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目的 利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筛选空降兵地面伞训涉及程度高的关键肌肉,指导特定肌肉进行精细化训练。方法按照德尔菲专家咨询法要求,选择10名具备相关经验的运动医学及相关专业专家,对空降兵地面伞训所涉及的50项肌肉指标进行判断打分,共进行三轮。采用界值法对每一轮咨询结果得分较低的指标进行删减,并将前一轮统计结果与下一轮问卷整合,最终当专家意见趋于一致时,问卷中的指标即为咨询目标条目(即空降兵地面伞训涉及的重要肌肉)。结果 专家积极程度系数为1,权威系数为0.838,三轮咨询协调系数分别为0.281、0.163、0.417(P<0.01)。经过三轮专家咨询,问询表中肌肉指标由50项精简至31项。结论 利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筛选出空降兵伞训过程中关键肌肉指标31项,对指导训练有重要意义。应进一步通过实际训练,对本研究中筛选出的重点肌肉进行验证,并修正和完善结果,更加科学有效地指导空降兵地面跳伞训练,降低训练伤发生率,提高部队战斗力。  相似文献   

2.
吴志华  朱东升  周云  邓丽娜 《武警医学》2020,31(12):1021-1024
 目的 构建科学、系统、实用的机动卫勤分队特诊模块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为训练和考评提供参考。方法 结合胜任力特征理论,通过文献分析法和小组访谈法初步拟定机动卫勤分队特诊模块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框架,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21名专家进行2轮咨询,确定各级指标及权重分值,构建机动卫勤分队特诊模块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结果 两轮咨询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5.2%、100%,两轮咨询的专家的权威程度为0.87、0.90,一、二级指标的重要性赋值均大于4.0,变异系数0.0382~0.1280,咨询专家积极性、权威程度及可信度高。构建的机动卫勤分队特诊模块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涵盖一级指标6项,二级指标49项。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机动卫勤分队特诊模块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初步构建我国空运后送护理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旨在降低空运后送伤病员护理安全隐患,有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 通过文献回顾法、专家议题小组法初步拟定专家咨询问卷;采用德尔菲法对不同专业的15位专家进行两轮专家咨询;使用Excel 2010、SPSS 23.0软件和yaahp层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筛选指标并确定指标权重.结果 两轮咨询专家积极系数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均在0.912以上,肯德尔和谐系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终确定包含5项一级指标、16项二级指标、85项三级指标的我国空运后送护理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结论 初步构建的我国空运后送护理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专家意见较为集中,经进一步验证后可作为空运后送护理安全评价工具.  相似文献   

4.
 目的 构建武警部队医院卫勤应急药材保障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在参考国内外相关资料文献、分析影响药材保障的主要环节和要素的基础上, 采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 进行两轮专家咨询论证。结果 初步构建武警部队医院卫勤应急药材保障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框架。该框架由4个一级指标构成, 它包括制度预案、药材供给、信息通讯、配套措施。另外, 从众多初选指标中选出最具代表性和可操作性的14个指标构成了二级指标。结论 通过卫勤应急药材保障评价, 指出药材保障方案的可行性, 发现药材保障的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 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德尔菲法确定军人应力性骨折预警指标体系及各级指标权重,为防治应力性骨折提供依据。方法 在既往研究基础上结合文献分析方法,初步编制军人应力性骨折预警指标体系框架和专家咨询表,选择20名骨科学、运动医学、体能训练和预防医学专家进行2轮德尔菲专家论证。使用肯德尔和谐系数评价结果的一致性,并采用百分权重法确定各指标权重进而建立应力性骨折预警指标体系。结果 2轮专家咨询积极系数分别为100.00%与88.24%;专家权威系数为0.90;Ⅰ级与Ⅱ级指标的协调系数检验结果均显著(P<0.05)。构建的军人应力性骨折预警指标体系包括5个Ⅰ级指标和25个Ⅱ级指标。权重最高的Ⅰ级指标是“组训因素与条件(21.87%)”;权重前3的Ⅱ级指标是“组训施训(6.16%)”“训练环境(5.44%)”和“足弓异常(5.35%)”。结论 军人应力性骨折预警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适用性,对减少军事训练伤发生与指导军事训练工作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构建手术室护理操作难度系数评价指标体系,为评估手术室护理操作难度系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选取近10余家三甲医院手术室临床护理人员、护理管理人员共30名专家作为函询对象,运用文献检索、理论研究、半结构式访谈及层次分析法等方式初步构建手术室护理操作难度系数评价指标体系初稿,撰写专家咨询问卷,再运用德尔菲法(Delphi)对初稿中指标实施两轮专家函询咨询,形成具有科学性、客观性的手术室护理操作难度系数评价指标体系。结果 两轮专家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7.22%、91.42%,意见提出率分别为28.57%、15.62%,表明专家对本课题具有较高积极性;两轮专家函询Cr分别为0.86、0.89,说明专家参与制定指标体系权威性高,结果具有可信性;两轮专家函询总体指标W分别为0.347、0.404,Cv分别为0.203、0.1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专家协调度良好;临床普遍认为Cronbach′s α系数在0.7以上表明可接受,本课题2两轮专家函询问卷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939、0.963,均符合上述标准,表...  相似文献   

7.
目的 针对寒区特殊环境的作业需求,采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一个可以对冷习服能力进行评价的指标体系。方法 按照德尔菲法原理,对在冷习服领域具有权威的21位专家进行3轮函询,根据指标筛选标准及专家反馈意见,确定评估指标体系并应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权重。结果 3轮专家函询的积极系数分别为100.0%、95.2%、100.0%,专家权威系数在0.75~1.00之间,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98、0.201、0.113(P均<0.01)。第3轮各指标变异系数均<0.25,专家意见趋于一致,研究结果可靠性高。最终建立了由4个一级指标和18个二级指标构成的冷习服评价指标体系。结论 本研究充实了寒区冷习服评价指标体系的各种可行性权重指标,为评价寒区冷习服能力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工具,但信度、效度及应用效果仍需进一步评估。  相似文献   

8.
目的确定典型操控部件工效学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为建立综合评价模型奠定基础。方法利用层次分析法将典型操控部件工效学评价指标体系中的重要指标进行分类,通过典型操控界面工效学专家对指标相对重要性进行调研,分析调整构造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后,计算得到各指标的权重。结果通过对调整专家个数获取权重的变化趋势研究,验证了计算结果的可靠性。通过多指标因素的实际操作实验也证明了权重值的可信度。结论可以采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调查法对典型操控部件的指标权重开展研究,所得到的指标权重可为典型操控界面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构建门诊医疗质控重点指标体系,以提高门诊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和专家访谈,形成咨询问卷,运用德尔菲法对17名专家进行两轮专家咨询,确立构建门诊医师医疗质控重点指标。提取医院HIS系统相关数据和移动终端满意度调查结果。结果 两轮专家函询的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大于0.7,筛选后门诊医师质控重点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指标问卷调查的克朗巴赫系数为0.728。从指标体系实践结果来看,预约挂号率增高了29.09%,基本药物占比增加了2.75%,门诊病历打印率增加了28.28%,出诊考勤合格率和患者满意度均有明显提升。结论 构建的医疗质控重点指标定位准确、导向性强,数据可量化,可用于门诊医疗质控,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构建空军空运医疗后送能力评估指标体系.为空运医疗后送体系建设和能力评估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文献调研法、实地调研法和系统分析法,筛选评估指标要素,构建评估指标体系框架;采用德尔菲法(Delphi)和层次分析法,确立评估指标体系和各级指标权重. 结果 3轮德尔菲咨询问卷回收率分别为90.5%、94.7%和100.0%,协调系数分别为0.512、0.761、0.874,对协调系数进行x2检验,P值均小于0.01.确立了空军空运医疗后送能力评估指标体系,下设5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和36个三级指标.一级指标(组织指挥、保障力量、装备设备、训练演练、法规制度)权重分别为0.1309、0.3041、0.3860、0.1186、0.0607,最终指标权重通过一致性检验(CR<0.1). 结论 基于我国空军伤病员空运医疗后送能力现状考虑,能力评估内容不应仅限于空运救护医疗人员能力素质和救护水平,应更加注重空运后送体系整体建设情况综合实力的评估,从而使该评估指标体系更具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飞机座舱显示/控制系统的综合评价方法,为座舱显示/控制系统设计评定奠定基础. 方法及结果 针对飞机座舱显示/控制系统的功用,建立了一套综合评估指标体系;提出了一套评价方法:①在完成飞行任务的基础上从主、客观两方面综合考虑来评估指标.②采用定性目标的定量处理法来进行主观评估.③利用专家判断层次分析法计算加权系数.④使用多级工程模糊综合评判对其进行综合评估,对指标隶属度、某项评估指标值过低情况等均进行了考虑.⑤用最小、最大距离法进行排序、决策.具体评估步骤为:首先,根据具体评估对象及考虑因素、对象的实际使用情境分别确定评估指标、测试课目;其次,按确定的评估指标,由层次分析法得出各级指标要素的权重;再次,按确定的测试课目进行测试,并用“库柏-哈柏”法、实际达到的任务效能完成主、客观的评估;然后,对主、客观值综合考虑,利用计算的指标权重按给定的方法得出各级指标的综合评估分值;最后,利用得到的综合评估分值,按最小、最大距离法进行排序.此外,在以上基础上设计了显示/控制综合评价软件系统,对评估系统的总体结构、实现方案进行了论述. 结论 该评价方法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能较全面、客观地反映问题并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实际应用中还有待进一步的检验.  相似文献   

12.
新型歼击机应急操纵时的显示信息及其优先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提出新型歼击机应急操纵条件下显示信息的内容及优先级。方法 要求飞行员针对应急操纵任务并根据自己的使用需求对各类信息做等级数字化评定。调查新型歼击机资深飞行员和试飞员48人,求得每条信息的个体化Z分数值,并取群体Z分数第50百分位值为结果值。结果 根据飞行员评定分数分布,划分出8个显示优先级(A~H级)。优先级A~D的评定Z分数分别为1.75~2.25、1.25~1.75、0.75~1.25、0.25~0.75,显示信息各有1、3、21、25条。结论 在应急操纵条件下,可按照由高到低的优先级向飞行员显示这50条信息。  相似文献   

13.
作者运用自由列举访谈法、系统分析法、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对军队医院应对生物恐怖能力要素构成进行分析,提出军队医院应对生物恐怖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所构建的军队医院应对生物恐怖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飞机驾驶舱设计需要,建立适合其工效分析用的人体几何模型。方法:首先进行人体表面划分,确定曲面数据来源、人体曲面表示、人体的关节自由度、局部坐标系及人体各节段的质心位置和大小,最后利用三维造型软件显著人体几何模型。结果:按上述方法生成的人体几何模型可模拟基本的工效分析动作,包括人体头颅转动和手、脚运动后的最终姿态。结论:人体几何模型适于目前研究和工程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歼击机座舱通用显示信息及其优先级的确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确定新型歼击机座舱通用显示信息的内容及优先级。方法调查歼击机飞行员162人,要求飞行员针对16种飞行阶段或任务并根据自己的使用需求对各类信息做等级数字化评定。求得每条信息的个体化Z分数值,并取群体Z分数第50百分位值为结果值。结果飞行员认定的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通用显示信息分别有8条、41条、33条和20条。结论新型歼击机设计可按照优先级向飞行员显示这些通用信息。  相似文献   

16.
虚拟环境中人的操作判断及反应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被试者头戴头盔显示器、着数据手套在虚拟环境中进行操作时的判断及反应特性,探索利用虚拟现实系统获取工效学实验数据的真实性,以增强虚拟环境应用的可信度,为虚拟现实技术在栽人航天中深层次的应用(如人机界面设计方案模型的工效评价、虚拟训练)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利用自行开发与集成的虚拟现实实验系统,选定被试者并完成虚拟环境中人的操作判断及反应特性的实验设计。首先进行预实验,确定判断目标的差别等级和虚拟台体的高度,然后开始单因素的完全随机正式实验,同时设计主观问卷表对被试者进行虚拟效果的真实感调查。结果 被试者戴头盔显示器、利用数据手套将虚拟乘员舱内抽屉中的小球放置在一台体上的作业时间服从均值36.72s、方差13.798s正态分布。调查显示70.2%的被试者认为头盔显示器的立体效果明显,可以产生一种沉浸感,作业感受与真实世界一样。结论 建立虚拟环境进行人机界面的工效评价或操作虚拟训练时,首先应使系统硬件能够模拟真实任务背景,关键是头盔显示器和数据手套的交互性满足需要。这样,人在其中的判断及反应操作与真实世界就可以类比,从而可保证评价或训练效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虚拟乘员舱布局工效学设计中颜色匹配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长期空间飞行乘员舱布局中颜色匹配性的一般规律,为对其进行工效学设计与评价提供基础数据。方法:搭建乘员舱布局虚拟现实工效学实验系统,按工效学一般原则设计一个颜色匹配性选择模板,选用不同年龄段且具有 一定背景知识的专业人员参加实验,利用SPSS8.0软件对所选颜色的色调、饱和度、明度指标及配色总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对舱内视觉环境所涉及的主要布局颜色(柜面、地板、大扶手、井字架等8类)选择后,每一次得到的整体颜色搭配色调总数的均值为5种,并且色调总数服从正态分布。大约50%以上被试者对所给出的单项取色爱好基本认可,但其明度和饱和度均比模板中值略大于一点。此外,颜色匹配选择虽然离散,却仍存在共同性。结论:当进行长期飞行的载人航天器乘舱内颜色匹配性工效学设计时,总体色调须突出冷、暖色调结合,同时搭配色调总数不宜过多,即控制在5类以上,这时对人的心理认同感较好。  相似文献   

18.
We attempted to use measurements of ambient thermal conditions to characterize and then predict thermal conditions in the cockpit before takeoff and during an hour standby period in Bell 206 and Bell 212 helicopters with a crew of two and with the cockpit doors opened. Dry bulb, wet bulb, and globe temperatures were measured on 28 separate summer days. The wet bulb globe temperature index (WBGT) was used to estimate heat stress. Ambient WBGT at time 0 ranged from 13 degrees C to 31 degrees C. There was a 2.9 +/- 3.7 degree difference in WBGT between ambient and cockpit conditions at time 0 which increased to 7.2 +/- 3.5 degrees after 1 h. Because of the cooling effect of opening the helicopter cockpit doors, the cockpit WBGT actually decreased over the standby period when cockpit WBGT values were 30 degrees C or more at time 0. Thus, there was an inverse correlation between cockpit WBGT at time 0 and the change in cockpit WBGT over the 1-h period (r = -0.767, p less than 0.001). The mean WBGT in the cockpit over the 1-h standby period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ambient WBGT at time 0 (r = 0.783, p less than 0.001). We conclude that the greenhouse effect results in a cockpit WBGT which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ambient conditions. Subsequent changes in cockpit WBGT depend on the balance between heat transfer from the pilot's bodies to the cockpit and the loss of heat after the doors of the helicopters are opened. Ambient thermal conditions can be used to predict heat stress during the ground standby period.  相似文献   

19.
目的综述平显、头盔显示器、前视红外成像系统和夜视镜等现代飞机座舱信息显示方式对飞行人员空间定向的影响.资料来源与选择国外近30年来特别是近10年相关文献报道.资料引用国外相关文献20篇.资料综合对上述现代座舱信息显示(主要是空间定向信息显示)的形式特点,以及对飞行人员空间定向的影响和容易发生的空间定向障碍等作了详细论述.结论上述现代信息显示方式相对于传统的信息显示方式而言,在某些方面无疑具有许多优越性,但是在飞行中空间定向方面具有不同于传统座舱显示的特点,飞行人员只有了解这些特点,才能准确使用这些装备,避免空间定向障碍等负效果.  相似文献   

20.
BACKGROUND: Fighter pilots are frequently exposed to high temperatures during high-speed low-level flight. Heat strain can result in temporary impairment of cognitive functions and when severe, loss of consciousness and consequent loss of life and equipment. Induction of stress proteins is a highly conserved stress response mechanism from bacteria to humans. Induced stress protein levels are known to be cytoprotective and have been correlated with stress tolerance. Although many studies on the heat shock response mechanisms have been performed in cell culture and animal model systems, there is very limited information on stress protein induction in human subjects. HYPOTHESIS: Heat shock proteins (Hsp), especially Hsp70, may be induced in human subjects exposed to high temperatures in a hot cockpit designed to simulate heat stress experienced in low flying sorties. METHODS: Six healthy volunteers were subjected to heat stress at 55 degrees C in a high temperature cockpit simulator for a period of 1 h at 30% humidity. Physiological parameters such as oral and skin temperatures, heart rate, and sweat rate were monitored regularly during this time. The level of Hsp70 in leukocytes was examined before and after the heat exposure in each subject. CONCLUSIONS: Hsp70 was found to be significantly induced in all the six subjects exposed to heat stress. The level of induced Hsp70 appears to correlate with other strain indicators such as accumulative circulatory strain and Craig's modified index. The usefulness of Hsp70 as a molecular marker of heat stress in humans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