列地尔可明显改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压、血脂及血流变,临床疗效明显,故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高平 《保健医苑》2013,(4):15-17
<正>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及广泛应用,腔隙性脑梗死的诊断率大幅提高。然而,很多患者对腔隙性脑梗死认识不足,错过了进一步检查、诊治的最好时机。本文针对腔隙性脑梗死的概念、病因及进一步诊治进行简要介绍。腔隙性脑梗死的概念腔隙性脑梗死的概念最早源于病理学的描述,法国医生Dechambre于1838年首次提出,指的是脑组织梗死液化和吸收后形成的小腔洞,它起源于拉丁语中的"lacuna",在法语中意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51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51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中,高血压43例(84.31%),糖尿病17例(33.33%),高脂血症28例(54.90%),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6例(37.2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8例(35.29%),烟酒嗜好32例(62.75%)。结论高血压是腔隙性脑梗死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凡可致动脉粥样硬化、脑小动脉硬化、血流动力学障碍及血液黏稠度增高的疾病,均是本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临床分析无症状性腔隙性脑梗死(LI)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LI患者70例,根据MRI、CT检查结果,分为双侧病灶组、右侧病灶、左侧病灶组,选择MOCA估量表评估患者认知,与80例非LI者对照。结果:经过分析后得知,按照MOCA评分,LI患者和年龄是一种负相关关系,和受教育年限是一种正相关关系,和LI病程没有明显关系。同时,LI患者视觉空间、注意力、执行力、MOCA总分,和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另外,右侧病灶患者的语言功能、注意力、执行力、MOCA总分均明显高于左侧病灶患者,双侧病灶患者延退回忆、MOCA总分比右侧病灶患者明显要低,差异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对LI患者,因年龄较大、受教育年限较短,极易发生认知功能障碍。同时,LI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主要有注意力、执行力、视觉空间等表现。另外,LI双侧、左侧病灶患者,极易发生认知功能损害。因此,在临床上,需注意准确诊断,以便于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腔隙性脑梗死伴有认知障碍(LICI)患者磁共振成像(MRI)的表现.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65例腔隙性脑梗死伴有LICI患者纳入观察组,另选63例腔隙性脑梗死无LICI患者纳入对照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头颅MRI影像学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侧脑室旁、丘脑、额叶、脑左侧以及双侧部位占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  相似文献   

14.
在老年群体之中,若老年人在早期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则极有可能是血管性痴呆或阿尔茨海默病(AD)。若老年人因认知功能出现减退诊断为AD,也需要检查其血管老化的程度,给予患者相应的保护措施,这样可以延缓疾病发展为混合型痴呆。在临床上,腔隙性脑梗死(LI)还存有诸多疑问,国内外专家都在应用最先进的影像技术对脑微梗死展开病理学检查和分析。AD、血管性痴呆两种疾病的临床诊断和病理诊断之间会存有很大的差异,在导致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发生原因的分析中,AD和小血管病性混合型痴呆因素均占40%,单纯血管性痴呆占10%,大血管病伴随血管性痴呆占8%,其他因素致使的痴呆仅占2%。>60%的患者往往会有病理诊断和临床诊断的偏差,从诸多的数据也反映出了神经内科医师在痴呆方面展开的试验和研究并不充分,临床需要继续加强研究,在患者起病的早期需给予其更多的生物标记物以及时确诊,及时干预,以避免疾病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从LI、脑微梗死及与认知障碍间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的相关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发病因素及临床治疗。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4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84例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梗死部位及发病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84例患者中合并糖尿病29例(34.52%),高血压45例(53.57%),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19例(22.62%),长期吸烟者48例(57.14%),饮酒者22例(26.19%),血脂异常者21例(25.0%);梗死部位主要以基底节伴后循环腔隙性脑梗死(27.38%)和深部白质及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死(35.71%)为主;84例患者给予治疗后,75例(89.29%)患者症状得以改善。结论老年腔隙性脑梗死干预重点为大动脉粥样,临床中应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以预防再次脑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析腔隙性脑梗死后眩晕症患者的护理干预体会。方法:随机抽取在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20例腔隙性脑梗死后眩晕症患者,将他们随机的分成研究组12例和对照组8例。研究组患者采用一系列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化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12例患者中痊愈的有6例,显效的有4例,有效的有1例,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8例患者中痊愈的有1例,显效的有2例,有效的有2例,总有效率为6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腔隙性脑梗死后眩晕症患者,要采取适宜的一系列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雅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五十多岁的老张虽然平时抽点小烟,喝点小酒,但血压不高,血糖不高,腰围不超,体重不超。老张单位每年都会到省医院查体,每年都会查出一些人有这样那样的健康问题。今年查体结果下来了,那查体结论里的几行字却让老张如坐针毡,如鲠在喉:"右侧基底节区腔梗可能,建议神经内科就诊"。老张懵了,这个"腔梗"到底是个啥东西,是脑梗吗?会瘫痪吗……老张带着无数个疑问来到李医生的办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分析腔隙性脑梗死CT与磁共振诊断价值。方法:从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本院住院治疗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随机抽出5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CT扫描和磁共振两种检测方式进行诊断。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检出情况,包括病灶情况,包括数量、直径、部位、形态等内容。结果:经磁共振检出病灶74个,检出率为100%。CT诊断检出病灶有34个,检出率为45.95%。磁共振诊断的检出率显著高于CT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诊断能检出0.2~1.5cm的病灶,而CT诊断仅检出0.5~1.2cm的病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CT诊断相比,磁共振诊断在腔隙性脑梗死的病灶检出率更高,临床诊断中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韩明芳  刘全生 《现代保健》2010,(18):159-159
目的24小时动态血压是腔隙性脑梗死的强预测因子。纤维蛋白原是血浆黏度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因此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与腔隙性脑梗死危险性之间也存有关联。本文的目的是评价24小时动态血压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腔隙性脑梗死危险性之间的关联。方法对30例住院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饮酒、服用抗高血压药物、体重指数、24小时动态血压、纤维蛋白原水平进行监测分析。结果分析结果显示纤维蛋白原水平与腔隙性脑梗死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24小时动态血压也与腔隙性脑梗死显著、独立相关。即使24小时动态血压在正常范围内(〈130/80mmHg),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仍然与脑损伤危险性显著相关。纤维蛋白原和24小时动态血压对脑损伤有相加作用。结论24小时动态血压和血浆纤维蚩白原水平与腔隙性脑梗死密切且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20.
陈跃 《健康博览》2012,(1):15-15
石家庄阿丁我因常有头晕、头痛,并有多年高血压病史,最近做了磁共振检查,结果有腔隙性脑梗死,请问什么是腔隙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是指高血压小动脉硬化引起的脑部动脉深穿支闭塞形成的微梗死,也有人认为少数病例可由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崩解导致的微栓塞引起。由于CT和磁共振技术的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