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对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后患者氯吡格雷抗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行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00例,随机分为雷贝拉唑组与对照组,均给予阿司匹林300mg / d,氯吡格雷300 mg负荷剂量继以75 mg /d维持剂量抗血小板治疗,观察雷贝拉唑治疗前后血小板功能的变化.结果:雷贝拉唑治疗前后两组间P-选择素、血小板颗粒膜糖蛋白及血小板聚集试验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氯吡格雷与雷贝拉唑配伍对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患者术后血小板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进一步观察和探讨不同质子泵抑制剂泮托拉唑、雷贝拉唑对氯吡格雷抗小板疗效的影响。方法:入选2009年12月~2011年3月入住我院心血管内科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与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15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用氯吡格雷组)51例;实验组1(联用泮托拉唑80 mg/d组)62例;实验组2(联用雷贝拉唑10 mg/d组)41例,所有入选患者均给予负荷剂量氯吡格雷300 mg,后以氯吡格雷75 mg/d,拜阿司匹林片100 m/d维持。连续治疗7~10 d,通过流式细胞仪分别测定治疗前和治疗第7 d血小板P选择素阳性率(用%表示),然后对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1(治疗前后血小板P选择素阳性率分别为(9.14±4.82,4.03±2.72),实验组2(治疗前后血小板P选择素阳性率分别为9.16±4.92,6.41±2.83)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血小板P选择素阳性率分别为10.34±6.84,5.24±6.40),3组治疗前后的血小板活性度(paired-smaples test)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5),3组间两两比较治疗前(P=0.27,0.96,0.36>0.05),治疗后(0.18,0.32,0.28>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①是否联用质子泵抑制剂在对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疗效方面无差别。②质子泵抑制剂泮托拉唑与雷贝拉唑相同均在近期内不影响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联用氯吡格雷与质子泵抑制剂对上消化道出血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因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240例,入院后给予负荷量阿司匹林300mg、氯吡格雷600mg后继以阿司匹林100mg/d、氯吡格雷75mg/d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并随机分为奥美拉唑(40mg/d)组83例,泮托拉唑(40mg/d)组80例,法莫替丁(40mg)组77例.连续用药5~7天,随访1个月,观察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及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结果 奥美拉唑与泮托拉唑组出血发生率无差别,但均明显低于法莫替丁组;而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三组患者比较无明显差别.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应用质子泵抑制剂未增加支架内再狭窄的风险,与H2受体拮抗剂相比,能明显降低消化道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陕西医学杂志》2017,(10):1473-1474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50例STEMI并行PCI术患者,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各75例,实施冠状动脉造影前,两组均接受肝素100U/kg静脉注射,替格瑞洛组接受300mg阿司匹林和180mg替格瑞洛药物治疗;氯吡格雷组接受300mg阿司匹林和600mg氯吡格雷药物治疗。PCI术后给予他汀类、硝酸酯类、血管紧张素抑制剂、阿司匹林药物治疗,替格瑞洛组每日给予90mg替格瑞洛,2次/d。氯吡格雷组每日给予75 mg氯吡格雷治疗,1次/d。连续服用1年。结果:两组患者TIMI血流状况治疗1年后均明显改善(P<0.05),且替格瑞洛组较氯吡格雷组改善更加明显(P<0.05);LVEF及LVEDD水平治疗1年后均明显改善(P<0.05),且替格瑞洛组较氯吡格雷组改善更加明显(P<0.05);治疗3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替格瑞洛组6.67%低于氯吡格雷组的16.0%(P<0.05)。结论:替格瑞洛对急性STEMI行急诊PCI患者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有进一步研究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常奕  马腾  王斌 《中国全科医学》2013,(29):2696-2698
目的探讨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应用雷贝拉唑的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7月—2012年7月收住院接受PCI治疗的ACS患者120例,根据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字号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雷贝拉唑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在PCI术前均采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及常规治疗,雷贝拉唑组加用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20 mg,1次/d,连续服用30 d为1个疗程;对照组不加用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测定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计算血小板聚集抑制率;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红蛋白变化情况及便隐血情况;治疗后随访3个月。结果对照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为(34.8±0.58)%,雷贝拉唑组为(32.3±1.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15,P=0.909)。治疗前,两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发现,两组患者便隐血、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贝拉唑对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无明显影响,合用雷贝拉唑不增加ACS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具有保护消化道、减少消化道出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常奕  马腾  王斌 《中国全科医学》2013,16(23):2696-2698
目的 探讨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应用雷贝拉唑的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2011年7月-2012年7月收住院接受PCI治疗的ACS患者120例,根据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字号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雷贝拉唑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在PCI术前均采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及常规治疗,雷贝拉唑组加用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20 mg,1次/d,连续服用30 d为1个疗程;对照组不加用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测定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计算血小板聚集抑制率;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红蛋白变化情况及便隐血情况;治疗后随访3个月.结果 对照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为(34.8±0.58)%,雷贝拉唑组为(32.3±1.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15,P=0.909).治疗前,两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发现,两组患者便隐血、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贝拉唑对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无明显影响,合用雷贝拉唑不增加ACS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具有保护消化道、减少消化道出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氯吡格雷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是否会增加支架内再狭窄的风险.方法:根据服用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的同时是否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分为氯吡格雷治疗组(n=250)和氯吡格雷+质子泵抑制剂治疗组(n=189),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结果:平均随访(13±5.9)月观察发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氯吡格雷加用质子泵抑制剂治疗组患者,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未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治疗组患者(19.6% vs 8.0%),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使用氯吡格雷治疗的同时联用质子泵抑制剂增加了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质子泵抑制剂的使用可能会影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使用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获益.  相似文献   

8.
《陕西医学杂志》2016,(9):1136-1138
目的:研究氯吡格雷对阿司匹林抵抗(AR)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影响。方法:将20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阿司匹林抵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100mg/d口服,观察组患者在给予阿司匹林100mg/d口服的同时给予氯吡格雷75mg/d口服。比较两组患者4周后的血小板聚集率、阿司匹林抵抗和半抵抗发生率显著下降,以及6个月后两组患者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复发率。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均有所下降(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阿司匹林抵抗和半抵抗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阿司匹林抵患者,使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血小板聚集率、AR和半AR发生率以及降低患者复发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负荷剂量氯吡格雷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将其分为负荷剂量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40例。负荷剂量组患者给予第1天口服氯吡格雷300mg,之后改为75mg,1次/d,常规治疗组患者从入院起一直给予口服氯吡格雷75mg,持续用药30d。对比两组患者给药前、后的血小板聚集率及Barthel评估指数变化情况。结果: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负荷剂量组患者7d后的血小板聚集率有明显下降,30d时的Barthel评估指数有显著升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荷剂量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能够明显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0.
《陕西医学杂志》2014,(8):969-970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基础上给予华法林抗凝治疗,观察抗凝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ACS合并持续性房颤患者PCI术后随机分为两组:华法林组57例在给予PCI术后标准剂量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基础上,给予华法林(INR值维持在2.02.5之间),对照组63例给予PCI术后标准剂量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观察PCI术后6月内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体循环栓塞及出血风险。结果:两组均无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华法林组较对照组体循环栓塞风险无统计学差别(P>0.05),但出血风险明显升高(P>0.05)。结论:华法林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凝治疗未明显降低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PCI术后体循环栓塞的风险,但却增加其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及优化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9例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PCI治疗,在术前口服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300 mg的标准方案。在接受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并分为CR组(氯吡格雷抵抗)和敏感组(51例)。CR组患者38例,根据其意愿分为CR优化组(22例)和CR标准组(16例)。CR敏感组和CR标准组患者均继续给予阿司匹林100 mg/d和氯吡格雷75 mg/d治疗;CR优化组患者给予氯吡格雷75 mg/d联合西洛他唑100mg/d。随访1年,观察3组患者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及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51例患者对氯吡格雷治疗敏感,38例患者不敏感(CR率为42.7%)。PCI术后24 h,敏感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显著低于CR优化组和CR标准组(P<0.01);术后30 d,CR优化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与敏感组无显著差异(P>0.05),且显著低于CR标准组(P<0.05)。随访1年,敏感组患者的MACCE发生率为15.7%(8/51),CR优化组为22.7%(5/22),CR标准组为50.0%(8/16)。CR优化组患者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率与敏感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显著低于CR标准组(P<0.05)。结论: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PCI术后CR发生率较高,西洛他唑优化治疗可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及MACCE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陕西医学杂志》2015,(8):959-961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PCI术前应用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选取来我院行STEMI急诊PCI治疗的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三联抗血小板组)和对照组(双联抗血小板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于术前均嚼服600mg氯吡格雷和300mg阿司匹林,观察组患者于术前均嚼服300mg氯吡格雷、300mg肠溶阿司匹林联合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应用抽吸导管、TIMI血流分级、MBG分级、左室功能指标和校正TIMI帧数。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应用抽吸导管、TIMI血流分级和MBG分级相比较,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左室功能指标和TIMI帧数相比较,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替罗非班在STEMI急诊PCI术前的应用效果良好,能有效减少缺血事件,改善患者心功能,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西洛他唑与氯吡格雷对糖尿病患者血小板聚集率的作用及其可能影响因素。方法选择糖尿病患者1153例,随机分为西洛他唑组(n=577)和氯吡格雷组(n=576),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测定血小板聚集率,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差异,以及比较血脂、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使用剂量对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结果(1)西洛他唑组服药前后血小板聚集率变化为(18.77±16.57),氯吡格雷组服药前后血小板聚集率变化为(20.92±14.03),2组血小板聚集率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氯吡格雷与西洛他唑疗效相同。(2)甘油三酯、胰岛素使用剂量均为西洛他唑抵抗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低密度脂蛋白、胰岛素使用剂量为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糖尿病患者使用西洛他唑预防心脑血管事件优于氯吡格雷。  相似文献   

14.
高振香  李晔 《当代医学》2010,16(17):266-267
目的观察急性心梗冠状动脉成形术及支架植入(PCI)术前及术后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和巴米尔对凝血功能和术后1年再狭窄发生的影响。方法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PCI)治疗的急性心梗患者143例,术前均服用氯比格雷300mg与巴米尔300mg,术后连续服用氯吡格雷75mg/d和巴米尔100mg/d共12个月。观察患者服药期间出血(轻微出血、严重出血)及再狭窄的发生率。结果 1例患者因自行停用药物发生再梗猝死,2例出现消化道出血,1例出现牙龈出血,142例患者经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未发现支架内再狭窄。结论急性心梗PCI术前及术后服用氯吡格雷及巴米尔可有效预防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阮家兰 《中国医药导报》2012,9(27):66-67,70
目的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不同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疗效对比。方法将132例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随机分入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联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与西洛他唑三联组,双联组长期服用阿司匹林100 mg/d、氯吡格雷75 mg/d(12个月),三联组患者在双联用药基础上再加用西洛他唑100 mg/d(6个月),随访对比主要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血小板聚集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双联组对比,三联组主要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明显降低,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与双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三联组最小腔内径(MLD)和晚期管腔丢失与双联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狭窄率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行PCI术后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基础上加用西洛他唑,可进一步防止支架内血栓形成,晚期管腔丢失减少,再狭窄率降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治疗剂量下质子泵抑制剂(PPI)泮托拉唑对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7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组1单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口服治疗(对照组),组2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泮托拉唑口服治疗(治疗组),两组疗程均为14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P选择素阳性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总评分。结果治疗前后组间血小板P选择素阳性率及N1 HSS评分比较:2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泮托拉唑对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改良抗血小板药物方案在有血小板高反应性(high on-treatment platelet reactivity,HTPR)的颅内未破裂动脉瘤(un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s,UIA)患者介入栓塞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取随机平行对照的方法连续入选有HTPR的UIA患者166例,行血管内介入治疗术,并根据抗血小板药物剂量分为标准剂量组(给予阿司匹林100 mg 1次/d+氯吡格雷75 mg 1次/d(n=83)]及修改剂量组[给予阿司匹林300 mg 1次/d+氯吡格雷75 mg 1次/d或阿司匹林100 mg 1次/d+氯吡格雷75 mg 1次/d+西洛他唑100 mg 2次/d(n=83)],疗程为3个月。采用3种方法多时点的检测血小板功能。比较两组患者脑梗死和血管内血栓形成等不良缺血事件和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修改剂量组在各时点的血小板反应性均低于标准剂量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修改剂量组较标准剂量组不良缺血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4%vs 1.2%,HR=0.132,95% CI 0.016~1.101,P=0.030);修改剂量组出血事件发生率高于标准剂量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修改剂量抗血小板方案可以在不增加出血事件发生率的情况下降低有HTPR的UIA患者介入术后不良缺血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患者应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冠心病患者应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37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氯吡格雷组(50 mg/d)、阿司匹林组(75 mg/d),3个月后,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及凝血3项的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部分凝血酶原时间(PT)与凝血酶原活动度(PA)变化均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F)两组治疗后均出现升高,变化有显著性差异;两组间在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PAG)均出现降低,但氯吡格雷组PAG降低比阿司匹林组的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应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均能起到抗血小板聚集效果,氯吡格雷效果优于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单用或与氯吡格雷不同剂量联合治疗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2月我院年龄>75岁ACS住院患者9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阿司匹林100 mg/d与氯吡格雷75 mg/d联合治疗组(A组)、阿司匹林100mg/d与氯吡格雷50mg联用治疗组(B组)及单用阿司匹林100mg/d治疗组C组,为期1周的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聚集率及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三组患者用药后AA和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下降差值具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用药前后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差值的变化组间无差异,,A组与B组用药后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与C组相比下降更明显。B、C两组均无明显出血症状,A组有4例皮肤出血事件,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老年ACS患者中,阿司匹林联用小剂量氯吡格雷同常规剂量联用对血小板聚集有相似的抑制效果,并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西洛他唑对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支架术后患者的长期疗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西洛他唑对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普通金属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防治作用及长期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193例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术的患者随机分两组,二联组(阿斯匹林 氯吡格雷)98例,三联组(阿斯匹林 氯吡格雷 西洛他唑)95例.两组均服用阿斯匹林300 mg/d,1 mo后改为100 mg/d长期,以及氯吡格雷75 mg/d,3 mo;三联组术后加用西洛他唑200 mg/d,6 mo.患者于术后6 mo行冠脉造影随访和1a临床随访.结果:二联组和三联组术后6 mo造影再狭窄率分别为33%(17/52)和23%(12/53)(P>0.05).二组术后1a内因心、脑血管事件再住院率分别为26%和16% (P>0.05).两组均无严重出血等副作用,轻微出血亦无明显差异(2% vs 5%,P>0.05).结论:两组造影再狭窄率及1a内因心、脑血管事件再住院率无明显差异,出血等副作用无明显差异.支架术后常规抗血小板治疗基础上合用西洛他唑有降低再狭窄率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