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每年新增加永久性肠造口病人约10万人,目前我国累积造口病人约100万人[1].由于缺乏专业的造口技术和护理,导致出现造口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国外肠造口合并症发生率为11%~60%.国内文献报告为16.3%~53.8%[2].  相似文献   

2.
1例结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造口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很高,国外文献报道,结肠造口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达21%~71%[1],国内报道为16.3%~53.8%[2].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多发生在术后1周~3周,是指造口处肠黏膜与腹壁皮肤的缝合处分离.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是造口术后早期并发症,一旦发生,必须及时治疗及护理,如处理不当,近期可能发生造口回缩,甚至缩至腹腔,造成腹腔感染,必须再次手术;远期可能由于瘢痕增生造成造口狭窄,轻者病人需每日扩肛,重者如过度狭窄影响排便,需要再次手术方能解决[2].给病人生理、心理带来极大的创伤,直接影响病人术后康复,降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小儿肠造口术是一种急诊情况下挽救患儿生命的手段或分期治疗的初期治疗方法,为小儿外科常见的手术.一般根据病情需要先做临时性肠造口,3~6个月后再择期行二期手术[1].肠造口手术时,如肠造口位置设置不当、术后伤口感染、患者病情变化、营养不良或肠造口用具选用不当时,均可造成肠造口并发症的产生[2].新生儿期是儿童肠造口手术的高峰年龄段,年龄越小并发症发生率越高,国外文献报道为28%~74%[3],国内报道为37.1%~79.50%[4-5].我院2008年9月~2010年12月行肠造口术120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1.7%.现将小儿肠造口术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直肠癌占我国消化道肿瘤的第二位[1].低位直肠癌行Miles手术的50%~60%需做永久性结肠造口,即人工肛门[2].肠造口并发症较多,国外文献报告为11.0%~60.0%,国内文献报告为16.3%~53.8%,平均20.8%[3].2006年6月~2009年6月,我们对40例直肠癌患者行肠造口术,并给予居家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杨珊珊  李培 《全科护理》2010,(23):2139-2140
腹、会阴联合根治术(Miles’术)是低位直肠癌外科治疗中最常见、最有效的手术方法,术后病人需终身携带肠造口。如果护理不当,造口病人可因多种并发症而增加痛苦。国外肠造口并发症发生率为11%~70%。国内文献报道为16.3%~53.8%。  相似文献   

6.
侯华芳  寇红艳  谢平 《护理研究》2012,26(24):2282-2283
肠造口术(enterostomy)是外科最常见的手术之一,是挽救病人生命、提高其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全球每年由于结直肠癌、外伤、炎症、先天性畸形而需行肠造口的人数达数十万之多[1].造口病人不仅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受到严重打击,同时造口手术的并发症使病人十分苦恼,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因此,如何提高造口术的质量、减少并发症成为人们颇为关注的课题.我科将卫生部开展的"三好一满意"活动具体实施于造口病人护理中,改变服务理念,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肠造口术是胃肠外科常见施行的手术之一,往往是挽救生命、延续生命和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虽然肠造口使病人渡过难关,但是诸多的肠造口及其周围并发症又使病人陷入烦恼之中,甚至生命再次受到威胁。肠造口缺血坏死是一种严重的术后早期并发症,往往发生在术后24 h~48 h,造口缺血坏死的发生率为2%~7%[2]。2012年以来,我院处理结肠造口缺血坏死病例共5例,现报告其中一位造口重度坏死患者的护理经验。  相似文献   

8.
王淑云  张秋英 《护理研究》2007,21(29):2684-2685
肠造口要伴随病人一生或一段时间,若处理不当则严重影响造口者的生存质量[1].肠造口前后的护理质量和肠造口病人术后的生存质量密切相关,采取有效的健康教育手段对造口病人进行施教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小儿肠造口术是抢救肛肠先天性畸形、肠坏死合并休克以及腹腔广泛感染等危重急腹症的常见手术方式,是将肠管放在腹壁,做成暂时性人工肛门,其目的是解除肠梗阻,尽早恢复肠道畅通和血液供应,或使粪便暂时不进入远端结肠[1].另外,为了保护肛周、会阴的伤口,防止大便对肛门周围的污染,也行造口手术.小儿肠造口多为暂时性造口,一般需3~6个月后进行造口闭合术.由于小儿年龄小、组织娇嫩、不易配合等特点,其造口护理与成人有所不同.对小儿实施正确的造口手术,术后的精心护理,不仅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提高二期手术的成功率,也为提高小儿术后生活质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现将小儿肠造口的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王斌全  赵晓云 《护理研究》2008,22(28):2631-2631
造口治疗师(enterostmal therapist ET)是指负责腹部造口的护理、预防及治疗肠造口并发症,为病人及家属提供与肠造口有关的咨询服务和心理护理,以使病人完全康复为最终目的的专业护理人员[1].18世纪下半叶以前,由于严重的并发症--感染,肠梗阻手术几乎都以失败告终,因而很少有人愿意冒险为病人施行这一疗法.1776年,法国外科医生Pilore在为一个肠梗阻的病人试行了多种治疗手段如导泻法、扩张术以及汞治疗法失败后,为保全病人的生命改行结肠造口术.  相似文献   

11.
肠造口(以下简称造口)缺血坏死是造口术后最为严重的早期并发症,常发生于术后24~48 h内[1].若能得到及时适当的处理,绝大多数能够恢复.严重的造口坏死,如造口粘膜全部呈黑色者,需立即行造口重建手术[2].2007年11月,江苏省中医院肛肠科及时发现1例直肠癌根治手术(Miles手术)后结肠造口黏膜完全性缺血坏死的患者,并给予了积极有效的护理,使患者造口血液循环恢复,功能保持良好,避免了造口重建手术,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肠造口黏膜皮肤分离是肠造口术后并发症之一,是肠造口处黏膜与腹壁皮肤的缝合处发生分离.多发生在术后1~3周,肠造口开口端肠壁黏膜部分坏死、黏膜缝线脱落、伤口感染、营养不良、糖尿病导致肠造口黏膜缝线处愈合不良,使皮肤与肠造口黏膜分离形成开放性伤口[1].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我科共有15例肠造口黏膜皮肤分离患者,经过精心护理,均治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王洁 《全科护理》2015,(6):556-557
[目的]研讨直肠癌术后肠造口并发症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肿瘤外科收治的18例直肠癌术后行结肠造口病人的临床资料,总结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经过细心护理,18例直肠癌术后肠造口病人在其住院期间无一例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论]从心理、生理及生活各方面综合护理,并针对潜在并发症采取预防性护理,是保证直肠癌术后肠造口病人临床治疗效果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现有永久性肠造口病人约100万人,每年新增肠造口病人约10万人,以后还有增加的趋势。目前肠造口定位在医疗、护理教科书上无操作常规,国内有些外科医生对肠造口位置的选择在术中进行,但是术后并发症多,不利于病人康复。由于手术时平卧、麻醉和切口等因素的影响,造口的解剖位置可能与理想的位置有较大的偏离;另有文献报道:手术肠造口的位置与术前预设不一,肠造口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为21%~70%;故尽可能按术前定位造口。我科回顾性研究2007年5  相似文献   

15.
149例小儿肠造口并发症分析及其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儿肠造口围造口期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49例肠造口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149例肠造口患儿,随访128例,共56例病人发生164例次并发症,主要的并发症为营养不良(54.69%)、电解质紊乱(29.69%)、造口周围皮肤糜烂湿疹(23.44%)、造口肠管脱垂(8.59%)、造口肠管回缩(3.91%),均二期顺利关闭造口。[结论]小儿肠造口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小肠造口的并发症较结肠造口多见;专业造口技术、造口护理方法与并发症发生率及二期手术的成功率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信息化造口教育平台在肠造口病人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方法]构建信息化造口教育平台,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肠造口出院病人2 60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 3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给予病人出院指导,观察组采用信息化造口教育平台开展延续护理。比较两组病人并发症发生及随访情况。[结果]观察组造口病人并发症发生率(16.3%)远低于对照组(32.3%)(P0.01),观察组中212例病人发生了造口并发症,其中174例造口病人通过造口教育平台自行处理,占82.1%。[结论]信息化造口教育平台开展肠造口延续护理,减少了造口并发症,简化了病人就医程序,提高了肠造口病人自我护理能力,从而提升了肠造口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闫金英  徐征  赵杰  谷洪涛 《全科护理》2021,19(24):3447-3449
目的:探讨影响肠造口病人早期造口并发症的因素.方法:选取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普通外科病房收治的肠造口病人354例,根据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两组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是最常见的并发症(31例),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造口定位是早期造口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可解释变异的10.8%.结论:肠造口病人术前应由造口治疗师进行造口定位,尽可能地减少早期造口并发症的发生,提高造口病人的舒适度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肠造口是治疗早期结直肠癌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回肠造口病人易并发造口周围皮炎,其发生率占造口周围皮炎的22%[1].回肠造口护理初期由于病人、家属存在对造口知识认知不足、焦急、悲观、动手操作能力差等问题,而使回肠造口周围皮炎发生率高,增加了病人及家属的心理负担和经济支出.2013年我们将同伴教育引入回肠造口护理中,收到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肠造口术是外科最常见的手术之一,往往是低位直肠癌病人延续生命不得已的致残性手术[1]。造口手术后并发症众多,无论是造口本身的并发症,还是造口周围并发症都会不同程度影响病人的康复[2]。造口缺血坏死是术后早期并发症,严重缺血坏死若处理不当,会导致造口皮肤黏膜分离、造口回缩、造口狭窄,最终影响病人排便,出现梗阻,危及生命[3]。2017年6月6日我院造口门诊接诊1例乙状结肠造口狭窄导致排便困难,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临时性肠造口病人自我护理能力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后期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2018年8月—2018年12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结直肠外科门诊和造口门诊复诊的136例临时性肠造口病人为调查对象,应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对其进行调查。[结果]临时性肠造口病人自我护理能力得分总分为(93.96±15.47)分,处于中等水平;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特征的临时性肠造口病人自我护理能力因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居住状况、是否发生造口相关并发症及是否放化疗的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居住状况及是否发生并发症是影响临时性肠造口病人自我护理能力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临时性肠造口病人自我护理能力有待提高,故需聚焦于提高临时性肠造口病人自我护理能力的干预研究,以提高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降低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