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医药科学》2016,(2):226-228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对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为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及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12年4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9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对其采用卒中单元管理,并选择2011年4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9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其采用常规管理,对比两种管理模式对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满意率分别为26.7%,75.6%;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满意率分别为4.4%,97.8%,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治疗满意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卒中单元能显著降低卒中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并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率,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对患者的康复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卒中单元,作为一种新的脑血管病治疗和康复途径,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关注。本介绍了其概念、历史、分类特点、效果、存在问题以及我国的卒中单元现状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老张和老王都患过中风。可如今,老张已经瘫在床上大半年了,而老王虽然腿脚不利索,但生活却基本能自理。每每问及"中风"这段恶梦,老王总会不无感慨地说:"是卒中单元救了我的命呀!"什么是卒中单元?它在中风康复方面有些什么优势?让我们听听专家是如何说的。  相似文献   

4.
<正>脑卒中即现代医学所称的脑血管意外,是一组急性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疾病。如何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及复发率,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卒中单元早期的康复护理治疗是防止、减少致残的有效手段,在脑卒中治疗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课题运用早期康复护理治疗脑卒中患者效果明显,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在卒中单元模式下针对脑血管病致残特点进行评估分析,从生物-心理-社会3个角度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减少并发症、后遗症,促进身心康复,减少复发,提高了生存质量,减轻了社会负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管理模式在二级综合医院中应用效果,提高医疗质量。方法建立符合二级综合医院的"卒中单元",建立卒中患者资料库,进行健康宣传教育活动。结果卒中患者的疗效、满意度均得到提高,科室、继续教育也得到发展。结论"卒中单元"管理模式适合在二级综合医院中推广应用,提高了医疗质量和医院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7.
开展三种护理模式,满足卒中单元“急性监护和康复相融合”的需求。开展急性重症护理模式、急性康复联合护理模式、康复护理模式,合理开发使用护理人力资源。三种护理模式开展两年多来,压疮、继发性残疾、废用综合征发生率为零,病房护理质量满意度达100%。三种护理模式有效地保证了重症抢救、急性期治疗、早期康复的融合。  相似文献   

8.
李鱼  雷华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3):1957-1958
目的:观察卒中单元治疗脑卒中的疗效。方法:选65例脑卒中患者分别纳入卒中单元组和对照组,治疗4周后分别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肢体运动功能、抑郁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发症的的发生率和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结果:卒中单元组在降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抑郁评分上优于对照组,在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上优于对照组;卒中单元组在并发症的发生率上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好于对照组。结论:卒中单元治疗脑卒中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9.
10.
马先军  邵凤阳 《首都医药》2008,15(22):17-18
卒中是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卒中单元已被证实是目前治疗卒中最有效的方法,组织化卒中医疗作为卒中单元的进一步发展,成为脑卒中治疗模式新的方向。卒中单元应包括预防、治疗、康复等多个方面,中医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把二者结合起来,建立有中医特色的卒中单元模式,将有可能提高脑卒中病人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探讨中西医结合脑卒中治疗模式的特点和运作方式,为脑卒中治疗模式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卒中单元对脑血管病的早期疗效及预后。方法:将2007年7月至2008年6月住普通病房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共285例患者(普通病房组),与2008年9月至2009年8入住卒中单元的25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卒中单元组)进行前瞻、随机、对照研究,观察指标是病死率、住院时间、Barthdl指数(BI)分值、欧洲脑卒中量表分值(ESS)、出院时患者或亲属填写医疗满意度(VAS)评分经SPSS统计,分析卒中单元的效果。结果:卒中单元治疗模式能明显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的早期日常生活能力,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提高医疗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中医卒中单元治疗脑卒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医卒中单元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脑卒中专科住院患者5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10例(20%),显效20例(40%),好转12例(24%),总有效率为84%;对照组临床痊愈4例(10%),显效8例(20%),好转10例(25%),总有效率为5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卒中单元治疗脑卒中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卒中单元对脑血管病的早期疗效及预后.方法 将2004年7月~2005年8月住普通病房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共285例患者(普通病房组),与2005年9月1日~2005年10月31日入住卒中单元的25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卒中单元组)进行前瞻、随机、对照研究,观察指标是病死率、住院时间、Barthdl指数(BI)分值、欧洲脑卒中量表分值(ESS)、出院时患者或亲属填写医疗满意度(VAS)评分经SPSS统计,分析卒中单元的效果.结果 卒中单元治疗模式能明显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的早期日常生活能力,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提高医疗满意度.结论 发展卒中单元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韩增灿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1):2905-2906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建立卒中单元对脑卒中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220例脑卒中患者按入院单双号随机分为A组(110例)及B组(110例),A组建立脑卒中单元,按程序进行治疗,B组按脑卒中治疗常规进行,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NIHSS、OHS)评价疗效,比较两组住院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及BI、NIHSS、OHS的差异。结果A组病死率明显低于B组(x2=3.12,P〈0.05)。并发症发生情况:A组明显低于B组(X2=12.22,P〈0.05);A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NIHSS评分、OHS评分与B组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17、2.31、3.96,均P〈0.05)。结论采用卒中单元治疗脑卒中临床效果明显好于传统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卫生经济学指标评价基层医院卒中单元的价值。方法:将238例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卒中单元治疗组(治疗组)和普通病房组(普通组)。治疗组按照自行设计的卒中单元病房管理模式并参照《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实行规范化治疗,普通组按照传统方法进行治疗,分别于入院时、出院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生活自理能力评定Barthel指数(BI指数)评分,并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结果:治疗组NIHSS评分改善明显高于普通组(P<0.05),BI指数积分升高明显高于普通组(P<0.05),成本-效益分析显示治疗组优于普通组。结论:在基层医院实施卒中单元管理模式,卒中患者病情改善优于传统治疗,卫生经济学分析显示成本-效益比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脑梗死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卒中单元治疗。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并且治疗后评定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卒中单元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显著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卒中单元护理模式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大连港医院收治的98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9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予以环境护理、知识宣教、营养指导、鼻饲护理及用药护理措施.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卒中单元护理模式.在干预4...  相似文献   

18.
卒中单元护理管理对预防卒中异常模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卒中单元护理管理在预防脑卒中后异常模式方面的影响.方法 对卒中单元治疗患者117例,从入院即开始注意康复护理措施的设计,良肢位的摆放和保持,床上被动、主动运动训练,并根据病情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进行前瞻性的预防护理.神经内科住院患者99例按常规护理.两组病例均于住院4~6周由专业治疗师对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及并发症情况进行评估比较.结果 卒中单元治疗患者异常模式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神经内科卒中患者(χ2=7.56P<0.01).结论 卒中单元的患者能得到有计划、有步骤的康复护理,康复训练的目的 性更强,效果更显著,能有效地预防卒中异常模式的形成,卒中单元护理管理在减少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自2002年1月至2004年6月,我院神经内科病房对脑梗死的治疗开展卒中单元疗法治疗,以常规治疗为对照,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对卒中单元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疗效。方法 12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脑卒中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入住卒中单元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2组均给予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心理健康评估。结果 2组治疗前SDS、SAS总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SDS和SDS总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2组治疗后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结论支持性心理干预是促进脑卒中患者身心健康的一种治疗方法,有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