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ⅢA期不同N2状态对肺腺癌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29例行根治性切除肺腺癌的ⅢA期N2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淋巴结转移数、转移度、转移区域等因子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讨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数1个、2~4个与〉4个、淋巴结转移度≤20%与〉20%、转移的区域数不同、是否有隆突下淋巴结转移、其3、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的个数、转移的区域数不同、是否有隆突下淋巴结转移对预后有显著影响。结论淋巴结转移数、转移度、转移的区域多少及隆突下淋巴结转移与肺腺癌的预后有关。淋巴结转移的个数是其独立预后因素,转移组数大于2个者及隆突下淋巴结转移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表达对Ⅰ期肺腺癌肺叶切除联合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后患 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收集86 例经电视胸腔镜下肺叶切除联合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的I 期浸润性肺腺癌的患者, 检测其血清中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sPD-L1),分析sPD-L1 对术后复发及生存的预测价值。结果 sPD-L1 高表达胸膜受累、术后ECOG 评分、分化程度、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及GGO 状态具有相关性(P <0.05)。 sPD-L1 对术后复发诊断的曲线下面积AUC 为0.730(95%CI :0.671,0.876),对术后生存诊断的AUC 为0.771 (95%CI :0.685,0.907)。Cox 风险比例模型分析显示,ECOG 评分、PD-L1、分化程度、临床分期、GGO 状态 及胸膜受累为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结论 sPD-L1 高表达为I 期肺腺癌患者经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联合系统 淋巴结清扫术后复发、预后生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手术中系统性淋巴结清扫的意义和术后的效果.方法收集Ⅰ~Ⅲa的NSCLC144例,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肺切除时行系统纵隔淋巴清扫术,对照组肺切除时仅行肺门淋巴结清扫术,纵隔淋巴结肉眼怀疑转移者则行该淋巴结摘除术.分析淋巴结清除总数口淋巴结转移数口淋巴结转移率口手术并发症,术后进行随访.结果研究组共清除淋巴结657枚,转移淋巴结402枚,转移率为61.2%(402/657);对照组共清除淋巴结275枚,转移淋巴结215枚,转移率为78.1%(215/275).两组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差异.术后随访,研究组仅1例转移,对照组中2例复发,4例转移.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手术中系统性淋巴结清扫能够减少术后的复发率和转移率,提高病人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在非小细胞肺癌分期中的作用。方法 对1998年3月-2002年3月3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肺叶或全肺切除术加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并对病例的临床TNM分期、术后TNM分期、区域淋巴结切除总数目、淋巴结转移比、淋巴结大小等5项指标进行评价。结果 34例病人中,术后分期改变16例,占47%(16/34);共清扫纵隔淋巴结311枚,平均每例9.15枚;10例N2患者中清扫104枚纵隔淋巴结,32枚淋巴结有转移,其中7例为单区域转移(L1),3例为2个区域转移(L2);淋巴结转移比30.8%(32/104);淋巴结的大小与是否转移无明显关系。结论 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在非小细胞肺癌分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应成为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性手术的标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叶肺癌的临床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07年外科治疗的36例中叶肺癌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方法。结果行根治性肺叶切除手术34例,其中中叶切除10例,双肺叶切除20例,右全肺切除4例,剖胸探查2例,清扫N1淋巴结108组,N2淋巴结133组,N1阳性5例,N2阳性1例,N1+N2阳性7例,Ⅰ期5例,Ⅱ期11例,ⅢA期15例,ⅢB期2例,Ⅳ期1例。病理类型以腺癌居多,术后20例行化疗。手术无死亡病例,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3.3%、52.7%、38.8%。结论中叶肺癌发病率较低,易误诊和延误诊断,需与中叶肺良性病变相鉴别,治疗以根治性肺叶切除为主,由于解剖特点,需行中上叶或中下叶切除,清扫上下纵膈淋巴结是手术根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胸内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的T分期、病理类型、肿瘤原发部位的关系,探讨NSCLC术后放疗靶区的合理勾画.方法 回顾性分析335例Ⅲa(N2)NSCLC行肺切除加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335个病人共清扫5976个淋巴结,阳性为1970个,转移率为28.7%.原发肿瘤T1,T2,T3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9.2%,33.2%,41.8%;腺癌淋巴结转移率显著高于鳞癌.中央型与周围型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53.6%,22.4%;原发肿瘤部位不同,易出现淋巴结转移的区域不同:左上肺癌最易出现4L,5,6,7,10,11区,左下肺易出现5,7,9,10,11区;右上肺易出现1R,2R,3,4,10,11区;右中肺易出现2R,3,7,10,11区;右下肺易出现2R,3,7,9,10,11区.发生跳跃式N2转移107例(31.9%),其中上叶肺癌多出现上纵隔跳跃式淋巴结转移;下叶肺癌及右中叶肺癌则可出现上、下纵隔跳跃式淋巴结转移.结论 Ⅲa(N2)期NSCLC胸内淋巴结转移与肿瘤T分期、病理类型、原发部位有关,术后放疗临床靶区范围要根据肿瘤的原发部位选择高危淋巴结引流区进行预防照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肺转移瘤的手术适应症,手术方式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对154例行手术治疗的肺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7.7%、55.3%、37.8%,其中3例生存时间超过20年,中位生存期为38.9个月.术后死亡率和发生并发症率分别为3.2%(5/154)和5.8%(9/154).肺转移灶是否完全切除、肺内结节个数、有无肺外转移、开胸与胸腔镜(VATS)手术方式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术前肺功能正常与否是影响行肺叶切除和一侧全肺切除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P<0.05).肺转移灶完全切除、单个结节、无肺外转移和行开胸手术者预后较好,行一侧全肺切除者术后生存期明显低于行部分切除和肺叶切除者,行肺叶切除和一侧全肺切除患者术前肺功能正常者预后较好.而无瘤间期时间、转移瘤部位、转移瘤大小、纵膈淋巴结清扫情况、年龄、性别、症状以及原发肿瘤病理类型对预后均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 有手术适应证的肺转移瘤患者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且应以开胸手术为主,手术方式以楔形切除为主,尽量避免行肺叶切除和一侧全肺切除术,对术前肺功能不正常的肺转移瘤患者如需行肺叶切除或一侧全肺切除手术应衡量权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腺癌淋巴结转移的特点和广泛廓清纵隔淋巴结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59例肺腺癌临床资料。全部肺腺癌均按Naruke肺癌淋巴结的分布图施行手术切除,进行广泛肺门、叶间及纵隔淋巴结廓清术。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肺腺癌T分期与N分期的相关性。结果:清除淋巴结1695组。N1转移率8.9%,N2转移率20.1%,N1 2转移率23.9%,跳跃转移45.6%。T1期的N2转移2例。T2以上转移112例。淋巴结转移与T分期有关,但不存在因果关系。结论:T1期肺腺癌早期淋巴转移,所以有必要广泛廓清肺内、同侧纵隔淋巴结。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转移瘤的手术适应症,手术方式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154例行手术治疗的肺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7.7%、55.3%、37.8%,其中3例生存时间超过20年,中位生存期为38.9个月。术后死亡率和发生并发症率分别为3.2%(5/154)和5.8%(9/154)。肺转移灶是否完全切除、肺内结节个数、有无肺外转移、开胸与胸腔镜(VATS)手术方式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术前肺功能正常与否是影响行肺叶切除和一侧全肺切除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P<0.05)。肺转移灶完全切除、单个结节、无肺外转移和行开胸手术者预后较好,行一侧全肺切除者术后生存期明显低于行部分切除和肺叶切除者,行肺叶切除和一侧全肺切除患者术前肺功能正常者预后较好。而无瘤间期时间、转移瘤部位、转移瘤大小、纵膈淋巴结清扫情况、年龄、性别、症状以及原发肿瘤病理类型对预后均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有手术适应证的肺转移瘤患者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且应以开胸手术为主,手术方式以楔形切除为主,尽量避免行肺叶切除和一侧全肺切除术,对术前肺功能不正常的肺转移瘤患者如需行肺叶切除或一侧全肺切除手术应衡量权重。  相似文献   

10.
分检肺段及亚段淋巴结对肺癌病理分期准确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u N  Yan S  Zheng QF  Lü C  Wang YZ  Wang J  Yang Y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27):1873-1876
目的 探讨肺段及亚段淋巴结在肺癌手术中的阳性检出率及对病理分期的影响.方法 此项前瞻性研究入选自2007年2月至2008年2月北京肿瘤医院胸外二科收治的90例肺癌手术切除病例,分别进行肺门(10组)、叶间(11组)、肺叶(12组)、肺段(13组)及亚段(14组)淋巴结分站检测,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全组淋巴结清扫中位数29(11~50)枚,纵隔淋巴结清扫中位数17(6~35)枚,10~14组淋巴结清扫中位数12(2~26)枚,13~14组淋巴结清扫中位数4(1~17)枚.全组中10组、11组、12组、13+14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2.2%、6.7%、23.3%和38.9%.(2)全组中无淋巴结转移(NO)患者42例,肺门及肺内淋巴结转移(N1)27例(其中12例仅出现13~14组转移,15例为10~12组转移或与13~14组转移并存).如果13~14组淋巴结漏检,NO期诊断准确率仅77.8%(42/54),而N1期漏诊率达44.4%(12/27).(3)33例≤3 cm的外周型肺癌中,如果仅行肿瘤所在段的肺段切除术,12~13组漏检率达12.1%(4/33).如果行更小范围的楔形切除术,12~14组淋巴结漏检率达到18.2%(6/33).结论 肺段及亚段淋巴结在肺癌转移过程中占据相当的比例,需要进行这两组淋巴结的分检以提高分期诊断的准确性.此外,局限性的肺切除术应严格指征,并规范第一站淋巴结的清扫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指标及1年内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 86例食管鳞癌患者根据淋巴结清扫的不同程度分为食管癌切除组和扩大淋巴结清扫组,使用ELISA法测定外周血VEGF表达。记录每位患者的临床病理指标。结果: 扩大淋巴结清扫组平均清扫淋巴结组数、平均手术时间均显著高于食管癌切除组(P<0.01),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食管癌切除组中血浆VEGF阳性者术后1年复发转移率均显著高于阴性者(P<0.05)。扩大淋巴结清扫组中,血浆VEGF阳性者平均转移淋巴结组数、术后1年复发转移率均高于阴性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PN分期是判断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ELISA法测定血浆VEGF在判断食管癌的进展程度及复发转移等临床病理指标方面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术后辅助治疗的选择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石建光  励新健  周增辉 《现代实用医学》2006,18(12):889-889,893
目的探讨肺癌纵隔淋巴结N2转移的CT诊断对肺癌手术治疗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肺癌病人的临床资料,纵隔淋巴结N2的术前诊断与术后病理分析。结果术前胸部CT提示N2淋巴结肿大22例71枚,术后切除N2淋巴结108枚,其中10例33枚有肺癌转移,阳性率分别为40.9%(9/22)、30.6%(33/108)。结论术前胸部CT示N2肿大时,淋巴结转移几率较大,术中应进行纵隔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浸润深度及转移淋巴结数目对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胸段食管(N1)患者的预后影响,揭示同一病理分期下不同预后的病理基础及探讨合理的术后辅助治疗方案。方法:应用Cox模型及Kaplan-Meier生存曲线等对患者的术后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55例患者,其中T1N1者2例,T2N1者46例,T3N1者103例,T4N1者4例.淋巴结转移数目小于4枚患者的(n=113)1,3,5a生存率与大于4枚者(n=42)有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的年龄、肿瘤部位等因素与术后生存无关(P〉0.05),扩大的淋巴结清扫方式及目前不规范的术后辅助治疗未显现明显的生存获益。结论:转移淋巴结数目是影响患者预后及生存的重要因素,术后辅助治疗及扩大的淋巴结清扫方式对生存的改善则需要进一步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4.
影响PN2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远处转移及预后的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影响PN2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复发转移及预后的因素,探讨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分析1999年9月至2002年3月28例术后病理确诊的PN2非小细胞肺癌,随机分为辅助化疗组(术前或术后)与直接手术组,手术均为完全性切除,采用肺叶或全肺 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行抑癌基因P53,癌基因HER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等基因表达检测。分析病理分型,辅助治疗,基因表达,淋巴结转移区域,肺门淋巴结转移等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28例患者2年生存率47%。辅助化疗,EGFR为影响术后远处转移的重要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辅助化疗与生存有影响,多变量COX回归分析未发现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是PN2非小细胞肺癌较好的治疗模式。EGFR高表达与术后远处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5.
左志贵  王颢  高显华  于志奇  张畅  柴瑞  傅传刚 《浙江医学》2017,39(13):1048-1052
目的研究新辅助治疗对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淋巴结检出数及阳性淋巴结数的影响,探讨肿瘤T分期与放疗灵敏度的关系及淋巴结状况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216例采用直肠全系膜切除术(TME手术)治疗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接受新辅助治疗后再手术的106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未行新辅助治疗直接手术的11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及术后淋巴结检出情况,同时研究新辅助治疗后肿瘤T分期与放疗灵敏度之间的关系,采用生存曲线分析新辅助治疗后淋巴结情况与预后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标本淋巴结检出数[6.5(4.5,15.0)枚]及阳性淋巴结检出数[1.0(0,4.0)枚]均少于对照组[11.0(8.5,17.5)、2.5(1.5,5.0)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11.60、2.05,均P<0.05)。肿瘤T分期与放疗灵敏度相关(r=0.97,P<0.01)。观察组淋巴结阴性患者5年生存率(78.0%)高于淋巴结阳性患者(50.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8.84,P<0.01),观察组淋巴结阴性患者中检出淋巴结总数≥12枚患者5年生存率(80.8%)高于<12枚患者(63.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0.164,P>0.05)。结论新辅助治疗使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总淋巴结及阳性淋巴结数减少,肿瘤T分期与放疗灵敏度相关,新辅助治疗后淋巴结阳性患者预后不良,增加淋巴结检出数可能提高新辅助治疗后淋巴结阴性患者总体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根治术后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我院2001年1月~2005年1月行根治性切除的NSCLC 194例病例资料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单因素分析各临床特征(病理分期、肿瘤大小、病理类型、分化程度、肺叶切除方式、纵隔淋巴结清扫方式、化疗周期、放疗)与生存的关系,分层分析治疗方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并用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94例患者3年生存率为62.7%,中位生存期67.8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理分期、分化程度、肿瘤大小、肺切除方式、纵隔淋巴结清扫方式、辅助化疗是影响预后的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理分期、肿瘤大小、分化程度、纵隔淋巴结清扫方式、辅助化疗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较选择性纵隔淋巴结清扫能够显著提高Ⅱ期、Ⅲ期患者3年生存率。辅助化疗能够延长患者术后生存期,化疗周期应至少行4周期。放射治疗未能显示出对根治性切除的NSCLC患者有生存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肺叶切除术和亚肺叶切除术对早期肺腺癌女性的预后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监测、流行病学和结果(SEER)数据库中2010年—2015年的Ⅰ、Ⅱ期女性肺腺癌患者的临床信息,使用倾向评分匹配均衡基线资料。匹配后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肺叶切除术(肺叶切除组)和亚肺叶切除术(亚肺叶切除组)总体生存率(OS)和肺癌特异性生存率(LCSS)的差异及相关因素的亚组生存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基于向前逐步回归方法筛选出的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患者OS及LCSS的预后因素。结果 共纳入6721例符合条件的患者,肺叶切除组5513例,亚肺叶切除组1208例。倾向性评分匹配后获得基线资料均衡的两组患者各1208例。K-M生存分析显示肺叶切除组的OS和LCSS均优于亚肺叶切除组(P<0.001)。Cox单因素分析发现,肺叶切除组的OS(HR=1.637,95%CI:1.419~1.890)和LCSS(HR=1.648,95%CI: 1.367~1.988)优于亚肺叶切除组(P<0.001)。年龄、婚姻状态为离异或丧偶、肿瘤大小、区域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和临床分期均是影响LCSS和OS的危险因素(P<0.01);肺下叶是患者LCSS的保护因素(P=0.028);化疗是影响LCSS的危险因素(P<0.001)。向前逐步Cox回归分析结果发现除手术方式对预后有影响外,年龄较大、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更大的患者,其OS较差(P<0.001);仅临床分期与LCSS相关(P<0.001)。结论Ⅰ、Ⅱ期女性肺腺癌患者行肺叶切除较亚肺叶切除的预后好,推荐早期肺腺癌女性患者采用肺叶切除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的临床体会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48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48例均采用四孔法完成手术,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和解剖性肺叶切除,其中行左上肺叶切除14例,左下肺叶切除6例,右肺上叶切除17例,右肺中叶切除1例,右肺下叶切除10例。无围手术期死亡,中转开胸1例。手术时间90~250 min,术中出血量40~1 000 ml,术后拔管时间3~11 d,清扫淋巴结数目7~24枚。术后住院时间6~14 d。术后病理结果: 腺癌35例,鳞癌8例,小细胞肺癌1例,肺泡细胞癌2例,腺鳞癌2例。术后随访6~19个月,无复发转移病例。结论: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早期肺癌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有纵隔淋巴结转移(N2)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外科治疗选择。结果全组5年生存率约为6/32。鳞癌高于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有1~3枚者也有〉3枚者。所有T3、T4及M1患者均无5年生存率。结论对于N2 NSCLC肿瘤为T1或T2、病理类型为非腺癌及纵隔淋巴结转移〈4枚者,应积极争取外科治疗。肿瘤的根治性切除及肺门和纵隔的系统淋巴结清扫,是病变分期和提高生存率的关键所在。术后的综合治疗有助于患者的远期生存。  相似文献   

20.
T1肺鳞癌及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T1肺鳞癌及腺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和特点。方法:按Naruke等肺癌淋巴结分布图对162例T1肺鳞癌及腺癌行肺切除加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除术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162例T1肺癌患者中22例出现纵隔淋巴结转移(N2淋巴结转移),N2转移率为13.6%(22/162)。瘤体直径≤1.5cm组和1.6~3.0cm组的N2转移率分别为2.8%和22.2%,其中瘤体直径≤1.5cm鳞癌组未见N2转移。T1肺鳞癌及腺癌的N2转移率分别为5.6%和20.0%,差异显著。T1高、低分化肺鳞癌及腺癌的N2转移率分别为4.3%和23.2%,差异显著。结论:T1肺癌中,N2淋巴结转移频度与肿瘤瘤体大小、分化程度、病理类型相关,且存在跳跃式转移的特点。故针对T1肺鳞癌及腺癌行肺切除术时施行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