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疟疾是一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常见病。冬春季是根治疟疾的最好时机,在这个季节对有疟疾史者进行一、二次抗复发治疗,很有必要。一、疟疾病为什么会复发疟原虫在人体内寄生的主要场所有两处,一是血液中,一是肝脏里。血液中的疟原虫破坏红细胞,大量放出毒素,出现发冷,发热、出汗等典型疟疾症状;肝脏里的疟原虫平时潜伏,一遇机会即可发作。人  相似文献   

2.
疟疾是由人类疟原虫感染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由雌性蚊叮咬传播,临床上以反复发作的间歇性寒战、高热,继之大汗后缓解为特点。因感染人体的疟原虫不同,分为间日疟、卵形疟、三日疟和恶性疟4种类型。恶性疟发热常不规则,病情较重,如治疗不及时易引起脑型疟与急性肾衰竭,病死率较高。中国  相似文献   

3.
输血相关疟疾的流行与临床诊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体输注了含疟原虫的血液可引起输血相关疟疾,而且输注血小板、白细胞浓缩液、冷沉淀物也都能传播疟疾,甚至使用了含疟原虫的血液污染的注射器也有造成感染疟疾的可能。寄生于人体的间日疟、恶性疟、三日疟、卵型疟4种疟原虫均可通过输注血液及其多种血液制品而感染与...  相似文献   

4.
疟疾是一种由按蚊传播的一种寄生虫病,它严重地威胁着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在我国主要有三种疟原虫,即间日疟、三日疟和恶性疟。在现有的防治疟疾的措施中,药物治疗始终保持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一、抗疟药的作用目前用于疟疾预防和治疗的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类:①4-氨基喹啉类,如氯喹、氨酚喹等,主要用于症状的治疗,杀灭细胞内疟原虫裂殖体的作用快而强。对间日疟和三日疟无抗复发作用。②叶酸还原酶抑制剂,如乙胺嘧啶,常用作病因预防的药物。③8-氨基喹啉类,如伯氨喹,主要用于复发疟疾的根  相似文献   

5.
<正>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感染导致的地方性传染病,主要流行地区为热带和亚热带,周期性的寒战、发热、大汗等症状是疟疾典型的临床表现,可伴肝、脾肿大和贫血等[1]。感染人类的疟原虫有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4种。恶性疟患者发热不规则,病死率较高,间日疟和卵形疟常有复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在世界范围内传播蔓延,感染人数众多。由于新型冠状病毒不断变异,导致传染性强,临床表现多样,给疫情防控和疾病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6.
龚震宇 《疾病监测》2016,31(2):174-176
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通过传播媒介雌性按蚊叮咬传播给人类.人类疟疾疟原虫有5种,其中恶性疟原虫和间日疟原虫威胁最大,最难防治.恶性疟原虫在非洲大陆最普遍,而且全球疟疾死亡最多的是恶性疟.间日疟分布比恶性疟广泛,除了非洲,许多热带和亚热带国家都是间日疟占优势.  相似文献   

7.
引言: 疟疾是由4种疟原虫(即恶性疟、间日疟、卵性疟和三日疟原虫)中的一种或多种感染人类引起的疾病,通过感染的雌性按蚊叮咬传播。疟疾感染仍然是全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每年发生的病例估计为3亿至5亿。疟疾传播地区居住的人口占全球的41%(包括非洲、亚洲、中东、中南美洲、伊斯帕尼奥拉岛以及大洋洲),每年死于疟疾的人群70万-270万,其中75%为非洲儿童。以往疟疾在整个美国大陆呈地方性流行,估计1914年发生了60万病例。  相似文献   

8.
35例婴幼儿疟疾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典型疟病,特别是婴幼儿疟疾表现极不一致,易造成漏诊与误诊。本文就我院自1971年7月~1982年7月,门诊、住院确诊为婴幼儿疟疾35例(经骨穿涂片检出疟原虫4例,其余则为周围血涂片检出疟原虫。4例方间日疟、恶性疟混合感染,其余是单纯间日疟)作一误诊分析。  相似文献   

9.
我们采用了民间“腘窝小静脉放血治疗疟疾”的方法,对31例间日疟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 一、病例选择:本组31例系用同一时期住院的无选择之男性疟疾发作病例。年龄18~34岁,均有典型发作症状,其中23例于发作时进行末梢血涂片找疟原虫,15例阳性,8例阴性。  相似文献   

10.
疟疾是由疟原虫寄生于人体所引起的传染病,患者经疟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不同的疟原虫可分别引起间日疟、三日疟、恶性疟及卵圆疟。患者主要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商品疟疾病筛查试剂盒,检测“疟疾危险”捐血者暴露于疟疾病的特征,以评价这些捐血者所捐血液的潜在感染性。方法 疟疾危险捐血者是依据标准化方法,询问他们对疟疾病的暴露程度并且采用酶免疫试剂盒对血样进行疟疾抗体测定而确定的。所用试剂盒是检测抗falciparum疟原虫IgG抗体,该试验与vivax疟原虫的交叉反应为50%,与ovale疟存也一定的交叉反应。对抗体阳性的样品采用直接免疫色谱试验进一  相似文献   

12.
<正>间日疟是疟疾的一种类型,为间日疟原虫(Plasmodium vivax)所引起,其特点为每隔48 h反复发作一次,主要表现为先冷后热,出汗后恢复正常,两次发作期间表现正常,其传播媒介为中华按蚊。登革热是登革病毒经蚊媒传播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临床表现为高热、头痛、肌肉、骨关节剧烈酸痛、皮疹、出血倾向、淋巴结肿大、白细胞计数减少、血小板减少等。伊蚊是传播登革病毒的主要蚊种,包括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1]。2013年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套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小亚单位核糖体核糖核酸(SSUrRNA)基因诊断三日疟原虫感染,以减少三日疟的漏诊和误诊。 方法分别提取可疑三日疟患者抗凝血DNA和对照间日疟、恶性疟患者抗凝血DNA,以此为模板,用疟原虫属特异性引物进行第一轮扩增;然后以第一轮扩增产物为模板,用4种疟疾的种特异性引物进行第二轮扩增,比较扩增出的18 SSU rRNA基因片段的大小,并对目的片段进行测序鉴定。 结果经属特异性引物PCR扩增后,3个样本均出现大小约为1200bp的条带。经种特异性引物PCR扩增后,间日疟及恶性疟确诊样本均扩增出相应的120bp和205bp特异性条带;可疑患者样本仅在用三日疟原虫种特异性作引物时扩增出144bp特异条带,与理论值相符,与Genbank标准序列对比显示,扩增片段大小及测序结果均完全正确。证实患者感染三日疟原虫。 结论利用小亚单位核糖体核糖核酸基因片段三日疟种特异引物进行扩增可以用于诊断三日疟原虫感染。  相似文献   

14.
<正>据报道,血小板具有抗微生物的特性,这种特性至少部分是通过产生杀菌分子介导的。有报道血小板的这种活性可延伸至控制疟疾。因此,体外实验证明,血小板可以通过分泌血小板因子4(PF4)与被感染的红细胞接触,在体外杀死恶性疟原虫。PF4是一种抗菌蛋白,通过与Duffy抗原结合进入细胞而起作用。Kho及其同事研究印度尼西亚、巴布亚和马来西亚沙巴的346例疟疾患者(大多数为非严重患者)体内血小板的作用,研究的感染种类包括恶性疟、间日疟、三日疟和诺氏疟原虫感染。  相似文献   

15.
脑型疟主要是由恶性疟原虫感染所致,但间日疟成为脑型疟者亦有不少报告。脑实质受到疟原虫及其毒素的广泛严重损害,为脑型疟的主要病理变化;临床表现以神经精神症状为主。由于脑型疟发病急骤、症状凶险、合并症严重,病死率较高。因此,对本病应有足够的认识,并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及时诊治。一、脑型疟的诊断 (一)脑型疟的发病季节与发病年龄: 脑型疟往往发生在疟疾流行的高峰季节,尤以暴发流行时最为多见。热带或亚热带地区,终年均可发  相似文献   

16.
疟疾是一种古老而广泛流行的传染病,其中以恶性疟原虫的感染最为危险,在疟疾流行区或暴发性疟疾流行时,最凶恶的是脑型疟。脑型疟的病死率很高,据过去国外报告达55%。作者曾总结国内1561  相似文献   

17.
凯里市属非稳定性疟区,其地理环境适宜间日疟流行。为有效地控制疟疾的流行,本市在近20年里对全地区人口的疟疾病人和定点的蚊媒进行了动态监测。人群发病监测是通过对初诊为疟疾、疑似疟疾、疑似感冒和发热原因不明等“四热病人”取血检测疟原虫,每年按总人口的03~10%(平均507%)的比例检测,包括从中、重度疟区返乡和进入的流动人口,对四热病人由其辖区责任人实行定人、定点、定时、定任务及定质量等“五定”承包制,完成当年下达的血检指标。自1986~1996年共对流动人口血检174250人份,查出疟原虫6…  相似文献   

18.
贵刊1973年第3期刊登的这篇文章,诊断问题有商榷之必要。一、作者描写的“典型病例”,谓“血片中找到间日疟原虫配子体”。在血里仅仅发现配子体,不足以证实现症疟疾的诊断(注),只说明患者是疟疾带虫者。疟疾的临床发作是由无性体原虫,即裂殖体破坏红细胞后所产生。该“典型”病例所出现的昏迷、失语、抽搐等症状,不能排除由其他急性传染病引起的可能。二、16例中,复发或再感染占12例,这些间日疟  相似文献   

19.
疟疾是经蚊叮咬传播,由疟原虫寄生在红细胞内所引起的寄生虫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间歇性定时发作的寒颤、高热、大汗,尔后缓解,多次发作可引起贫血和脾肿大.恶性疟常见凶险型发作,间日疟、卵形疟常有复发.疟疾患者的血象变化各种教科书和专业书籍均有描述,而红细胞参数的变化未见报道.本科室在配合临床医生进行疟疾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对44例患者的血标本作RBC、Hb、HCT、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和红细胞宽度(RDW)参数的检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3例输入性疟疾的实验室诊断,减少卵形疟的误诊与漏诊。方法采用形态学检查、巢氏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等方法确诊3例输入性疟疾病例。结果 3例患者形态学检查结果分别是未检出疟原虫(实验室初次检查)、检出卵形与恶性疟原虫和检出卵形疟原虫;巢氏PCR检测结果依次是卵形疟原虫感染、卵形与恶性疟原虫混合感染和卵形与间日疟原虫混合感染。结论需加强疟疾消除地区疟原虫形态学检查技术的培训和推广。应用分子生物学检查技术可减少输入性卵形疟的误诊与漏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