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刘华  林芬 《医疗装备》2024,(6):75-77
目的 比较血流储备分数(FFR)与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CHD)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98例CHD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检查方式不同分为FFR组(50例,采用FFR指导PCI)与造影组(48例,采用冠状动脉造影指导PCI)。统计两组行PCI的患者数量、行PCI患者的血管病变部位[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左冠状动脉回旋支(LCX)、右冠状动脉(RCA)]。两组出院后均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比较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包括再次血运重建、急性心肌梗死、复发心绞痛)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共26例患者进行PCI,其中FFR组18例(36.00%),造影组8例(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管病变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FFR组再次血运重建、急性心肌梗死、复发心绞痛的发生率均低于造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冠状动脉造影,使用FFR可指导CHD患者行PCI,明显降低MACE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冠状动脉造影广泛应用于可疑或已确诊的冠心病患者,使得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检出越来越多,给予临界病变患者何种治疗即血运重建治疗还是药物治疗尚无统一定论。冠心病患者依据冠脉造影下冠脉狭窄程度决定是否予以血运重建术,但临界病变患者的预后除与冠脉狭窄程度相关外,与病变的性质相关性更大,而冠脉造影对临界病变提供的信息有限,使其在此类患者治疗决策中的应用受限。加强对冠脉病变斑块性质特点的认识与研究,综合评价冠脉临界病变,对心血管事件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冠脉临界病变的几种主要微创检测方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男性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方法 收集2007年3月-2011年3月住院的男性ACS患者共86例,对其进行GRACE评分,采用G-ensini冠脉病变定量计分法对患者的冠脉病变进行统计,同时随访3个月终点事件的发生率. 结果 随着GRACE评分分值的增加,男性ACS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的支数(P<0.01)及狭窄的程度(P=0.004)呈增加的趋势;且3个月终点事件发生亦呈增加的趋势(P<0.05). 结论 GRACE评分对男性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有预测价值,可以用来指导医师对危险人群的识别及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80岁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全球性注册研究(GRACE)评分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选470例≥80岁ACS患者,根据Gensini评分分为轻度狭窄组(141例)和重度狭窄组(329例),并以同期因胸痛住院而冠状动脉造影未见明显狭窄的66例≥80岁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临床情况、合并疾病和GRACE评分,分析GRACE评分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心率、空腹血糖、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明显升高(P0.01);3组患者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心肌梗死病史差异显著(P0.05)。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和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病率明显高于轻度狭窄组和对照组(P0.05);3组患者GRACE评分差异显著,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356,P=0.000)。结论≥80岁ACS患者GRACE评分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高龄ACS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越重,GRACE评分越高,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定量冠状动脉(冠脉)造影(QCA)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预测临界病变患者近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可行性,以期建立有效预警模型筛选高危临界病变患者.方法 选择18~80岁男性或未怀孕妇女、冠脉造影发现狭窄程度为20%~70%、愿意签署知情同意书的临界病变患者.由专业医师接诊,询问相关病史和体格检查,由专业心血管介入医师按照标准方法进行冠脉造影.采用思创科技(Create Life)医学影像工作站V3.1版进行QCA分析.终点事件的定义为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及不稳定心绞痛.结果 共纳入1137例患者,在12个月随访期内,出现终点事件者为124例,其中心肌梗死26例,不稳定心绞痛98例,无心源性死亡病例.事件发生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稍高于无事件发生组(P=0.03),事件发生组与对照组Framingham Risk Score分层构成比有明显差异.Cox回归分析发现Framingham Risk Score、钙化及斑块面积与终点事件发生相关.将QCA积分和Framingham Risk Score采用logistic回归产生的变量进行ROC曲线分析,并以最佳截切点分组进行生存分析,经Log Rank分析发现,两组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1.74% vs. 81.32%,P=0.0385).结论 Framingham Risk Score和QCA表现(钙化及斑块面积)与临界病变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相关,两者联合应用可提高筛选高危临界病变患者的效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分析血管内超声检查(IVUS)结合血流储备分数测定(FFR)指导冠脉临界病变介入治疗的效果和临床价值。方法 通过数字表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本院就诊的150例冠脉临界病变的患者作为本次探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检查结果分为药物治疗组、血运重建组和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的指导治疗效果。结果 通过血管内超声检查(IVUS)结合血流储备分数测定(FFR)指导冠脉临界病变介入治疗后,院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院外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2.00%,各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甚微。结论 血管内超声检查(IVUS)结合血流储备分数测定(FFR)指导冠脉临界病变介入治疗的应用价值显著,可进一步推广其临床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测定血清可溶性Fractalkine(sFkn)水平来观察其在冠心病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并进一步探讨sFkn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83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其中稳定型心绞痛组2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36例及对照组27例.测定各组血清sFkn、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以Gensinj冠状动脉造影积分系统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进行量化.结果 血清sFkn、hs-CRP水平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P<0.01),而后者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患者血清sFkn水平与Gensini冠状动脉造影积分之间无相关性(r=0.08,P=0.58).结论 血清sFkn水平在冠心病患者,尤其是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冠心病患者血清sFkn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之间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龄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行冠脉介入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06至2019-06收治的高龄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00例,根据患者自身意愿分组。药物治疗组(n=50)采取最佳药物治疗方案,冠脉介入治疗组(n=50)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行冠脉介入治疗。分析治疗总有效率;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eattle angina scale,SAQ)中躯体活动受限程度(physical limitation,PL),心绞痛稳定状态(angina stability,AS),心绞痛发作情况(angina frequency,AF),治疗满意程度(treatment satisfaction,TS),疾病认知程度(disease perception,DP);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冠脉介入治疗组SAQ中各项指标评分均高于药物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介入治疗组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短于药物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介入治疗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药物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介入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药物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实施冠脉介入治疗可获得较高的临床价值,其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促进患者生存质量改善,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心血管事件和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全球高度重视的一种心血管疾病。无创冠状动脉CT造影(CCTA)与有创冠状动脉造影(ICA)是临床诊断冠心病最常用的两种影像学手段。但两种检查方式仅可从解剖学角度对冠状动脉是否存在狭窄与狭窄程度进行评价,无法从血流灌注角度对冠状动脉影响心肌血供进行有效评价。因此,单一使用狭窄程度评价心肌缺血并不可靠。现阶段,ICA在评估心肌缺血的罪犯血管与病变方面,特别是造影中的临界病变,均存在判断困难。最新冠状动脉影像学中表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能够评估其解剖学狭窄,但无法准确判定冠状动脉狭窄,特别在临界病变中是否产生对应心肌缺血。目前,临床对冠状动脉狭窄是否产生功能性缺血主要将血流储备分数(FFR)作为金标准,但FFR具有创伤性检查,且检查费用高昂,在临床上未得到广泛使用。由此,在冠状动脉CT的血流储备分数(FFRCT)基础下,结合无创条件功能与解剖学在诊断冠心病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患者采用血流储备分数(FFR)指导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的效果.方法:数据遴选甘肃医学院附属医院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80例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患者,所有对象均接受PCI,经"硬币分组法"分为参照组[冠状动脉造影(CAG)指导下行PCI,n=40]、研究组(FFR...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台州地区人群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及MCP-1-2518A/G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关系,为AS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7月至2012年6月在浙江省台州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住院患者共358例,根据冠脉造影结果按狭窄程度分为不同病变组及对照组,用Gensini评分系统评价冠状动脉损害严重程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MCP-1水平,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分析其基因2518A/G位点的多态性,所有生化指标采用雅培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结果冠心病组(n=260)吸烟史、高血压史的比例高于对照组(n=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糖(Glu)、乳酸脱氢酶(LDH)、乳酸脱氢酶同工酶1(LDH1)、肌酸激酶(C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血清MCP-1水平[(242.47±45.97)pg/ml]高于对照组[(221.12±57.10)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心肌梗死(AMI)组(n=55)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n=116)的MCP-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CP-1-2518A/G位点多态性与AS无明显相关性。血清MCP-1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140,P〈0.05),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结论在台州地区人群中,MCP-1-2518A/G位点多态性与AS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但血清MCP-1水平与AS严重程度有关,并反映了病情的严重程度,可以作为初步预测急性冠脉事件和判断AS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测定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微小心肌损伤的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 60例UAP患者(UAP组)测定血清cTnⅠ含量,以cTnⅠ≥0.1 μgL为cTnⅠ阳性组,cTnⅠ<0.1μg/L为cTnⅠ阴性组,分析其基本临床资料、冠状动脉病变、心脏事件的相关性.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UAP组cTnⅠ阳性率(35.0%,21/60)明显高于对照组(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TnⅠ阳性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和/或高度狭窄发生率(19.0%,4/21)高于cTnⅠ阴性组(5.1%,2/3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0 d内心脏事件发生率cTnⅠ阳性组(33.3%,7/21)明显高于cTnⅠ阴性组(5.1%,2/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清低水平cTnⅠ是反映微小心肌损伤的敏感和特异指标,cTnⅠ定量测定对UAP患者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与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直径为2~3em的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内镜下治疗的77例直径为2—3cm的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临床资料。采用EMR治疗37例(EMR组)42处病灶,采用ESD治疗40例(ESD组)41个病灶。观察两组术中出血、穿孔发生情况,术后食管狭窄、复发情况。结果EMR组出血、穿孔发生率分别为7.1%(3/42)、0,均显著低于ESD组的24.4%(10/41)、17.1%(7/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两组食管狭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MR组复发率为14.3%(6/42),显著高于ESD组的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直径为2.3cm的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有效性方面ESD优于EMR,但ESD发生出血和穿孔的风险较高,二者在术后食管狭窄方面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及心肌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nin-T,c Tn T)与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年11月—2012年8月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500例为冠心病组,同期住院患者中冠脉造影正常者200例为对照组。以Gensini积分评价冠脉狭窄严重程度。检测所有患者的Cys C及c Tn T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检测Cys C及c Tn T与Gensini积分的关系。计量资料中正态分布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资料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及SNK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两组间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组Cys C水平降低,而c Tn T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相关分析,血清Cys C与Gensini积分呈显著负相关(r=-0.973,P0.05);c Tn T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970,P0.05)。血清Cys C与c Tn T呈负相关(r=-0.298,P0.05)。结论Cys C、c Tn T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之间均存在相关性,应用两者共同评估冠脉病变狭窄程度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2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治疗组患者采用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厄贝沙坦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卡托普利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患者心绞痛11例,心律失常8例,心力衰竭4例,死亡3例;对照组患者心绞痛14例,心律失常11例,心力衰竭7例,死亡4例,除死亡率外其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紧张素阻滞剂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稳定型心绞痛住院患者20例(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住院患者2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测定血清瘦素水平,并与20例虽有类似心绞痛症状,但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未见冠状动脉病变者(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血清瘦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清瘦素水平[(10.39±8.09)μg/L]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7.65±4.46)μgL]及对照组[(3.93±2.66)μg/L](P<0.01),稳定型心绞痛组与对照组血清瘦素水平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冠心病患者中,冠状动脉TIMI分级越低,血清瘦素水平越高,但TIMI分级同一水平时,稳定型心绞痛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清瘦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清瘦素水平与Gensini积分及TIMI分级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654、0.542,P<0.05);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清瘦素水平与Gensini积分及TIMI分级也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466、0.518,P<0.05).结论 稳定型心绞痛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明显升高,且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较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瘦素水平高.血清瘦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与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范围、病变支数、冠状动脉末稍血流情况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行冠状动脉造影148例ACS患者为ACS组.按ACS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所示病变累及相关冠状动脉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54例)、双支病变组(51例)及多支病变组(43例);并根据Gensini积分分为三组:Gensini积分≤20分31例(轻度组),Gensini积分21~40分47例(中度组),Gensini积分≥41分70例(重度组).选取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50例为SA组,并选取50例冠状动脉正常者为对照组.检测外周血vWF水平,同时检测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糖、血脂等,并分析外周血vWF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ACS组白细胞计数和hs-CRP水平显著高于SA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SA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空腹血糖、凝血酶时间、餐后2h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外周血vWF水平为(143.25±20.42)%,明显高于SA组和对照组的(102.77±11.84)%,(97.63±1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支病变组外周血vWF水平为(127.34±9.35)%,双支病变组为(144.81±12.02)%,多支病变组为(159.55土18.62)%,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组外周血vWF水平为(124.77土14.31)%,中度组为(132.53±16.38)%,重度组为(155.06±18.53)%,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S患者外周血vWF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冠状动脉造影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698,0.683,P<0.01).结论 ACS患者外周血vWF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关系密切,在评价ACS患者病情及指导治疗方面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治疗冠心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65例老年冠心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并随机分为A组(n=35)、B组(n=31),B组予常规心血管药物,A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左卡尼汀,疗程均为2周,对比两组治疗后冠心病与心律失常治疗效果。结果①A组心绞痛治疗显效率(54-3%)与总体有效率(91.4%)均高于B组(29.0%、77.4%),显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292P=0.038)。②A组心律失常显效比例(48.6%)与总体有效率(88.6%)均高于对照组(29.0%、71.0%),但差异不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2=2.629P=0.105;x2=3.221P=0.073)。结论外源性左卡尼汀佐治冠心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能减少心绞痛与心律失常的发生几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发生、发展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78例因胸痛住院的患者,其中ACS患者41例(ACS组),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17例(SAP组),其余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78例患者中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41例,按病变累及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的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7例)、双支病变组(7例)、多支病变组(12例)及无病变组(15例),按主要冠状动脉直径狭窄程度分为无狭窄组15例、轻度狭窄组2例、中度狭窄组6例、重度狭窄组18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血浆MPO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ACS组血浆MPO水平[(252.10±27.07)μg/L]显著高于SAP组[(185.81±17.85)μg/L]和对照组[(140.42±71.40)μg/L](P<O.05),SAP组血浆MPO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单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血浆MPO水平均高于无病变组(P< 0.05),但在单支、双支、多支病变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轻度、中度、重度狭窄组血浆MPO水平均高于无狭窄组(P<0.05),但在轻度、中度、重度狭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MPO水平与中性粒细胞计数(r=0.288,P=0.018)、肌酸激酶同工酶-MB(r=0.469,P=0.043)、受试组(r=0.757,P=0.000)、冠状动脉病变支数(r=0.584,P=0.000)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r=0.491,P=0.001)呈正相关.结论 MPO是一种预测ACS的炎性反应标志物,并能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