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以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07年12月~2009年10月间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64例U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均常规给予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阿司匹林等药物治疗。治疗组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疗程为14d,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EGG及血液流变学等参数变化,比较两组治疗的临床疗效;测定各组患者入院时和治疗后hs-CRP、IL-6的水平。结果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干预2周后,治疗组临床症状、EGG及血液流变学参数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hs-CRP、IL-6水平及两组治疗后血清hs-CRP、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可显著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中多种炎症因子水平,并明显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
丹参酮ⅡA磺酸钠辅治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60 mg加入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25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均15 d。观察2组治疗前后心绞痛疗效、心电图ST-T改变、血脂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及血脂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丹参酮 IIA 磺酸钠注射液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炎性因子影响。方法:符合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100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和治疗组。于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14d)后测定血浆 C 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α)、IL-6水平。结果:应用丹参酮 IIA 磺酸钠注射液组的血浆炎性因子 CRP、TNF-α、IL-6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炎症因子较前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炎症因子水平下降不明显。结论:丹参酮 IIA 磺酸钠注射液可显著降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血浆炎性因子 CRP、TNF-α、IL-6水平,有益于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方法 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疗效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均比治疗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间C反应蛋白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型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心电图的改善和降低C反应蛋白水平均有明显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鞠红 《吉林医学》2013,(8):1475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比较两种治疗方案对临床疗效、心电图的影响。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6.67%,心电图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依次为63.33%和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取得更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马来酸桂哌齐特(克林澳)联合丹参酮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9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静脉滴注克林澳160 mg/次联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40 mg/次,对照组静脉滴注硝酸甘油5 mg/次,连用14 d.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症状、心电图改变及血脂水平变化.结果 克林澳联合丹参酮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症状减轻,心电图改善,血脂水平降低.结论 克林澳联合丹参酮能有效控制不稳定型心绞痛症状,改善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近年我院收治的110例UA患者各55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在临床症状缓解程度和心电图改善情况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UA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sodium tanshinoneⅡA sulfonate,STS)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12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63例,对照组62例。各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丹参酮ⅡA磺酸钠60mg每天1次,两组均于治疗前后,测定血清一氧化氮、内皮素,肱动脉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干预组和对照组的内皮素水平均明显下降,一氧化氮水平和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升高(P<0.05或P<0.01),两组治疗前后各指标差值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可以通过增加细胞分泌一氧化氮水平和降低内皮素水平来发挥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炎性因子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炎性因子水平与冠脉病变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浊度法及放射免疫法测定 3 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 (UA)患者、3 5例稳定型心绞痛 (SA)患者、3 7例非冠心病患者 (对照组 )的血清C -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 (IL - 1β)、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UA组血清CRP、IL - 1β、TNF -α水平均明显高于SA组 (P <0 .0 5 - 0 .0 1)及对照组 (P <0 .0 1)。结论 UA患者体内存在炎性细胞活化及炎症反应 ;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可能与炎性反应有关 ;炎症在UA患者体内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晓龙  杨建中  熊慧生  龙波 《重庆医学》2008,37(2):168-169,171
目的 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经济学评价.方法 6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比较两种治疗方案对疗效、心电图和心肌耗氧量的影响,并记录医疗总费用、住院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8.89%,心电图总有效率为60.71%; 对照组依次为80.56%和5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此外,治疗组可减少住院时间,同时治疗组成本-效果比优于对照组.结论 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取得更满意的临床效果而且经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辅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效果及对血清脂联素(AP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2月贺州市人民医院诊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血脂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APN、TNF-α、hs-CRP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OD、MDA、APN、TNF-α、hs-CRP水平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可提高临床效果,改善血脂水平,降低机体氧化应激状态及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方法:将16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用药观察。结果:有效率95%以上。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良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辅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对炎症反应及心绞痛发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6例,参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抗心绞痛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丹参多酚酸盐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反应及心绞痛发作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15d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7d及14d时心绞痛发作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及治疗结束后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结论:丹参多酚酸盐辅助治疗可有效减轻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炎症反应,减少心绞痛发作,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对伴有H型高血压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该院198例H型高血压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依那普利片口服,观察组给予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口服,疗程12个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炎性因子水平及心功能的改变.结果 治疗12个月后,两组收缩压及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Hcy、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心脏指数(CI)及心输出量(CO)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可显著减少H型高血压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患者心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发挥疗效的机制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根据入院顺序,将6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治疗。检测两组患者用药前后心绞痛发作情况及心绞痛积分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用药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浓度变化,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心绞痛发作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TNF-α、 IL-6和MMP-9水平显著降低( P<0.05),而对照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观察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可明显改善患者心绞痛发作情况,降低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TNF-α、 IL-6和MMP-9水平,减轻患者炎症反应,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尹咏红 《中外医疗》2011,30(18):12-12,14
目的探讨调脂治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检测8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前后血浆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血浆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服用阿托伐他汀4周后其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与冠脉炎症反应相关,阿托伐他汀可显著降低其水平。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张宇华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20):2443-2444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64例确诊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80mg静脉滴注,观察治疗前、后心电图变化,心绞痛缓解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加用丹参酮ⅡA,可以显著改善临床症状以及稳定病情。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和血管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6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阿托伐他汀组,两组患者均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阿托伐他汀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20mg,1次/晚,共8周。结果:阿托伐他汀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变化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组患者血脂水平改善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明显降低血脂及减轻血管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雷诺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雷诺嗪口服治疗,疗程为10 d。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为92%,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治疗组患者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治疗前比显著下降(P<0.05),而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雷诺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疗效优于单纯常规治疗,并能显著降低C-反应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疗效及对血清CRP、MMP9、TIMP1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住院治疗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接受常规治疗的对照组以及接受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的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心肌酶谱指标及CRP含量、MMP9与TIMP1水平等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CRP、CK-MB、hs-c Tn 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血清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TIMP1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助于缓解症状发作、降低血清心肌酶谱指标及其他相关指标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