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吗啡戒断反应是由于过量外源性吗啡与机体细胞的阿片受体结合,而减低阿片样肽受体及其活性所致。有学者报道电针促进内源性阿片样肽释放并激活阿片样肽受体活性。但吗啡戒断反应时肠道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的改变以及电  相似文献   

2.
张宝玲  陈红玉  赵颖 《黑龙江医学》2008,32(1):56-56,76
盐酸纳络酮注射液为羟二氢吗啡酮的衍生物,是阿片受体拮抗剂,无激动活性,与阿片受体的亲和力大于吗啡和脑啡肽,能竞争性的阻断并取代阿片类物质.可用于阿片类物质急性中毒的解救及其成瘾者的诊断和治疗[1].  相似文献   

3.
盐酸纳洛酮是由人工合成的阿片受体拮抗剂,为羟二氢吗啡酮的衍生物,其化学结构与吗啡相似,只是在吗啡分子式上的N-位甲基以烯丙基取代,6位羟其变为酮基,这一变化导致了纳洛酮与吗啡完全相反的药理作用。①纳洛酮为阿片受体的纯拮抗剂,无激动活性;②纳洛酮与阿片受体亲和力是吗啡的16倍,小剂量肌肉或静脉注射能迅速翻转吗啡类的作用,同时  相似文献   

4.
纳洛酮在急诊抢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成碧 《重庆医学》1999,28(4):311-311
盐酸纳洛酮(NaloxoneHydrochloride),是羟二氢吗啡酮的衍生物。纳洛酮合成于1960年,其化学结构与吗啡极为相似,与阿片受体的结合力比吗啡和脑啡肽大得多,但完全没有吗啡的作用,是阿片碱的纯解毒剂.能完全阻断吗啡样物与阿片受体结合,迅速翻转其镇痛和呼吸抑制作用,对阿片碱成瘾者应用后能立即出现戒断症状.过去,临床多用于成瘾性镇痛药的急性中毒、解救呼吸抑制及其他抑制症状。近年来,随着对该药的深人研究,其临床适用范围在不断扩大。我们从1992年以来,将纳洛酮应用于急诊抢救,收到了良好的…  相似文献   

5.
纳洛酮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洛酮(naloxone)为羟二氢吗啡酮的衍生物,其化学结构与吗啡相似,仅在吗啡的N-位甲基以烯丙基取代,6位羟基变为酮基,而它的药理作用却与吗啡相反,是阿片受体的特异性拮抗剂,它与阿片受体的亲和力大于吗啡与β-内啡肽的亲和力,能竞争性阻止并取代吗啡样物质与受体结合,从而阻断吗啡样物质的作用,实现其药效。  相似文献   

6.
纳洛酮又称丙烯吗啡酮,是羟吗啡酮的衍生物,为阿片受体竞争性药物,能迅速通过血脑屏障,它与分布在脑干等部位的阿片受体结合后能有效地阻断阿片类药物及内源性阿片样物质所引发的各种效应,1963年开始用于临床,主要用于阿片类麻醉药的拮抗苏醒,此后在儿科临床用于治疗窒息、休克、昏迷、药物中毒,近年来应用范围又有增加,笔者结合实践对纳洛酮应用情况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7.
纳洛酮(Naloxone,NX)又名烯丙羟吗啡酮,为羟吗啡酮衍生物,是相对纯化的竞争性阿片受体拮抗剂。内源性阿片肽样物质主要有三类:β-内啡肽类、脑啡呔类及强啡肽。NX能竞争性抑制阻断并取代阿片肽样物质与阿片受体结合从而阻断阿片肽样物质的作用产生临床疗效。目前,临床较多应用于酒精、镇静催眠药及麻醉药急性中毒。本文就其危重病抢救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不加粘合剂的酸性氧化铝薄层板可同时分离鉴定出阿片及其制剂中的吗啡、可待因、那可汀、罂粟碱、蒂巴因和那碎因。并且报导了用1号或2号展开剂测定阿片酊和复方樟脑酊中吗啡含量的方法。此法在两种展开剂中对吗啡含量具有指定值的98%以上可信限水平。还探讨了影响定量测定的主要因素,并观察了13种展开剂对六种已知阿片生物碱及其制剂的R_f值。  相似文献   

9.
纳洛酮的临床应用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洛酮 (Naloxone,Nx)为羟二氢吗啡酮的衍生物 ,是 2 0世纪 6 0年代合成的阿片受体拮抗剂 ,当时主要用于麻醉镇痛药中毒 ,70年代以来 ,随着临床深入研究 ,应用越来越广泛 ,并取得显著疗效。现将近年有关中文文献综述如下。1 药理作用Nx是阿片受体拮抗剂 ,能阻断外源性吗啡受体激动剂和内源性吗啡样物质的作用。内源性吗啡样物质主要有 :内啡肽、脑腓肽、强啡肽 ,特别是 β -内啡肽 ( β -EP)在调节神经、精神、内分泌、学习记忆、睡眠、心血管与呼吸活动等方面起着神经递质和调节作用。吗啡受体不仅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 ,还存…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阿片类药物依赖性患者尿标本中吗啡的薄层色谱检定法。薄层板为硅胶GF-254,检测方法用紫外分析灯和Dragendorff试剂显色。应用本法检测尿中吗啡的检测限为2μg。特异性好,一些常见合并用药不干扰吗啡测定。用本法检测72例阿片类药物依赖性患者约200份尿标本,结果表明,停用毒品后24~48小时可检出其中的吗啡。本法所得结果准确,操作简便,所需仪器条件低,适合大面积应用于阿片类药物滥用的流行学调查和该类患者的诊断与治疗过程中的监测。  相似文献   

11.
舒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病人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的观察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舒芬太尼是一种新合成的强效拟吗啡类镇痛药,是芬太尼的衍生物.舒芬太尼和芬太尼一样均是u阿片受体的激动药、但舒芬太尼的亲脂性强,约为芬太尼的2倍,因此更易透过血脑屏障.  相似文献   

12.
刘风珍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0):366-366
纳洛酮为羟二氢吗啡酮的衍生物,为阿片受体特异性拮抗剂,对机体内各类型阿片受体均有竞争性拮抗作用,能与体内的阿片受体结合,以对抗释放过多的β内啡肽,在体内吸收迅速、代谢快、拮抗作用也强,易透过血脑屏障,并取代吗啡样物质与受体结合,解除中枢抑制作用,迅速恢复脑、心、肺等脏器的正常功能,而且不产生吗啡样物质的依赖性、戒断症状和呼吸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纳洛酮为纯粹的阿片受体拮抗剂,与阿片受体的亲和力 比吗啡或内啡呔均强,该药本身不引起任何吗啡样作用,但 能阻止吗啡类镇痛药与阿片受体结合,小剂量(0.4-0.8mg) 即能解除吗啡类药物引起的呼吸抑制、瞳孔缩小、颅内压升  相似文献   

14.
纳洛酮(naloaonehgdrkchioride.NX)作为人工合成的阿片受体拮抗剂、烃二氢吗啡酮的衍生物,具有拮抗中枢性内阿片样肽(EOP)和某些中枢麻醉药的作用。易透血脑屏障,较快地与内源性μ、κ、δ3种阿片受体起竞争拮抗,系广谱的内阿片肽拮抗剂。结构与吗啡相似,但不产生吗啡样的依赖、戒断症状和呼吸抑制。最早用于治疗麻醉剂与非麻醉剂的过量和中毒,休克、急性呼吸抑制。基础研究及临床发现,NX在某些神经精神、心血管及内分泌代谢等内环境失调疾病中起主要作用。在休.克、中枢感染性疾病、心脑血管病、新生儿窒息综合征、心肺脑复苏、急性中毒等急危重症的抢救中有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5.
阿片类滥用者体内吗啡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右江民族医学院科研处杜国有陆贤杰梁峰(百色533000)阿片类药物包括海洛因、吗啡、可待因、单乙酰吗啡和单乙酰可待因等。这类药进入人体内大部分代谢成吗啡和葡萄糖醛酸的结合物,由尿中排出。因此测定患者体内的吗啡即可...  相似文献   

16.
盐酸丁丙诺啡是吗啡、蒂巴因类衍生物,是一类具有激动和拮抗活性的混合型镇痛药。由于它与中枢神经系统的阿片μ受体和к受体具有非常强的亲和力,以及解离速度十分缓慢,因而与吗啡相比,具有作用时间长、剂量小、成瘾性小的特  相似文献   

17.
临床急救中纳络酮的有效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彦辉 《吉林医学》2009,30(22):2800-2801
纳络酮是一种特异性的阿片受体拮抗剂,是1960年人工合成的阿片受体拮抗剂,为羟二氢吗啡酮的衍生物。脂溶性高,与吗啡受体亲和力大于吗啡和脑啡肽,能竞争性结合而拮抗内源性和外源性阿片样物质介导的各种效应,急诊应用于窒息、休克、昏迷、药物中毒等疾病的救治。近年来随着对纳络酮药理作用的深入研究,其在急诊方面有了更多和更广泛的应用,许多新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展现了许多新用途。现就纳络酮在临床急救中的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鸦片是一种罂粟提取物,几个世纪以来都用于镇痛,其中的主要成分是吗啡。“阿片”一词最早由Acheson提出,指那些有类似吗啡作用,而结构又不同于吗啡的药物。现在“阿片”的定义扩大了,还包括吗啡受体的激动剂和阻断剂,所以阿片物质现在包括肽类阿片和非肽类阿片。自Hushes 1975年发现脑啡肽(Enkephalin)以来,对内源性肽类阿片(Endogenous Opioid Peptide,EOP)有了较多认识。  相似文献   

19.
纳洛酮系阿片受体的完全拮抗剂,在针刺镇痛原理及阿片受体功能等研究工作中,常需采用纳洛酮及其氚标记化合物,如为了测定针刺前后生物体内微量吗啡样物质的变化,除用阿片受体激动剂——~3H-二氢吗啡进行阿片受体结合分析法外,也需用阿片受体的拮抗剂——氚标记纳洛酮(~3H-Naloxone简称~3H-NAL)作进一步研究,为此,我们对纳洛酮进行了氚标记。  相似文献   

20.
纳洛酮的作用机理及其在临床急症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小平  高岩 《吉林医学》2009,30(14):1509-1511
纳络酮为羟二氢吗啡酮的衍生物,是阿片受体特异拮抗剂,结构似吗啡,与吗啡竞争同一受体,几乎拮抗吗啡的所有作用,消除吗啡的中毒症状,可以迅速诱发吗啡成瘾的戒断症状。脂溶性高,尤以心、脑、肾较高,给药5min脑内浓度为血浆的4.6倍。约50%的纳络酮与血浆蛋白结合,其半衰期为1~2h,重复用药才能保持有效的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