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了解皖北农村地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和社会支持现状,分析其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典型抽样法采用一般情况问卷、感染史本底资料调查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S)对331名HIV/AIDS及其家属148名进行调查。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性别、不同乡镇、不同文化程度的HIV/AIDS及其家属的GQOLI-74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不同乡镇HIV/AIDS的SSS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高年龄、负性生活事件是影响HIV/ AIDS及其家属生活质量的不利因素,而高文化程度、好的邻里关系、烦恼诉说是影响HIV/AIDS及其家属生活质量的有利因素。结论诸多因素在不同层面影响皖北农村地区HIV/AIDS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和社会支持,农村现有的艾滋病社区关爱、社会支持工作还亟需加大力度,以家庭、邻里为依托的社区关爱模式有待建立。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血源性艾滋病高发乡艾滋病病人(AIDS)/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PLWHAS)的孤独现状。探讨其孤独的相关因素。方法整群抽取某血源性AIDS高发乡10个行政村的219名艾滋病病人/HIV感染者。用自制的农村社区艾滋病病人/HIV感染者社会支持模式调查表(包括孤独评定量表(UCLA)、家庭功能量表(APGAR)、社会支持量表(SSS)、日常生活功能状态量表(ADL)等)对目标人群进行调查。结果孤独均分为(47.62±11.52)分。在所调查的项目中,职业为农民、子女不孝顺、无经济来源、与邻居关系差、家庭功能和社会支持差的PLWHAS。孤独评分较高。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主观生活满意度、社会支持、家庭功能等变量对预测孤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主观生活满意度的作用最强。结论PLWHAS孤独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针对家庭功能和社会支持而采取人群干预策略和措施是减轻孤独、提高PLWHAS生活质量从而提高主观生活满意度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艾滋病相关老年人群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老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及相关老年人群的心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老年抑郁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生活质量评定量表(GQOLI-74部分)和社会支持量表(SSS)对相关老年人群和一般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生活质量和社会支持情况进行评定。结果受艾滋病影响的相关老年人群的焦虑、抑郁明显高于一般人群(P〈0.01),生活质量和体验到的社会支持及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低于一般人群(P〈0.01)。焦虑、抑郁与是否卖血、是否独居呈正相关,与受教育程度、有无工作、家庭人口数、人均年收入、生存质量和社会支持呈负相关。结论关注受艾滋病影响的相关老年人群的心理卫生和生存质量状况,增加他们的社会支持,以抗击AIDS侵袭。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农村有偿献血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以及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为有偿献血HIV感染者/AIDS患者开展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编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60例有偿献血HIV感染者/AIDS患者进行测评。结果60例患者SCL-90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忧郁、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症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0.001),其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结论农村有偿献血HIV感染者/AIDS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应引起重视,他们需要更多的社会支持,心理护理不能忽视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当地艾滋病病人/HIV感染者的社会支持现况,为安徽省农村社区艾滋病病人/感染者社会支持模式的建立提供依据.方法:整群抽取某血源性AIDS高发乡10个行政村的219名艾滋病病人/感染者.用自制的农村社区艾滋病病人/感染者社会支持模式调查表对目标人群进行调查.结果:93.2%(204/219)的艾滋病病人/感染者与家人生活在一起,67.6%(121/179)的人认为夫妻关系和以前一样,从配偶处获得支持和照顾的比例为79.3%(142/179),因而家庭仍是艾滋病病人/HIV感染者获得支持的主要来源.调查对象中93.6%(205/219)的有卖血史,剩下的14名艾滋病病人/感染者没有卖血史,但其配偶均是艾滋病病人/感染者,提示性传播可能是二代传播HIV的主要途径.结论:艾滋病病人/感染者迫切的需要整个社会的支持和帮助,建立适合农村社区的社会支持模式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河南农村艾滋病流行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的家庭功能和社会支持现状,为相关部门管理和关爱艾滋病患者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河南省周口汤庄乡6个行政村的150名HIV感染者/AIDS患者进行调查,采用一般情况问卷、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APGAR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64.67%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家庭功能良好,25.33%的家庭功能中度障碍,10.00%家庭功能严重障碍.家庭功能不同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客观支持得分、主观支持得分、支持的利用度和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V感染者/AIDS患者社会支持总分和各维度得分越高,其家庭功能状态越好.应积极倡导开展适合农村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家庭关怀与支持.  相似文献   

7.
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病人的心理状态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的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S)对36名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资料用SPSS11.5统计分析。结果 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SAS得分是38.72±3.04,SDS得分是47.36±3.67,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分别为t=5.783,t=7.445,P均<0.01);SSS总分是29.69±1.80,显著低于全国常模(t=5.301,P<0.01)。性别、婚姻状况、配偶HIV感染状况和社会支持情况是负面情绪的影响因素。结论在HIV感染者/AIDS病人中普遍存在焦虑抑郁情绪,应加强心理咨询和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的生命质量,分析影响生理和心理因素,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应用Duke-UNC功能性社会支持问卷FSSQ、心理资本(psychological capital)问卷和健康调查简表(SF-36)对424例HIV感染者/AIDS病人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性别、年龄、婚姻、与家人关系对HIV感染者/AIDS病人的生命质量有影响;心理资本的自我效能和希望2个维度在HIV感染者/AIDS病人社会支持与生命质量关系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结论 HIV感染者/AIDS病人的生命质量应引起足够重视,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加以改善,以提高生命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社会支持度,更好地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方法于2012年4月-2013年4月对229例HIV感染者/AIDS患者使用MOS-HIV生存质量表和社会支持度量表进行面对面调查。结果生存质量得分为(68.64±11.76)分,其中HIV感染者(71.31±10.10)分,已达到服药阶段HIV感染者(65.59±13.49)分,AIDS患者(66.52±12.10)分,HIV感染者、已达到服药阶段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的得分在社会功能、疼痛、精力和情绪功能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社会支持度得分为(46.32±12.48)分,其中HIV感染者(46.91±12.76)分,已服药HIV感染者(45.12±12.21)分,AIDS患者(46.26±12.32)分。结论随着疾病进展,艾滋病病人的生存质量逐步下降,而社会支持度不因疾病的发展而下降。  相似文献   

10.
孙巍  张婕  刘飞 《健康大视野》2007,15(7):47-47
加强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HIV)和艾滋病病人(AIDS)的管理,是控制HIV二代传播的重要措施。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发现的大部分感染者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不规范的采供血(浆)引起的,经过5~10年的潜伏期,已经成为AIDS病人,这部分感染者和病人70%以上居住在社区和农村。为提高艾滋病病人服药依从性、探索并建立适合我省情况的抗艾滋病病毒治疗医疗服务管理模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生活质量与相关耻辱的关系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目的探讨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生活质量与耻辱的关系。方法对215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进行匿名问卷调查,采用WHO生活质量简表中文版和BergerHIV耻辱量表测定调查对象的生活质量和感受到的耻辱,对其生活质量和艾滋病相关耻辱感进行典则相关分析。结果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生活质量各个维度的平均得分为50.74(生理领域)、46.01(心理领域)、53.78(社会关系领域)和43.94(环境领域);耻辱4个维度的得分为49.89(个人耻辱)、29.77(担心公开)、35.18(负面自我印象)和57.80(关注公众态度)。典则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自我负面印象和心理领域分别是耻辱和生活质量中起主要作用的因素,两者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4938(P<0.05)。结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负面自我印象越小,生活质量心理方面越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HIV/AIDS患者自我管理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2018年4月—2019年3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于开封市某医院就诊的150名HIV/AIDS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HIV/AIDS患者自我管理量表开展问卷调查。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身体状态、文化程度、病程及接受抗病毒治疗情况、对疾病认知程度不同的研究对象其HIV/AIDS患者自我管理量表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对象在HIV/AIDS患者自我管理量表3个维度中得分最高的为自我管理的长期性维度[(2.23±0.67)分],其次为日常健康管理维度[(1.93±0.41)分],最后为自我管理的社会支持维度[(1.86±0.45)分]。线性回归结果显示:文化程度、病程及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是研究对象HIV/AIDS患者自我管理量表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文化程度、病程及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是影响HIV/AIDS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主要因素,应加强针对HIV/AIDS患者的健康教育,以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进而提升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 了解HIV 感染者/AIDS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更好的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方法 于
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对229例HIV 感染者/AIDS患者使用MOS HIV 生存质量表和社会支持度量表
进行面对面调查。结果 生存质量得分为68.64±11.76,其中HIV 感染者71.31±10.10、已达到服药阶
段的HIV 感染者65.59±13.49、AIDS患者66.52±12.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IV 感染者、已达到服药
阶段的HIV 感染者和AIDS患者的得分在社会功能、疼痛、精力和情绪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IV 感染
者/AIDS患者的社会支持度得分为46.32±12.48, 其中HIV 感染者46.91±12.76、已达到服药阶段的
HIV 感染者45.12±12.21、AIDS患者46.26±12.32。多因素分析表明生存质量跟年龄、民族、有否其他
慢性疾病和社会支持度有关。结论 要更加重视HIV 感染者/AIDS患者在感染HIV 的同时是否还有其他
慢性疾病和其社会支持情况,切实提高HIV 感染者/AIDS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HIV;生存质量;因素
中图分类号:R51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4)05 0469 04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生存质量的现状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应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WHOQOL-BREFF)中文版评价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的生存质量,同时调查可能影响生活质量的人口学特征和HIV感染有关特征。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及环境4大领域的影响因素。结果 300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生存质量4大领域平均得分分别为:生理领域(14.04±1.87)分、心理领域(12.48±1.88)分、社会关系领域(12.78±2.25)分、环境领域(11.87±2.00)分。配偶的文化程度越高其本人的心理、社会关系和环境领域得分越高;静脉注射途径在各领域中得分最低。结论应加强年轻患者、抗病毒治疗患者和静脉注射感染者的心理健康辅导,以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社会支持和艾滋病相关羞辱歧视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HIV/AIDS)抗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 ART)的影响,为进一步提高ART覆盖率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对山东省现存活HIV/AIDS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社会人口学特征、艾滋病及ART相关知识知晓情况、社会支持及艾滋病相关羞辱与歧视情况,运用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上述因素与HIV/AIDS接受ART间的关系。结果 本研究共调查1 294例HIV/AIDS,其中接受ART的有1 047人,治疗率为80.9%。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主观支持分数高的HIV/AIDS比分数低者更愿意接受ART (OR=1.06, 95%CI:1.03~1.08);与不知晓ART副作用的HIV/AIDS相比,知晓者更愿意接受ART (OR=1.49, 95%CI:1.12~2.00);与家庭歧视分数高的HIV/AIDS相比,分数低者更愿意接受ART (OR=0.98, 95%CI:0.96~0.99);与未婚HIV/AIDS相比,已婚有配偶(OR=1.49, 95%CI:1.09~2.04)...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无锡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更好地进行关怀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加上艾滋病相关条目作为调查问卷,对208例HIV/AIDS患者进行调查。结果:HIV/AIDS患者SF-36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平均得分为53.2±5.9和50.0±11.8;文化程度、工作状况、CD4+T细胞计数、机会性感染、抗病毒治疗、社会支持等因素,对HIV/AIDS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影响。结论:艾滋病问题严重影响HIV/AIDS患者的生活质量,应针对其主要的影响因素,加强关怀与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杭州市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纽芬兰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杭州市部分社区148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男女老年人生活质量比较分析无显著性差异。进一步相关和逐步回归分析均表明,生活质量评定量表的物质生活功能维度与社会支持量袁的主观支持、幸福度量表的总幸福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生活质量评定量表的生活质量总分与支持总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正性体验(PE)和正性情感(PA)对躯体功能维度具有预测作用,负性情感(NA)对心理功能维度具有预测作用,年龄、负性体验(NE)、药费支付和支持利用对社会功能维度具有预测作用,负性体验fNE)、支持总分、职业和药费支付对物质功能维度具有预测作用,文化、药费支付和负性情感(NA)对生活质量总分具有预测作用。结论针对影响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因素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对提高社区老年人的生存质量水平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女性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女性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方法:应用WHOQOL-BREF中文版测量其生存质量。结果:女性HIV感染者及AIDS患者生存质量4个领域得分分别为:13.91±1.90(生理领域),12.33±1.97(心理领域),13.00±1.97(社会关系领域),12.00±1.87(环境领域)。单因素分析显示,职业、CD4细胞数、与配偶/固定性伴HIV检测前后性生活次数等因素与生存质量有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家庭收入、有非商业非固定性伴、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时间越长及由疾控人员告知HIV阳性结果并无其他人在场与艾滋病感染者生存质量呈正相关;年龄和家庭收入分别与社会关系及心理领域呈负相关。结论:艾滋病问题严重的威胁了女性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的生存质量,应提高其抵御艾滋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The aim of this theoretical review was to articulate the resilience concept with key aspects in the lives of people living with HIV/AIDS. We emphasize the analysis of protective factors traditionally related to resilience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social and affective support networks). The reviewed studies show important protective factors that contribute to the health and well-being of people with HIV/AIDS, such as cognitive coping and acceptance of their HIV status, family participation in treatment and family support, the role of governmental and nongovernmental institutions, and religious beliefs. The concept of resilience defined as a dynamic process that allows human beings to overcome adversities is essential for understanding HIV infection and treatment of AIDS patients. It helps decrease stigmatization and prejudice towards the disease and patients. It also helps alter the notion that living with AIDS is incompatible with well-being and quality of life and fosters the creation of new HIV/AID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perspectiv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